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归园田居·其一印象·陶渊明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对陶渊明的了解。知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死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少年:胸怀壮志——“大济苍生”中年:几度出仕——“误入歧途”晚年:守拙归隐——不为五斗米 折腰开创田园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艺术成就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陶渊明现存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诗125首,多为五言诗。陶诗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论世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都写得非常出色。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志向远大,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当时处于东晋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以及门阀制度的排挤,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 论 世19 岁:遭遇淝水之战21 岁:司马道子父子擅权35 岁: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 岁: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40 岁:刘裕杀桓玄56 岁:刘宋代晋,各路人马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争 权夺利,尔虞我诈。乱政治黑暗无法作为,人格高洁岂容玷辱!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yìnzhuōàijī诵读·感知fán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应,迎合气质,本性笼中鸟愚拙遮盖昏暗模糊轻柔缓慢的上升空寂的屋子二、品味揣摩一、赏析归田之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少无适俗韵流俗是什么?做官求禄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1、性本爱丘山本性是什么?热爱自然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2、既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为何又“误落尘网中”?尘网:世俗之网(即官场)。一个“误”字,表达了诗人对卑污官场的蔑视、厌恶之情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为何做官?3.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1.仕宦后裔,理当继承先贤2.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2、一去三十年29岁(393年)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闲居;五六年后又做过几次幕僚,为时不长;41岁(405年)辞去彭泽令,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三十年”用夸张的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在经历了“出仕”与“退隐”的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发出决绝的呼唤:“归去来兮!”3、何谓“羁鸟”、“池鱼”?何谓“旧林”、“故渊”?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并非诗人自谦语!“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诗句中的“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这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愚拙,实乃流俗之讥。面对流俗讥讽,仍然坚守不变,便有一种“让别人说去吧,走自己的路”的战斗意味!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初识田园白描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意境:清新朦胧 恬静幽美 生机勃勃景物·画面诗人心情:悠闲喜悦意象·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注意景、境、情作者描绘了一幅十分宁静祥和、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住宅周围有十多亩田地,茅草小屋有八九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昏暗中可以看见远处的村庄,村落的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狗叫声从幽深的巷中传来,鸡鸣声在桑树的顶端响起。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意境: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境景情诗人是如何写景、表现田园风光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景远景静动视听结合白 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荷花工笔荷花白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简笔勾勒不加渲染工笔笔触细腻描绘精细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明确:白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久居都市的人,可能出于尝鲜,偶尔在此小憩,但大多不会常住于此。久居乡村的人或因缺乏审美情趣,或因陷于审美疲劳,也可能厌倦这种生活。故这种生活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喜欢的。三、细品田园情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 × × ×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 × ×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狗吠远胜× × × ×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静悠远远胜× × × × )在陶渊明看来: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清静悠远远胜摧眉折腰平淡的田园因充满了真挚情感,便有了盎然诗意!四、深味卒章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何谓“自然”?何谓“返自然”?返自然:回归田园本性(物质家园)(精神家园)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陶诗“人性之光”: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德国)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链 接荷尔德林 海德格尔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在精神的后花园修篱种菊……2.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如何?用原文回答。1.诗中的“尘网”“樊笼”“羁鸟”“池鱼”有何深意?1.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发挥想象,将这片田园风光描绘出来,并思考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有何特点?2.诗人是如何写景、表现田园风光的?悟归园之志赏田园风光尘网樊笼羁鸟池鱼诗人自比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比喻官场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尘网 樊笼为何而归守拙归园田池鱼思故渊少无适俗韵羁鸟恋旧林性本爱丘山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自由喜悦宁静闲适复得返自然虚室有余闲品诗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各抒己见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也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你的看法呢?政治黑暗无法作为人格高洁岂容玷辱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拓展——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