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劝学》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劝学
荀子
1.了解荀子和《荀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本文论证方法,学习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合理论证。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社会背景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发表看法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稷下学宫是齐国齐桓公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讲学议政场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家主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知识界的领袖云集在这里,宽松、自由的政策,让各种不同的思想,都得以自由抒发。
《荀子》
【内容】
《荀子》是荀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哲学著作,全书一共32篇,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知人论世
他强调道德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性善论
性恶论
荀子为什么执着于勉励他人努力学习呢?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解题
中 輮 有 槁暴
砺 参省 知 臾
跂 舆 楫 生
跬 驽 锲 螯
zhòng
róu
yòu
gǎo pù

cān xǐng
zhì




xìng
kuǐ

qiè
áo
朗读正音

文本探究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
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论述。
作用:
高考链接:实词“已”
1.停止: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郑风·风雨》
2.已经: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项脊轩志》
3.然后,随即: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项脊轩志》
不能自已:已:停止。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赏析第1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从

代词,指代冰
表转折,但是
动词,形成,凝结
译文: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是水凝结成的,但比水寒冷。
状语后置
赏析第2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译文:
木材笔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的曲度合乎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是(用火烘烤)使它这样的。
中:符合、合乎。
輮:使动,使…弯曲。
以为:把…作为。
其:代词,它的。
曲:形→名,曲度,弧度。
虽:(假设)即使/(事实)虽然。
有:通“又”。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
挺:直。
然:代词,这样。
赏析第2段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笔直,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受绳:经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成的刀斧等。
就:动词,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日:名→状,每天。
参:检验。
省:省察。
知:同“智”,见识。
明:明达,对事理有透彻的认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
1、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劝学》
2、完成,达到,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荆轲刺秦王》
3、登上。 于是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
4、就职、就任、担任。连避公府不就 《张衡传》
任务一:请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加工
胜于


冷冻
寒于











学习

学习
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客观事物
客观事物
变化
变化
发展、提高
改变原来性状
比喻论证
任务二、论证方法
学习的
意 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发展
质的改变
比喻论证
这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智慧能力,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完善自己
第2段小结
译文: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后跟远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尝:曾经。
终日:整天。
须臾:片刻。
跂:踮起脚后跟。
表修饰
表修饰
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赏析第3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转折,但是
译文: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高:形→名,高处。
疾:劲疾。(这里指声音大。)
彰:清楚。(欲盖弥彰)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赏析第3段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
假:借助。
舆:车子。
利:使动,使……走得快。
而: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致:到达。
水:名→动,游泳。
绝:横渡。
生:同“性”,天性。
赏析第3段
任务一:请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比喻论证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推论
通过学习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人
推论
善假学习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君子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借助学习弥补不足
第3段小结
赏析第3段
译文: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产生;积累善行形成高尚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的心怀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善:形→名,善行。
而:连词,表结果/顺承。
神明:非凡的智慧。
焉:语气助词。
跬、步:跨出一脚、跨出两脚
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无从。
第4段:
掌握知识、培养品德,
由量变到质变,注重积累。
赏析第4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雕刻一下就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骐骥:骏马。
驾:一天的行程。
舍:停止,止息。
锲:雕刻。
而:表假设,如果。
镂:雕刻。
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爪牙: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上、下:名→状,向上、向下。
黄泉:地下的泉水。
一:专一。
而:表并列,和。
寄托:安身。
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积累坚持专心
学习要积累(对比设喻)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学习要坚持(对比设喻)
学习要专一(对比设喻)
第4段小结

问题探究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完善自己
注重积累
贵在坚持
用心专一
弥补不足
为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全文小结
《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这里节选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作者反复论述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
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全文小结

拓展探究
翻译指导
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原则:信(内容忠实原文)、达(文辞通顺明白)、雅(译文选词得当)
方法:换: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
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重复赘余的成分;
留: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
补: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或动词、介词、量词等;
调:调整语序,如主谓、宾语、定语和状语后置;
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如:彼君子兮。(《诗经·魏风·伐檀》)
②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有学问有修养、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如:不亦君子乎 (《论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③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④竹、莲花、菊花的别名,梅、兰、竹、菊称四君子。
⑤妻子称丈夫,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也指男子,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知识链接:君子
实词:复
①恢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②答复。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副词。再,又。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双层。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⑤重复,重叠。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实词:故
①缘故,原因。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旧,旧的事物,与“新”相对。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③从前,原来的。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④死亡。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
⑤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⑥旧、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⑦副词,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⑧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
⑨因此,所以。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刺秦王》)
实词:就
①接近、靠近。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就职、赴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③受。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④赴,前往。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楚辞·九章》)
⑤归于,趋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告子上》)
⑥踏上,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⑦成,成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⑧成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实词:疾
①疾病。臣少多疾病。(《陈情表》)
②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③劲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④迅速,敏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⑤痛苦,困苦。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⑥憎恨。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实词:假
①假期,休假。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③连词,假设,假如。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节选)]
④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⑤非正式的,暂时代理的。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
百余人俱。(《苏武传》)
⑥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实词:致
①表达,传达。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招致。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到,到达。而致千里。(《劝学》)
④取得,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⑤意态,情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⑥说话。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石壕吏》)
⑦尽,极。非致隆高也。(《荀子·仲尼》)
实词:绝
①与人世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②断绝。而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③直上穿过。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
④横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⑤停止。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并序》)
⑥陡峭的。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⑦完全。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⑧死亡。抢呼欲绝。(《促织》)
实词:善
①擅长,善于。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②揩拭。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③交好、友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④美好的品德、行为,好人、好事。积善成德。(《劝学》)
⑤好好地。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⑥羡慕。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
⑦认为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节选)]
实词:兴
①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②起来,起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
③兴盛,昌盛。忧劳可以兴国。(《五代史伶官传序》)
④发动。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无衣》)
⑤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王阁序》)
三、一词多义 “而”
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董宇辉
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
读书不是为了一纸文凭,也不是为了一夜暴富,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渡过那些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说在最后,与你共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