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小结(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小结(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小结
一、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1.A、B、C、D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A和B之间以秦岭和淮河为界。
2.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是C。(填字母)
3.从干湿区来看,A集中分布在湿润区,B集中分布在半湿润区,D集中分布在半干旱区。
4.D与B、C的界线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填“丰”或“缺”)北缺(填“丰”或“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
2.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夏秋(填“夏秋”或“冬春”)季节较为丰富、冬春(填“夏秋”或“冬春”)季节相对不足、年际变化大(填“大”或“小”)。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解决。
三、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2.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水,经过江苏省,北达天津。
3.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北上经过河南省、河北省,到达北京、天津。
4.西线方案计划从雅砻江和大渡河把水直接引入黄河,主要输往西北地区。
四、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1.渔业资源所属自然资源的类型是可再生资源(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海水养殖业发达,图中海洋牧场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海域分别是黄海、东海。我国设立休渔期的目的是给鱼类提供繁殖修复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3.我国是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大势所趋。图中东方13 2气田和渤中13 2油田所在海域的名称分别是南海、渤海。
4.古籍记载,炎帝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的方法,史称“宿沙作煮盐”。甲、乙海岛盐场分布在岛屿西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开阔。
考点1? 中国的土地资源
(广东中考)湿地是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浅层积水的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有“饮水机”“空调器”“地球之肾”之称。2023年我国新增国家重要湿地29处,目前湿地总面积居亚洲第一。下图为2023年我国部分新增国家重要湿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我国新增的国家重要湿地主要分布在(D)
A.青藏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长江、黄河流域
读图可知,我国新增湿地多分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
2.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C)
①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②固碳释氧、调节气候 ③提供水能、便利航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湿地被誉为“饮水机”“空调器”“地球之肾”,就是由于湿地可以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固碳释氧、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②④正确。
考点2 中国的矿产资源
(贵州贵阳中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下图为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截至2021年底)图。据此完成3~4题。
3.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D)
A.重庆 B.甘肃
C.四川 D.新疆
据图可知,重庆、甘肃、四川和新疆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
4.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B)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页岩气
据图可知,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煤炭,被称为“江南煤海”。
(山东菏泽中考)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度清洁电能。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5~6题。
5.该工程输电线路(B)
A.地跨我国地势两级阶梯
B.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C.跨越南岭山脉和横断山脉
D.跨越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由图可知,输电线路从西藏出发到湖北,经过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A错误,B正确;未跨越南岭和黄土高原,C、D错误。
6.该工程的建设,说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D)
A.煤炭资源丰富
B.风能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该工程输送的是清洁电能,A、C错误;线路从金沙江上游出发,该地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主要输送水电而非风能,B错误,D正确。
考点3? 中国的水资源
(福建中考)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读表,完成7~9题。
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表
项目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 万人() 2 171.85 2 418.90 1 559.50 3 061.71
人均水资源量 (立方米/人) 137.21 140.56 83.36 2 142.92
7.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直辖市是(C)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8.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是(A)
重庆市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山区梯田,A正确。
9.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C)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 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②④正确;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属于浪费水资源的做法,①错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节约用水的措施,不是减轻水污染的措施,③错误。
(内蒙古赤峰中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5月14日宣布,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20亿立方米。水利部表示:一定确保工程安全、水质安全,同时坚持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支持发展节水产业。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确保东、中线水质安全的首要任务是(A)
A.防治污染 B.加固堤坝
C.修建水库 D.清理泥沙
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确保东、中线水质安全的首要任务是防治水污染。
11.南水北调工程坚持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支持发展节水产业。下列属于农业节水措施的有(C)
①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④灌溉渠道防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南水北调工程坚持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支持发展节水产业。农业节水措施有推广滴灌、喷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灌溉渠道防渗等。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与节水措施无关。
考点4? 中国的海洋资源
(贵州遵义中考)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渤海是我国内海,其沿岸的长芦盐场海盐产量居全国第一。据此完成12~13题。
12.长芦盐场海盐生产主要利用了海洋的(C)
A水能资源 B.油气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13.保护渤海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B)
①深化执法监管 ②健全预警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加强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贵州贵阳中考)中国“国信一号”是全球第一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主要养殖大黄鱼,大黄鱼最佳生长水温为22~26 ℃,根据其养殖特性和养殖海域水温变化,“国信一号”不同季节在我国东海、南海间自航转场。据此完成14~15题。
14.大黄鱼属于海洋(C)
A.矿产资源 B.化学资源
C.生物资源 D.能源资源
15.2月份,“国信一号”最可能在的海域是(D)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月份,我国处于冬季,渤海、黄海、东海水温较低,不符合大黄鱼22~26 ℃的最佳生长水温;南海纬度低,冬季水温较高,更适合大黄鱼生长,所以“国信一号”最可能在南海。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小结
一、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1.A、B、C、D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B ,C ,D 。A和B之间以 和 为界。
2.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是 。(填字母)
3.从干湿区来看,A集中分布在 ,B集中分布在 ,D集中分布在 。
4.D与B、C的界线接近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 、 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 (填“丰”或“缺”)北 (填“丰”或“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通过 解决。
2.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 (填“夏秋”或“冬春”)季节较为丰富、 (填“夏秋”或“冬春”)季节相对不足、年际变化 (填“大”或“小”)。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通过 解决。
三、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和 地区。
2.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输水,经过江苏省,北达天津。
3.中线工程目前从 水库引水,自流北上经过河南省、 省,到达 、天津。
4.西线方案计划从雅砻江和大渡河把水直接引入 ,主要输往西北地区。
四、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1.渔业资源所属自然资源的类型是 (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海水养殖业发达,图中海洋牧场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海域分别是 、 。我国设立休渔期的目的是 。
3.我国是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大势所趋。图中东方13 2气田和渤中13 2油田所在海域的名称分别是 、 。
4.古籍记载,炎帝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的方法,史称“宿沙作煮盐”。甲、乙海岛盐场分布在岛屿西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考点1? 中国的土地资源
(广东中考)湿地是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浅层积水的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有“饮水机”“空调器”“地球之肾”之称。2023年我国新增国家重要湿地29处,目前湿地总面积居亚洲第一。下图为2023年我国部分新增国家重要湿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我国新增的国家重要湿地主要分布在( )
A.青藏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长江、黄河流域
2.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
①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②固碳释氧、调节气候 ③提供水能、便利航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2 中国的矿产资源
(贵州贵阳中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下图为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截至2021年底)图。据此完成3~4题。
3.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重庆 B.甘肃
C.四川 D.新疆
4.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页岩气
(山东菏泽中考)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度清洁电能。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5~6题。
5.该工程输电线路( )
A.地跨我国地势两级阶梯
B.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C.跨越南岭山脉和横断山脉
D.跨越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6.该工程的建设,说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 )
A.煤炭资源丰富
B.风能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考点3? 中国的水资源
(福建中考)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读表,完成7~9题。
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表
项目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 万人() 2 171.85 2 418.90 1 559.50 3 061.71
人均水资源量 (立方米/人) 137.21 140.56 83.36 2 142.92
7.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8.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是( )
9.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 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内蒙古赤峰中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5月14日宣布,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20亿立方米。水利部表示:一定确保工程安全、水质安全,同时坚持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支持发展节水产业。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确保东、中线水质安全的首要任务是( )
A.防治污染 B.加固堤坝
C.修建水库 D.清理泥沙
11.南水北调工程坚持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支持发展节水产业。下列属于农业节水措施的有( )
①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④灌溉渠道防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4? 中国的海洋资源
(贵州遵义中考)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渤海是我国内海,其沿岸的长芦盐场海盐产量居全国第一。据此完成12~13题。
12.长芦盐场海盐生产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水能资源 B.油气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13.保护渤海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深化执法监管 ②健全预警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加强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贵州贵阳中考)中国“国信一号”是全球第一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主要养殖大黄鱼,大黄鱼最佳生长水温为22~26 ℃,根据其养殖特性和养殖海域水温变化,“国信一号”不同季节在我国东海、南海间自航转场。据此完成14~15题。
14.大黄鱼属于海洋( )
A.矿产资源 B.化学资源
C.生物资源 D.能源资源
15.2月份,“国信一号”最可能在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