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方程式 (专项训练)(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专项训练)(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题型01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和读法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示例(2H2+O22H2O)
体现物质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 和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体现定量关系 ①体现质量守恒 2H2 + O2 2H2O 2×2 16×2 2×(2+16)4 + 32 = 36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 之比 2H2 + O2 2H2O质量比 2×2 16×2 2×(2+16) 4 : 32 : 36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 之比) 2H2 + O2 2H2O粒子个数比 2 : 1 : 2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发生反应;③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气体的体积比:相同条件下,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体积比等于 之比。如2H2O 通电 2H2↑+O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物质的转化关系
定量关系 质量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粒子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水分子
①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或“跟”,不能读作“加”;“==”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②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之间的 比,不是质量比;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各自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 之比。
【典例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4g的磷和5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变式1-1】(多选)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D.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变式1-2】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方程式可以读作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该反应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该反应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点燃条件下,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变式1-3】无法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A.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 B.反应的条件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题型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书写步骤:一写、二注、三配、四查。(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描述反应事实 一写 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分别用“+”连接 KMnO4 △ K2MnO4+MnO2+O2
二注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在“—”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
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将“—”改成“===”,标出生成物状态符号 2KMnO4 K2MnO4+MnO2+O2↑
四查 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标注是否正确,生成物状态标注是否恰当
(2)注意正确书写反应条件
①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与“燃烧”,“通电”与“电解”等。“点燃”与“通电”是反应条件,“燃烧”与“电解”是反应过程;燃烧反应的条件应标注为“点燃”,电解水反应的条件应标注为“通电”。
②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如“△”与其他反应条件共存时,将“△”写在等号下面,其他条件写在等号上面。
在反应条件中要注意“点燃”与“加热”的区别。“点燃”指在外界热源提供热量的条件下,可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燃烧反应发生后撤掉热源,反应仍能进行;“加热”指需要热源始终为反应提供热量,撤掉热源后反应会停止。
(3)符号“↑”“↓”的使用
①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②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不注“↑”号。同理,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号。
③“↑”“↓”只能标注在生成物后,不能标注在反应物后。
【典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O2 B.2KMnO4K2MnO4+MnO2+O2↑
C.S+O2SO2↑ D.4P+5O22P2O5↓
【变式2-1】下列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错误的是
A.2Mg+O2↑2MgO——“↑”标注错误
B.H2+O2H2O——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H2O2H2↑+O2↑——没有尊重客观事实
D.4Fe+3O22Fe2O3——正确
【变式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变式2-3】下列化学方程式存在错误,请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1), 。
(2), 。
(3), 。
(4), 。
(5), 。
题型0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常见的配平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两边原子个数差异较大的化学方程式。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找出式子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求出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用所得的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的个数,所得的值就是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先配化合物,后配单质)
③由已知的化学计量数,推求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4P + 5O2 2P2O5
(2)奇数配偶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式子两边该元素的原子数目为一奇一偶的化学方程式。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在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面配2,使其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
②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依次推求出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3)观察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些物质的化学式比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入手(可将原子团看为一个整体),推出与其有关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计量数推求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4)设“1”法
①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碳氢化合物(或含碳、氢、氧的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将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一般为碳氢化合物或含碳、氢、氧的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以此化学式为基准,推求与其相关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②若得出的化学计量数为暂定分数,将反应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同时乘暂定分数的分母,化分数为整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①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前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该是最简整数比。③同一化学方程式可用多种方法配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最简便的配平方法。
【典例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H2O中数字“2的含义: ;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
①表示 ;
②表示 ;
(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
① NH3+ Cl2= N2+ HCl
② K2Cr2O7+ HCl= KCl+ CrCl3+ Cl2↑+ H2O
【变式3-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丁烷是市售打火机的燃料, 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4H10+bO2cH2O+dCO2 配平后 a、b、c、d 之和为
A.32 B.33 C.34 D.35
【变式3-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数字“2”的含义: ;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①表示: ;②表示:
(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
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H中数字“2”的含义: 。
(2)表示 。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HCl=

题型04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计算依据
(2)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
假设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A+bB===xC+yD,已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1、M2、M3、M4,a、b、x、y为配平的化学计量数,当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m1、B的质量为m2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依次为m3和m4,则有如下关系:
aA + bB === xC + yD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典例:2024年11月15日晚上11点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为神舟十九号运送物资,同时,“月壤砖”将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到太空中进行暴露实验。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大约需要消耗氧气2.4kg,据科研人员介绍,我国在空间站核心舱中使用了制氧机,其工作原理是:由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通过电解让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2.4k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解题步骤书写格式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写:写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H2↑ + O2↑关: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36 32x 2.4kg 列:列比例式,求解 x=2.7kg答:简明地写出答案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2.7kg。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①解题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不是相关量不用标出;②一定要先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所设未知量包含单位,不需在后面再加单位,各个量的单位要统一,每步列式都要带单位;④计算时若题目已知量是气体的体积,则需换算成质量代入计算,气体的质量(g)=气体的体积(mL)×气体的密度(g·mL-1);⑤计算时代入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将已知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质量分数)=
【典例4】2025年体育中考已结束,男生、女生分别需要进行1000m和800m的长跑。学生在长跑前补充葡萄糖口服液以获得能量。某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
葡萄糖注射液()[成分]葡萄糖、水[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性状]液体、甜味[贮藏]密闭保存
(1)求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最简整数比)。
(2)已知葡萄糖在人体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求:9g葡萄糖完全氧化需要氧气的质量 。
【变式4-1】星城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种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22.2g研碎的珍珠粉,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结果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7 15.8 13.4 13.4
试计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出最简整数比)
(2)求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变式4-2】电石(主要成分CaC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测定某电石中CaC2的含量,取该电石样品2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不与水反应)。请计算:
(1)产生的总质量为 g。
(2)该电石样品中CaC2的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
【变式4-3】BC 型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是 以粉末的形式喷射到燃着的物品上,即可灭火。为测定某BC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取18g灭火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容器中质量不再减少时,容器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3.6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1)计算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BC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题型05 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典例5】为了保扩环境,我国的城市燃气和集中供暖已广泛使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X只含两种元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X的化学式为
【变式5-1】处理汽车尾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X+2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2
B.参加反应的CO和NO的质量比为14∶15
C.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到反应后降低了
D.生成的CO2依然是大气污染物
【变式5-2】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酒精检测仪”可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是,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由“”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从该反应中能得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变式5-3】在金属掺杂电中性团簇MCu2Ox作催化剂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酸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Cu2Ox在该过程中质量和 不变。
(2)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3)计算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答案和解析
题型01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和读法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示例(2H2+O22H2O)
体现物质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体现定量关系 ①体现质量守恒 2H2 + O2 2H2O 2×2 16×2 2×(2+16)4 + 32 = 36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H2 + O2 2H2O质量比 2×2 16×2 2×(2+16) 4 : 32 : 36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H2 + O2 2H2O粒子个数比 2 : 1 : 2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发生反应;③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气体的体积比:相同条件下,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体积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2H2O 通电 2H2↑+O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物质的转化关系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定量关系 质量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粒子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①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或“跟”,不能读作“加”;“==”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②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不是质量比;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各自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典例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4g的磷和5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前分子总数为5个O2分子,反应后生成2个P2O5分子,分子总数减少,因此,分子总数未保持不变,A错误;
B、反应物是磷和氧气,五氧化二磷是生成物,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84份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而4g P和5gO2的质量比为32:40,不符合实际比例,无法恰好反应,C错误;
D、反应条件为点燃,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与方程式描述一致,D正确。
故选D。
【变式1-1】(多选)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D.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答案】BD
【解析】A、该读法错误。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等于”一词不恰当,因为反应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此外,它忽略了反应条件“点燃”和量化关系(如系数)。错误。
B、该读法部分正确,因为它提到了反应物(氢气、氧气)、生成物(水)和反应条件(点燃)。正确。
C、该读法正确描述了分子数量关系(对应方程式系数:2 个 H2分子、1 个 O2分子生成 2 个 H2O 分子),但忽略了反应条件“点燃”。错误。
D、该读法正确。它完整描述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点燃),并准确体现了质量关系:
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 (2×1×2)(16×2)(2×(2×1+16))=4:32:36 ,正确。
故选BD。
【变式1-2】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方程式可以读作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该反应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该反应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点燃条件下,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化学方程式应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 和 “等于” 的表述错误,该选项错误;
B、从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C、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但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有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共3个分子,反应后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该选项错误;
D、根据,在点燃条件下,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不是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1份质量的氧气反应,该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1-3】无法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A.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 B.反应的条件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解析】A、方程式中CO2标注了↑符号,表示生成气体,说法正确;
B、方程式明确标注了“高温”条件,可获取反应条件,说法正确;
C、质量比需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如CaCO3为100,CaO为56,CO2为44,方程式给出物质的系数之比,可以靠计算得到,说法正确;
D、↑符号仅表示CO2为气体,与密度无关,无法获取,说法错误。
故选D。
题型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书写步骤:一写、二注、三配、四查。(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描述反应事实 一写 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分别用“+”连接 KMnO4 △ K2MnO4+MnO2+O2
二注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在“—”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
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将“—”改成“===”,标出生成物状态符号 2KMnO4 K2MnO4+MnO2+O2↑
四查 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标注是否正确,生成物状态标注是否恰当
(2)注意正确书写反应条件
①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与“燃烧”,“通电”与“电解”等。“点燃”与“通电”是反应条件,“燃烧”与“电解”是反应过程;燃烧反应的条件应标注为“点燃”,电解水反应的条件应标注为“通电”。
②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如“△”与其他反应条件共存时,将“△”写在等号下面,其他条件写在等号上面。
在反应条件中要注意“点燃”与“加热”的区别。“点燃”指在外界热源提供热量的条件下,可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燃烧反应发生后撤掉热源,反应仍能进行;“加热”指需要热源始终为反应提供热量,撤掉热源后反应会停止。
(3)符号“↑”“↓”的使用
①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②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不注“↑”号。同理,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号。
③“↑”“↓”只能标注在生成物后,不能标注在反应物后。
【典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O2 B.2KMnO4K2MnO4+MnO2+O2↑
C.S+O2SO2↑ D.4P+5O22P2O5↓
【答案】B
【解析】A、该方程式表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事实和配平正确(左边H:4、O:4;右边H:4、O:4)。但生成物氧气(O2)是气体,且反应物中无气体(过氧化氢为液体),应标注“”符号,该选项书写错误;
B、该方程式表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事实和配平正确(左边K:2、Mn:2、O:8;右边K:2、Mn:2、O:8)。生成物氧气(O2)是气体,反应物为固体,应标注“”,此处正确。反应条件加热(Δ)标注规范,该选项书写正确;
C、该方程式表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事实和配平正确(左边S:1、O:2;右边S:1、O:2)。但生成物二氧化硫(SO2)是气体,而反应物中已有氧气(O2)气体。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硫(SO2)后面不需要再标注“”符号,该选项书写错误;
D、该方程式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事实和配平正确(左边P:4、O:10;右边P:4、O:10)。但生成物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而该反应是燃烧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符号仅用于溶液中生成的沉淀,此处标注“”错误。
故选:B。
【变式2-1】下列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错误的是
A.2Mg+O2↑2MgO——“↑”标注错误
B.H2+O2H2O——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H2O2H2↑+O2↑——没有尊重客观事实
D.4Fe+3O22Fe2O3——正确
【答案】D
【解析】A、反应物氧气的状态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判断正确。
B、方程式没有配平,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判断正确。
C、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生成物是水、氧气,没有尊守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判断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遵守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判断错误;
故选D。
【变式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答案】(1)
(2)
(3)
【解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是铁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的是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是氢气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变式2-3】下列化学方程式存在错误,请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1), 。
(2), 。
(3), 。
(4), 。
(5), 。
【答案】(1)
(2)
(3)
(4)
(5)
【解析】(1)碳和氧气反应的条件为点燃,正确答案为
(2)铁和氧气反应的产物为四氧化三铁,正确答案为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是两种气体,都需要标“↑”,正确答案为
(4)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不需要加热,正确答案为
(5)化学计量数应约至最简整数,正确答案为
题型0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常见的配平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两边原子个数差异较大的化学方程式。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找出式子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求出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用所得的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的个数,所得的值就是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先配化合物,后配单质)
③由已知的化学计量数,推求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4P + 5O2 2P2O5
(2)奇数配偶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式子两边该元素的原子数目为一奇一偶的化学方程式。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在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面配2,使其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
②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依次推求出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3)观察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些物质的化学式比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入手(可将原子团看为一个整体),推出与其有关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计量数推求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4)设“1”法
①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碳氢化合物(或含碳、氢、氧的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②方法
步骤 示例
①将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一般为碳氢化合物或含碳、氢、氧的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以此化学式为基准,推求与其相关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②若得出的化学计量数为暂定分数,将反应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同时乘暂定分数的分母,化分数为整数。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符号,并检查是否配平
①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前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该是最简整数比。③同一化学方程式可用多种方法配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最简便的配平方法。
【典例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H2O中数字“2的含义: ;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
①表示 ;
②表示 ;
(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
① NH3+ Cl2= N2+ HCl
② K2Cr2O7+ HCl= KCl+ CrCl3+ Cl2↑+ H2O
【答案】(1)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为2
(2)1个氯离子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2 3 1 6 1 14 2 2 3 7
【解析】(1)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H2O中数字“2”表示1个水分子氢原子个数为2。
(2)①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则Cl-表示1个氯离子。
②化学式的读法:从右往左读,且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
(3)①等号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等号右边有2个氮原子,则NH3前的系数为2,此时等号左边有6个氢原子,则HCl前的系数为6,再根据氯原子守恒,则Cl2前的系数为3,检查,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设K2Cr2O7的系数为1,则根据K、Cr、O守恒,可知KCl、CrCl3、H2O的系数分别为2、2、7,根据氢原子守恒,则HCl的系数为2×7=14,最后根据氯原子守恒,Cl2前的系数为,检查,可知方程式为。
【变式3-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丁烷是市售打火机的燃料, 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4H10+bO2cH2O+dCO2 配平后 a、b、c、d 之和为
A.32 B.33 C.34 D.35
【答案】B
【解析】设a为1,则反应前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c为10÷2=5、d为4,此时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为5+4×2=13,则b为,则需将数值统一扩大2倍,则a、b、c、d的数字分别为2、13、10、8,则a、b、c、d 之和为2+13+10+8=33,故选B。
【变式3-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数字“2”的含义: ;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①表示: ;②表示:
(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
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3个铜离子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
【解析】(1)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中数字“2”的含义是: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①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表示3个铜离子;
②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①假设CrO3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反应前共有1个Cr原子和3个O原子,根据Cr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Cr的化学计量数为1,根据O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H2O的化学计量数为3;此时反应后共有6个H原子,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前H2的化学计量数为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假设C3H8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反应前共有3个C原子和8个H原子,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CO2的化学计量数为3,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H2O的化学计量数为4;此时反应后共有个O原子,根据O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前O2的化学计量数为5,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3-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H中数字“2”的含义: 。
(2)表示 。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HCl=

【答案】(1)氢原子的个数为2(合理即可)
(2)1个硫离子
(3)35%
(4)2 6 2 3 2 3 2 2
【解析】(1)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中数字“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 故本问答案为:氢原子的个数为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S2-表示一个硫离子。 故本问答案为:一个硫离子。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配平。
第一步:根据Cl原子守恒,HCl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6,AlCl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二步:根据Al原子守恒,Al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三步:根据H原子守恒,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 所
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2AlCl3+3H2↑,故填2,6,2,3。
②第一步:根据H原子守恒,H2S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二步:根据S原子守恒,S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三步:根据O原子守恒,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 所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故填2,3,2,2。
题型04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计算依据
(2)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
假设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A+bB===xC+yD,已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1、M2、M3、M4,a、b、x、y为配平的化学计量数,当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m1、B的质量为m2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依次为m3和m4,则有如下关系:
aA + bB === xC + yD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典例:2024年11月15日晚上11点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为神舟十九号运送物资,同时,“月壤砖”将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到太空中进行暴露实验。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大约需要消耗氧气2.4kg,据科研人员介绍,我国在空间站核心舱中使用了制氧机,其工作原理是:由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通过电解让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2.4k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解题步骤书写格式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写:写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H2↑ + O2↑关: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36 32x 2.4kg 列:列比例式,求解 x=2.7kg答:简明地写出答案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2.7kg。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①解题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不是相关量不用标出;②一定要先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所设未知量包含单位,不需在后面再加单位,各个量的单位要统一,每步列式都要带单位;④计算时若题目已知量是气体的体积,则需换算成质量代入计算,气体的质量(g)=气体的体积(mL)×气体的密度(g·mL-1);⑤计算时代入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将已知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质量分数)=
【典例4】2025年体育中考已结束,男生、女生分别需要进行1000m和800m的长跑。学生在长跑前补充葡萄糖口服液以获得能量。某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
葡萄糖注射液()[成分]葡萄糖、水[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性状]液体、甜味[贮藏]密闭保存
(1)求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最简整数比)。
(2)已知葡萄糖在人体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求:9g葡萄糖完全氧化需要氧气的质量 。
【答案】(1)6:1:8
(2)9.6g
【解析】(1)葡萄糖(C6H12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
(2)解:设葡萄糖完全氧化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9.6g
即葡萄糖完全氧化需要氧气的质量为9.6g。
【变式4-1】星城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种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22.2g研碎的珍珠粉,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结果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7 15.8 13.4 13.4
试计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出最简整数比)
(2)求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3:8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质量=22.2g-13.4g=8.8g
解:设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1%。
【解析】(1)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2)见答案。
【变式4-2】电石(主要成分CaC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测定某电石中CaC2的含量,取该电石样品2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不与水反应)。请计算:
(1)产生的总质量为 g。
(2)该电石样品中CaC2的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
【答案】(1)7.8
(2)解:设该电石样品中的质量为x
x=19.2g
该电石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76.8%
答:该电石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76.8%。
【解析】(1)根据关系图看出, 反应产生7.8g C2H2气体后,生成物气体质量就不在变化了,故说明产生C2H2的总质量为7.8g。
(2)见答案。
【变式4-3】BC 型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是 以粉末的形式喷射到燃着的物品上,即可灭火。为测定某BC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取18g灭火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容器中质量不再减少时,容器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3.6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1)计算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BC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4
(2)解:设18g该BC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该 BC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BC 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约为93.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不变,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值即逸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18g-13.6g=4.4g;
(2)见答案。
题型05 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典例5】为了保扩环境,我国的城市燃气和集中供暖已广泛使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X只含两种元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X的化学式为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反应物中还应含C、H元素,X只含两种元素,则X由C、H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4个O,生成物中也应含4个O,故a=2,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0、4,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4,故反应物中还应含1个C、4个H,故X的化学式为:CH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5-1】处理汽车尾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X+2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2
B.参加反应的CO和NO的质量比为14∶15
C.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到反应后降低了
D.生成的CO2依然是大气污染物
【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为2CO和2NO,原子组成:C(2个)、O(4个)、N(2个)。生成物为X和2CO ,其中2CO 含C(2个)、O(4个),因此X必须含N(2个),化学式为N 。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化学方程式中CO和NO的化学计量数均为2,质量比 = 28×2∶30×2 = 56∶60 = 14∶15。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在N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2。反应后在N 中: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因此,氮元素化合价从+2降至0,降低了。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CO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导致全球变暖,但在初中化学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指SO 、CO、NO 、可吸入颗粒物等。CO 本身无毒,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不属于传统定义的大气污染物。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5-2】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酒精检测仪”可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是,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由“”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从该反应中能得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答案】(1)
(2)可能 / 化合反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反应前有反应后有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H、O元素,其9X中含有H、O原子个数分别为18和9,故X的化学式为;
(2) 因为“”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为一氧化碳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变化,故由“”聚集成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
删去反应前后没有参与反应的分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1:2),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该反应中能得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重新组合。
【变式5-3】在金属掺杂电中性团簇MCu2Ox作催化剂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酸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Cu2Ox在该过程中质量和 不变。
(2)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3)计算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答案】(1)化学性质
(2)
(3)4:11/11:4
【解析】(1)在该反应中,MCu2Ox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在MCu2Ox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