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秀夫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秀夫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校本练习07
第一部分(基础题21+14=35分)
一、基础知识(21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通过重温所学美文,让芬芳的四季扑面而来。看,那深秋静mì的雨,是那么的端庄与沉静;嗅,那在空气中酝酿许久的花香,是那么的让人陶醉;赏,那秋天的菊花,是那么的淡雅与执着;望,那水波鳞鳞的鱼塘,是那样的程清与浪漫;赞,那充满温情的小雪,又是那样的羞涩与可爱……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沐浴着美好和温暖,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不负韶华,奋力前行。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 静mì ( ▲ ) ②酝酿 ( ▲ )
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 改 ▲ ▲ 改 ▲
语段中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穿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十分引人注目。
B.班长这话说得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C.在繁华的东关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开学伊始,艳阳高照,感谢局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通过观看国庆大阅兵,使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B.能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关键在于博览群书。
C.为了防止溺水悲剧反复上演,我们需要增强急救意识,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技巧。
D.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每个人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秋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其中“秋风”“地上”“黄叶”是名词。
C.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爱”是对别人女儿的敬称。
D. 《世说新语》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默写诗文。(10分)
(1) ▲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2)泉眼无声惜细流, ▲ 。(杨万里《小池》)
(3)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4)“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5)在学习《咏雪》这篇文言文时,我们感受到了谢太傅家小辈的才华横溢,他们分别吟咏“ ▲ ”和“ ▲ ”。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借月抒情的诗句是: ▲ , ▲ 。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船行江正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 ▲ ,  ▲  ”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
二、综合活动(14分)
请你参加以“交友要慎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6.【活动一:知友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说她的诗稿“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有关“交友”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另写两个交友典故名称。(2分)
A ▲ B ▲
7.【活动二:赞友情】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首赞美友情的小诗,请补全诗句,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那一天,你把友谊的痣点在我的额上,从此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
那一天,你把友谊的花递到我的手上, ▲
那一天,你把友谊琴带到我的身边,从此美妙的歌声围绕着我……
【活动三“探友情”】小明同学收到了朋友送的《朝花夕拾》,对其进行了阅读。
(1)小明发现《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目写了鲁迅对师友的崇敬、怀念之情。请你“以貌识人”,在下面横线内写出相对应的名字。(3分)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缪视。 ▲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抉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2)小明对其中一些篇目很感兴趣,让同学们讨论,请你把表格填充完整。(4分)
阅读书籍 态度或主旨 理由
篇目 《 ① ▲ 》 “我”对暴虐者充满憎恨,对弱小者充满② ▲ 。 “我”对于猫“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憎恶极了,当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又会加深我的恨意。
书目《山海经》 喜爱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篇目 《 ③ ▲ 》 失望以及④ ▲ 被父亲强迫背诵艰涩难懂《鉴略》而不能去东关看全县最盛的会了。
9.【活动四“践友情”】秀夫中学开展欢迎联盟校部分师生来校交流学习的活动,活动中,你是秀夫初中701班的学生张红,将与来学习的学生结对交流,一起度过一段学习时光,初次见面你该怎么说呢?(要求:用上荣幸、敝校、赐教三个词语,内容完整,言语得体。)(3分)


第二部分(阅读题)(6+13+16=35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6分)
田园杂兴·春日
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竹鞭的先端部分,可食用。
10. 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 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作者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D. 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11. 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镒(yì):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元方入门不顾 ▲
③田子为相 ▲ ④孝子之事亲也 ▲
13. 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1分)
A. 太丘舍去 B. 去后乃至 C. 相委而去 D. 子其去之
14.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1分)
为 人 子 不 可 不 孝 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 ▲
(2)母曰:“子安得此金?” ▲
16. 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甲文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16分)
父亲头上的雪
李柏林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学校一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摆摊就是看天吃饭。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他带着满身风雪站在门外,像个雪人,疲惫地直立着。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我哈哈大笑:“呀,爸爸从白头发的老爷爷又变年轻了。”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一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的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我来说,这是赚零花钱的最好方式。
⑦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可这成了我的“生财之道”。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一茬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拔白发的窍门,比如后脑勺的头发拔起来最疼,头顶上的头发拔起来最容易。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
⑧后来上了初中,我不好意思再拔父亲的白发,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⑨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他让我在车子的后座上撑着伞,并说:“你别挡住我的视线,下雪天路滑。”我坐在车的后座上,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雪落得很慢,但他头上白色的花却开得很快。我暗下了要努力的决心。
⑩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想出拔白发的法子,更不会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在一场大雪中那样沉默。但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上完课后小跑回家,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了,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每当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的心里就会下一场雪。
1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反应
快过年的时候 ① ▲ 。 被父亲逗得哈哈大笑。
刚上学的那个暑假 父亲喊“我”拔白发,既可以锻炼“我”数数,有可以让“我”别乱跑。。 ② ▲
③ 父亲接“我”放学,雪中嘱托。 暗下努力的决心
如今 父亲取帽子拍雪,白发不似雪花散。 ④ ▲
18.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坐在车的后座上,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雪落的很慢,但他头上白色的花却开的很快。我暗下了腰努力的决心。”(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加点字。)(3分)


(2)他带着满身风雪站在门外,像个雪人,疲惫地直立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19.关于本文的标题“父亲头上的雪”,小真和小仪产生了分歧。
小真:我觉得标题可以改为“父亲的白发”
小仪:我还是觉得“父亲头上的雪”更好
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理由?(2分)


20.请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一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第1页,共2页七年级语文(上)校本练习07
第一部分(基础题21+14=35分)
一、基础知识(21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通过重温所学美文,让芬芳的四季扑面而来。看,那深秋静mì的雨,是那么的端庄与沉静;嗅,那在空气中酝酿许久的花香,是那么的让人陶醉;赏,那秋天的菊花,是那么的淡雅与执着;望,那水波鳞鳞的鱼塘,是那样的程清与浪漫;赞,那充满温情的小雪,又是那样的羞涩与可爱……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沐浴着美好和温暖,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不负韶华,奋力前行。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 静mì ( 谧 ) ②酝酿 ( niàng )
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鳞 改 粼 程 改 澄
(3)语段中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
通过重温所学美文,芬芳的四季扑面而来。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C )(2分)
A.穿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十分引人注目。
B.班长这话说得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C.在繁华的东关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开学伊始,艳阳高照,感谢局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 通过观看国庆大阅兵,使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B.能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关键在于博览群书。
C.为了防止溺水悲剧反复上演,我们需要增强急救意识,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技巧。
D.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每个人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秋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其中“秋风”“地上”“黄叶”是名词。
C.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爱”是对别人女儿的敬称。
D. 《世说新语》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默写诗文。(9分)
(1)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2)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3)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4)“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5)在学习《咏雪》这篇文言文时,我们感受到了谢太傅家小辈的才华横溢,他们分别吟咏“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 未若柳絮因风起 ”。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借月抒情的诗句是: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_。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船行江正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
二、综合活动(14分)
请你参加以“交友要慎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6.【活动一:知友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说她的诗稿“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有关“交友”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另写两个交友典故名称。(2分)
A 管鲍之交 B 刘柳情谊
7.【活动二:赞友情】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首赞美友情的小诗,请补全诗句,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那一天,你把友谊的痣点在我的额上,从此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
那一天,你把友谊的花递到我的手上,__从此诱人的芬芳陪伴着我
那一天,你把友谊琴带到我的身边,从此美妙的歌声围绕着我……
8.【活动三“探友情”】小明同学收到了朋友送的《朝花夕拾》,对其进行了阅读。
(1)小明发现《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目写了鲁迅对师友的崇敬、怀念之情。请你“以貌识人”,在下面横线内写出相对应的名字。(3分)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缪视。_范爱农_________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__寿镜吾_______
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抉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__藤野先生________
(2)小明对其中一些篇目很感兴趣,让同学们讨论,请你把表格填充完整。(4分)
阅读书籍 态度或主旨 理由
篇目 《 ①__狗·猫·鼠_ 》 “我”对暴虐者充满憎恨,对弱小者充满②__同情___。 “我”对于猫“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憎恶极了,当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又会加深我的恨意。
书目《山海经》 喜爱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篇目 《 ③__五猖会___ 》 失望以及④ 对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批判。 被父亲强迫背诵艰涩难懂《鉴略》而不能去东关看全县最盛的会了。
9.【活动四“践友情”】秀夫中学开展欢迎联盟校部分师生来校交流学习的活动,活动中,你是秀夫初中701班的学生张红,将与来学习的学生结对交流,一起度过一段学习时光,初次见面你该怎么说呢?(要求:用上荣幸、敝校、赐教三个词语,内容完整,言语得体。)(3分)
你好,非常荣幸能够认识你,我是秀夫中学701班的学生张红,欢迎你到敝校交流学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请你多多赐教。
第二部分(阅读题)(6+13+16=35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6分)
田园杂兴·春日
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竹鞭的先端部分,可食用。
10. 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 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作者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D. 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11. 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示例:土膏、春雨、万草、千花、荒畦、鞭笋。(至少写出四个)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镒(yì):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约定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回头看_____
③田子为相 _做;担任 _____ ④孝子之事亲也__侍奉____
13. 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1分)
A. 太丘舍去 B. 去后乃至 C. 相委而去 D. 子其去之
14.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1分)
为 人 子/ 不 可 不 孝 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2)母曰:“子安得此金?” 母亲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16. 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甲文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语段一:做人要讲诚信。语段二: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16分)
父亲头上的雪
李柏林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学校一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摆摊就是看天吃饭。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他带着满身风雪站在门外,像个雪人,疲惫地直立着。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我哈哈大笑:“呀,爸爸从白头发的老爷爷又变年轻了。”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一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的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我来说,这是赚零花钱的最好方式。
⑦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可这成了我的“生财之道”。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一茬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拔白发的窍门,比如后脑勺的头发拔起来最疼,头顶上的头发拔起来最容易。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
⑧后来上了初中,我不好意思再拔父亲的白发,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⑨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他让我在车子的后座上撑着伞,并说:“你别挡住我的视线,下雪天路滑。”我坐在车的后座上,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雪落得很慢,但他头上白色的花却开得很快。我暗下了要努力的决心。
⑩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想出拔白发的法子,更不会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在一场大雪中那样沉默。但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上完课后小跑回家,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了,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每当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的心里就会下一场雪。
1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反应
快过年的时候 ①父亲卖春联,用雪变魔术。 被父亲逗得哈哈大笑。
刚上学的那个暑假 父亲喊“我”拔白发,既可以锻炼“我”数数,有可以让“我”别乱跑。。 ② 兴奋地炫耀“战果”。
③ 上初中的一个下雪天 父亲接“我”放学,雪中嘱托。 暗下努力的决心
如今 父亲取帽子拍雪,白发不似雪花散。 ④ 心疼父亲的衰老
18.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坐在车的后座上,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雪落的很慢,但他头上白色的花却开的很快。我暗下了腰努力的决心。”(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加点字。)(3分)
“慢”指雪花落下的速度慢,“快”指父亲白发增长的速度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使“我”意识到父亲在快速衰老,从而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回报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和爱。
(2)他带着满身风雪站在门外,像个雪人,疲惫地直立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法,把父亲比作雪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的大及父亲的辛劳,表达作者对分亲的心疼和爱。
19.关于本文的标题“父亲头上的雪”,小真和小仪产生了分歧。
小真:我觉得标题可以改为“父亲的白发”
小仪:我还是觉得“父亲头上的雪”更好
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理由?(2分)
我赞同小真的观点,因为”父亲的白发”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流露出我对父亲的心疼和伤感,

我赞同小仪的观点,因为“父亲头上的雪”运用比喻修辞,设置了悬念;雪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点明了文章的内容;流露出我对父亲的心疼和伤感。(2分)(任选一个题目,结合内容,表达效果等分析析,言之有理即可。)
20.请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和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中心,由写父亲头上的雪到“我”心中下起的雪,流露出我对父亲的心疼和伤感。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一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