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的农业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中国的农业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定义: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 、气候和 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 产业。
2.发展原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 地发展农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粟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 的国家。
2.目前,中国的谷物、 、棉花、油菜籽、 、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3.农业生产的 趋于合理。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4.农业 不断改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增加了农产品 ,改善了农产品 。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扩展了农产品的 。
三、主要农作物分布
1.农作物主要包括 和 。我国的粮食作物以 、 、薯类作物为主。其中,谷类作物主要有 、 、 等。
2.我国的经济作物主要有 作物、油料作物、 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3.分布
图1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
图2 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
4.主要商品粮基地:① 平原、②松嫩平原、③ 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 平原、⑥江汉平原、⑦江淮地区等。
四、畜牧业分布
重难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2.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第四章【对点训练】
(陕西延安期末)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其中②对应的农作物是( )
A.甜菜 B.花生
C.油菜 D.甘蔗
(2)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
B.农作物①的熟制是一年两熟
C.b是内蒙古牧区,代表动物是三河马
D.c是青海牧区,代表动物是牦牛
知识点1?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下列生产活动,你认为与农业不相关的是( )
A. B.
C. D.
2.(贵州六盘水水城区校级月考)读图,甲、乙、丙三地,甲为城市中心,乙为城市郊区,丙为远离城市的地区。乙地农民面临以下几种选择,请你帮他们出出主意,你认为他们应选择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
A.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蛋、禽生产
C.全面发展畜牧业
D.全面退耕还林
知识点2? 中国农业的发展
(贵州毕节织金县期末)目前,在农业中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无人机对农药和化肥进行喷洒处理。据此完成3~4题。
3.喷洒方式的改变得益于( )
A.劳动力的外流
B.农药、化肥效力的提升
C.种植规模的扩大
D.科学技术的提升
4.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相比,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点有( )
①精准喷洒,有效控制农药残留 ②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农药 ③作业速度快,效率高 ④每次可携带药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3? 主要农作物分布
(贵州六盘水五校联考)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5~6题。
5.冬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6.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江汉平原位于“千湖之省”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得名。该地学校暑假组织学生到离学校较近的“学农”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据此完成7~8题。
7.实践期间学生们对自己所看到的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A.“学农”基地的周围种有很多的橘子树
B.“学农”基地盛开着大片的油菜花
C.此时正是“梅雨”时节,雨水连绵
D.“学农”基地种植有大面积的甜菜
8.“学农”基地投资公司打算开辟一块新茶园,下列哪一地区最合适( )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南丘陵 D.天山
9.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区(干湿地区),地形以 为主,以 为界,分为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
(2)填表。
  作物 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
南方
知识点4? 畜牧业分布
读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和2020年我国四大牧区农业主要部门产值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四大牧区畜牧业产值最大的是( )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11.青海、西藏牧区与新疆、内蒙古牧区相比,农业总产值低,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海拔高,热量不足
C.地势陡峻,交通不便
D.人口稀疏,劳动力短缺
12.下列关于牧区畜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三河牛主要分布在水草肥美的草原
B.滩羊主要分布在青翠茂盛的森林
C.新疆细毛羊主要分布在寒冷的高原
D.牦牛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荒漠区
(贵州毕节模拟)下图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的甲、乙、丙、丁四地,甲为城市郊区,乙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丙为山地,丁为海洋。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乙地适宜发展( )
A.林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14.甲地居民发展多种蔬菜或花卉等来代替传统的水稻种植,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15.(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分布地区不同。但是由于科技进步,部分粮食作物分布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图示意中国2023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排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
(1)分别说出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主要温度带。
(2)说出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排前三位省级行政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3)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种植的最北省级行政区,简述其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16.【项目化学习】
项目主题:水稻生长,关系民生
项目背景: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米饭是我国居民喜爱的主食。但同学们对水稻的生长习性与品质了解有限。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了“水稻生长,关系民生”的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收集信息,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0 ℃以上的平原地区。
(1)据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可知,水稻多生长于热带和 (温度带)地区,多生长于东部季风区, 季风带来充足水分。
(2)我国水稻在北方地区也有分布,北方地区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地区。
任务二:分析研究
东北水稻种植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3)由上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年均温远不足20 ℃,却能成为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之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东北大米品质优良,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成果展示
(5)请列举一例以大米为主要食材的美食。
(6)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合理的建议。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定义: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发展原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2.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3.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4.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扩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三、主要农作物分布
1.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的粮食作物以谷类、豆类、薯类作物为主。其中,谷类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2.我国的经济作物主要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3.分布
图1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
图2 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
4.主要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江汉平原、⑦江淮地区等。
四、畜牧业分布
重难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2.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第四章【对点训练】
(陕西延安期末)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其中②对应的农作物是(B)
A.甜菜 B.花生
C.油菜 D.甘蔗
读图可知,图中②所在的位置主要为华北平原,因此对应的农作物为花生,B正确;甜菜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A错误;油菜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C错误;甘蔗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的广东、广西,D错误。
(2)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曲线a是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
B.农作物①的熟制是一年两熟
C.b是内蒙古牧区,代表动物是三河马
D.c是青海牧区,代表动物是牦牛
图中a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错误;农作物①位于东北地区,熟制为一年一熟,B错误;b为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C错误;c是青海牧区,代表动物是牦牛,D正确。
知识点1?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下列生产活动,你认为与农业不相关的是(D)
A. B.
C. D.
选项A、B、C分别属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范畴,选项D开采石油则属于工业范畴。
2.(贵州六盘水水城区校级月考)读图,甲、乙、丙三地,甲为城市中心,乙为城市郊区,丙为远离城市的地区。乙地农民面临以下几种选择,请你帮他们出出主意,你认为他们应选择的农业生产类型是(B)
A.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蛋、禽生产
C.全面发展畜牧业
D.全面退耕还林
读图可知,乙地农民位于城市郊区,应发展城郊农业,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生产类型是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蛋、禽生产等。
知识点2? 中国农业的发展
(贵州毕节织金县期末)目前,在农业中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无人机对农药和化肥进行喷洒处理。据此完成3~4题。
3.喷洒方式的改变得益于(D)
A.劳动力的外流
B.农药、化肥效力的提升
C.种植规模的扩大
D.科学技术的提升
无人机用于喷洒农药,是科技提升的成果,和劳动力外流无关,农药化肥效力提升、种植规模扩大,都不能导致喷洒方式变化。
4.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相比,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点有(A)
①精准喷洒,有效控制农药残留 ②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农药 ③作业速度快,效率高 ④每次可携带药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无人机能精准定位,减少农药残留;可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农药;飞行作业速度快,效率高;但无人机载药量通常小于人工携带量,④错误。
知识点3? 主要农作物分布
(贵州六盘水五校联考)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5~6题。
5.冬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B)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读图可知,我国冬小麦分布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暖温带。
6.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A)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读图可知,由甲到乙纬度越来越高,气温逐渐降低,所以甲地成熟早,乙地成熟晚,其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乙、丙纬度相似,乙位于平原,丙位于高原,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其影响因素是地形。
江汉平原位于“千湖之省”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得名。该地学校暑假组织学生到离学校较近的“学农”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据此完成7~8题。
7.实践期间学生们对自己所看到的景观描述正确的是(A)
A.“学农”基地的周围种有很多的橘子树
B.“学农”基地盛开着大片的油菜花
C.此时正是“梅雨”时节,雨水连绵
D.“学农”基地种植有大面积的甜菜
“学农”基地所在的江汉平原属于长江流域,适合种植橘子树;江汉平原的油菜花大致在3、4月份盛开;“梅雨”一般持续到7月中旬;甜菜是北方的糖料作物。
8.“学农”基地投资公司打算开辟一块新茶园,下列哪一地区最合适(C)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南丘陵 D.天山
我国的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带。东南丘陵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适合茶叶生长。
9.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和丘陵为主,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
(2)填表。
  作物 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 小麦 花生 甜菜
南方 水稻 油菜 甘蔗
知识点4? 畜牧业分布
读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和2020年我国四大牧区农业主要部门产值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四大牧区畜牧业产值最大的是(B)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由图可知,四大牧区畜牧业产值最大的是内蒙古牧区,最小的是西藏牧区。
11.青海、西藏牧区与新疆、内蒙古牧区相比,农业总产值低,主要自然原因是(B)
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海拔高,热量不足
C.地势陡峻,交通不便
D.人口稀疏,劳动力短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所以青海、西藏牧区与新疆、内蒙古牧区相比,农业总产值低,主要自然原因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12.下列关于牧区畜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
A.三河牛主要分布在水草肥美的草原
B.滩羊主要分布在青翠茂盛的森林
C.新疆细毛羊主要分布在寒冷的高原
D.牦牛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荒漠区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三河牛、三河牛是该地区的代表性牲畜;滩羊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宁夏的荒漠草原;新疆细毛羊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荒漠区;牦牛主要分布在高寒的青藏高原。
(贵州毕节模拟)下图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的甲、乙、丙、丁四地,甲为城市郊区,乙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丙为山地,丁为海洋。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乙地适宜发展(C)
A.林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乙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宽阔,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乙地适宜发展种植业。丙为山地,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丁为海洋,适合发展渔业。
14.甲地居民发展多种蔬菜或花卉等来代替传统的水稻种植,考虑的主要因素是(C)
A.技术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甲为城市郊区,在城市郊区发展多种蔬菜或花卉等代替传统的水稻种植,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15.(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分布地区不同。但是由于科技进步,部分粮食作物分布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图示意中国2023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排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
(1)分别说出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主要温度带。
玉米:(黑龙江省)中温带;小麦:(河南省)暖温带;水稻:(湖南省)亚热带。
(2)说出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排前三位省级行政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炎热)多雨/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3)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种植的最北省级行政区,简述其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利于机械化耕作。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流:河流分布稠密,灌溉水源充足。技术:培育了优良品种和育种技术等。
16.【项目化学习】
项目主题:水稻生长,关系民生
项目背景: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米饭是我国居民喜爱的主食。但同学们对水稻的生长习性与品质了解有限。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了“水稻生长,关系民生”的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收集信息,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0 ℃以上的平原地区。
(1)据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可知,水稻多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度带)地区,多生长于东部季风区,东南季风带来充足水分。
(2)我国水稻在北方地区也有分布,北方地区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任务二:分析研究
东北水稻种植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3)由上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年均温远不足20 ℃,却能成为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之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气候雨热同期。
东北大米生长在蓝天之下,黑土之上,经历180天的生长周期,2 600小时的日照,产品品质极佳,被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收录。
(4)东北大米品质优良,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等。
任务三:成果展示
(5)请列举一例以大米为主要食材的美食。
蛋炒饭、米粉、米线、米粥等。
(6)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合理的建议。
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切实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合理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强粮食储备与管理;加强蝗灾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治。(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