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代表性文化遗存,距今5000至4000年前。考古发现该遗址有粟类农作物、半地穴式的红烧土房屋、彩陶,其彩陶纹饰、造型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遗址相似。这可说明( )A.文明各具特色 B.区域文化扩散C.文明交流互鉴 D.文明曙光出现2.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勾画出的理想社会。这些理想社会的共同点是( )人物 理想社会老子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墨子 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兄弟慈孝A.团结有序 B.友爱平等 C.和睦安定 D.兼爱非攻3.涉故台是安徽省宿州市大泽乡镇的历史景点,得名于某历史事件的领导人。主题雕像为火炬形,有星火之意;雕像有两人,一人右手持剑指向前方,左手振臂呼唤;另一人怒目举棒,冲锋在前。涉故台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 D.唐末黄巢起义4.汉立之初,社会动荡,“外有匈奴、南越虎视鹰瞵,内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雄踞关东”。汉朝为此而推行的举措是( )A.推行郡国并行制 B.三击匈奴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刺史5.对于造纸术的起源,一般都采信《后汉书》的记载,即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随着西汉中后期的金关纸、中颜纸、玉门关纸等古纸实物的出土,西汉中后期出现纸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认识。这表明历史研究中( )A.文献记载并不可靠 B.时代变迁影响历史结论C.需要文献实物互证 D.理论创新引领学术进步6.皖南一带,本是江水宣泄之地,然而到梁代皖南已是“良畴美拓,畦吠相望,连宇高甍(屋脊),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传统经济政策变更7.唐朝诗人皮日休评价古代某工程时说“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今日九河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该工程( )A.改变了传统经济格局 B.密切了中外经贸往来C.推动了边疆开发治理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8.唐太宗鼓励各族官员学习儒家文化。国子监招收学生不限民族,学生涵盖了中原地区的汉族、西南的吐蕃、西北的高昌等。在地方,郡学对少数民族入学的子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些举措(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对外影响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D.促进了地区交流和民族交融9.《宋史》载:参知政事初置时,不掌印,不参与政事堂议政。至道元年时,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掌印,同升政事堂议政。押敕齐衔,行则并马。这一变化( )A.扩大了宰相权力 B.强化了专制皇权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治理体系10.熙宁八年(1075)夏,吴越大旱,越州知州赵师孟救灾,鼓励富人慷慨借贷,官府会在粮食丰收时催促债务偿还。朱熹也曾几次劝谕上户借贷给下户以度灾荒,官府为债务的偿还作保证。这表明( )A.官府保护债权人的正当权益B.富民成社会救助的主体力量C.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自由流通D.政府直接经营民间信贷业务11.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在辽内部都占很大比重,其背后也有相应的利益集团,令统治者不能取舍。辽为此推行的管理制度是( )A.猛安谋克 B.南北面官 C.黄白籍制 D.督抚制度12.清人储大文评价元代某制度:“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该制度的实行( )A.造成了行政权力分散 B.便利了自然资源利用C.降低了地方割据风险 D.提高了地方自治水平13.明宣宗时,杨士奇等内阁官员负责审议处理朝廷奏章,提出处理意见以供御批;后宣宗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权。这一做法( )A.削弱了阁臣权力 B.提升了行政效率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提高了决策水平14.1982年罗马教皇盛赞400年前的某历史人物,称他是“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之间的真正桥梁”,他的重要尝试和贡献在于寻求地球两端独立发展的两个伟大文明首次对话的共同话语,力图将两种不同文化进行“调和”和“会通”。这一历史人物应是( )A.张骞 B.唐玄奘 C.马可·波罗 D.利玛窦15.康熙雍正年间,每年四月小满,南浔镇家家户户缫丝车动,远近商客纷纷到来进行生丝贸易。直属北京的苏杭两织造也专门来南浔收丝,最盛时南浔有50多家丝行。这表明南浔镇( )A.形成专业市场 B.出现雇佣关系 C.丝织技术领先 D.官营作坊发达16.1839年6月3日午后,广东某处码头礼炮轰鸣,赤脚工人走上木板,向池中撒盐巴,切割鸦片抛入,再以石灰浸化。黑烟腾腾,人声鼎沸,愤怒与欢呼交织,共同奏响了反抗外国侵略的雄壮乐章。该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金田起义 D.廊坊大捷17.清军某次对外战争的基本策略为:“先阿(古柏)后俄,欲杜俄……人狡猾,必先定回部,后收伊犁”。这次战争( )A.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B.实现了西北边疆和平C.强化了对新疆的管辖 D.收复了新疆南北两路18.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称:皇上乾纲独揽,既无日本将军柄政之患,又无去封建藩士之难。开制度、民政之局,拔天下通达之才,大誓群臣,以雪国耻,取日本更新之法,斟酌草定,从容行之,章程毕具,流弊绝无。此举的目的是( )A.坚定皇帝变法决心 B.阐述维新具体内容C.阐明日本富强源由 D.陈述民智未开现状19.1900年6月,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向政府惊呼,“局势极为严重”,如果“义和拳扩大到华中和华南,并成为全国性运动”,就会“使外国贸易遭到彻底毁灭”。为保护华中和华南的利益,列强参与策划了( )A.瓜分中国 B.联合侵华 C.东南互保 D.清末新政20.1902年至1905年,英美烟草公司以“舶来品”身份为卖点。但从1925年6月,其发布的广告开始称自己产品是“中国货”。这一转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政府鼓励兴办实业C.群众抵制日货运动 D.民众提倡国货运动21.邓中夏在回忆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时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说明了这部分学生领袖( )A.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C.积极筹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D.已经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22.20世纪前期贵州省习水县流传着一首歌谣:“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亲人,穿上草鞋翻山岭,北上抗日打敌人。赤水河,清又清,一双草鞋一片心,革命路上播火种,工农联合闹翻身。”该歌谣反映的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长征 D.抗日战争23.如图为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漫画。龙“警告”武士说:“当心你的刀!如果你想砍掉我的脑袋,那我可真向国际联盟上诉了。”由此可知该漫画的主旨为( )A.抗议日本全面侵华 B.期待国际社会关注C.号召全民族抗战 D.讽刺不抵抗政策24.至1940年9月10日,“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各部共歼灭日伪军7600多人,破坏公路700多公里,破坏铁路300多公里,正太铁路全线瘫痪。此次“大战”应为(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太原会战25.1947年8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给中央军委的一封电报中说:“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之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将义无反顾的创造并巩固新的根据地,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此次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打退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开始26.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禁止外币、金银币的流通,同时取缔黑市,打击各类投机活动,军管会包围并查封了当时作为银元投机中心的上海证券大楼,并逮捕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这些措施目的在于( )A.稳定金融秩序 B.加速解放进程C.保障自由竞争 D.统一物资管理27.下图是一张中国人民银行浙吴兴支行收据。与之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肃清土匪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28.如图为江苏省粮食年产量曲线。其中1961-1967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的调整29.1992年12月,时任国家税务局局长的金鑫认为:市场的统一性意味着税收制度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这有助于确保各个地区的市场主体在相同的税收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认识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中共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C.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30.2024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讲话,主张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中国愿为开辟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力量。这体现了当代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主动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责任C.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促进全球在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使华夏诸国和戎夷蛮狄部落及国家合并为几个较大的国家。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但也为各族提供了互相融合的机会。戎夷蛮狄等族进入了黄河流域这个华夏文明的摇篮,逐渐融合于具有较高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华夏族之中。——摘编自张润棠《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汉民族的形成》材料二 北朝民族认同的推进与完成,并非自下而上的社会矛盾倒逼或者强敌进攻外推的结果,而是在统治者主导和引导下渐次完成的,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内生性和人为建构性特征。北朝的民族认同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局部的表面上的强制性是建立在整体的自觉性基础上的。——摘编自段锐超《北朝民族认同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说明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朝民族认同的典型事例及其举措。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洋务运动在创办近代工业中,逐渐认识到必须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洋务派兴办了大量新式学堂,致力于翻译西方书籍,学习西方的法律与企业管理,深入学习外国知识与技术,这些为后来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留美华人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曾国藩非常赞同,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清政府出台相关制度为留学提供制度保障。——摘编自马菲菲税沙沙《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美学生发展及影响》材料二 留学生回国以后,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希望运用自己在国外所学,为国家作贡献。辛亥革命前,留学生创办了一大批期刊,如《游学译编》《科学》等,介绍西方学术文化,宣传民主。数量众多的留学生进入医药卫生、教育、科学研究等多种专业领域,传播新学新知,开宗立派。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留学生从事各种实业,著名的如侯德榜等。留学生还组织现代社团党派,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1905年成立于东京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总统孙中山为代表的大批留学生进入政府部门,参与国家各种事务的管理。季羡林先生曾说:“对中国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做报春鸟,比做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摘编自周棉《论留学生群体作用于民国社会发展的诸种互动关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及条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主要活动,总结中国近代留学生共同的历史贡献及情怀。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靠的是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与实践。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发展应当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建立现代主权国家;二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三是实现现代政治文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主探索,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再次面临自主发展问题,邓小平坚决指出中国发展要走出自己的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并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与方向,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现代化事业已经成功踏入了新时代新征程。——摘编自李冰封《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演进历程与路径展望》(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成果。(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进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的理论成果。(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A C B D D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C D A A D A C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C D B B A C D C D31.(1)新变化: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增强。原因:中原地区生产力进步;政治制度先进;思想文化繁荣;兼并战争的推动;少数民族向中原移民;各族互相学习;(任答五点)(2)事例:孝文帝改革。举措:迁都洛阳;改籍贯;着汉服;易汉姓;说汉话;通婚姻。(任答五点)32.(1)目的:培养技术人才;挽救统治;条件:新式学堂的创办;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官员的支持;制度保障。(2)活动:创办报刊传播新知;创办实业;从事科教文卫事业;创办社团推动社会变革;参与国家管理。贡献:推动中国近代化。情怀:爱国。33.(1)探索和成果:建立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制订社会主义宪法,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推进香港由乱到治;成功应对新冠疫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效显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