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书法认识隶书(一)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 课程类型 理论欣赏与初步感知课章节名称 初识汉隶瑰宝——《史晨碑》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长 40分钟 教材版本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二、内容分析本课“认识隶书”是学生系统接触处楷书外第二种书体的起始课,具有启蒙和奠基的重要意义。重在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书法史上另一重要书体——隶书,本课主要以《史晨碑》为范本。(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隶书起源,知道隶书是连接楷书和篆书的关键桥梁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2、认识《史晨碑》,能说出其“端庄工整、波磔分明”的典型风格特征。3、能辨识并说出隶书基本笔画特征“蚕头雁尾”的名称和形态特点。三、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楷书的对比,探究隶书与楷书在笔画、字形之间的差异;再运用描述以及描摹体验等方法,感受隶书独特之美并掌握欣赏书法作品的基本方法。三、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汉隶的端庄厚重之美及恢弘博大的气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汉字的演变和传统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与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学习习惯。三、教学目标1、了解《史晨碑》的风格特点,认识并能初步辨识隶书“蚕头雁尾”的笔画特征。2、理解隶书变化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隶书与楷书的区别。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程邈是县里的一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后来,因为犯罪了,就被秦始皇关在了监狱里。在监狱里,无所事事的他便开始研究改变小篆体字的写法,经过不断地搜集研究,程邈花了十年之久的时间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本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又把原来的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书写就变得更加方便了。因为这种字体时常被小官使用,就被称作隶书。(一)故事激趣,设疑引思(二)探究新知,发现《史晨碑》的美宏观看气象——感受整体美端庄大气、整齐规矩《史晨碑》如同一位端庄儒雅的君子,严谨规矩中带有平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庙堂之气。三字“蚕头雁尾”的典型波磔笔画微观辨笔画——探究特征美之字“蚕头雁尾”的典型波磔笔画微观辨笔画——探究特征美小组讨论:从“字形”和“笔画”两个方面,找出不同之处。隶书楷书字形:楷书竖长,隶书扁方;笔画:楷书有尖锋顿挫,隶书则波磔起伏。完成下列表格微观辨笔画——探究特征美特征 楷书 隶书字形笔画风格方正竖长扁平宽博悬针竖蚕头雁尾挺拔秀丽端庄厚重《史晨碑》其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磔分明,方形古朴,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是汉隶中的“庙堂经典”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美。1、用笔或食指进行描摹,重点体会“蚕头”的藏锋圆起和“雁尾”的捺笔波磔。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美隶书就像汉代的建筑一样,大气磅礴。它不仅是汉字关键的演变,更承载这中华文化的基因。今天,我们知识推了一扇窗,门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书法瑰宝等着我们一起去发现。作业:把今天所学的“蚕头雁尾”介绍给你身边的人听。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美教学设计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 课程类型 理论欣赏与初步感知课章节名称 初识汉隶瑰宝——《史晨碑》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长 40分钟 教材版本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内容分析本课“认识隶书”是学生系统接触处楷书外第二种书体的起始课,具有启蒙和奠基的重要意义。重在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书法史上另一重要书体——隶书,本课主要以《史晨碑》为范本。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隶书起源,知道隶书是连接楷书和篆书的关键桥梁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2、认识《史晨碑》,能说出其“端庄工整、波磔分明”的典型风格特征。3、能辨识并说出隶书基本笔画特征“蚕头雁尾”的名称和形态特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楷书的对比,探究隶书与楷书在笔画、字形之间的差异;再运用描述以及描摹体验等方法,感受隶书独特之美并掌握欣赏书法作品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汉隶的端庄厚重之美及恢弘博大的气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汉字的演变和传统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与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史晨碑》的风格特点,认识并能初步辨识隶书“蚕头雁尾”的笔画特征。2、理解隶书变化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隶书与楷书的区别。五、课堂教学创新点“理论课”上的“体验式”练习——空书与摹影。全员“空书”:讲解“蚕头雁尾”的笔法后,带领全体学生以手指代替毛笔,在空中进行大胆的“书写”,感受笔势的起伏变化。数字化摹影:利用PPT的“墨迹书写”功能或简单的动画路径,在投影上让标准的“蚕头雁尾”笔画一笔一笔地呈现,学生用手指在课上跟随摹写。触觉感知:发放提前准备的硬纸板剪出的“蚕头雁尾”笔画模型,让学生用手指触摸,用身体感知其起伏的轨迹。六、教学方法(一)空书又称之为“书空”:旨在摆脱工具束缚,专注于体会笔画的运笔节奏、笔势走向和字形结构,大胆感受隶书“波磔”的韵律感。1、局部笔画的空书,聚焦“蚕头雁尾”教师: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右手食指,它就是一支神奇的毛笔!我们一起来写这个最经典的“雁尾”捺笔。先逆锋起笔——先向左上轻轻藏一下;转向右下行笔——慢慢铺毫,渐行渐按,像坐滑滑梯一样下去;顿笔蓄力——到最重的地方,驻留略停;向右上出锋——轻轻慢起,顺势出尖,像大雁的尾巴一样翘起来。(学生跟随教师口令和慢动作同步在空中书写,由慢到快,体会节奏感。)2、完整字的空书,体会扁方结构出示典型字:如“三、之、君”等字,体会隶书扁方,动作需宽一些,舒展一些。摹影又称之为“摹写”:在“空书”体会笔势的基础上,精准把握笔画的形状、位置和结构,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和模仿。3、准备材料:提前为每位学生准备好硬纸板裁剪好的“蚕头雁尾”和典型例字(如“三、之、君”等字)。4、进行摹影:学生用食指在硬纸板上进行摹写,体会笔画的起收和提按。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设疑引思1、播放“程邈创造隶书”的故事视频:程邈是县里的一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后来,因为犯罪了,就被秦始皇关在了监狱里。在监狱里,无所事事的他便开始研究改变小篆体字的写法,经过不断地搜集研究,程邈花了十年之久的时间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本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又把原来的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书写就变得更加方便了。因为这种字体时常被小官使用,就被称作隶书。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块隶书瑰宝——《史晨碑》,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3、设疑:“那么,隶书和我们所熟悉的楷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现在就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发现《史晨碑》的美活动一:宏观看气象——感受整体美出示《史晨碑》全碑拓片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看到这块碑,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端庄大气、整齐规矩等词语)教师总结:“《史晨碑》如同一位端庄儒雅的君子,严谨规矩中带有平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庙堂之气。”活动二:微观辨笔画——探究特征美1、出示“蚕头雁尾”的典型波磔笔画(如“三”字的长横,“之”字的捺)的书写动画。2、教师讲解:“同学们,看这个神奇的笔画的起笔像不像蚕的头?再看收笔处,是不是又很像大雁舒展的尾巴?这个神奇的笔画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蚕头雁尾’。”3、出示:“三、之”等例字,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楷书与隶书之间的区别。4、小组讨论:从“字形”和“笔画”两个方面,找出不同之处。(字形:楷书竖长,隶书扁方;笔画:楷书有尖锋顿挫,隶书则波磔起伏。)5、完成表格特征 楷书 隶书字形 方正竖长 扁平宽博笔画 悬针竖 蚕头雁尾风格 挺拔秀丽 端庄厚重活动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美介绍《史晨碑》:其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磔分明,方形古朴,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是汉隶中的“庙堂经典”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实践体验,深化感悟体验书写:通过发放《史晨碑》例字“三、之、君”等字的硬板纸,学生用笔或食指进行描摹,重点体会“蚕头”的藏锋圆起和“雁尾”的捺笔波磔。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感受笔画的起伏节奏。引导学生互评(二)总结拓展,文化传承1、教师总结:隶书就像汉代的建筑一样,大气磅礴。它不仅是汉字关键的演变,更承载这中华文化的基因。今天,我们知识推了一扇窗,门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书法瑰宝等着我们一起去发现。2、布置作业:把今天所学的“蚕头雁尾”介绍给你身边的人听。3、板书设计:特征 楷书 隶书字形 方正竖长 扁平宽博笔画 悬针竖 蚕头雁尾风格 挺拔秀丽 端庄厚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docx 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