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的海洋资源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世界海洋大国
1.可供开发的海洋资源种类: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 资源、海洋 资源、海洋 资源、海洋 资源、 资源等。
2.我国的海洋空间资源:中国濒临渤海、东海、黄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 ,海洋空间资源 。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有 、 、海岛开发、港口建设、 等。
3.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记录到的海洋生物有 万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
(2)我国著名的渔场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我国的四大海产
   
        
   
         
4.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在我国近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 、 资源,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等海域。
5.我国的海洋化学资源
(1)2004年以来,我国的海盐总产量一直居世界 ,并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2)著名的盐场: 盐场、 盐场、 盐场和 盐场。
我国主要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1.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的海水;
2.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气候;
3.广阔、平坦的泥质滩涂。
6.我国的海洋能资源:我国海洋能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在 能、 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方面,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1.海洋问题: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问题。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近岸 排放总量和近海 始终未减,沿海 和 持续减少,导致海水污染 、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 、赤潮灾害 等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海洋保护:为了守护这片“蓝色国土”,使之能够千秋万代造福于人类,我国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 和 并重,污染 和 并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知识点1? 世界海洋大国
(山东菏泽郓城县期末)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我国东部海域,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为中国疆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科学发达,技术先进
B.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C.气候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差异大
D.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
2.“国信1号”冬季养殖的海域最有可能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下列海产不属于中国著名四大海产的是( )
A.大黄鱼 B.带鱼 C.鲤鱼 D.乌贼
(山东青岛即墨区期中)近年来,我国在琛航岛进行填海工程,修建了直升机基地和油库等设施,琛航岛现已成为西沙群岛中重要的救援和物资中转站。下图为琛航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琛航岛填海造陆工程是利用了海洋的( )
A.生物资源 B.空间资源
C.矿产资源 D.化学资源
5.琛航岛成为救援和物资中转站的重要意义是( )
A.发展海岛旅游
B.促进经济腾飞
C.利于渔业发展
D.保障海洋权益
6.读我国主要盐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淮河南北两侧盐场的大小和数量有什么不同?
(2)由此可知,我国海盐产量的大部分集中在淮河以 的盐区,主要原因有 。
(3)图中的数码①是台湾岛西部的 盐场。试分析它的成因。
知识点2? 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山东潍坊期中)随着我国海水养殖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中国海水养殖已经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品种。下图示意我国海洋水产品人工养殖产值部分年份所占比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人工养殖产值开始超过天然生产产值的时间大约是( )
A.2000年 B.2006年 C.2010年 D.2016年
8.下列对近海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危害最大的是( )
A.赤潮 B.寒潮 C.台风 D.暴雨
9.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是( )
A.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
B.大力防治海洋污染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D.整顿沿海工业生产
随着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海水养殖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些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下观点中,既考虑到保障海产品消费,又能较好地兼顾海洋环境保护的是( )
A.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B.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C.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D.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11.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过度的海水养殖会导致海洋环境压力增大。下列属于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
B.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C.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D.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山东菏泽定陶区期末)深耕海洋经济,“向海图强”,加快建设“南海粮仓”,是海南省加快迈向海洋强省的重要工作。下图为我国部分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巨大的宝藏,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有( )
①海洋生物 ②石油 ③海运交通 ④海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以下有利于打造“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B.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
C.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14.(安徽合肥蜀山区期末)我国是著名的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下图示意我国海域主要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海石油沉积盆地是海洋石油主要集中区域。由此可推测,我国海底石油分布最广的海域为 海。
(2)从资源类型来看,海洋各种鱼类属于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
(3)海盐是人们餐桌上食用盐的来源之一,位于 省西海岸的布袋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
(4)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为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合理的措施后面填“正确”,反之填“错误”。
① 禁止海上石油开采,防止石油污染
② 可大范围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
③ 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实行捕养结合
15.“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海洋牧场主要分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养护型海洋牧场、以产出渔获物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以渔业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型海洋牧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海洋牧场的分布
(1)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海域分别是 、 。
探究二 海洋牧场的意义
海洋牧场建成后,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尤其是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一些海洋鱼类数量也明显回升。海洋牧场所需的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当地渔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
(2)根据图文材料,归纳海洋牧场建设的意义。(答出两条即可)
(3)有人建议在海洋牧场中尽可能多地投放海洋濒危物种,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探究三 海洋牧场的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是海洋牧场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4)为尽可能减少区域水生生态破坏,请提出两条合理措施。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世界海洋大国
1.可供开发的海洋资源种类: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等。
2.我国的海洋空间资源:中国濒临渤海、东海、黄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洋空间资源广阔。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有耕海牧渔、填海造地、海岛开发、港口建设、海洋运输等。
3.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记录到的海洋生物有2.8万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
(2)我国著名的渔场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我国的四大海产
   
大黄鱼        小黄鱼
   
带鱼         乌贼
4.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在我国近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等海域。
5.我国的海洋化学资源
(1)2004年以来,我国的海盐总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并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2)著名的盐场:长芦盐场、苏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我国主要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1.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的海水;
2.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气候;
3.广阔、平坦的泥质滩涂。
6.我国的海洋能资源:我国海洋能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在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方面,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1.海洋问题: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问题。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近岸海域污染排放总量和近海捕捞强度始终未减,沿海滩涂和海湾面积持续减少,导致海水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衰竭、赤潮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海洋保护:为了守护这片“蓝色国土”,使之能够千秋万代造福于人类,我国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知识点1? 世界海洋大国
(山东菏泽郓城县期末)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我国东部海域,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为中国疆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D)
A.科学发达,技术先进
B.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C.气候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差异大
D.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
结合材料可知,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南北跨纬度广,海岸线长,海域面积辽阔,与气候无关,D正确,C错误;A、B不属于自然条件。
2.“国信1号”冬季养殖的海域最有可能是(D)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渤海、黄海、东海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等生长,饵料缺乏,不利于冬季养殖;南海纬度较低,基本全部位于热带,冬季气温较高,饵料丰富,适合冬季养殖,所以“国信1号”冬季养殖的海域最有可能是南海。
3.下列海产不属于中国著名四大海产的是(C)
A.大黄鱼 B.带鱼 C.鲤鱼 D.乌贼
(山东青岛即墨区期中)近年来,我国在琛航岛进行填海工程,修建了直升机基地和油库等设施,琛航岛现已成为西沙群岛中重要的救援和物资中转站。下图为琛航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琛航岛填海造陆工程是利用了海洋的(B)
A.生物资源 B.空间资源
C.矿产资源 D.化学资源
填海造陆是将海洋空间转变为陆地空间,用来修建直升机基地和油库等设施,利用的是海洋的空间资源。
5.琛航岛成为救援和物资中转站的重要意义是(D)
A.发展海岛旅游
B.促进经济腾飞
C.利于渔业发展
D.保障海洋权益
琛航岛位于西沙群岛,成为救援和物资中转站能增强我国对该海域的管控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海洋权益。虽然对旅游、经济和渔业也有一定作用,但均不是主要意义。
6.读我国主要盐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淮河南北两侧盐场的大小和数量有什么不同?
图中淮河北侧的盐场比较大,数量多;淮河南侧的盐场比较小,数量少。
(2)由此可知,我国海盐产量的大部分集中在淮河以北的盐区,主要原因有北方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海盐产量大。
(3)图中的数码①是台湾岛西部的布袋盐场。试分析它的成因。
布袋盐场虽处于南方,但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晴天多,蒸发量大,适合晒盐。
知识点2? 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山东潍坊期中)随着我国海水养殖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中国海水养殖已经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品种。下图示意我国海洋水产品人工养殖产值部分年份所占比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人工养殖产值开始超过天然生产产值的时间大约是(B)
A.2000年 B.2006年 C.2010年 D.2016年
8.下列对近海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危害最大的是(A)
A.赤潮 B.寒潮 C.台风 D.暴雨
9.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是(B)
A.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
B.大力防治海洋污染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D.整顿沿海工业生产
随着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海水养殖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些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下观点中,既考虑到保障海产品消费,又能较好地兼顾海洋环境保护的是(D)
A.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B.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C.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D.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A观点只重养殖不顾环境;B观点完全停止养殖,未考虑消费需求;C观点不限制养殖可能超过环境承载力;D观点既满足合理需求又强调适度,两者兼顾,正确。
11.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过度的海水养殖会导致海洋环境压力增大。下列属于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B)
A.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
B.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C.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D.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A观点是海水养殖的积极影响;C、D观点的表述是对海洋环境有利的方面;而海水养殖投放饵料等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B符合负面影响。
(山东菏泽定陶区期末)深耕海洋经济,“向海图强”,加快建设“南海粮仓”,是海南省加快迈向海洋强省的重要工作。下图为我国部分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巨大的宝藏,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有(D)
①海洋生物 ②石油 ③海运交通 ④海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海洋生物是海洋提供的生物资源,石油是矿产资源,海盐属于化学资源,①②④正确;海运交通是利用海洋空间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不是自然资源,③错误。
13.以下有利于打造“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是(A)
A.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B.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
C.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能够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利于打造“南海粮仓”,A正确;加大海洋矿产开发、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B、C错误;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不现实,应合理开采,D错误。
14.(安徽合肥蜀山区期末)我国是著名的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下图示意我国海域主要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海石油沉积盆地是海洋石油主要集中区域。由此可推测,我国海底石油分布最广的海域为南海。
(2)从资源类型来看,海洋各种鱼类属于可再生(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
(3)海盐是人们餐桌上食用盐的来源之一,位于台湾省西海岸的布袋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
(4)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为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合理的措施后面填“正确”,反之填“错误”。
① 禁止海上石油开采,防止石油污染 错误
② 可大范围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 错误
③ 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实行捕养结合 正确
15.“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海洋牧场主要分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养护型海洋牧场、以产出渔获物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以渔业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型海洋牧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海洋牧场的分布
(1)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海域分别是黄海、东海。
探究二 海洋牧场的意义
海洋牧场建成后,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尤其是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一些海洋鱼类数量也明显回升。海洋牧场所需的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当地渔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
(2)根据图文材料,归纳海洋牧场建设的意义。(答出两条即可)
有利于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恢复当地生态系统,增加物种多样性等(答出两条即可)。
(3)有人建议在海洋牧场中尽可能多地投放海洋濒危物种,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赞成。理由:投放海洋濒危物种有利于其种群的繁衍,有利于海洋濒危物种的保护。(或不赞成。理由:过度投放濒危物种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的种族群落。)
探究三 海洋牧场的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是海洋牧场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4)为尽可能减少区域水生生态破坏,请提出两条合理措施。
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人工养殖鱼类注重品种多样性;游客观光时注意垃圾的处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