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文明有礼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文明有礼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课程标准 《文明有礼》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涵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以及“我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与沟通”等领域。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对应“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这一标准。它强调学生需掌握基本社交礼仪规范,将文明有礼落实到日常行为中,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从“我与他人和集体”及“交往与沟通”层面来看,要求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熟知文明有礼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学会基本礼仪技能,如礼貌用语、恰当举止等,更要深入领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构建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多维度价值,培养学生在不同社交场景中运用恰当礼仪进行交往的能力,促进其积极融入社会集体。
课时教材 分析 本课时聚焦“文明有礼”主题,内容包含文明有礼的内涵、重要性以及践行方法。教材开篇点明文明有礼是人与人交往必备的道德修养,引出后续内容。在内涵阐释上,明确礼体现尊重、友善等良好品质,主要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例如,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是语言文明的体现;着装得体、仪态大方属于仪表端庄范畴;而主动为他人开门、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则是举止文明的行为。 在阐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时,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展开。对个人而言,是立身处世的前提,能让人更易赢得尊重与认可,提升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能力。从社会角度出发,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减少人际冲突,营造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就国家层面来说,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中,国民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国家,彰显民族尊严。 关于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材指引学生从态度、用语、仪表等方面提升自我,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养成文明有礼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文明有礼有初步认知,知晓日常生活中应礼貌待人,具备一定基础。然而,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呈现特殊阶段特征。部分学生可能因逆反心理,对道德规范产生抵触,通过违反规范来彰显个性,在文明有礼的践行上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同时,由于生活阅历与认知局限,他们对文明有礼的深层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难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形象构建等宏观角度认识其重要性。尽管知道基本礼仪要求,但在复杂社交情境中,可能无法灵活、恰当地运用礼仪进行交往,在面对他人不文明行为时,也缺乏正确引导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明确践行文明有礼的做法,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核心素养 目标 1.道德修养: 感悟文明有礼是个人高尚道德的体现,懂得尊重、体谅他人,追求“止于至善”的品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 2.政治认同: 通过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案例,感受国家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3.责任意识: 树立“人人都是国家形象代言人”的担当精神,增强在社会公共生活和国际交往中主动践行文明礼仪的责任感。
设计思路 何以“明礼”,何以“致远”?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一束“微光”何以照亮“自我”? ——论文明有礼与立身之本情境一:小孩哥的行为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情点赞。任务一:小孩哥的行为受到网友的广泛好评,体现文明有礼对个人有何重要意义?知识一: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子议题二:一座“孤岛”何以搅动“汪洋”? ——论文明有礼与社会之序情境二:地铁一女子不文明行为引起他人不适,双方发生争执。任务二:你如何看待该女子的行为?结合视频内容与所学知识,她的行为对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知识二:文明有礼对社会的意义子议题三:一句“乡音”何以传递“国声”? ——论文明有礼与大国之形情境三:“中老铁路”优质服务展大国风采。 情境四:地铁上的不懂情形。任务三:思考“中老铁路”上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有何重要意义? 任务四:以上情况对于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有何重要启示?知识三:文明有礼对国家的意义 知识四: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8月15日,广州地铁五号线上有位小朋友不慎将饮料洒在地上,自觉从书包里拿出纸巾弯腰擦干净,此举获得众多网友点赞,还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小男孩名叫黄梓,来自广东仲元中学莲花湾学校,开学即将就读五年级。 男孩表示,当时自己心想,万一后面有乘客上车,一时没注意到,踩到饮料摔跤怎么办。“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我只是做了一名小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思考:小男孩的行为为何能引发广泛赞誉? 教师过渡引出主题并介绍文明礼仪的内涵:“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1.思考问题。 2.阅读本课议题、核心素养目标。
设计意图
以新闻热点导入新课,把生活场景与课本知识相衔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议题一:一束“微光”何以照亮“自我”? ——论文明有礼与立身之本
活动: 假设你是某社交媒体小编,这条“地铁擦地”视频冲上热搜,请你为这条视频策划一个标题和一段短评,旨在引发网友对“个人修养”的积极讨论。 学生讨论展示讨论成果。 老师展示示例。 标题:#弯腰擦净洒落的饮料#这一蹲一擦,擦出了文明的温度! 短评:一杯饮料不慎洒落,本可能是“有人抱怨、有人绕行”的尴尬场景,却因这位小乘客弯腰擦拭的举动,变成了温暖全网的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面对小意外时的主动担责——不任由污渍影响他人,不把麻烦留给保洁人员,这份“随手为他人着想”的自觉,正是个人修养最生动的体现。其实文明从不在远方,或许是递东西时的双手奉上,是排队时的耐心等候,是不小心影响他人后的一句“抱歉”。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小温暖”吗?又曾用哪些小举动传递过文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情景一】 展示图片:网友对小孩哥的行为高度赞赏。 任务一: 小孩哥的行为受到网友的广泛好评,体现文明有礼对个人有何重要意义? 知识总结一:文明有礼的意义(对个人)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案例——小孩哥俯身擦拭地铁上洒落的饮料,通过活动开展,引导学生思考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再进一步通过展示网友的评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一座“孤岛”何以搅动“汪洋”? ——论文明有礼与社会之序
【情境二】 播放视频并展示文字材料。 2025年5月24日11时许,到上海旅游的马某(女,18岁)在乘坐轨交2号线时,将双脚搁置在自己的拉杆箱上,影响他人通行。同车厢乘客史某指出马某不文明行为,并劝导其将脚放下,双方为此发生争执。随后,马某多次踢踹史某。最终,马某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任务二: 你如何看待该女子的行为?结合视频内容与所学知识,她的行为对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知识总结二:文明有礼的意义(对社会)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设计意图
通过热点事件,马某在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引起其他乘客不满,由此产生冲突,引导学生认识文明有礼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议题三:一句“乡音”何以传递“国声”? ——论文明有礼与大国之形
【情境三】 播放视频并展示文字材料。 中老昆万铁路,即“中老国际铁路通道”,简称“中老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 中老铁路老挝段沿线客运站的候车室干净整洁,车厢温馨舒适,客运人员和乘务人员落落大方、温馨服务。他们为腿脚不便的旅客提供重点关爱服务,帮扶携带小孩且行李较多的旅客乘坐电梯,用中老英泰等语言开展符合老挝国情的礼仪服务,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和饮料……优质的服务温暖着乘客的心。 2025年春运期间,他们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开展读好书、看非遗、赏春晚等精彩活动,丰富旅客的旅途生活;在中老铁路国内段各车站推出“3+N”语言服务,让国内外旅客畅行无忧;在昆明、西双版纳等客流较为集中的车站设置绿色通道,为临近开车前15分钟的急客及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验证、安检、检票等优先服务。磨憨铁路口岸设立医疗急救点,为境外需紧急入境救治人员提供便利通关服务。 任务三: 结合视频与材料,请你思考“中老铁路”上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有何重要意义? 知识总结三:文明有礼的意义(对国家)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情景四】 情形一:晚高峰的地铁上,车厢内人满为患。几名中学生在大声讨论周末的游玩计划,声音盖过了地铁播报的到站信息,导致一位老人坐过了站,满脸焦急地向周围人询问。 情形二:乘客王先生刚上车就开始大声打电话,电话内容涉及与客户的争执,期间多次出现“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点事都办不好”等不礼貌用语,周围乘客纷纷皱眉,有的甚至侧过头去躲避噪音。邻座的乘客陈女士想休息,实在忍不住提醒王先生“麻烦声音小一点,影响到别人了”,王先生却不耐烦地回应“我打电话关你什么事,这又不是你家”,语气十分冲。 情形三:有位乘客下车时不慎将纸巾掉在了地上。小林正犹豫该不该捡起纸巾。旁边一位阿姨看到后,默默弯腰捡起纸巾扔进了垃圾桶。地铁到站,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上车,阿姨又主动起身,帮忙将婴儿车扶到座位旁边的空间。小林还发现,车厢内有的乘客会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有的乘客会在接打电话时用手捂住嘴巴小声说话,有的乘客在上下车时会自觉排队,不拥挤。 任务四: 结合以上情形思考,我们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总结四: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课堂实践: 请你围绕“文明乘车,争做有礼中学生”主题,为我校创作两条宣传标语,需贴合校园公共交通场景,能有效引导同学践行文明乘车行为。
设计意图
通过“中老铁路”上的优质服务,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礼仪对国家的影响。再通过展示三种地铁上的行为,进一步思考如何做文明礼仪的人,引导学生主动践行文明礼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我通过整合教材与社会热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从三个角度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价值,同时深化主题,进一步指引学生主动践行文明礼仪。但部分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处理欠佳,讲解稍显仓促,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互动中,还需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问题,鼓励每个学生参与。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