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山脉地理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D)                           
A.①是长白山脉 B.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
C.②是秦岭 D.巫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据图可知,①是位于东北平原西侧的大兴安岭,A错误;祁连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B错误;②是位于准噶尔盆地南侧的天山山脉,C错误;巫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一起构成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正确。
2.下列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C)
A.甲为云贵高原,地表开阔坦荡
B.乙为柴达木盆地
C.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D.丁为黄土高原,并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甲为内蒙古高原,地表开阔坦荡,A错误;乙为塔里木盆地,B错误;丙位于巫山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被誉为“鱼米之乡”,C正确;丁为内蒙古高原,呈现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黄土高原,D错误。
读我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A)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B.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最高
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河流
D.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二级阶梯
读图可知,该图是我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反映了东西方向的地势特征。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最高,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最低,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一级阶梯,A正确,B、D错误。该图中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巫山,不是河流,C错误。
4.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影响的是(C)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三万里河东入海
C.春风不度玉门关 D.百川东到海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故“一江春水向东流”“三万里河东入海”“碧水东流至此回”都反映了该特征,A、B、D正确。“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夏季风很难到达,气候干旱,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错误。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完成5~8题。
5.从四地气候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B)
A.南低北高 B.普遍高温
C.普遍低温 D.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的四个城市7月气温都在20 ℃以上,可见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普遍高温。
6.甲、乙、丙、丁四地与气候资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C)
A.③—丁 B.④—乙
C.①—甲 D.②—丙
读图可知,甲、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冬季气温更低;丙、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地纬度更低,且濒临海洋,降水更多。图中①和②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①地冬季气温更低;③和④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搭配正确的应该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C正确。
7.丙地属于(A)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丙地位于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
8.造成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北向南分布,使得冬季气温自北向南降低,其中,甲、乙两地纬度较高,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丙、丁两地纬度较低,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造成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2024年11月24日某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该地区最低气温将下降10 ℃以上,并伴随有5~6级大风,部分地区有降雪或雨夹雪。据此完成9~11题。
9.材料中的气象灾害为(A)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10.本次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B)
A.缓解旱情 B.道路湿滑
C.清洁空气 D.河水暴涨
11.针对本次降温幅度大的特点,如果你是大棚菜农应该(D)
A.加强通风 B.清洁棚膜
C.大水浇地 D.多层覆盖
读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图,完成12~13题。
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
12.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B)
A.乌东德 B.三峡
C.白鹤滩 D.溪洛渡
长江上游水能丰富,三峡水利枢纽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工程。读图可知,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
13.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在地形方面的原因是(B)
A.气温高 B.落差大
C.植被密 D.人口多
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也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读黄河流域图(图1)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图2),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图2所示的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D)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图2所示的是“地上河”景观,黄河挟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地势变得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当地为了防洪,不断加高加固河堤,形成“地上河”景观,“地上河”景观出现在黄河下游河段。①河段和②河段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段,③河段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④河段位于黄河的下游河段。
15.下列有关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上游—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中游—植被破坏严重—退耕还林、还草
C.下游—土地荒漠化—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下游—黄土结构疏松,形成“地上河”—修筑梯田
黄河上游主要存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应该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中游的植被破坏严重,应该退耕还林、还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选美中国》的景观评比中,选出了一批中国最美景观:如最美山峰、最美湖泊、最美森林、最美草原……当把这些最美景观标注在地图上后,发现中国的美景有很多集中分布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交界处(阶梯界线附近)。下图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上榜最美景观分布图。
(1)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1分)
(2)最美景观中,冰川、雪山、高原湖泊等景观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岛屿、半岛等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2分)
(3)在两级阶梯交界处,地势变化大,河流流速快,自然景观独特。加上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差异大,土壤、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容易形成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3分)
(4)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降水的影响。(2分)
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17.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甲东南(风向)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乙西南(风向)季风。(3分)
(2)简要说明夏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分)
有利影响: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夏季风不稳定,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3)我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D高山高原气候(填字母和气候名称)气候区,该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几千年,下图示意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中“黄河入海流”一句,“海”是指渤海,黄河干流形状像一个巨大的“几”字。(2分)
(2)图中①②③④河段特点不同,能体验到“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该情境的河段是④(序号);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②河段和④河段(序号)。(3分)
(3)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从地理角度说明黄河含沙量巨大,这些巨量泥沙主要是来自图中③(序号)河段所在地区;图中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沿河分布。(2分)
19.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以寒冷、干燥的偏北(或西北)风为主。(2分)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以①大兴安岭—②阴山山脉—③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④冈底斯山脉为界。(3分)
(3)季风正常的年份,6月至7月,东部地区雨带将大约出现在图中A、B、C三个雨带中的B(填字母)位置,此时该地区迎来阴雨绵绵的“梅雨”天气。(2分)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山脉地理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长白山脉 B.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
C.②是秦岭 D.巫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下列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云贵高原,地表开阔坦荡
B.乙为柴达木盆地
C.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D.丁为黄土高原,并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读我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B.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最高
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河流
D.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二级阶梯
4.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影响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三万里河东入海
C.春风不度玉门关 D.百川东到海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完成5~8题。
5.从四地气候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
A.南低北高 B.普遍高温
C.普遍低温 D.南北温差大
6.甲、乙、丙、丁四地与气候资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 )
A.③—丁 B.④—乙
C.①—甲 D.②—丙
7.丙地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8.造成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2024年11月24日某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该地区最低气温将下降10 ℃以上,并伴随有5~6级大风,部分地区有降雪或雨夹雪。据此完成9~11题。
9.材料中的气象灾害为( )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10.本次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缓解旱情 B.道路湿滑
C.清洁空气 D.河水暴涨
11.针对本次降温幅度大的特点,如果你是大棚菜农应该( )
A.加强通风 B.清洁棚膜
C.大水浇地 D.多层覆盖
读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图,完成12~13题。
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
12.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 )
A.乌东德 B.三峡
C.白鹤滩 D.溪洛渡
13.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在地形方面的原因是( )
A.气温高 B.落差大
C.植被密 D.人口多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也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读黄河流域图(图1)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图2),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图2所示的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15.下列有关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中游—植被破坏严重—退耕还林、还草
C.下游—土地荒漠化—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下游—黄土结构疏松,形成“地上河”—修筑梯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选美中国》的景观评比中,选出了一批中国最美景观:如最美山峰、最美湖泊、最美森林、最美草原……当把这些最美景观标注在地图上后,发现中国的美景有很多集中分布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交界处(阶梯界线附近)。下图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上榜最美景观分布图。
(1)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1分)
(2)最美景观中,冰川、雪山、高原湖泊等景观主要分布在第 级阶梯,岛屿、半岛等主要分布在第 级阶梯。(2分)
(3)在两级阶梯交界处,地势变化 ,河流流速 ,自然景观独特。加上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差异 ,土壤、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容易形成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3分)
(4)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降水的影响。(2分)
17.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甲 (风向)季风和来自 洋的乙 (风向)季风。(3分)
(2)简要说明夏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分)
(3)我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填字母和气候名称)气候区,该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几千年,下图示意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中“黄河入海流”一句,“海”是指 ,黄河干流形状像一个巨大的“ ”字。(2分)
(2)图中①②③④河段特点不同,能体验到“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该情境的河段是 (序号);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 河段和 河段(序号)。(3分)
(3)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从地理角度说明黄河含沙量巨大,这些巨量泥沙主要是来自图中 (序号)河段所在地区;图中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 。(2分)
19.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 和蒙古一带,以寒冷、干燥的 风为主。(2分)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以① —②阴山山脉—③ 、巴颜喀拉山脉—④ 为界。(3分)
(3)季风正常的年份,6月至7月,东部地区雨带将大约出现在图中A、B、C三个雨带中的 (填字母)位置,此时该地区迎来阴雨绵绵的“ ”天气。(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