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确实,喜悦的心情总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温馨与快乐。当我们谈论杜甫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他那忧国忧民、悲悯苍生的情怀。然而,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他也有许多清新喜悦的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客至》,感受他待客时的兴味与心境。
课堂导入

了解杜甫及其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分析手法,掌握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理解思想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目录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 ”“ ” 。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被人誉为“ ”,与李白并称 “ ”。作品风格以 为主。
杜甫生平
35岁之前
读书游历
长安十年
困居长安 了解民生
安史五年
人民疾苦
成都五年
相对平稳
漂泊五年
老病孤舟
作者介绍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人生经历
开元十九年,杜甫年仅二十岁,开始他的吴越漫游之旅。五年后,他回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但未成功。之后,杜甫再次踏上漫游之路,游历了齐赵等地。在洛阳,他遇到了李白,两位文学巨匠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后,他们又遇到了高适,三人一同游览了梁、宋(今天的开封和商丘)。之后,李白和杜甫来到齐州,分手一段时间后,他们又在东鲁重逢。这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后一次相见,这次分别后,两人再未有机会相见。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杜甫的人生阅历,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①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人生经历
在这一时期,杜甫初次参加长安的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汇报说此次科举考试无人合格。为了谋求仕途,杜甫后来通过向皇帝献赋和向贵人投赠的方式,终于获得了一个职位——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负责看守兵甲仗器和库府锁匙等事务。之后,杜甫凭借对时政的敏锐洞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借玄宗举办盛典的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这三篇赋文以其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风格,深深打动了玄宗,赢得了他的赏识。
②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人生经历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形势危急。杜甫将家庭安置在鄜州,独自前往投奔肃宗,途中不幸被安史叛军俘获,被押往长安。后来,他秘密逃到凤翔行宫,担任左拾遗的职位。由于他忠诚耿直,曾上疏为宰相房琯辩护,结果因此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这段艰难时期,杜甫以诗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作品成为他不朽的杰作,尤其是“三吏”和“三别”。
③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人生经历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的大败和关辅地区的饥荒,杜甫放弃了官职,带着家人随难民逃难。他经历了秦州、同谷等地,最终到达成都,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然而,随着严武入朝,蜀中的军阀开始作乱,杜甫再次漂泊,先后到达梓州和阆州。后来,严武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镇守成都,杜甫前往投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严武离世,杜甫再次陷入漂泊无依的境地,最终病逝在湘江上。
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包括《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
④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pēi)
(sūn)
初读诗歌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房前屋后都被春水环绕,
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归来。
院中的花径不曾因为客来而打扫,
为你的到来我家草门才首次打开。
集市太远,盘中的饭菜实在简单;
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你。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
就隔着篱笆唤他过来同尽余杯。

读懂诗情
盼客
迎客
待客
问客
邀邻
情景任务
《客至》这首诗中有三个人物,杜甫,崔明府,邻翁。学习诗歌,请你从三个人物视角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1.找一找。杜甫和崔明府的关系如何?请在诗歌中找出依据,并选择一联进行分享。
2.杜甫和邻翁的关系如何?
活动一:分析——人物之关系
任 务 探 究
小组讨论,明确“客”与杜甫关系如何,从原诗中找到证据。
做好准备期待好友到来
“远市”“家贫”交代了作者此时的处境,但作者依旧拿出最好的热情招待好友
客还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邀请邻翁一起饮酒,可见两人不用客套,关系应该非常亲近。
《客至》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找一找。杜甫和崔明府的关系如何?请在诗歌中找出依据,并选择一联进行分享。
2.杜甫和邻翁的关系如何?
活动一:分析——人物之关系
挚交好友
关系亲近
3.说一说。崔明府的眼里草堂环境和杜甫眼里的草堂环境一样吗?说一说你的发现。
活动二:比较——两人看草堂
《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任 务 探 究
思考,杜甫草堂的环境怎样?从原诗中找到证据。
①本联描绘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描写出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②借景抒情,描写了草堂环境的清幽僻静,借此表现了自己闲逸、寂寞的心情。
2.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列子 黄帝》中说:有个喜欢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与鸟儿一起嬉戏玩耍,鸥鸟也毫无防备地停在他身旁。后来他的父亲希望能捉到鸥鸟,这个人再到海边的时候,鸟儿就不落下来了。这就是“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杜甫的“白鸥”情结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杜甫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去蜀》杜甫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独立》杜甫
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杜甫
知识卡片
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
3.说一说。崔明府的眼里草堂环境和杜甫眼里的草堂环境一样吗?说一说你的发现。
活动二:比较——两人看草堂
简陋———清幽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这一段时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同时一家人团聚的生活在曾经长久的分别后显得格外幸福。成都秀美的风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满了生活乐趣。这期间作者留下许多文字记录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点滴,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写作背景
4.想一想。崔明府来到草堂,不仅仅是来看看草堂,更重要的是来看看好朋友杜甫。你觉得崔明府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活动三:探究——两人看杜甫
热情、乐观、穷困、落寞的风霜老人。
《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狂夫》: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江村》: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任 务 探 究
思考,邻翁作为邻居,他可以每日看到杜甫,你觉得邻翁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乐观、贫困、安逸、家风很好……
《客至》里的杜甫杜,与印象里的杜甫
·在半生的流落中,与故友相聚是一件幸运的事,在一个灯火昏黄的夜晚,说些家常的话,聊聊近况。那样一个烽火连三月的,战乱的年代是很难得。
在当时,更常见的情况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杜甫
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李叔同《送别》
湖海年来旧知识,半随流水半随尘。——韩奕《逢故人》
正因为相见很难,所以相见珍贵。
舍南舍北皆春水——春水环绕,与世相隔
但见群鸥日日来——鸥鸟相伴,不免寂寥
花径不曾缘客扫——客不常来,我也不轻易打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因为你来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跟生疏的人相聚,说些客套话,山珍海味食之无味。但是和至交好友就算只有一碟花生米,一瓶小酒也是兴致盎然的。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他高兴到什么程度?甚至把隔壁老头都叫上。
我们很久很久没见过,这么快乐的杜甫了。知交渐稀的年代,故人相逢,把酒共话是太珍贵的事情了。
在诗歌里,朋友和酒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独自喝酒的时候,是最容易想起朋友的时候。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温暖亲切的安定感。
外而寒冬腊月,风雪大作,但屋里家酒新熟、炉火已经生好。
窗外是寒冷的,但有你,有酒,我是温暖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情感链接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当你在夜里辗转难眠的时候,当你看到那么好的夜色,想要与一人一同欣赏的时候,有一个同样未睡的张怀民,该是多么的开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张怀民。
诗 歌 主 旨
《客至》前两句描写了居处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的景色,表现与世隔绝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写一写。请根据诗歌内容及所学知识,为《客至》拟写一句话的微评论。
提示:一句话微评论,即用一句话表达看法。一语道破,一句成文,言简意明,针对性强,含金量高。
活动四:表达——你来看《客至》
参考例句
(1)有客无客皆成趣,简堂虚室各有美。
(2)斯是陋室,惟吾生活之清而馨。
(3)酒沉糟粕濯平生。
(4)高尚的灵魂不以清贫的生活而黯然失色。
1.《客至》中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作者孤独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至》中描写春水和鸥群,点出环境清幽僻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客至》中写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
情景默写
4.《客至》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客至》中表现田园生活中淳朴的邻里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客至》中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情景默写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总结全诗
这首诗描绘了草堂居处的景色,呈现出一种清丽疏淡的氛围,与山水鸥鸟相伴,表达了诗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有客人来访的欣喜之情,以及主人诚恳待客、与邻翁对饮的场景。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情景交融。通过对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中的语言通俗易懂,亲切自然,与读者的距离很近,让人感到如同身临其境。
比较阅读
宾 至(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 ①漫劳:劳驾您。②粗粝:即糙米。
③药栏:药圃栏杆。这里指药圃中的花药。
比较阅读杜甫的《客至》和《宾至》,回答下列问题:
(1)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2)分别分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
比较阅读
(1)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在《客至》中,尾联描述了主客对饮兴致渐浓的场景,并且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非常细腻逼真,突出了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诚挚的招待。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展现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和深厚的友情。
而在《宾至》中,尾联则是希望贵宾不嫌野外供给简薄,并邀请其乘兴再来看花。这一表达既传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和对贵宾的敬而远之。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展现了与贵宾之间的礼貌交往和对彼此的尊重。
比较阅读
(2)分别分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
《客至》和《宾至》在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客至》的语言通俗易懂,如同家常话一般,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亲切和温馨。例如,“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样的描述听起来就像是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日常对话,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而《宾至》的语言则更加庄重严谨,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诗人在诗中说自己初到成都,还没有能够写出震惊海内外的文章,这既是回答慕名而来的宾客的谦逊之语,又带有一定的反语和嘲讽之意。此外,“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这样的描述也带有明显的客套话和送客之意。总的来说,《客至》和《宾至》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杜甫的诗歌才华和人际交往的真实态度。
全情投入
纯属客套
《宾至》
热烈
《客至》
冷淡
亲之
敬之
比而观之,各见其用意所在
客是相知之客,宾是贵介之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