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优】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重难点梳理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上(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题优】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重难点梳理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上(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
八年级
生物(人教版)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并树立“生态平衡”的意识。
2、能够建构、理解和分析生态系统结构的功能模型,如食物链、食物网、能量金字塔和碳循环示意图。能够收集、分析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参与讨论和实践保护环境的措施。
3、认识到维护生态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成为生态安全的维护者。
02
单元整体框架
单元整体框架
03
重难点梳理
重难点1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①难点详解:这是本章最核心、最抽象的概念。容易将二者混淆。
②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以太阳光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被生产者固定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一营养级传递。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能量,因此能量无法循环。
重难点1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③物质循环:特点是全球性、循环往复。物质(如碳、氮、水)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循环。例如,二氧化碳被生产者吸收,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返回无机环境,可以被重新利用。
④联系: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驱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对点练习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
C.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
成了生态系统
D.乙捕食甲后,只有物质流入乙体内
D
重难点2
食物链的规范书写
①难点详解:书写食物链是分析生态系统的基础。
②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绝不能是动物或人。
③箭头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例如:草 → 兔 → 狐。
④不包括: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土壤)。
对点练习
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反映的是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食形成的营养联系
B.所有的动物都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C.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基本不变,有利于生态平衡
D.在“蘑菇→兔子→狼”这条食链中,蘑菇是生产者
A
重难点3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①难点详解:难以理解“一定”和“限度”的含义。
②核心: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越容易维持稳定。
③限度: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如环境污染、大规模物种灭绝)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且往往难以恢复。
对点练习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若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甲的个体数量增加,则可能会引起(  )
A.乙的数量减少
B.丁的数量减少
C.乙和丙的数量都减少
D.乙、丙、丁的数量都会增加
B
重难点4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①难点详解:为什么引入外来物种有时是好事(如玉米、红薯),有时却是灾难?
关键点:在于是否缺乏天敌的制衡。在原来的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受到其他生物(天敌、竞争者)的制约。一旦进入新的环境,如果没有这些制约因素,其种群数量会急剧膨胀。
危害:与本地物种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和食物,可能导致本地物种濒危或灭绝,从而破坏当地的食物网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点练习
有一种寄生于葡萄根部的蚜虫从北美传到欧洲,使所有的葡萄园几乎遭到毁灭,其原因是(  )
A.滥砍乱伐
B.滥捕乱猎
C.外来物种入侵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D.环境污染
C
04
易错点警示
易错点1
消费者等级的判断错误
①错误:认为“吃植物的动物就是初级消费者“。
②纠正:初级消费者是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而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许多动物食性复杂,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营养级。
易错点2
分解者与消费者的混淆
①错误:将蚯蚓、蜣螂(屎壳郎)等归于消费者。
②纠正:虽然它们是动物,但它们以腐烂的有机物(碎屑)为食,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环境,功能上与细菌、真菌相同。
易错点3
对“生物圈”范围的误解
①错误:认为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②纠正:生物圈的范围是有限度的,只是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例如,万米深的海沟仍有生物,但更深处则很少;高空中的鸟类飞行高度也有限。
易错点4
人类活动的影响全是负面的
①错误:认为所有人类活动都在破坏环境。
②纠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乱砍滥伐、污染环境等负面影响,也有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治理污染等正面影响。
易错点5
生态安全概念的狭隘化
①错误:认为生态安全就是防止污染。
②纠正:生态安全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它指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基础处于一种良好的、不受威胁的状态。它不仅包括污染防治,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生物入侵等多个方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05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芦苇能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在鱼、虾、蟹养殖水域养殖适量的芦苇,可以减少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这体现了(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才能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C.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D
巩固提升
在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中,辛勤劳动的农民和地里长出的蘑菇分别扮演的角色依次是(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
C.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
C
巩固提升
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C
巩固提升
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大气圈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A
巩固提升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但对于一些动物如老鼠等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如何处理?( )
A.想尽办法赶尽杀绝
B.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
D.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D
巩固提升
山西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多引进外来物种,丰富生物种类
B.植树造林,同时可以合理开发利用
C.为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D.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A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