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三(范围:13.1-15.3)一、选择题1.(2025八上·慈溪期末)如图,三角形有一部分被遮挡,我们可以判定此三角形的类型为(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答案】C【知识点】三角形相关概念【解析】【解答】解:露出的角是钝角,因此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进行判断即可.2.(2025八上·期中)下列各图中,作△ABC边AB上的高,正确的是 ( )A. B.C. D.【答案】D【知识点】三角形的高【解析】【解答】解:A 选项中 AD 不是△ABC 边AB 上的高,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 AD 是△ABC边BC上的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 CD不是△ABC边AB上的高,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CD是△ABC边AB上的高,故D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3.(2023八上·榆阳期末)如图,在中,,,是的外角,则的度数是( )A. B. C. D.【答案】C【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邻补角【解析】【解答】解:在中,可得:又可化为:即:解得:故答案为:C.【分析】由已知可得∠C=∠B=∠BAC-15°,从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出∠BAC=70°,最后根据邻补角可求出∠DAC的度数.4.(2023七上·宁阳期中)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答案】A【知识点】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解析】【解答】解:小明支起的这个点应该是三角形的重心,即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故答案为:.【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点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5.如图是嘉嘉为参加手工比赛制作燕子风筝的骨架图,已知AC=AD,AB=AE,∠BAD=∠EAC,∠D=35°,则∠C的度数为 ( )A.30° B.35° C.40° D.45°【答案】B【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解:∵ ∠BAD=∠EAC,∴ ∠BAD+∠CAD=∠EAC+∠CAD,即∠BAC=∠EAD.在△ABC与△AED中∴△ABC≌△AED(SAS)∴∠C=∠D=35°.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BAC=∠EA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6.(2024八上·潮南月考)在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使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解析】【解答】解:A.此作图是作平分线,在中,,,无法得出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不正确,符合题意;B.此作图是作边的垂直平分线,可直接得出,即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C.此作图是作线段,可直接得出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D.此作图是作,可得,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线段,等角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7.如图,在△ABC中,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 于点 D,E,连接BD,若△ABC 的周长为20,CE=4,则△ABD的周长为 ( )A.12 B.14 C.16 D.18【答案】A【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解答】解:∵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 于点D,E,CE=4,∴BC=2CE=8,BD=CD,∵△ABC的周长为20,∴8+AB+AC=20,∴AB+AC=12,∴△ABD的周长为AB+AD+BD=AB+AD+CD=AB+AC=1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BC=2CE=8,BD=CD,再根据三角形周长即可求出答案.8.(2024八上·雨花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B. C. D.【答案】B【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解析】【解答】解: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据此得到答案.9.(2025八上·宁海期中)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分别与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②;③;④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解析】【解答】解:∵和都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是等边三角形,④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此可推出,利用SAS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ASA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CM=CN,可对②③进行判断;由此可证得是等边三角形,可对④进行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10.(2024八上·昆明期中)如图,已知,,点、、…在射线上,点、、在射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 )A.16 B.32 C.64 D.128【答案】C【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用代数式表示图形变化规律【解析】【解答】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等边三角形,,,,,,,,,,,以此类推:的边长为,的边长为:.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以及,得出,,…根据上述规律,可知:的边长为:,由此可得出答案.二、填空题11.(2025八上·苍南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其中一边的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答案】6【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知(1)假设3为底边的长度。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设腰的长度为x。∴2x + 3 = 15,解得x = 6。∴三边长度为6、6、3,6+6=12>3,因此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2)假设3为腰的长度。设底边的长度为y,∴3 + 3 + y = 15,解得y = 9∴三边长度为3、3、9,∵3+3=6<9,∴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故答案为:6.【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其中一边的长度,但未明确该边是底边还是腰,因此需要分情况讨论。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即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2.(2024八上·龙湾期中)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 .【答案】【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解析】【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故答案为:.【分析】本题是以三角板度数为背景的外角问题,根据图中条件得到,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即可求解.13.(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在△ABC中,,是边上的中线,若的面积为3,则的面积是 .【答案】3【知识点】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解析】【解答】解:∵是边上的中线,∴AD=CD,∴,故答案为: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可得答案.14.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3,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3,6,如果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x+y= .【答案】11【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解析】【解答】解:因为两个三角形全等, 所以 x=6,y=5,则 x+y= 11。故答案为:11【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 x=6,y=5,则 x+y= 11。15.(2024八上·杭州月考)在中,,点D是直线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为一边在=的右侧作,使,,连接.(1)如图1,当点在线段上,如果,则 度;(2)点D在直线上移动,若,.则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答案】90;或【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1)解:,,,在和中,,;,∵,,故填:90;(2)解:①点D在线段上,如图:,,,在和中,,;,在中,,∴,∴,∵,∴;②当点D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在和中,,,,在中,,∴,∴,∵,∴;③当点D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同理可得,∴,在中,,∴,∴.∵,∴;综上所述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等量代换原则,可得;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和性质可得;最后由进而可得;(2)分①点D在线段上,②点D在延长线上,③点D在的延长线上,分别加以讨论,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计算即可.16.(2019八上·鄞州期末)如图, 中, , , ,点 是 上一动点,以 为边在 的右侧作等边 , 是 的中点,连结 ,则 的最小值是 .【答案】【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延长B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M,在BM上截取BN=BC, 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则 ,是 的中点,则则 ≌ ,,当点A,F,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的最小,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B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M,在BM上截取BN=BC, 如图,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BE,从而可得 ,根据“SAS”可证△CDF≌△NEF,可得FC=FN.当点A,F,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的最小,即是AN的长,先求出NH、AH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N的长即可.三、解答题17.在如图所示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⑴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线AD.⑵画出△ABC中AC边,上的中线BE.⑶△ABE的面积为 ▲【答案】解:解:(1)(2)如图所示,(3)4.【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解:(3)如图,AD=4,BC=4,∴,∵BE是中线,∴.故答案为:4.【分析】(1)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交BC延长线于点D;(2)找AC的中点E,连接BE;(3)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8.(2019八上·秀洲月考)如图:△ABC中,AC>AB.(1)作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作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Q,连接AP,AQ.(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BC=14,求△APQ的周长.【答案】(1)解:作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作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Q,连接AP,AQ .(2)解:∵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Q,∴AP=BP,AQ=CQ;∵△APQ的周长为AP+PQ+QA=BP+PQ+CQ=BC=14.【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解析】【分析】(1)利用尺规作图分别作出线段AB和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P,AQ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证得AP=BP,AQ=CQ,再证明△APQ的周长为AP+PQ+QA=BC,代入即可求解。19.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D=CD。完成下面说明∠B=∠C的理由的过程(填空)。解:由AD⊥BC(已知),得∠ADB= =Rt∠(垂直的定义)。当把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DB与DC 。由BD=CD ( ),可知点B与点 重合,所以△ABD与△ACD ,即△ABD △ACD(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所以∠B=∠C ( )。【答案】∠ADC;重合;已知;C;重合;≌;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D⊥BC(已知),∴∠ADB=∠ADC=Rt∠(垂线的定义),当把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DB与DC重合,∵BD=CD (已知),∴点B与点C重合,∴△ABD与△ACD重合,∴△ABD≌△ACD(全等三角形的定义),∴∠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答案为:∠ADC,重合,已知,C,重合,≌,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0.(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是的角平分线,,.(1)求的度数;(2)求的度数.【答案】(1)解:在△ABC中,∠B=51°,∠C=63°,∴∠BAC=180°-∠B-∠C=180°-51°-63°=66°,∵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BAC=×66°=33°.(2)解:由(1)可知,∠BAE=3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DB=90°,∴∠BAD=180°-∠B-∠ADB=180°-51°-90°=39°,∴∠DAE=∠BAD-∠BAE=39°-33°=6°.【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AC=66°,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进行求解;(2)由(1)可知,∠BAE=33°,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AD=39°,即可得出答案.(1)解:∵,,∴,∵是的角平分线,∴;(2)解:由(1)可知,∵是边上的高,∴,∴,∴.21.(2025八上·淳安期末)如图,在中,,于点,,点在上,.(1)求证:平分;(2)求证:.【答案】(1)证明:∵,∴,∵,,∴,∵,∴,∴在和中,,∴,∴,∵,,∴点在的平分线上,∴平分;(2)证明:∵平分,∴,在和中,,∴,∴,∴,由()得,∴,∴,∴,∴.【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可以得到,然后利用AAS得到,即可得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解题即可;()先得到,即可得到,进而得到,再得到,解题即可.(1)证明:∵,∴,∵,,∴,∵,∴,∴在和中,,∴,∴,∵,,∴点在的平分线上,∴平分;(2)证明:∵平分,∴,在和中,,∴,∴,∴,由()得,∴,∴,∴,∴.22.(2025八上·宁海期中)如图,四边形中,度,E是上一点,且,(1)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证:.【答案】(1).理由如下:∵,∴,在和中,,∴(2)证明:∵,∴,∵,∴【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析】【分析】(1)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再利用可证得结论.(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根据AB=AE+BC,代入可证得结论.(1)解:.理由如下:∵,∴,在和中,,∴;(2)证明:∵,∴,∵,∴.23.(2024八上·拱墅期中)(1)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接,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请写出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点,分别在,上,且,求证:.小艾同学受到(1)的启发,在解决(2)的问题时,延长到点,使…,请你帮她完成证明过程.(3)如图3,在四边形中,为钝角,为锐角,,,,点,分别在,上,且,连接,试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解:;理由如下: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在,,且,,,,;(2)证明:延长到,使得,连结,,如图所示: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在中,,;(3)解:.理由如下:延长到,使得,,,,在和中,,,,,,,,,在和中,,,,,.【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分析】(1)证明,推出,在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即可;(2)如图2中,延长到,使得,连接,.利用SAS证明△BDE≌△CDH,推出,再证明,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决问题;(3)结论:.延长到,使得,通过两次全等证明,即可解决问题.24.(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以为边作,使,且点C在第一象限内.(1)如图1,若,求点C的坐标.(2)如图2,过点B向x轴上方作,且,在点B的运动过程中,探究点C,D之间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过点B向x轴下方作,且,连结交x轴于点E,当的面积是的面积的2倍时,求的长.【答案】(1)解:如图:过点C作轴于点D,∵B(2,0),A(0,4),∴OA=4,OB=2,,,又∵,,在和中,,,∴,.,∴点C的坐标为(6,2);(2)解:点C,D之间的距离是为定值,理由如下:如图:连结CD,∵∠OBA+∠ABD=90°,∠DBC+∠ABD=90°,∴∠OBA=∠DBC.在△OAB和△DCB中,∴△OAB≌△DCB(SAS).∴DC=AO=4;(3)解:如图:过点C作轴于点F,由(1)可知,,∴,.又∵,∴,又∵,,∴,∴.∵,.∴,.【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析】【分析】(1)过点C作CD⊥x轴于点D,可利用AAS证明△AOB和△BDC全等,从而得AO=BD,OB=CD,结合OD=OB+BD即可得点C坐标;(2)连接CD,用SAS证明△OAB和△DCB全等,即可得DC=AO=4为定值;(3)由△AOB和△BFC全等得到BO=CF,BF=AO=4,又由BD=BO,得CF=BD,可用AAS证△CFE和△DBE全等,于是BE=EF=2,最后由△ABD的面积是△BEC的面积的2倍得到BO=BD=2BE=4,问题解决.1 / 1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三(范围:13.1-15.3)一、选择题1.(2025八上·慈溪期末)如图,三角形有一部分被遮挡,我们可以判定此三角形的类型为(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2.(2025八上·期中)下列各图中,作△ABC边AB上的高,正确的是 ( )A. B.C. D.3.(2023八上·榆阳期末)如图,在中,,,是的外角,则的度数是( )A. B. C. D.4.(2023七上·宁阳期中)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5.如图是嘉嘉为参加手工比赛制作燕子风筝的骨架图,已知AC=AD,AB=AE,∠BAD=∠EAC,∠D=35°,则∠C的度数为 ( )A.30° B.35° C.40° D.45°6.(2024八上·潮南月考)在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使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7.如图,在△ABC中,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 于点 D,E,连接BD,若△ABC 的周长为20,CE=4,则△ABD的周长为 ( )A.12 B.14 C.16 D.188.(2024八上·雨花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B. C. D.9.(2025八上·宁海期中)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分别与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②;③;④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2024八上·昆明期中)如图,已知,,点、、…在射线上,点、、在射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 )A.16 B.32 C.64 D.128二、填空题11.(2025八上·苍南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其中一边的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12.(2024八上·龙湾期中)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 .13.(2024八上·绍兴月考)如图,在△ABC中,,是边上的中线,若的面积为3,则的面积是 .14.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3,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3,6,如果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x+y= .15.(2024八上·杭州月考)在中,,点D是直线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为一边在=的右侧作,使,,连接.(1)如图1,当点在线段上,如果,则 度;(2)点D在直线上移动,若,.则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16.(2019八上·鄞州期末)如图, 中, , , ,点 是 上一动点,以 为边在 的右侧作等边 , 是 的中点,连结 ,则 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17.在如图所示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⑴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线AD.⑵画出△ABC中AC边,上的中线BE.⑶△ABE的面积为 ▲18.(2019八上·秀洲月考)如图:△ABC中,AC>AB.(1)作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作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Q,连接AP,AQ.(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BC=14,求△APQ的周长.19.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D=CD。完成下面说明∠B=∠C的理由的过程(填空)。解:由AD⊥BC(已知),得∠ADB= =Rt∠(垂直的定义)。当把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DB与DC 。由BD=CD ( ),可知点B与点 重合,所以△ABD与△ACD ,即△ABD △ACD(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所以∠B=∠C ( )。20.(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是的角平分线,,.(1)求的度数;(2)求的度数.21.(2025八上·淳安期末)如图,在中,,于点,,点在上,.(1)求证:平分;(2)求证:.22.(2025八上·宁海期中)如图,四边形中,度,E是上一点,且,(1)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证:.23.(2024八上·拱墅期中)(1)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接,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请写出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点,分别在,上,且,求证:.小艾同学受到(1)的启发,在解决(2)的问题时,延长到点,使…,请你帮她完成证明过程.(3)如图3,在四边形中,为钝角,为锐角,,,,点,分别在,上,且,连接,试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4.(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以为边作,使,且点C在第一象限内.(1)如图1,若,求点C的坐标.(2)如图2,过点B向x轴上方作,且,在点B的运动过程中,探究点C,D之间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过点B向x轴下方作,且,连结交x轴于点E,当的面积是的面积的2倍时,求的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三角形相关概念【解析】【解答】解:露出的角是钝角,因此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进行判断即可.2.【答案】D【知识点】三角形的高【解析】【解答】解:A 选项中 AD 不是△ABC 边AB 上的高,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 AD 是△ABC边BC上的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 CD不是△ABC边AB上的高,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CD是△ABC边AB上的高,故D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3.【答案】C【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邻补角【解析】【解答】解:在中,可得:又可化为:即:解得:故答案为:C.【分析】由已知可得∠C=∠B=∠BAC-15°,从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出∠BAC=70°,最后根据邻补角可求出∠DAC的度数.4.【答案】A【知识点】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解析】【解答】解:小明支起的这个点应该是三角形的重心,即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故答案为:.【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点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5.【答案】B【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解:∵ ∠BAD=∠EAC,∴ ∠BAD+∠CAD=∠EAC+∠CAD,即∠BAC=∠EAD.在△ABC与△AED中∴△ABC≌△AED(SAS)∴∠C=∠D=35°.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BAC=∠EA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6.【答案】A【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解析】【解答】解:A.此作图是作平分线,在中,,,无法得出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不正确,符合题意;B.此作图是作边的垂直平分线,可直接得出,即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C.此作图是作线段,可直接得出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D.此作图是作,可得,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线段,等角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7.【答案】A【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解答】解:∵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 于点D,E,CE=4,∴BC=2CE=8,BD=CD,∵△ABC的周长为20,∴8+AB+AC=20,∴AB+AC=12,∴△ABD的周长为AB+AD+BD=AB+AD+CD=AB+AC=1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BC=2CE=8,BD=CD,再根据三角形周长即可求出答案.8.【答案】B【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解析】【解答】解: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据此得到答案.9.【答案】D【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解析】【解答】解:∵和都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是等边三角形,④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此可推出,利用SAS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ASA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CM=CN,可对②③进行判断;由此可证得是等边三角形,可对④进行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10.【答案】C【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用代数式表示图形变化规律【解析】【解答】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等边三角形,,,,,,,,,,,以此类推:的边长为,的边长为:.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以及,得出,,…根据上述规律,可知:的边长为:,由此可得出答案.11.【答案】6【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知(1)假设3为底边的长度。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设腰的长度为x。∴2x + 3 = 15,解得x = 6。∴三边长度为6、6、3,6+6=12>3,因此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2)假设3为腰的长度。设底边的长度为y,∴3 + 3 + y = 15,解得y = 9∴三边长度为3、3、9,∵3+3=6<9,∴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故答案为:6.【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其中一边的长度,但未明确该边是底边还是腰,因此需要分情况讨论。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即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2.【答案】【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解析】【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故答案为:.【分析】本题是以三角板度数为背景的外角问题,根据图中条件得到,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即可求解.13.【答案】3【知识点】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解析】【解答】解:∵是边上的中线,∴AD=CD,∴,故答案为: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可得答案.14.【答案】11【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解析】【解答】解:因为两个三角形全等, 所以 x=6,y=5,则 x+y= 11。故答案为:11【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 x=6,y=5,则 x+y= 11。15.【答案】90;或【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解答】(1)解:,,,在和中,,;,∵,,故填:90;(2)解:①点D在线段上,如图:,,,在和中,,;,在中,,∴,∴,∵,∴;②当点D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在和中,,,,在中,,∴,∴,∵,∴;③当点D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同理可得,∴,在中,,∴,∴.∵,∴;综上所述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等量代换原则,可得;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和性质可得;最后由进而可得;(2)分①点D在线段上,②点D在延长线上,③点D在的延长线上,分别加以讨论,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计算即可.16.【答案】【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延长B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M,在BM上截取BN=BC, 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则 ,是 的中点,则则 ≌ ,,当点A,F,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的最小,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B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M,在BM上截取BN=BC, 如图,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BE,从而可得 ,根据“SAS”可证△CDF≌△NEF,可得FC=FN.当点A,F,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的最小,即是AN的长,先求出NH、AH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N的长即可.17.【答案】解:解:(1)(2)如图所示,(3)4.【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解:(3)如图,AD=4,BC=4,∴,∵BE是中线,∴.故答案为:4.【分析】(1)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交BC延长线于点D;(2)找AC的中点E,连接BE;(3)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8.【答案】(1)解:作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作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Q,连接AP,AQ .(2)解:∵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Q,∴AP=BP,AQ=CQ;∵△APQ的周长为AP+PQ+QA=BP+PQ+CQ=BC=14.【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解析】【分析】(1)利用尺规作图分别作出线段AB和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P,AQ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证得AP=BP,AQ=CQ,再证明△APQ的周长为AP+PQ+QA=BC,代入即可求解。19.【答案】∠ADC;重合;已知;C;重合;≌;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D⊥BC(已知),∴∠ADB=∠ADC=Rt∠(垂线的定义),当把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DB与DC重合,∵BD=CD (已知),∴点B与点C重合,∴△ABD与△ACD重合,∴△ABD≌△ACD(全等三角形的定义),∴∠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答案为:∠ADC,重合,已知,C,重合,≌,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0.【答案】(1)解:在△ABC中,∠B=51°,∠C=63°,∴∠BAC=180°-∠B-∠C=180°-51°-63°=66°,∵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BAC=×66°=33°.(2)解:由(1)可知,∠BAE=3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DB=90°,∴∠BAD=180°-∠B-∠ADB=180°-51°-90°=39°,∴∠DAE=∠BAD-∠BAE=39°-33°=6°.【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AC=66°,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进行求解;(2)由(1)可知,∠BAE=33°,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AD=39°,即可得出答案.(1)解:∵,,∴,∵是的角平分线,∴;(2)解:由(1)可知,∵是边上的高,∴,∴,∴.21.【答案】(1)证明:∵,∴,∵,,∴,∵,∴,∴在和中,,∴,∴,∵,,∴点在的平分线上,∴平分;(2)证明:∵平分,∴,在和中,,∴,∴,∴,由()得,∴,∴,∴,∴.【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可以得到,然后利用AAS得到,即可得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解题即可;()先得到,即可得到,进而得到,再得到,解题即可.(1)证明:∵,∴,∵,,∴,∵,∴,∴在和中,,∴,∴,∵,,∴点在的平分线上,∴平分;(2)证明:∵平分,∴,在和中,,∴,∴,∴,由()得,∴,∴,∴,∴.22.【答案】(1).理由如下:∵,∴,在和中,,∴(2)证明:∵,∴,∵,∴【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析】【分析】(1)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再利用可证得结论.(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根据AB=AE+BC,代入可证得结论.(1)解:.理由如下:∵,∴,在和中,,∴;(2)证明:∵,∴,∵,∴.23.【答案】(1)解:;理由如下: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在,,且,,,,;(2)证明:延长到,使得,连结,,如图所示: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在中,,;(3)解:.理由如下:延长到,使得,,,,在和中,,,,,,,,,在和中,,,,,.【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解析】【分析】(1)证明,推出,在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即可;(2)如图2中,延长到,使得,连接,.利用SAS证明△BDE≌△CDH,推出,再证明,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决问题;(3)结论:.延长到,使得,通过两次全等证明,即可解决问题.24.【答案】(1)解:如图:过点C作轴于点D,∵B(2,0),A(0,4),∴OA=4,OB=2,,,又∵,,在和中,,,∴,.,∴点C的坐标为(6,2);(2)解:点C,D之间的距离是为定值,理由如下:如图:连结CD,∵∠OBA+∠ABD=90°,∠DBC+∠ABD=90°,∴∠OBA=∠DBC.在△OAB和△DCB中,∴△OAB≌△DCB(SAS).∴DC=AO=4;(3)解:如图:过点C作轴于点F,由(1)可知,,∴,.又∵,∴,又∵,,∴,∴.∵,.∴,.【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析】【分析】(1)过点C作CD⊥x轴于点D,可利用AAS证明△AOB和△BDC全等,从而得AO=BD,OB=CD,结合OD=OB+BD即可得点C坐标;(2)连接CD,用SAS证明△OAB和△DCB全等,即可得DC=AO=4为定值;(3)由△AOB和△BFC全等得到BO=CF,BF=AO=4,又由BD=BO,得CF=BD,可用AAS证△CFE和△DBE全等,于是BE=EF=2,最后由△ABD的面积是△BEC的面积的2倍得到BO=BD=2BE=4,问题解决.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三(范围13.1-15.3)(学生版).docx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三(范围13.1-15.3)(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