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浙教版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验C(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浙教版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验C(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教版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验C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a:23,Cl:35.5,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5·山东省威海市)下列转化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混合物→纯净物 B.原子→离子
C.化合物→单质 D.无机物→有机物
2、(2025·天津市)下列物质的近似pH分别是:白醋为2~3、酱油为4~5、牛奶为6~7、肥皂水为10。蚂蚁叮咬时分泌出的蚁酸使人产生痒痛,为缓解痒痛可涂抹的是( )
A.白醋 B.酱油 C.牛奶 D.肥皂水
3、.(2025·四川省德阳市)食用白醋中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白醋与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醋和稀硫酸中均含有H+
B.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
C.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白醋的pH>7
D.生锈的铁钉放入白醋中浸泡一段时间,铁锈会减少
4、(2025·重庆市)某同学对硫酸的知识梳理如下:( )
①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③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④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⑤稀硫酸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2025·新疆)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随着pH的减小逐渐增大
C.B点溶液中HCl和NaOH等质量反应
D.向A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固体,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6、(2025·山东省威海市)图1是探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的装置,图2是实验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情况(已知BaCl2溶液显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B.实验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a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
D.由实验可知,该份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7、(2025·山东省青岛市)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
B.酸雨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2025·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小驰帮助同学们整理学习笔记时,发现如下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铁钉投入稀硫酸中,冒出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后,瓶口出现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9、(2025·湖南省)Vc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室温下,Vc泡腾片与足量稀盐酸在密闭容器内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在a点已完全反应
B.反应结束后溶液大于7
C.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压强增大
D.压强大小与所取泡腾片质量无关
10、(2025·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化学常见纯净物M、甲、乙、丙、丁,其物质类别、部分元素化合价及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甲、乙、丙、丁含同种元素,丁的溶液呈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对应的物质类别X一定为盐
B.反应①可判断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
C.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一定相同
D.反应①~④体现了M溶液中有
11、(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把下列各组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搅拌后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一组是( )
A.NaCl、、KOH B.
C. D.
12、(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有一包粉末状固体,可能含有中的两种或多种,取一定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B.若反应后生成气体,则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KCl
C.若所取固体粉末的质量为13.7g,则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一定为4.4g
D.若所取固体粉末的质量为13.8g,可推测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13、(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现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步骤1:取少量该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且无气泡产生。
步骤3:另取10.6g该固体物质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4.4g气体。
根据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氯化铜
B.该固体物质最少由三种物质组成
C.该固体物质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D.若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氯化钙
14、(2025·四川省广元市)某不纯的工业烧碱中只含有NaOH和。取33.3克该样品与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
A.29.2g B.33.3g C.46.8g D.62.5g
15、(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取一定量由MgO和组成的固体混合物,进行一系列定量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所有的物质都恰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取固体质量为4.0g B.步骤②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1.6g
C.a的值为11.7 D.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四川省宜宾市)人类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某饮用天然水的特征性指标如下表。
特征性指标
每100mL含量(μg/100mL)
钙 ≥400
镁 ≥50
钾 ≥35
钠 ≥80
偏硅酸 ≥180
pH约为7.8(25℃)
①其中钙、镁、钾和钠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②25℃时,该天然水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燃油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器”工作原理如图二。
①“催化转化器”的外壳材料属于 。
A.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②“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2025·内蒙古)实验小组取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分析图1的曲线,当反应进行至点时,溶液呈 性;若用酚酞溶液作该反应的指示剂,溶液在点时呈 色。
(2)分析图1和图2的曲线,可知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点对应的时间:第 s。
18、(2025·云南省)临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片、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等。抗酸药的标准之一是药物发生疗效时,胃液pH保持在3~5之间最宜,pH过高会导致胃痛等不适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其中含有 种非金属元素。
(2)碳酸氢钠俗称 ,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三种药物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19、(2025·江西省)碳酸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以工业废渣(含MgCO3、MgO、SiO2)为原料制备MgCO3的主要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MgCO3能与酸反应;SiO2不溶于水且流程中不参与反应。
(1)滤渣的成分是 。
(2)工业废渣中的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 ,不能省去操作1的理由是 。
20、(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D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在人体胃液中用来帮助消化,C和F是同类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2)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3)D和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认为该瓶溶液可能已变质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空气中可能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Na2CO3 猜想三:Na2CO3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一】A同学取适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由此可知猜想 (选填“一”“二”或“三”)不成立。
【实验二】B、C两位同学在A同学结论的基础上分别重新取该瓶溶液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B同学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二成立
C同学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滤液不变红 猜想三成立
两位同学中,结论正确的是 (选填“B”或“C”)同学。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经过反思,又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来确定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从理论上分析,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有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B.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CuSO4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通入少量CO2
D.向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继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22、(2025·广东省)完成下列小题:
(1)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
a处为 (填化学式)溶液时,溶液变红色。 酸、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b处溶液变红色。
c处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
(2)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任务一】调研广东某校劳动基地土壤状况
调查发现有多处土壤结块、不透气。采样后测得土壤平均pH为5.4,说明土壤呈酸 性。
【任务二】借助AI查找并整理资料
结合AI的回答,进一步查阅资料,整理如下:
粮食作物 适宜的pH范围 适宜的土壤
水稻 6.0~7.0 保水性好
玉米 6.0~7.5 疏松透气
收割水稻后“休耕”一段时间,可再种植玉米实施“轮作”。
【任务三】改良土壤并实施休耕轮作
加入 (填化学式)调节土壤pH为 ,引水灌溉,种植水稻。收割水稻后,秸秆还田,休耕一段时间,种植玉米。
23、(2025·安徽省)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和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稳定性
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 (填实验现象)时,证明有水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固体受热能分解。
【实验二】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
(2)实验结论:溶液呈碱性。
【实验三】探究溶液的稳定性
常温下,在密闭容器(如图)中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开启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浓度基本不变;将蒸馏水换成的稀溶液,开启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浓度增大。
(3)用蒸馏水做实验的目的是 。
(4)实验三的结论是 。
【实验四】数字化实验探究的性质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溶液,分成两等份。
向一份溶液滴入稀盐酸,用传感器测定该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曲线M。
向另一份溶液先通入一定量的,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再向溶液X中滴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同时用传感器测定变化,得到随盐酸体积()变化曲线N(未在下图坐标系中画出)。
(5)溶液X的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点的。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4、(2025·四川省达州市)实验室取10g由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配制成不饱和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 g。
(2)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
(3)求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5、(2025·江西省)实践小组为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
(1)实验室取用纯碱粉末需用到的仪器为 ,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3)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实验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6、(2025·内蒙古)实验小组取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分析图1的曲线,当反应进行至点时,溶液呈 性;若用酚酞溶液作该反应的指示剂,溶液在点时呈 色。
(2)分析图1和图2的曲线,可知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点对应的时间:第 s。
(3)若烧杯中盛放1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7、(2025·四川省宜宾市)实验小组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杂质不参与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g 42 64 88.4 113.4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是 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5、ADCBD 6-10、CDACC 11-15、BDDCC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6、(1) 元素 碱性(2) B
17、【答案】(1) 中 红(2) 放热 30
18、(1)3/三
(2) 小苏打 NaHCO3+2HCl=NaCl+H2O+CO2↑
(3)氢氧化铝片
19、(1)SiO2/二氧化硅
(2)MgO+H2SO4=MgSO4+H2O
(3) 过滤 使制备的碳酸镁不纯
20、(1) Fe2O3 H2O(2)补钙剂/建筑材料(合理即可)(3)(4)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1)
(2) 一 C
(3)BCD
22、(1) HCl(或或) (2) 6.0~7.0
23、(1) 出现无色液滴
(3)作对照实验或空白实验
(4)常温下,溶液不稳定,能产生
(5)小于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4、(1)2
(2)NaCl、Na2CO3
(3)22.2%。
25、(1) 药匙 产生大量气泡
(2)2.2
(3)88.3%。
(4)偏小
26、(1) 中 红(2) 放热 30
(30.4g。
27、(1)(2)6.6
(3)75%。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