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登高》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杜甫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题元遗山诗》
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财源茂盛的大亨未必会去写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约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命领袖。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圆美满的夫妻生活、天长地久不分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王蒙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诗人缪塞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作者简介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杜甫?
创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古体诗也称古风,不讲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诗句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格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适合表达深沉悲慨之志。
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壮、凄凉的色彩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在俯仰之间,
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境界宏大的秋景图,
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漂泊痛苦的情感。
情景交融
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
特点:风:急(一语双关,由劲急的狂风天气联想到社会的大动荡)
天:高(由高远辽阔的天空联想出人的渺小和孤单)
猿:啸哀(由猿猴悲惨的叫声联想到人生的悲凉)
渚:清
沙:白(“清白”均是冷色调,由视觉上的颜色联想到清冷的感觉)
鸟:飞回(由飞鸟找不到方向这件事联想到孤独痛苦、漂泊无依)
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诗人“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迅疾的秋风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鸟
高远的天空
风急
鸟飞回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特点:凄凉
清冷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意境:
凄清萧条
恢弘开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叶落意味深秋到来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韶光易逝,生命短暂
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时空的永恒)
对比
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勾画出一幅广阔的长江秋景图,营造了雄浑壮阔,沉郁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人生短暂,壮志未酬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意境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落木
长江
人生渺小悲凉,意境雄浑阔大
落叶飘零,暗喻人生的终结
短暂
无穷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个意象。怎样理解“落木”和“长江”这两个意象?
奔流不息、一泻千里,
比喻时间的流逝
叶落树还在,木落树已枯。绝望、肃杀
诗人为何使用“落木”而不是“落叶”?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林庚《说“木叶”》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宋评论家罗大经认为此联抒发了杜甫的八大悲愁,逐字分析,请你从这句诗中找出八大悲愁!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这是作者的暮年之悲。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品析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有无人生大志呢?
急风、高天、猿啸哀、独、艰、难、苦、恨、繁霜鬓
生命的无奈与叹息;绝望情绪悲凉无依。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极高。
诗人之“悲”源于何?
24岁赴洛阳赶考,未能及第;35岁到长安求取官职,滞留10年,一再碰壁;43岁获得卑微官职,却又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被困长安;逃离长安,追随肃宗,因为直言又被厌弃;48岁弃官,11年漂泊。55岁身患多种疾病:疟疾、肺病、风痹、牙齿掉了一半,左耳也聋了。直到59岁,死在漂泊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之上无人所知。
结合全诗概括诗中“悲”的内容

景:自然之秋
己:人生之秋
国:国家之秋
主旨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
主旨探讨
一、悲自然飘零之秋
对眼前所见苍茫辽远、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象的悲叹;
二、悲个人遭际之秋
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
三、悲国运衰落之秋
对国家现实多灾多难的忧愁,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诗中所悲,远不止季节之秋。你从诗中读出了“悲秋”的哪些含义呢?
特点(手法):对仗
1、对仗又称队仗、排偶。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2、对仗要求:
格律诗对仗,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不做要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 百年
悲秋 多病
做客 登台
常作客 独登台
合作探究,分析诗歌对仗之精妙。


(走兽对飞禽、有声对有声)
首联


(动词)


(副词)
风急
天高
(以静对动)
风、天
渚、沙
(名词)
急、高
清、白
(形容词)
渚清
沙白
(颜色词以绿对白、衬托深秋的沉寂)
颔联
落木
长江
(事物类名词)


(动词)
无边
不尽
(形容词、时空对仗)


(否定副词)
萧萧
滚滚
(叠音词、体现出天地之间的那股肃杀之气)
颈联


(反义副词、对出羁客的悲愤和伤痛)
悲秋
多病
(以心理病态对生理病态)
万里
百年
(以空间之远对人生之短)
尾联
繁霜鬓
浊酒杯
(定中结构)


(副词)
艰难
潦倒
(形容词)
《登高》全诗不仅颔联和颈联完全对仗,而且全诗中每一句都完全对仗,整体律法严谨,千锤百炼,对仗工巧不露痕迹,看似无心却又是有心之对,这首诗采取八句皆对的密实句法,全篇全用实词。首尾两联既对仗又自对,精警严整,意象密集,有如秦陵的陶俑方阵,威武庄严,气势磅礴;中间两联在实对中加入叠字,时空交错,既疏荡激越又涵虚包融,形成神行流走、跌宕奔腾的奇丽境界,真可谓是胡应麟所言“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光格律之严谨之妙,就可谓千古七律第一。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景
抒情
从高到低,由近及远
层次清晰,视听结合
萧瑟寂寥的长江秋景图
推物 及人
人生之秋的悲凉、凄怆
整首诗如何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融为一体?
情景交融
雄浑阔大
深沉寂寥
高远寥廓
命途多舛
人之渺小
生命短暂
多病失路
韶华难再
寄寓他乡
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厚,沉郁不表示消极压抑。
顿挫,即语言凝练沉着,节奏缓急相间,音调抑扬顿挫和旋律铿锵跌宕。
赏 其 风
沉郁顿挫
杜甫风格--何谓“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
“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 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沉郁:情感;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内容博大深广
既写辽阔悲凉之秋景,又写个人悲痛,还写国家蒙难,内容博大深广。
感情深沉悲慨
深沉的忧思——不仅忧自身年老多病,更遗憾人已老,却不能救家国之苦难——忧国忧民,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
意境深沉阔大
运用宏大的时间和悠远的空间感营造雄浑壮阔的意境,将秋意的悲凉与壮阔结合,使景显得悲壮;
表情深沉含蓄,情景交融
将个人悲慨放入壮阔之景中,使个体生命显得更渺小,使得情感愈显深沉含蓄
情感波澜曲折
由悲宏大凄凉的秋景转入悲渺小的个人生平,继而又转入深刻的家国之悲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后作业
组成李杜研究小组,从视角、意象、手法、结构等角度对诗作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细加体会。
李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 《登高》
视角 青天仰视视角 连、横、拔、掩、倾;四万八千丈 大地情节俯视 高、急、下、来
意象 瑰丽奇特 镜湖月、谢公屐、海日、天鸡、熊、龙、森林、洞天石扉等。 宏阔工整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手法 夸张、想象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叠加、删减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结构
跳跃流转 由真入梦、由梦返真 起承转合 由景入情
《梦游天姥吟留而别》与《登高》对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