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三课时,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三课时,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单元导语
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
结合插图
联系上下文
拆字组词
联系生活
......
4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初读感知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区分前后鼻音。
这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还记得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应该怎样划分吗?
听老师范读《山行》,然后请同学们带着停顿符再次练习朗读,这一次要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
师生合作读《赠刘景文》,男女生合作读《夜书所见》。
你知道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山行》去感受诗人杜牧笔下的秋。
山 行
xíng
诗题是什么意思呢?
【唐】杜牧
了解作者
理解诗意
这首诗28个字中,没有出现一个“秋”字,你们是从哪些地方发现诗人写的是秋天的呢?
回忆一下,你们秋天去山中游玩的时候见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理解诗意
观察插图,描述一下诗人杜牧看到了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
“寒山”是什么意思呢?
用文字解释词句的意思
借助注释,你还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呢?
理解诗意
观察插图,在这白云缭绕的地方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生处有人家
想象一下,居住在这里的人家正在做什么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理解诗意
一起读一读前两行诗吧!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深秋时节,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伸向山的远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合作学习
结合插图
回忆一下,刚刚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前两句诗呢?
借助注释
联系生活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同桌合作学习后两行诗,先读一读诗句,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诗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理解诗意
深秋时节,诗人驾着马车行走在山林之间,是什么让他停下了前行的脚步呢?
想象一下,当夕阳的余晖照在这枫林之上,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理解诗意
霜叶
二月花
谁更红?
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感悟诗情
深秋时节,杜牧驾着马车,行走在山路间,他不经意间抬头,向远方望去,看到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感悟诗情
愉悦
多么迷人的秋景啊!假如你就是杜牧,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陶醉
流连忘返
......
把自己当成诗人,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首《山行》吧!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石径
小径
斜线
斜坡
4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下面哪幅图是秋天的风景。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
天高云淡、五彩缤纷
你能用四字词语说一说秋天的特点吗?
图片导入
赠刘景文

.


zèng
东坡肉
了解作者
诵读回顾
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山行》这首诗?
借助注释
结合插图
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
理解诗意
这首诗中同样没有出现一个“秋”字,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的呢?
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景物。
理解诗意
看到图中的景象,你会想到哪句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尽已无擎雨盖
理解诗意
结合图片和注释,你能猜到“擎雨盖”是什么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荷花凋谢,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理解诗意
菊花失去了 ,失去了 ,失去了 ,但它的 却依然在寒霜中傲然挺立着。
凋谢的仅仅是这满池的荷花荷叶吗?还有什么也凋零了呢?
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菊花傲霜凌寒的坚强品质吧!
颜色
美丽
芳香
枝干
理解诗意
当刘景文坐在亭中,看着这满池枯萎的荷叶荷花,转头又瞧见这凋残零落的菊花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呢?
闷闷不乐
伤感难过
......
如果你是刘景文的朋友,看到他心情如此郁闷,你会怎么安慰他呢?
理解诗意
作为刘景文的好朋友,诗人苏轼又是怎么安慰他的呢?
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理解诗意
是啊,虽然荷花落尽,菊花已残,但秋天依然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丰收时节呀!你看——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感悟诗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呢?
苏轼和刘景文交情很深,苏轼当时正在杭州任职。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却还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因而他整日闷闷不乐。苏轼邀请刘景文到自己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写下了这首《赠刘景文》送给他。
勉励刘景文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
感悟诗情
刘景文受到苏轼的鼓励,振作了起来,终于崭露头角,后来受到了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施展。苏轼不仅将美好的秋景送给了好友,还把浓浓的情谊也赠给了刘景文,如此美景深情,怎能不动人心扉呢?让我们带着情感再读这首诗!
书写指导
听声音,找出诗中的字并填一填。
凶残
残花
橙黄
橙子
君子
君王
菊花
秋菊
盖住
盖子
4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所见
舟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诗题是什么意思呢?
猜一猜
明诗题
叶绍翁在孤寂的夜里写看见的景象。
请阅读资料,给诗人制作身份证。
识作者
身份证信息
姓 名:
朝 代:
职 业:
诗特点:
代表作: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代表作《游园不值》。
叶绍翁
南 宋
诗人、文学家
语言清新
意境高远
《游园不值》
诵古诗
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左窄右宽
注意穿插避让
竖弯钩要挺拔
写生字
品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晚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默读古诗,圈一圈。
品古诗
送来阵阵寒意
诗人叶绍翁
结合注释,展开想象,组内交流,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诗人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诗人为什么说自己是“客”呢?
品古诗
叶绍翁,福建人,原本姓李。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他的家族因此受到牵连,变得破落不堪。于是,在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不得不将他送到浙江一户姓叶的人家,给别人做儿子,他从此离开了家乡,因此自称为“客”。
品古诗
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梧叶在萧瑟的秋风中飘零,任凭秋风吹动自己的白发,吹起自己的薄衫,假如你就是这个无家可归,四处飘零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心情?
想到家乡
想到父母
孤寂凄凉
动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品古诗
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组内交流,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看看插图,想想诗人可能站在哪里,他能看见“儿童挑促织”吗?
品古诗
看到这“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景象,诗人除了会想到孩子们在捉蟋蟀,他可能还会想到什么呢?
看到“一灯明”,除了联想到孩子们正打着灯笼捉蟋蟀,他此时一定想到了 ,一定想到了 ,一定还想到了 。
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童年
自己儿时的伙伴
品古诗
这萧萧的梧叶,江上的秋风,夜深的灯火,灯下的儿童,熟悉的蟋蟀叫声,无一不触动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让我们化作诗人,来到这个深秋的夜晚,站在清冷的江畔,听着萧萧的梧桐声,轻轻地吟诵——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试背诵




根据动图选诗句,并尝试背诵
思乡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情感对比
这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完全不同,你能把古诗和表达的情感匹配起来嘛?
情感对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