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边读边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能结合课文例子说出想象的内容。
2.学会用 “霎时、忽然” 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描绘事物,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3.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字距均匀、重心平稳,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4.朗读并背诵古诗《鹿柴》,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5.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积累并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
2.学会用时间词语描绘事物,规范书写汉字。
3.理解《鹿柴》的诗意,想象画面。
难点
1.灵活运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将词语自然融入具体场景描写中。
2体会《鹿柴》中 “以动衬静” 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静谧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自然之美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鸟儿的灵动,这些美景不仅能通过眼睛看到,还能通过文字在脑海中 “重现”。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学习如何让文字变成 “活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交流平台:边读边想象画面
1方法回顾
出示《观潮》片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这段文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结合视觉 “白线变粗”、听觉 “浪涛声” 想象)
出示《现代诗二首》中 “倦鸟驮着夕阳飞翔” 的描述:
师:这里除了画面,还能 “听” 到什么?(鸟儿鸣叫、翅膀扇动声)
总结方法
师: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
(三)词语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1.认读与分类
出示词语: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如 “锣”“喧”“聋”“霄”“彻” )。
分类游戏:“声音大”“声音小”“没声音” 三类卡片
解释词语意思并引导想象画面。
2理解与想象
师:任选一个词语,用 “当我读到____时,我仿佛看 / 听到____” 说话。
示例:“读到‘人声鼎沸’,我仿佛看到菜市场里挤满了人,听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混在一起。”
同桌合作:一人说词语,另一人描述画面,轮流练习。
(四)词句运用:用时间词语描绘事物
词语辨析
出示词语: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师:这些词语都和什么有关?(时间变化)说说它们的区别(表示时间长短、快慢不同)。
仿写练习
出示例句:“(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顿时),海上掀起了巨浪……”
任务:从 “风、烟花、雷雨、小狗” 中选一个事物,用上 1-2 个时间词语写一段话。
示例:“雷雨来了,(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霎时)雷声震耳欲聋,(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小了。”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推选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五)书写指导:规范书写
观察示范
出示《观潮》片段的书写范例,引导观察:
字距和标点与字的距离是否均匀?
练习书写
学生在练习纸上抄写范例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强调 “提笔即练字”,重点纠正 “逐、贯、翻” 等字的重心。
展示优秀作业,点评优点。
(六)古诗学习:《鹿柴》
初识诗人与题目
简介王维:唐代诗人、画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有 “诗佛” 之称。
释题:“柴” 同 “寨”,指栅栏,这里读 zhài,“鹿柴” 是地名。
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 1:读通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词义(如 “返景” 指夕阳返照的光)。
任务 2:想象画面:“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空寂的山林里,看不见人,只听到说话声回荡)
任务 3:体会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的意境(夕阳余晖照进深林,洒在青苔上,静谧而美好)。
朗读与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如 “空山 / 不见人,但闻 / 人语响”)。
学生配乐朗读,闭眼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多感官想象画面,积累了描写声音的词语,还用时间词语描绘了事物,更走进了王维笔下的幽静山林。希望大家带着这些方法,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美。(共25张PPT)
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自然之美。
读《现代诗二首》,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倦鸟驮着夕阳飞翔的样子,仿佛听到了鸟儿的阵阵鸣叫声……
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
luó
xuān
lónɡ
chè
xiāo
qiǎo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读下面的词语,读准字音。
声音大
声音小
没声音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人声鼎沸
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
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锣鼓喧天
形容声音很大。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形容小声说话。
背地里小声说话。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当我读到 时,我仿佛看/听/闻/摸/尝到了 。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
·
·
·
·
·
·
·
·
·
·
·
·
·
·
·
( ),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 ),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风吹破了,情况十分危急。
下午,老天爷( )变了脸,( )狂风大作,乌云滚滚,紧接着大雨像瓢泼似的倒了下来。( ),地上的雨水就汇聚成了一条条奔流的小溪。
忽然
顿时
忽然
霎时
一会儿工夫
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 保持水平。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学习单
我能读通顺。
这首古诗写到了哪些景物?
想象画面,说说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体会诗人情感。
小组讨论,学习《鹿柴》
王维,字摩诘(jié),唐代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
唐代诗人、画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 [柴]同“寨”,栅栏。这里读zhài
② [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夕阳西下,我们走进鹿柴,漫步在丛林之中,这里是那样的空寂,幽深。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是偶尔听到山谷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傍晚的阳光射入幽暗的林子深处,星星点点的洒在那绿绿的苔藓上,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