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百合花》《哦,香雪》——比较阅读学习任务1.分析两篇文章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义2.梳理两篇文章叙述的核心事件与情感线索3.分析两篇文章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作品风格意象分析百合花与铅笔盒的象征意义1.百合花通常象征纯洁和高尚,小说中的百合花除了指被子上的图案,还象征着什么?2.香雪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一个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她个人的虚荣,还是另有更深层的意义?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1.百合花被子是人物纯洁心灵和深厚情感的象征。新媳妇最初舍不得出借,象征她对婚姻和美好生活的珍视;后来主动献出被子,体现了对战士的崇高敬意、军民鱼水情。百合花的洁白与芬芳,象征人性之美/牺牲精神自动铅笔盒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 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2.自动铅笔盒是香雪精神觉醒的标志,象征着她对知识、尊严和现代文明的强烈渴望。自动铅笔盒不仅是为了赢得尊严,更是摆脱封闭落后、追求自我价值的象征。自动铅笔盒,承载的是时代变革中,一代农村青年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追求。情节梳理:核心事件与情感线索围绕中心意象——百合花、铅笔盒,两篇文章分别叙述了哪些故事情节?小说 核心事件 情节发展《百合花》 借被子→牺牲→盖被子 带路护送→借被子→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盖被《哦,香雪》 看火车→换铅笔盒→夜归 火车进村→做买卖→香雪换笔盒→夜路独行人物形象分析:青春的多重面貌主人公都是青年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细节分析通讯员 朴实:洗淡的军装纯洁的牺牲者 羞涩:与女性交往时的紧张热爱生活:枪筒插树枝新媳妇 善良:主动缝衣服深情:无私盖被子情感的觉醒者 淳朴:农村妇女形象香雪 纯洁:水晶般的眼睛自尊:换铅笔盒的坚持文明的追求者 向往文明:对知识的渴望凤娇 泼辣:与“北京话”的交往热情:对待外界的态度青春的绽放者 羞涩:内心的少女情怀作品风格:散文化小说的四大特征《百合花》风格总结《百合花》将战争背景推向幕后,而将人情人性置于台前,通过“借被子→牺牲→盖被子”这个简单却深情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散文化小说的独特魅力。茹志鹃用诗化的语言描写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新媳妇手中的针线等细节,让残酷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得以凸显。特别是对民俗风情的把握——无论是新媳妇的嫁妆习俗,还是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都让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哦,香雪》风格总结铁凝在《哦,香雪》中同样避开了激烈的外部冲突,而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小说通过香雪换铅笔盒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的精神觉醒。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台儿沟的山水风情,用抒情的笔调刻画香雪夜归时的心理活动,使整个故事如散文般流畅优美。火车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与古朴的山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民俗与现代的交融正是作品深刻时代意义的体现。《百合花》 vs 《哦,香雪》1.主题:青春·人性·时代2.意象:百合花 → 纯洁、善良铅笔盒 → 文明、追求3.情节:借被子→牺牲→盖被子看火车→换铅笔盒→夜归4.人物:通讯员:朴实牺牲香雪:纯洁追求新媳妇/凤娇:侧面烘托5.风格:散文化小说 → 情节淡、抒情强、语言美、民俗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