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红色之旅方能演亦人文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单元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习作要求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任务一: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七律 长征》任务二:感大典盛况,当红色宣讲员——《开国大典》任务三:颂英雄赞歌,登上革命故事演讲台活动一:《狼牙山五壮士》活动二:《灯光》活动三:《我的战友邱少云》活动四:《口语交际:演讲》任务四:记旅行感受,展示旅程收获活动一:习作《多彩的活动》活动二:语文园地二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四年级学习的课文《黄继光》吗?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年仅21岁的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邱少云邱少云我的战友我的战友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理清脉络,讲好革命故事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先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抓住关键语句,提炼小标题,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3.查阅资料,分享你了解到的故事背景。任务一山坳 隐蔽 干涸 地堡 蜷一下腿 伪装 烟幕弹 蔓延 乱窜山坳 隐蔽 干涸 地堡 蜷一下腿 伪装 烟幕弹 蔓延 乱窜àowěidànmànbìhébǎocuànquán我会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时间顺序山沟潜伏壮烈牺牲冲锋报仇梳理脉络天亮以前,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安静地潜伏在山沟。约莫11点钟的时候,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点燃了自己的棉衣,他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牺牲。黄昏时,战士们发起了冲锋,为邱少云报仇。请根据时间和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山沟潜伏壮烈牺牲冲锋报仇(天亮以前)(约莫11点钟的时候)(黄昏时)结合课题和注释,思考文中的“我”,具体指的是谁?李元兴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亲眼看到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情况,本文内容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背景资料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敬的人”。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背景资料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邱少云任务二聚焦心理,感悟侧面烘托彰显伟大1.默读课文第7至13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推测“我”产生这种心理活动的原因,并作简单批注。2.说一说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担心矛盾痛苦联系上下文,推测“我”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不一会儿,火已经烧到我面前,火苗子一伸一伸的,烤得我脸上热辣辣地疼。幸而面前有一堆不长草的乱石头挡着,火才没烧到我身上。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火势凶猛,担心邱少云无法忍受被火燃烧的疼痛。担 心矛 盾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不忍看着悲剧发生,却不能为战友扑灭身上的火。痛 苦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眼睁睁看着战友被大火吞噬了生命。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有很多办法可以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但那样做的话会导致任务失败,更会置所有人于险境。邱少云可以跳、可以滚,火是能扑灭的。但是,他却纹丝不动地趴着,忍受着被大火焚烧的痛苦,直到失去生命。此时,在我的眼里,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强忍剧痛,英勇献身,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我们还从哪里可以看出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比喻从外在表现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纹丝不动从内在精神看邱少云具有磐石一般坚韧的革命意志如何理解“纹丝不动”一词?必须“纹丝不动”离敌人特别近、敌人居高临下全靠身上伪装、不让敌人发现部队重大损失、作战计划落空自觉遵守纪律、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长达三十分钟的焚烧中,邱少云如千斤巨石般纹丝不动,因为他的内心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具有磐石般的革命意志。邱少云是伟大的战士,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写“我”的心理变化?此处是侧面描写,通过写“我”的内心活动,侧面烘托出邱少云在烈火中坚强不屈、不畏生死的精神。任务三聚焦“环境”,品味铺垫下文凸显伟大1.浏览第 1—6 自然段,圈画环境描写的句子,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环境下?2.邱少云的选择与部队潜伏的环境有什么联系?试着用“邱少云知道……知道……还知道……所以……”的句式说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地点“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环境下?山沟指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我发现这条干涸(hé)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说明潜伏条件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这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严峻考验。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说明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得很好,很难被发现。说明邱少云的潜伏技术更高一筹。课文写了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开头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并不隐蔽,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否则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又写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就是和前文提到的潜伏环境相照应,同时赞颂了邱少云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课文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却纹丝不动,这是对个体的聚焦,是场面描写中的一个点;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聚焦典型,也是场面描写中的一个点;描写战士们潜伏的山沟环境,这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对于“点”的描写,可以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描写来展现。点面结合,多点罗列战斗结束了,次日清晨,战友们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只见被烧焦的身体蜷缩着,衣服只剩巴掌大的残片。一把钢枪被他死死压在身下,才得以保存。此时,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慨。如果你现在就站在邱少云同志的墓碑前,你想写一句什么话来纪念、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我的战友邱少云崇高的革命精神山沟潜伏壮烈牺牲冲锋报仇环境:并不十分隐蔽像千斤巨石纹丝不动作铺垫作者以目击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