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一、地质灾害多发中国是地质灾害相对严重的国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沉降等。1.地震: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滑坡:是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斜坡或人工边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3.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泥石流短时期可导致大面积的毁灭性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二、气象灾害频发中国是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台风等。1.洪涝和干旱(1)洪涝和干旱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其中西北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旱涝频发。(2)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长时期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2.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降温≠寒潮寒潮发生的两个条件:①24小时内降温达10 ℃以上;②最低气温在5 ℃以下。3.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天气现象。知识点1? 地质灾害多发(山东菏泽巨野县期中)2024年5月1日2时10分,梅大高速广东省大埔县路段发生路面塌方灾害,并导致车辆陷落和人员伤亡,当地政府全力开展救援工作。读图,完成1~2题。1.救援车辆车牌的开头大多是(B)A.闽 B.粤 C.桂 D.湘救援车辆大多来自事发地广东省,广东省简称粤;闽是福建省的简称,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湘是湖南省的简称。2.关于此次灾害的诱因及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A.地势陡峻,连续降雨B.地势平坦,天气干燥C.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D.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广东大埔县不位于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C、D错误;地势平坦,天气干燥,不易塌方,B错误;地势陡峻且连续降雨易引发路面塌方,A正确。(山东淄博临淄区期末)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下图为中国泥石流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与泥石流属于同一类型的自然灾害是(C)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寒潮泥石流和滑坡都属于地质灾害,是在山区常见的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它们通常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不稳定等因素有关;洪涝、台风、寒潮属于气象灾害。4.我国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B)A.起伏和缓的平原 B.坡陡雨多的山区C.气候干燥的沙漠 D.植被茂密的沿海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松散物质、充足的水源以及一定的地形条件。坡陡雨多的山区满足这些条件,松散土石多,降水易形成洪流,易引发泥石流。5.当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D)A.沿着山谷朝山顶方向跑B.迅速跑到河流下游地势低的地方C.可以站在原地大声呼救D.向垂直于河谷方向的山坡上逃离向垂直于河谷方向的山坡上逃离,可以快速避开泥石流的冲击路径,增加逃生的机会。知识点2? 气象灾害频发(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期末)2024年11月15日至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先后三次发布寒潮黄色、蓝色预警信号。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降温幅度大,并伴有平均风力5级以上。据此完成6~8题。6.内蒙古自治区易发生寒潮的多数时间是(D)A.春末 B.夏季 C.初秋 D.冬季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易受冷空气影响。冬季是内蒙古自治区易发生寒潮的季节,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内蒙古自治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较大,容易导致寒潮天气的出现。7.内蒙古自治区寒潮发生时的主导风向是(D)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内蒙古地区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来自北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南下,易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发生寒潮。8.有关寒潮的防范措施,你认为无效的是(A)A.暴雨冲刷,防范水灾B.大风天气,防范倒塌C.低温凝冻,减少出行D.增添衣物,御寒保暖(跨学科·语文)(贵州贵阳南明区期末)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灾害的描述,如元代诗人的“九州不雨禾皆槁(gǎo),万灶无烟民尽饥”。据此完成9~10题。9.该诗句反映的自然灾害是(D)A.洪涝 B.台风 C.地震 D.干旱诗句中“九州不雨禾皆槁”意思是长久不下雨,庄稼都枯萎了,反映的自然灾害是干旱。10.该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危害主要有(B)①农作物大幅减产 ②沿海低地被淹没 ③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干旱时降水少,农作物缺水会大幅减产,①正确;沿海低地被淹没是由洪涝或海平面上升导致的,②错误;干旱易使土地荒漠化加剧,③正确;干旱与空气质量下降关系不大,④错误。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雨雪冰冻、地震等为主,干旱、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26个省级行政区1 0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下图为我国2024年第一季度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有(D)①种类多 ②分布广 ③不易治理 ④危害严重⑤频率低,强度小A.②③⑤ B.③④⑤C.①②③ D.①②④12.图中各种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A.干旱—华北地区B.森林火灾—东南沿海C.冰雹—西北地区D.暴雪—南方地区13.“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A.跑到有高压电线的地方并大声呼救B.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保持冷静,用软物保护头部躲在小开间的墙角C.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D.靠近玻璃门窗躲避,方便逃生和救援地震发生时应远离高压电线,防止触电,A错误;不应乘坐电梯逃生,因为地震可能会导致电梯故障,被困其中会非常危险,C错误;靠近玻璃门窗躲避,容易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保持冷静,用软物保护头部躲在小开间的墙角,B正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读我国某季节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14.依据自然灾害分布状况可推断我国此时正值(B)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图中西北地区多高温,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灾害与洪涝灾害,可知此时为夏季。15.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有(C)①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②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④森林覆盖率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验】实验主题: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实验背景: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很短时间内可摧毁建筑、交通等设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模拟实验来探究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实验用品:长方形透明水槽、量筒、可调节角度的支架、松散堆积物(粗细砂与石子混合)、粗水管、细水管等。实验步骤:①将松散堆积物均匀地铺到长方形透明水槽中;②将长方形透明水槽放置在可调节角度的支架上,水管连接水龙头,从透明水槽高的一端向水槽内匀速注水;③分两组进行实验,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水槽中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并记录结果。实验结论:(1)分别归纳两组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一组:支架打开角度越大,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多(或支架打开角度越小,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少)。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或坡度)。第二组:水管越粗,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多(或水管越细,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少)。主要影响因素:降水强度(或水量)实验思考:我国局部气候、山脉分布示意图(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易发生泥石流的是甲地,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地处横断山区,多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3)为减轻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举例说明防范应对的办法。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泥石流相关防治工程;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雨季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暴雨时或久雨后避免在山谷活动;遇到泥石流时保持沉着冷静,立即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高处逃生等。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一、地质灾害多发中国是地质灾害相对严重的国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 、 、崩塌和地面沉降等。1.地震:我国位于 火山地震带与 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滑坡:是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 或 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3.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 地区。泥石流 可导致大面积的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二、气象灾害频发中国是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 、 、 、 、 等。1.洪涝和干旱(1)洪涝和干旱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其中 地区旱情严重, 旱涝频发。(2)干旱是对我国 影响最大、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长时期的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2.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降温≠寒潮寒潮发生的两个条件:①24小时内降温达10 ℃以上;②最低气温在5 ℃以下。3.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 以下的天气现象。知识点1? 地质灾害多发(山东菏泽巨野县期中)2024年5月1日2时10分,梅大高速广东省大埔县路段发生路面塌方灾害,并导致车辆陷落和人员伤亡,当地政府全力开展救援工作。读图,完成1~2题。1.救援车辆车牌的开头大多是( )A.闽 B.粤 C.桂 D.湘2.关于此次灾害的诱因及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陡峻,连续降雨B.地势平坦,天气干燥C.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D.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山东淄博临淄区期末)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下图为中国泥石流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与泥石流属于同一类型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寒潮4.我国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 )A.起伏和缓的平原 B.坡陡雨多的山区C.气候干燥的沙漠 D.植被茂密的沿海5.当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A.沿着山谷朝山顶方向跑B.迅速跑到河流下游地势低的地方C.可以站在原地大声呼救D.向垂直于河谷方向的山坡上逃离知识点2? 气象灾害频发(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期末)2024年11月15日至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先后三次发布寒潮黄色、蓝色预警信号。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降温幅度大,并伴有平均风力5级以上。据此完成6~8题。6.内蒙古自治区易发生寒潮的多数时间是( )A.春末 B.夏季 C.初秋 D.冬季7.内蒙古自治区寒潮发生时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8.有关寒潮的防范措施,你认为无效的是( )A.暴雨冲刷,防范水灾B.大风天气,防范倒塌C.低温凝冻,减少出行D.增添衣物,御寒保暖(跨学科·语文)(贵州贵阳南明区期末)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灾害的描述,如元代诗人的“九州不雨禾皆槁(gǎo),万灶无烟民尽饥”。据此完成9~10题。9.该诗句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地震 D.干旱10.该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①农作物大幅减产 ②沿海低地被淹没 ③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雨雪冰冻、地震等为主,干旱、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26个省级行政区1 0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下图为我国2024年第一季度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有( )①种类多 ②分布广 ③不易治理 ④危害严重⑤频率低,强度小A.②③⑤ B.③④⑤C.①②③ D.①②④12.图中各种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华北地区B.森林火灾—东南沿海C.冰雹—西北地区D.暴雪—南方地区13.“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跑到有高压电线的地方并大声呼救B.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保持冷静,用软物保护头部躲在小开间的墙角C.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D.靠近玻璃门窗躲避,方便逃生和救援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读我国某季节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14.依据自然灾害分布状况可推断我国此时正值(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5.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有( )①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②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④森林覆盖率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验】实验主题: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实验背景: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很短时间内可摧毁建筑、交通等设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模拟实验来探究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实验用品:长方形透明水槽、量筒、可调节角度的支架、松散堆积物(粗细砂与石子混合)、粗水管、细水管等。实验步骤:①将松散堆积物均匀地铺到长方形透明水槽中;②将长方形透明水槽放置在可调节角度的支架上,水管连接水龙头,从透明水槽高的一端向水槽内匀速注水;③分两组进行实验,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水槽中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并记录结果。实验结论:(1)分别归纳两组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思考:我国局部气候、山脉分布示意图(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3)为减轻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举例说明防范应对的办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 中国的自然灾害 - 学生版.docx 2.4 中国的自然灾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