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一、1、(1) CA 选项:“缀”表示装饰等意思,“辍”表示停止,这里“点缀”的“缀”不能写成“辍”,A 错误。B 选项:“瑰”应读为“guī”,而不是“guì”,B 错误。C 选项:“苍桑”应写为“沧桑”,“沧”指沧海,C 正确。D 选项:“共商国是”中“与”读为“yù”,D 错误。(2) C①处“宽 76 米”“深 60 米”是并列的短语,中间应该用顿号,表示并列关系。②处前面列举了人民大会堂作为重要场所的不同方面,后面是对其意义的进一步阐述,这里用分号表示并列且有层次的关系更为合适。(3) C“共商国是”指共同商量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等。“是”在这里取“法则准则”的意思,“国是”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A 选项“国家的正义”不符合;B 选项“国家做得正确的事”也不准确。(4)原句“人民大会堂被称为‘共和国殿堂’之美誉”句式杂糅,“被称为……”和“有……之美誉”两种句式不能同时使用。可以修改为“人民大会堂被称为‘共和国殿堂’”或者“人民大会堂有‘共和国殿堂’之美誉” 。2、(1)C解析:A 选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出了北国冬季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体现出作者开阔的眼界和旷达的胸襟,该表述恰当。B 选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山峦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驰的蜡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峦和高原在大雪中的动态,让人仿佛看到远处的山峦在纷飞大雪中绵延起伏、奔腾跃动,充满活力,该表述恰当。C 选项,“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描绘了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相互映衬的艳丽美景,表达的是一种积极、豪迈的情感,心情应是振奋、激昂的,而不是逐渐变得低沉,该表述不恰当。D 选项,“江山如此多娇”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看着画作中雄伟的祖国山河,读到这句时,心潮澎湃,自豪和骄傲之情油然而生,该表述恰当。(2)D解析: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规整,结构严谨,笔法遒劲,平正俊朗。从描述“每字径尺,大气磅礴”以及常见书法风格判断,《中华颂》更符合楷书的特点。选项中“线条匀净,体正势圆”一般用来形容篆书;“笔画灵动,收放自如”“流动婉转,庄严大气”也不符合楷书特点。“笔法遒劲,平正俊朗”准确概括了楷书的特征。3、选项 A:“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而此处想表达的是参观人民大会堂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间不容发”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选项 B:“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这里用来形容大会堂外观,使用恰当。选项 C:把专家们用聪明才智设计人民大会堂的方案比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专家们的智慧和设计方案的精彩,使用恰当。选项 D:“诉说着辉煌的过往”将大会堂的台阶、廊柱、走廊和厅室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地表达出大会堂承载着辉煌的历史,使用恰当。二、4. ①朝晖夕阴 ②晦明变化5. 怀旧空吟闻笛赋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8.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4.①在《岳阳楼记》中,描述洞庭湖早晚气象用“朝晖夕阴”。“朝”指早晨,“晖”是阳光,“夕”指傍晚,这个词描绘出洞庭湖早晨阳光灿烂,傍晚天色阴沉的不同景象 。②《醉翁亭记》中总说琅琊山晨昏光影的是“晦明变化”。“晦”表示昏暗,指傍晚,“明”表示明亮,指早晨,体现了琅琊山早晚明暗的变化 。5. 答案是“怀旧空吟闻笛赋”。这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闻笛赋”是引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表达自己对故友的怀念 。6. 《水调歌头》中体现苏轼旷达胸襟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表达希望,“长久”指长寿安康,“婵娟”代指月亮,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体现了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豁达的心境 。7. 《满江红》中“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在这里用“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在这茫茫世间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悲痛,同时也含蓄表达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 。8. 示例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只要是古代诗词中含有“家”字的诗句即可。9、① 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② 惶恐③ 零丁解析:在《行路难》中,姜太公垂钓碧溪后得遇文王,伊尹梦日边后被商汤任用,李白借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在现实中遭遇困境,但依然期待能像他们一样得到重用,实现理想,所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在《过零丁洋》里,“惶恐滩”是文天祥战败经过之地,“零丁洋”是他被囚之处,“惶恐”“零丁”既指地名,又形象地写出了他当时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心境 。10、答案示例一:选【A】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从中我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不气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这启示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答案示例二:选【B】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终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从中我体会到诗人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大义和生死抉择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正义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做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11、答案:B解析:A 选项:“增其旧制”的“制”指规模;“因地制宜”的“制”指制定,拟定,意思不同。“前人之述备矣”和“关怀备至”的“备”都指详尽,完备,意思相同。因为有一组词语意思不同,所以 A 选项不符合要求。B 选项:“岳阳楼之大观”和“今古奇观”的“观”都指景象,景观,意思相同。“而或长烟一空”和“上下一白”的“一”都指全,都,意思相同。两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所以 B 选项符合要求。C 选项:“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指日光;“触景生情”的“景”指景色,景物,意思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先”指在……之前;“争先恐后”的“先”指向前,向前赶,意思不同。两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不同,所以 C 选项不符合要求。D 选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于”指在;“业精于勤”的“于”指由于,因为,意思不同。“不以物喜”的“以”指因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以”指把,意思不同。两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不同,所以 D 选项不符合要求。12. 答案:C解析:A 选项:“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正确,但理解有误。滕子京请范仲淹记述的是重修岳阳楼这件事,而非“他治理巴陵的功绩和重修岳阳楼的盛事” ,所以 A 选项不正确。B 选项:“去国怀乡”应翻译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在这里指国都,不是“祖国”。理解中“前文由人心悲凉写到天气恶劣”错误,应是由天气恶劣写到人心悲凉,所以 B 选项不正确。C 选项:翻译和理解都正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广阔胸襟和高尚人格 ,所以 C 选项正确。13. 答案:范仲淹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辛弃疾的“家国情怀”体现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为国家建功立业,即使年老也壮志不已。(由于没有柳宗元相关链接材料及文本内容,此处暂无法分析柳宗元的表现 )解析: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自己超越个人得失,心系国家和百姓的情怀。在辛弃疾的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展现出他以恢复国家统一为己任,想要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爱国热情和壮志豪情。 对于柳宗元,因题目所给材料缺失相关内容,无法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三、14、学弟学妹们,我推荐《水浒传》。书中有着经典的人物形象,像打虎英雄武松,勇猛无畏;还有鲁智深,豪爽仗义,拳打镇关西令人称快。这些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精彩,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正义与豪情,值得一读!四、15、①北京约处于北纬 40 度,符合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基本应处于北纬 30 度到北纬 60 度之间的条件。②北京 2 月份的平均气温在 0 度左右,符合冬奥会的举办城市 2 月份平均气温基本应处于 -17°C~10°C 之间的条件。16 D17、①合适的气候环境;②可再利用的运动场馆;③科学智慧的办奥理念。18、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老秦:性格特点:诚信善良、大气。分析:老秦卖小鸡雏时让村民赊账,秋后再来收钱,体现了他对村民的信任,很诚信;当刁嫂赊小鸡写假名字,导致账收不回来时,他说“没这二十个小鸡钱,我也穷不了”,表现出他的大气。麻婶子:性格特点:诚信、善良、为他人着想。分析:麻婶子一直留着老秦的小鸡钱,即使孙子要学费也不用,怕老秦来了没钱给,体现了她的诚信;她看到老秦儿子来收账,邀请他到家里暖和并做饭,体现了她的善良;她担心老秦为了几块钱从山东跑一趟,说明她为他人着想。老秦的儿子:性格特点:诚信、重视名声。分析:老秦儿子收账时发现多了三十块钱,坚决要找出多给钱的人,说“该多少就是多少,我怎么能多要大家的钱呢!我可不能坏了我爹的名声”,体现了他的诚信和对名声的重视。19、1. 老秦儿子的喊声让麻婶子回忆起老秦的美好形象,说明老秦的诚信善良深入人心;同时也暗示着这种诚信善良的品质会在村里延续下去,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 老秦儿子的喊声与春天里老秦的吆喝相呼应,表明诚信善良的传统在两代人之间传承,强调了诚信善良品质的重要性和持久性,点明了小说的主旨。20、不变是信义,醇美在人情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2022 - 2023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调研2022 年 11 月(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学校开展“走进神圣殿堂——人民大会堂”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人民大会堂,小华撰写了活动手册的前言。阅读前言,完成各题。人民大会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于 1959 年,建筑面积达 17.18 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建筑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周围环列有 134 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东门迎面有 12 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从东门拾级而上,穿过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就来到大会堂的建筑主体部分。它由三部分构成:中部是宽 76 米 ① 深 60米的万人大礼堂,北部是可以容纳五千座席的大型宴会厅,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楼。万人大礼堂是世界上最大的礼堂,整体为椭圆形,一层池座,两层挑台,能够容纳万人同时开会。顶棚呈穹隆形,中央饰有红宝石般的巨型红色五角星灯,周围点缀有馏金的 70 道瑰丽的光芒线和 40 个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人民大会堂被称为“共和国殿堂”之美誉。70 多年来,它既是全国人民共商国是、国家举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一座历史丰碑。无数推动中国苍桑巨变的重大决策,在这里制定;无数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外交活动,在这里展开 ② 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建筑,人民大会堂像一个特殊的参与者,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奇迹。人民大会堂,以人民的名义,走过悠长岁月,芳华依旧。(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缀”应写为“辍”B. “瑰“应读为“guì”C. “苍”应写为“沧”D. “与”应读为“yǔ”(2)下面对①②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① 、 ② 。B. ① , ② ;C. ① 、 ② ;D. ① , ② 。(3)同学们在词典中查到“是”的义项有:①直,正;②正确;③法则准则。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画横线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在这里的意思是 (2 分)A. 国家的正义B. 国家做得正确的事C. 国家的大政方针(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2 分)修改为:_______________2. 在活动手册介绍“会堂藏品”板块,小立写下了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人民大会堂,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这里的画作,有巍峨挺拔的井冈山,有平江远去的长江三峡,有激情奔涌的黄河……每一幅画卷,都是祖国最壮美的风景,都是画家对祖国饱含深情的赞歌。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面的近景是青绿山峦、苍松翠柏,远景是茫茫云海、冰山雪岭,长江和黄河横贯整个画面。画面右上方,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映照大地,左上方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江山如此多娇”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面对这幅气势恢宏的画作,我们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毛泽东主席的词作《沁园春·雪》,感受着伟人的豪迈情怀。除国画外,书法也是人民大会堂收藏最多的艺术作品。悬挂在金色大厅的巨幅铁艺书法作品《中华颂》,每字径尺,大气磅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岸与自信,读来让人热血沸腾。(1)下面是四位同学朗诵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的感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A. 看着画作中浩茫绵延的雪山,读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我感受到作者开阔的眼界和旷达的胸襟。B. 读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时,我仿佛看到远处的山峦在纷飞大雪中绵延起伏、奔腾跃动,充满活力。C. 读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时,再看画作中耀眼的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我的心情逐渐变得低沉。D. 看着画作中雄伟的祖国山河,读到“江山如此多娇”时,我不禁心潮澎湃,自豪和骄傲之情油然而生。(2)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时,张志和创作的《中华颂》镶嵌到重新装饰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墙壁上。下面是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灵动,收放自如。B. 字体属于楷书,线条匀净,体正势圆。C. 字体属于隶书,流动婉转,庄严大气。D. 字体属于楷书,笔法道劲,平正俊朗。3. 参观结束,同学们在活动手册留言区写下参观感言。下面留言中,词语或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同学甲:“参观人民大会堂,我的民族自豪感间不容发。它那宏伟的外观,气势非凡的造型,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和辛勤汗水。”B. 同学乙:“大会堂的庄严与辉煌绝不仅仅来自于外观的美轮美奂,更来自于它诞生的传奇和凝固在这里无数非同凡响的历史瞬间。”C. 同学丙:“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过程中,专家们提出多种建筑方案,他们用聪明才智为新中国的政治殿堂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D. 同学丁:“大会堂在国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的每个台阶和廊柱都寄托着丰富的情感,每处走廊和厅室都诉说着辉煌的过往。”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一)默写。(共 7 分)4. 古文中常用四字短语来写日光流转之景,如《岳阳楼记》用“ ① ”来描述洞庭湖早晚的气象,《醉翁亭记》用“ ② ”来总说琅琊山晨昏的光影。(2 分)5.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 分)6. 《水调歌头》一词中体现了苏轼的旷达胸襟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2 分)7. 《满江红》一词中,秋瑾用“ ?青衫湿”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1 分)8. “家”是人们心中温暖的港湾,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含有“家”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是“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1 分)(二)阅读《行路难》和《过零丁洋》,完成 9 - 10 题。(共 5 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 古诗词往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增强情感表达。《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 ① ;《过零丁洋》中则运用“双关”,巧借战败之地、被囚之境中的“ ② ”“ ③ ”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感受。(3 分)10. 《行路难》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都体现出诗人在遭遇困苦时的广阔襟怀。请在【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的理解,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或启示。(2 分)答:___________(三)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 11 - 13 题。(7 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A】属予作文以记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1.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前人之述备矣/关怀备至B. 岳阳楼之大观/今古奇观 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C. 至若春和景明/触景生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争先恐后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业精于勤 不以物喜/以天下为己任1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理解:滕子京请我记述的是他治理巴陵的功绩和重修岳阳楼的盛事。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祖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批评的心情,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理解:前文由人心悲凉写到天气恶劣。淫雨、阴风、浊浪的景象,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理解:“古仁人”的心境与“迁客骚人”不同,“古仁人”有着更加广阔的胸襟,更为高尚的人格。13. 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家国情怀”在范仲淹、辛弃疾和柳宗元身上的具体表现。(3 分)【链接材料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链接材料二】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答:______三、名著阅读(5 分)14. 经典名著以其永恒的主题、经典的人物形象、深远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经久不衰。每年的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请结合上述经典名著的四大特点中的任意一点,向学弟学妹们推荐《水浒传》一书,谈谈你的推荐理由。(100 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7 题。(共 7 分)【材料一】北京携手张家口共同举办 2022 年冬奥会,使得北京将成为全球历史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奥会与冬奥会的城市。从气候环境上讲,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必须有分明的四季,而且冬季必须有冰雪;另外,冬奥会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是在雪上进行,且须在山区进行,个别项目对场地的要求甚严。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基本上都符合三个条件:处于北纬 30 度到北纬 60 度之间,举办时间一般在 2 月份,平均气温基本上处于-17℃~10℃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北京是完全达标的。【材料二】冬奥会由于比赛项目专业性强,普通民众参与难度相对较大,极易造成赛后场馆的利用率偏低以至荒废。北京充分利用 2008 年夏奥会场馆资源,大大提高了场馆利用率。国家体育场“鸟巢”承载着 2008 年奥运会和 2022 年冬奥会的开幕式重任,是全球唯一一座有此殊荣的体育场。“鸟巢”已连续举办了 11 届的“欢乐冰雪季”,累计吸引了 220 多万人次参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冬奥会期间将变身“冰立方”,成为全球首个集游泳和冰壶比赛为一体的“冰水双栖”场馆。北京篮球地标五棵松体育馆能迅速转成举办冰球等高水平竞赛和文艺演出的多栖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作为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与相邻不远的“鸟巢”“水立方”相互映衬,共同组成“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这座拥有亚洲最大 1.2 万平方米全冰面设计的场馆,平日将可接待超过 2000 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作为冬奥竞赛场馆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个永久保留的大跳台场地,今后将打造为“四季”场地,春、夏、秋三季,公众可在坡道上滑水滑草,而冬季雪道可供专业队训练和大众体验。【材料三】2008 年奥运会留下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宝贵遗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则成为 2022 年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筹办工作始终;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坚持开放办奥,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坚持廉洁办奥,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过程监督,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中国将用“双奥”实践,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创新提供东方智慧,成为“奥运新标杆”。15. 请根据【材料一】中两图的信息,填写横线上的内容。(2 分)16. 【材料三】中提到中国“双奥”实践,根据你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以下不可能属于中国冬奥实践方式的一项是( )(2 分)A. 国家速滑馆采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这项制冰技术的碳排放趋近于零。B. 制定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努力实现“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C. 借鉴东京奥组委做法,制定简化办赛方案,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相统一。D. 建造系列“一次性”的建筑,冬奥会后将拆除这些体育场馆和奥运村的建筑。17.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之所以能成为“双奥之城”,是因为北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二)阅读《老秦》,完成第 18 - 20 题。(共 8 分)老 秦赵明宇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山东人老秦就骑着自行车,驮着唧唧叫的小鸡雏,吆喝着来村里卖小鸡了。老秦的自行车后座两侧挎着两摆子竹筐,竹筐分成一层又一层,每层都挤满了毛茸茸的小鸡雏。老秦拖着长腔的吆喝声更好听:“卖小——鸡儿——哩哟嗬,卖小鸡哩哟——”声音洪亮得像铜铃,有金钟玉磬的质感,很有穿透力,十里外都能听得到。吆喝声的中间戛然而止,然后再继续后面的“卖小鸡哩哟——”,尾音悠长,听得人们心里痒痒的,争相模仿,却学不来。麻叔嗓门大,学山东老秦吆喝,像驴叫。用麻婶子的话说,老秦是男高音,那也叫功夫。老秦说话山东口音,家是山东什么地方的?不知道,也没人问,大家只是叫他老秦。每年春天,老秦如约而至,把自行车停在村口,先吆喝几声,然后把一筐又一筐的小鸡雏卸下来,掏出一把泡好的小米撒给小鸡雏,小鸡雏便会蜂拥着争抢着啄食。听到老秦的吆喝,村里的女人们就坐不住了,走出家门,挑选小鸡雏。买老秦的小鸡雏是不用交付现金的,只需要在老秦的红塑料皮本子上写当家人的名字,等到秋后,小鸡雏长大了,下蛋了,老秦才会来收钱。老秦在村口喊一嗓子,买过小鸡雏的人家就会把钱送过来,老秦核对一下,勾去一个个名字。麻婶子每年都要赊二十个小鸡雏,在老秦的红皮塑料本上写麻叔的大名,到秋后卖掉两只公鸡,就足够还老秦的账了。麻婶子最看不惯的是刁嫂。刁嫂人也刁,那年赊小鸡,她在老秦的本子上写的是假名字,老秦秋后要账,村里人都说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找不到这个人,这笔账就成了死账。麻婶子看不惯,说这是谁给咱村抹黑啊?把人丢到山东去了。老秦倒是很大气,说算了算了,没这二十个小鸡钱,我也穷不了。麻婶子说,你别急着走,等一会儿,我帮你要回来。麻婶子就去找刁嫂,指着她院子里的鸡,说你家的鸡长得不小了,下蛋了吧?从哪里买的呢?刁嫂就红了脸,把钱拿了出来。麻婶子给老秦赔笑,说这一家赊了你的小鸡雏,你的本子上记的是他家孩子的名字。孩子小,名字没叫起来呢,也难怪别人不知道。老秦千恩万谢。麻婶子说,大兄弟,你也没背着锅,没带着灶,中午在我家吃饭。这一年,麻婶子照例赊了二十只小鸡雏。秋风一吹,小鸡雏就长大了,有几只公鸡,还有几只母鸡。母鸡的脸蛋红红的,大概是快要下蛋了。麻婶子卖了两只公鸡,凑够了钱,放在盐罐子下面,准备着老秦来收账。过了九月九,老秦没来,又过了十月一,老秦还没来。麻婶子的二闺女要坐月子了,麻婶子去伺候月子,这一去就是好多天呢。临走,麻婶子叮嘱麻叔,你听着点,哪一天山东老秦来了,你把钱还给老秦。麻叔点点头,麻婶子才离开家。麻婶子伺候完闺女,回到家,做饭的时候看到钱还在盐罐子底下压着,就问麻叔,老秦没来?麻叔说,没来。麻婶子就有些疑惑了,嘴里嘟囔着说,这个老秦,咋不要钱了呢?麻叔说,村里人都没给他钱呢,咱还能给他送到山东去?又不是咱自己,慌什么慌。那就再等等吧。有一次孙子要学费,没钱,麻叔说先把老秦的小鸡钱用上。麻婶子说那可不行,说不定你前脚把钱拿走,老秦后脚来了,到时候手里没钱,不抓瞎?总不能让老秦为了咱这几块钱再从山东跑一趟吧?也是也是。麻叔拉着孙子另想办法了。下雪了,老秦还没来。腊月二十三,阴冷,小北风打着旋儿。村头来了一个年轻人,说话山东口音,说是老秦的儿子,来收账的。麻婶子手里捏着钱,从家里出来,仔细端详,年轻人的眉眼挺像老秦,手里拿着眼熟的红塑料皮本子。大家围上来,问老秦为什么没来,年轻人的眼圈儿红红的,说,俺爹得了脑血栓,偏瘫了。大家听了,唏嘘感叹,说起老秦的好来。麻婶子心里咯噔一下,说,孩子,一会儿收完账,到家里暖和暖和,婶子给你烙饼,炒鸡蛋。年轻人笑了笑,说,谢了,谢了,婶,我还急着赶回去呢。麻婶子说,再急也得吃饭,你先忙活,婶子给你做饭去。婶子说不定哪天去山东,到了你家门口,你不让婶子吃你的饭?麻婶子做好了饭,出来喊年轻人,年轻人正在犯愁。麻婶子说,是不是又有人报了假名?年轻人说,不是不是,是多出来三十块钱,不知道是谁多给的。多了?多了就多了呗。那可不行。该多少就是多少,我怎么能多要大家的钱呢!年轻人急得直转圈,说,我爹跟你们打交道多少年了,我可不能坏了我爹的名声。年轻人很着急,扯着嗓子喊:谁多给钱了?谁多给俺钱了?这声音,让麻婶子想到了春天里,老秦的吆喝。18. 小说塑造了老秦、麻婶子、老秦的儿子等人物形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具体分析其性格特点。(3 分)答:______19.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小说最后一段的理解。(4 分)答:______20. 听说市里要举办“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村民们都跃跃欲试。请你根据小说内容,为他们设计一句参评宣传语。(1 分)答: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 - 23 题。(共 7 分)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21. 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限 12 个字以内)(2 分)2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B. 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C. 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23. 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_____五、作文(40 分)2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人生充满了选择。面对肆虐的疫情,医务工作者们选择舍小家顾大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被俘的文天祥选择以死报国:面对挫折与失败,爱迪生选择永不言弃……请以“这,就是我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假如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你做一件平时想做却做不了也实现不了的事,请问,你想做什么?请围绕上述材料,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要求:(1)将所选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 600—800 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或师生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语文2022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三(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初中语文2022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三(上)期中语文(教师版).docx 初中语文2022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三(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初中语文2022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三(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