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 “元谋人遗址”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是云南省的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A. 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B. 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C. 已经能写文字D. 已经学会使用“火”2.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A. 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 B. 已经学会使用火C. 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D. 会制作各类工具3. 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下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陶寺遗址4. 一位同学介绍右图时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木构建筑复原图,其通风、防潮等特性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以下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安阳殷墟遗址 D. 三星堆遗址5. 2024年6月2日,炎帝诞辰纪念日,在湖北随州举行了“炎帝神农大典”。追溯历史,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 黄帝 B. 嫘祖 C. 大禹 D. 秦始皇6. 一位同学在学习远古历史的时候发现黄河流域已出现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首领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做部落首领,这种办法叫禅让制。舜年老后把位置让给了禹主要是因为( )A. 大禹治水有功 B. 禹打败了游牧民族的进攻 C. 禹和舜有亲戚关系 D. 禹谦让宽厚7.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内容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禹建立夏、武王伐纣 B.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C. 盘庚迁殷、平王迁都 D. 商汤灭夏、西周灭亡8.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城,被誉为“最早的中国”。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该遗址反映出( )A. 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 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D. 商朝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9. 美国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10.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霸的是( )。A. 秦穆公 B. 楚庄王 C. 齐桓公 D. 晋文公11. 西周时期,周礼中对礼器“鼎”的使用规格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这种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西周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的礼乐制度健全 D. 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落后12. 古代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刻录下来。这位天文学家所处的时代极有可能是( )A. 西周 B. 商朝 C. 汉朝 D. 南北朝13.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有铭文291字,其中记录了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礼服、酒、车马、仪仗和奴隶等,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件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A. 阶级的产生 B. 分封制维护周朝统治C.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14. 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 周厉王国人暴动 B. 周平王东迁洛邑 C. 齐桓公成为霸主 D. 韩赵魏三家分晋15. 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A. 周王室权力衰微 B. 郑国国君成为霸主C. 周桓王霸道好战 D. 君主专制受到冲击16.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 都江堰的修建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7.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逐渐趋于统一 D. 适者生存18.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但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诸侯国是( )A. 晋 B. 齐 C. 楚 D. 秦19.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之一,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A. 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B. 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C. 是商代铸造一种青铜礼器 D. 现在已被列入出国展览名单20.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和纸上谈兵,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之一是A. 经济快速发展B. 国家实现统一C. 学术思想活跃D. 军事战争不断21. 春秋时期,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诸侯政权常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这有利于( )A. 铁器牛耕推广 B. 各民族交融 C. 学术蓬勃兴起 D. 奴隶制崩溃22. 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3. 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 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24. 墨子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滕州市的龙泉广场,是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下列属于墨子思想的是( )A. 提倡节俭 B. 实行“仁政” C. 实行礼治 D. 追求精神自由25.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A. 《诗经》 B. 《论语》 C. 《道德经》 D. 《韩非子》26.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B. 战国后期楚国人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C.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断疾病方法D. 四川三星堆遗址展示了商周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蜀文明27.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A. 秦朝疆域 B. 秦朝制度 C. 秦朝工程 D. 秦朝暴政28. 在“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秦朝设立了诸多的中央官职,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通判29.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七期国宝守护人黄磊介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商鞅方升据方升底部的铭文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此器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从此文中,我们可以明了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A. 统一货币 B. 统一度量衡 C. 统一文字 D. 统一思想30. 秦朝时,一位来自国都的商人到山西购进一批优质小米,这位商人在交易时需要使用哪种货币进行支付( )A. 铲币 B. 刀币 C. 圆形方孔钱 D. 五铢钱31. 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C. 国人暴动 D. 陈胜、吴广起义32. 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传,但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主要是因为( )。A. 秦朝的制度落后 B. 秦朝施行暴政C. 秦朝采用儒家学说治国 D. 秦朝时外患严重33. 公元前208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末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爆发,在巨鹿将秦军的主力歼灭。这次战役胜利一方的主帅是( )。A. 白起 B. 盘庚 C. 项羽 D. 刘邦34. 西汉初年,朝廷无积蓄,将相出行都只能坐牛车;灾民遍地,官府无力救济,只好允许百姓卖儿卖女、四处逃荒。由此可见,汉初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 招抚流亡百姓 B. 增加朝廷收入 C. 禁止人口买卖 D. 恢复社会经济35. 中国古代史上有四大治世,其中第一个便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 统治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C 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 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36. 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37.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A. 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 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38. “汉武帝之孙为刘贺差中出土了‘孔子镜屏’和《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族。”根据这些文物可以推断当时()A. 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B. 造纸推动文化传播C. 四书五经十分盛行 D.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3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已出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来经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二十四节气定于《太初历》历法,沿用至今。这说明A. 农业生产重理论轻实践B. 中国精耕细作的技术依靠历法的发展C. 农耕文明不断积淀传承D. 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系统的农业思想40. 西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制度日渐完善,统治疆域扩大汉武帝在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严重。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决定( )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 颁布“推恩令”C. 统一铸币,平抑物价 D. 建立刺史制度二、连线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41. 牧野之战 刘邦、项羽漠北战役 卫青、霍去病阪泉之战 黄帝、炎帝楚汉之争 周武王、商纣王42. 夏 楚庄王商 汤周 周武王春秋 桀三、判断对错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3.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44. 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45. 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6.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47.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48. 夏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当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49. 我国是世界上最晚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0.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读图题(共11分)51. 图中a、b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______、______国?在这一时期,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役,许多著名的成语就是来自于这些战役,请你说出与其有关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52. 如图: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______。这项工程主要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泄洪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______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五、材料题,本题共3题,共计31分53. 政治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舜把帝位传给禹,天下大权来相许,崇尚德行把贤举,不丢规矩有次序,外不避嫌把仇取,内不偏袒把儿去,贤能之人就给予。——摘编自《荀子成相》译文材料二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注:周朝国姓,周天子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1)材料一描述是哪一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实行什么样政治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具体分为哪几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政策。54.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摘自《战国策》材料三: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得到哪一位国君的支持?(2)概括材料二使秦“兵革大强”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改革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5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A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儒家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法家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材料二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一位儒客大家向汉武帝提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1)请把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2)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3)材料三中“儒客大家”指得是谁?从此,什么学说成为国家统治思想,居主导地位。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C【26题答案】【答案】A【27题答案】【答案】B【28题答案】【答案】C【29题答案】【答案】B【30题答案】【答案】C【31题答案】【答案】D【32题答案】【答案】B【33题答案】【答案】C【34题答案】【答案】D【35题答案】【答案】C【36题答案】【答案】D【37题答案】【答案】B【38题答案】【答案】D【39题答案】【答案】C【40题答案】【答案】D二、连线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41题答案】【答案】【42题答案】【答案】夏——桀商——汤周——周武王春秋——楚庄王三、判断对错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3题答案】【答案】错误【44题答案】【答案】正确【45题答案】【答案】正确【46题答案】【答案】正确【47题答案】【答案】正确【48题答案】【答案】错误【49题答案】【答案】错误【50题答案】【答案】正确四、读图题(共11分)【51题答案】【答案】 ①. a秦国; ②. b齐国; ③. 桂陵之战; ④. 长平之战; ⑤. 马陵之战。【52题答案】【答案】 ①. 李冰 ②. 都江堰 ③. 成都五、材料题,本题共3题,共计31分【53题答案】【答案】(1)禅让制 (2)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郡县制 (4)推恩令【54题答案】【答案】(1)秦孝公 (2)具体措施:实行军功授爵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实行严格的法令,做到公平无私;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 态度:肯定和赞扬。启示:改革要立足实际、依法推进、注重公平,并勇于创新,才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长远发展。【55题答案】【答案】(1)A:道家。B:孔子。C:孟子。(2)局面:百家争鸣。(3)人物:董仲舒。学说:儒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