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激趣导入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鼓舞人心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展现的崇高精神、涌现的动人革命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本单元教学立足于单元人文主题“伟大复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领会到了革命者的战斗激情与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对攻克建设难题的执着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这节课,我们来走近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用奉献与担当诠释民族精神的时代楷模——焦裕禄。见字如面立精神丰碑,躬身力行续青春薪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 冯健 周原新闻狭义——消息通讯1人物通讯广义消息报告文学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文体知识1.通讯的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⑤较浓的议论色彩。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与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简单地说,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一.了解通讯,走进人物。常见写法: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体知识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通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特点:①真实性;②客观性;③时效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形象性;⑤议论色彩。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③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某种人生价值,或为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普通人。④还有一些通讯人物是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例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体知识人物通讯传记式能够较完整地概述人物一生的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人物通讯的分类群像式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体知识课前预习走近作者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穆青所写的作品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课前预习走近作者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河南省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大学政治系毕业。曾担任新华通讯社多个分社的记者,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冯健通讯选》。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前预习走近作者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因工作认真、能说能写,深受皮定均的赏识。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课前预习写作背景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这里正遭遇严重的“三害”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民国31(1942)年:大旱,赤地千里土地荒芜,作物枯败,兰封出外逃荒七万余人,河南三百万人在灾荒中丧命。旧时兰考,久无固地,洪水一来,县官就会拎着大印到处逃避,跑到哪里,哪里就是县衙。——《兰考县志》明确字音盐碱(jiǎn) 涝(lào)洼窝 瘟(wēn)神 窟(kū)窿 麦穗(suì) 汹涌澎湃(pài)脱坯(pī) 屹立(yì) 噙(qín)着泪思考:我们拿到一篇人物通讯,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大体了解全文内容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技法点拨:1.抓题目;2.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3.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二:梳理内容, 感悟精神。1.文题解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榜样”是贯串全文始终的写作主旨“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标题下的典型事迹,品质。层次 小标题 典型事迹精神品格引子1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亲自调查兰考的自然情况科学求实、脚踏实地严于律己、 心系群众严重灾害面前镇定布置工作风雪天访寒问暖(许楼访问)艰苦奋斗身先士卒心系群众亲民爱民赴兰考任职,下乡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积极乐观“受命于危难之间”目标升华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正面塑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群众。”个性语言分层 小标题 典型事迹 个性语言 精神品格3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4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5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关心他人身体状况,自己却忍着病痛坚持工作无私奉献亲民爱民坚忍顽强公而忘私病重时,时刻关心兰考工作情况,希望死后葬在沙丘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肉体虽死精神永存)兰考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百姓深深的爱戴心系民生勤政为民目标升华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谈你们的情况吧......”正面塑形:“你回去对县委同志说......”“活着我没有......”侧面衬形:“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整体结构请从文中选择一个角度,设计一个主题专栏,选取2-3个与主题相对应的典型事例,来展示焦裕禄的精神品质。。预设: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①在肝病发作的时候,依然坚持亲自送水流图——亲力亲为,不畏艰难的实干者②在恶劣环境中去掌握要害的第一手资料——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行动家③在生命最后,心系沙丘,心系兰考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好干部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表面上是写焦裕禄的“遗产”,实际上是通过两本书反映焦裕禄可贵的品质。正是在《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的指引下,焦裕禄不顾自身,无私奉献。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也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很好的诠释了毛泽东思想,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修养。精神品格:亲民爱民、艰苦奋斗典型语言:“我是您的儿子。典型事件:焦裕禄在风雪中走访了九个村子、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他去老人家中慰问,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精神品格:坚韧顽强、公而忘私典型语言:病是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典型事件: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疼法,以至于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从来不在意【文本分析】焦裕禄形象思考: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有哪些?白描化的语言描写。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却能从平淡中体现出典型人物的丰满、细腻,这离不开白描化的语言描写。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温暖了那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心,他成为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抓住“发呆”的神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典型的环境描写典型的环境描写。文章第三段写“三害”的象征和标志:“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大地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之重大。面对这种状况,焦裕禄不退缩、不逃避,展现了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有力的侧面烘托。有力的侧面烘托。文中除了对焦裕禄言行举止的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来表现焦裕禄的崇高品质。在引言部分,“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在文章最后一节,通过老百姓的回忆、评价,表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小标题的作用归纳精神①亲民爱民。实地调研洪水流向时,他考虑到群众雨天缺烧火的干柴而拒绝当地派饭;雪灾来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他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走访生活困难的群众,一整天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②艰苦奋斗。为实地调研,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担心大风雪给群众生活带来困难,他顶风冒雪,走访困难户。③求真务实。为详尽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他坚持实地调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部署。④迎难而上。面对兰考严重的灾荒景象,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具有“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⑤无私奉献。肝病严重,他依旧坚持工作;坐火车去看病,在火车开动前的几分钟,他还在布置工作;在病床上,面对来看望他的同志,他总是不谈病情,先问兰考的情况。传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学们,我们追寻了焦裕禄同志的足迹,感悟了他的精神力量。那么,这种精神在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践行呢?【发言一】同学们,传承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化作日常中的星火。课堂上多一分专注,是对求实作风的响应;同学间主动分担值日,映照着无私奉献的品质。让我们把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解一道难题多坚持十分钟,遇挫折时想想兰考的泡桐——深扎根系,终向晴空。【发言二】践行在于“做”而非“说”。就像焦裕禄查风口时一步步丈量沙丘,我们应以务实态度做好每件小事:详细整理错题本而非简单抄答案,运动会时即使无比赛也留守为同伴加油。真正的前行,是甘当普通岗位的“铆钉”,在集体需要处默默闪光。习近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习近平书记曾多次考查兰考,专程拜谒焦陵。2009年,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他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总结焦裕禄精神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且介亭杂文》文本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感动着中华儿女,更在中国大地上永远地传承着!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卢永根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周永开1.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奥地利)阿德勒2.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 —— (前苏联)高尔基3.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 (德国)海塞4.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英国)丘吉尔5.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前苏联)高尔基素材积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