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上册1.2《 我向国旗敬个礼》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1.2《 我向国旗敬个礼》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主题) 第2课 我向国旗敬个礼 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1~2年级“我们的国家”学习主题下的内容要求,本课对应“认识国家象征”中的具体目标。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知道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参加升国旗仪式时态度严肃认真,能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或少先队员行队礼;初步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到:低年级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遵守基本礼仪规范,表现出对国家象征的尊重。本节课聚焦于通过情境体验与行为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升旗仪式的意义,掌握正确的礼仪动作,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化启蒙。
二、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知道四颗小星朝向一颗大星的图案含义,理解国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树立尊重国旗的基本意识。
2. 学生在模拟升旗仪式中能保持安静肃立,少先队员正确行队礼,非队员行注目礼,做到脱帽、站直、不说话、不乱动,养成庄重对待升旗仪式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聆听国歌、朗读歌词、了解背后故事等方式,初步感知国歌的庄严与力量,在唱国歌时能起立、大声、专注地跟唱,表达对祖国的朴素情感。
三、学习重点
1. 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图案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理解国旗作为国家象征的神圣性,形成“国旗不可侵犯”的基本认知。
2. 训练学生在升旗仪式中的规范行为,包括肃立、脱帽、行礼、保持安静等具体动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真实场景中自觉遵守礼仪要求。
四、学习难点
1. 一年级学生对“国家”“民族”等抽象概念理解困难,难以将国旗与个人情感建立深层联系,容易出现“形式化行礼”而无内心认同的现象。
2. 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长时间站立的升旗过程中易出现东张西望、小声说话、身体晃动等问题,如何提升其专注力与纪律意识是教学实施中的挑战。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知识认知评价:开展“国旗知多少”问答游戏,教师提问:“我国的国旗叫什么?”“上面有几颗星星?”“大星代表什么?”等,观察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与反应速度,给予积极反馈。
2. 行为规范评价:组织“小小升旗手”模拟仪式,全班列队进行完整流程演练,教师从旁观察每位学生的站姿、是否脱帽、是否保持安静、少先队员是否规范行队礼,并记录表现情况。
3. 情感表达评价:在学唱国歌环节,关注学生是否主动起立、声音是否洪亮、表情是否庄重,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唱国歌时的感受,如“我觉得很激动”“我想保护我们的国家”等。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识别简单的图形与颜色;部分学生曾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接触过国旗图片,但对其深层含义缺乏了解;大多数学生听过国歌旋律,但未必理解歌词内容。
已有经验:学生熟悉“排队”“站好”“听口令”等集体指令,具备基本的身体控制能力;经历过节日庆典、运动会等公共活动,对仪式感有一定感知;部分学生已加入少先队预备成员,了解红领巾的意义。
学习需求:学生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理解抽象概念;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规范动作;需要情感共鸣来激发内在动力,避免礼仪流于形式。
前后联系:本课承接第1课的身份认同教育,由“我是小学生”延伸至“我是中国人”的更高层次认同;也为后续年级系统学习国家制度、历史人物等内容奠定情感基础;同时,升旗礼仪的养成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每周升旗仪式。
七、学习过程
一、诗歌导入,初识国旗庄严之美。 (1)、朗读诗歌,感知国旗形象。
教师板书课题“我向国旗敬个礼”,然后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教材中的诗歌:“美丽的旗,庄严的旗。四颗小星,朝向一颗大星。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我们深深爱着您。”每读一句,稍作停顿,让学生感受节奏与韵律。随后提问:“这首诗里提到了哪种旗帜?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国旗,如学校旗杆上的、电视新闻里的、国庆节街头悬挂的。
(2)、解析图案,理解象征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出五星红旗的基本构图:一面矩形红旗,左上角绘有五颗黄色五角星。指着最大的一颗星说:“这颗最大的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再指四颗小星:“这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它们都朝着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强调:“所以,五星红旗不仅仅是一面旗子,它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观察图画,明确升旗行为规范。 (1)、指导看图,提取关键信息。
教师翻开教材第6页,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升旗场景图。先整体浏览画面:教学楼前,旗杆高耸,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学生们整齐列队。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有没有人在说话或打闹?”引导学生发现所有人都安静肃立,目光注视国旗。
接着聚焦细节:“有一位同学正在发言,他说了什么?”带领学生阅读气泡文字:“不管在哪里,看到升国旗都要停下来。”“升国旗时要肃立、脱帽。”解释道:“即使你正在走路、骑车或者玩耍,只要听到国歌响起或看到国旗升起,就必须立刻停下,站好,摘下帽子,这是对国家最基本的尊重。”
(2)、强化规则,区分不同行礼方式。
教师转向另一幅插图:“再看这里,有的同学戴着红领巾,他们在做什么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到其中一人正举起右手行队礼。说明:“凡是少先队员,在升旗时必须行少先队队礼。”示范标准动作: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掌心向下,手臂呈45度角。“其他同学虽然不是少先队员,也要面向国旗,眼睛盯着国旗,这就是行注目礼。”特别提醒:“无论是行队礼还是注目礼,都不能戴帽子,必须脱帽,以示庄重。” 三、情境模拟,练习升旗礼仪动作。 (1)、组织演练,规范集体行为。
教师宣布:“现在我们要举行一次模拟升旗仪式,请大家像真正的升旗一样认真对待。”指挥全班学生有序走出教室,在走廊或空地排成四列横队,前后左右对齐。指定两名学生担任“升旗手”,站在队伍前方模拟拉绳动作。教师播放国歌音频前奏,发出指令:“全体立正!脱帽!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对于少先队员,补充:“少先队员,行队礼!”在整个国歌播放过程中,教师巡视队伍,轻声提醒个别晃动或说话的学生:“请注意站姿,保持安静。”仪式结束后,及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
(2)、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集中纠正:有的学生行队礼时手掌摊开、手指分开,教师再次示范“五指并拢”的要领;有的学生低头看脚或东张西望,提醒“眼睛要看国旗方向”;有的学生忘记脱帽,强调“帽子拿在左手,贴于左胸前”。可邀请几位学生上前单独演示,其他同学判断动作是否标准,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四、学唱国歌,激发爱国朴素情感。 (1)、朗读歌词,理解歌曲内涵。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完整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逐句领读,并用通俗语言解释部分内容:“这首歌原来叫《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号召人们站起来反抗压迫。‘新的长城’不是真的城墙,而是比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保卫家园。”举例说明:“就像我们在运动会上,全班一起加油,那种团结的力量,就是一种‘长城’。”
(2)、起立齐唱,投入真挚情感。
教师再次播放国歌音频,要求全体学生起立,脱帽,面向国旗方向(可用黑板上的国旗图代替)。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逐步过渡到大声齐唱。重点关注学生的站姿与情绪状态,鼓励他们用响亮的声音表达敬意。唱完后提问:“刚才唱国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预设回答如“我觉得很有力量”“我想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教师总结:“当我们一起唱国歌时,就是在告诉全世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国家!” 五、总结升华,巩固国家认同意识。 (1)、回顾要点,强化行为自觉。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五星红旗的样子和意义,知道了它是我们的国旗;我们在模拟升旗中学会了肃立、脱帽、行礼、保持安静;我们还大声唱了国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从明天开始,每一次升旗仪式,我们都要这样做,好不好?”全班齐声回答:“好!”
(2)、布置任务,促进家校共育。
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回家以后,请你把今天学到的升旗礼仪教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让他们看看你是怎么行队礼或注目礼的。还可以问问家人有没有关于国旗、国歌的故事,下次上课分享给大家。”同时提醒:“下周轮到我们班担任升旗任务,会选出两名升旗手和一名护旗手,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有机会当选!”
八、作业与检测(对应学习目标)
一、填空题
1. 我们的国旗是________,上面有________颗黄色五角星。
2. 升国旗时,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少先队员行________,其他人行________。
3. 国歌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是《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升国旗时可以继续走路或玩耍。( )
2. 少先队员升旗时必须行队礼。( )
3. 唱国歌时可以坐着不动。( )
4. 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 )
5. 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爱护它。( )
三、实践题
1. 向家人表演一次完整的升旗礼仪:立正、脱帽、行礼(队礼或注目礼),请家长在下面签字:
家长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月____日
2. 画一面五星红旗,注意五颗星星的位置和颜色。
九、学后反思
1. 本节课通过诗歌朗诵、图画观察、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国旗的基本认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模拟仪式中规范行礼,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2. 在情感激发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学生对国歌的理解仍停留在“一首歌”的层面,未来应结合更多真实历史故事或当代英雄事迹,增强情感共鸣。
3. 模拟仪式的组织较为成功,但场地受限影响队列整齐度,建议今后利用操场或多功能厅开展此类活动,提供更真实的仪式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