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引课立标诗 词 曲唐宋元“唐代是诗的时代。”13 唐诗五首之《野望》 诗按音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包括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等。古体诗不讲究对仗,押韵比较自由。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对诗的行数、诗句字数、声调音韵、对仗等都严格要求。常识积累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格律之美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 的结构形式。首联:起,睹物兴起,直接入题。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尾联:合,呼应开头,回扣主题。山水田园诗派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高适王之涣浪漫诗派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李白现实诗派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杜甫唐诗派别及代表诗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平 平 平 仄 仄仄 仄 仄 平 平野望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言律诗韵脚“i”“ui”“ei”平声韵对仗对仗自主学习唐·王绩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3.读准停顿 4.读出情感朗读提示结合课下注释以及文言文翻译方法,小组合作解释诗歌内容。合作探究思路引领:诗歌语言简洁,翻译时格外要注意适当添加词语,使句子通顺,逻辑合理。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怀念起伯夷和叔齐。合作探究译文:每一联的表达方式?结合诗歌翻译,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交流展示1.首联交代了什么?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时分别选取了什么写景视角以及景物状态?3.颈联描写的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感受?4.尾联中作者写道“长歌怀采薇”,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拨矫正1.首联交代了什么?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孤独无依事件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远景 静态近景 动态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搭配得恰到好处。2.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时分别选取了什么写景视角以及景物状态?点拨矫正点拨矫正3.颈联描写的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傍晚时分,牧人赶着牛群下山,猎人带着猎物归家,给人一种温馨喜悦、静谧和谐之感。以乐景衬哀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绩出生书香世家,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社会风云变幻,曾三仕(shì)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初唐时,曾官太乐(yuè)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这首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拓展延伸点拨矫正4.尾联中作者写道“长歌怀采薇”,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先贤,寻找慰藉,同时表现自己避世归隐的情怀。用典点拨矫正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用典可以使诗词在凝练的诗句中,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堂清巩固2.《野望》一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内心寂寞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野望》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字 号 。唐代王绩无功东皋子3.《野望》一诗中,运用了用典修辞,表现作者追怀先贤,隐居避世情怀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