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贵州毕节织金县期末)2024年9月19日,我国自然资源部宣布,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 758万亩,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遏制了我国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2023年,南方地区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局面,对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局面至关重要。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各类土地资源均衡分布
B.水田为主的耕地多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C.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2.为了遏制耕地减少,下列土地问题与其治理措施对应合理的是(B)
①水土流失 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③土地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
A.①—加强管理,治理污染
B.②—禁止乱占耕地
C.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
D.④—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单一,总量较少
B.我国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C.我国已发现的矿产中,非金属矿产种类最多
D.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种类较为齐全,A错误;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B错误;已发现矿产中,非金属矿产有95种,种类最多,C正确;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错误。
4.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对东部地区而言,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对西部地区而言,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
C.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D.带动了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气东输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不是西部地区,B错误;工程建设为东部地区提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A正确;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C正确;西气东输能带动西部资源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D正确。
(跨学科·历史)芍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前613—前591年),是我国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的典范,从春秋中期建成后已持续使用2 600余年。读芍陂水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芍陂兴建之前,当地分布有许多季节性水塘,这些水塘主要涨水的季节是(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芍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水塘主要涨水的季节是夏季。
6.芍陂的修建为当地解决了(C)
A.经济发展较缓慢问题
B.水土资源不平衡问题
C.频发的旱涝灾害问题
D.农作物类型单一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芍陂在夏季降水充沛时,将周边河流上涨的河水进行蓄积,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在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时,放水汇入周边河流,可减少旱灾发生。
(贵州仁怀期末改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近些年因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导致海洋荒漠化及海洋污染。据此完成7~8题。
7.位于我国东海的渔场是(B)
A.黄渤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南部沿海渔场 D.北部湾渔场
位于我国东海的渔场是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黄渤海渔场位于渤海、黄海;南部沿海渔场和北部湾渔场位于南海。
8.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B)
①完善海洋法律法规 ②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生态与土地保护意识提升,土地合理利用成为热点。某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时,参考了一系列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及案例。据此完成9~10题。
9.该城市规划部门想要在周边区域开发一片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最适宜选择的区域是(C)
A.远离水源的高山地区
B.城市中心的闲置空地
C.河流两侧的绿洲地带
D.沙漠边缘的盐碱地
远离水源的高山地区不适宜耕作,A错误;城市中心的闲置空地一般用于建设用地,B错误;河流两侧的绿洲地带地形平缓、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种植,C正确;沙漠边缘的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生长,D错误。
10.该城市计划划出一片区域作为生态保护用地,以下做法符合规定的是(B)
A.随意改变划定区域的性质用于商业开发
B.确保该区域的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C.将该区域内的湿地填平改为耕地
D.在该区域内大规模建设工厂和住宅
生态保护用地划定后不能随意改变性质用于商业开发,A错误;要确保其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B正确;填平湿地、建设工厂和住宅都会破坏生态,C、D错误。
二、综合题(共10分)
11.截至2024年11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76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为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提供了保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原因: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中东线、中线两条线路最终到达华北地区,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2分)
自然原因: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蒸发强烈,水资源供给不足,河流少、径流量小等;人文原因: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3)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里,一渠清水自流北上,穿越黄河后大致沿太行山脉东麓、京广铁路西侧奔腾,一路滋润河南、河北等省级行政区。据图分析中线工程能够实现自流的原因地势南高北低。(3分)
(4)南水北调调水量要根据输入(受水)地区的需求量及时调整。简要分析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
春季。 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大,农业灌溉需水量大。
(5)除了跨流域调水,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措施?(至少答出两点,1分)
用淘米水浇花;及时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贵州毕节织金县期末)2024年9月19日,我国自然资源部宣布,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 758万亩,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遏制了我国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2023年,南方地区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局面,对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局面至关重要。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类土地资源均衡分布
B.水田为主的耕地多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C.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2.为了遏制耕地减少,下列土地问题与其治理措施对应合理的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③土地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
A.①—加强管理,治理污染
B.②—禁止乱占耕地
C.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
D.④—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单一,总量较少
B.我国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C.我国已发现的矿产中,非金属矿产种类最多
D.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4.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东部地区而言,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对西部地区而言,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
C.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D.带动了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跨学科·历史)芍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前613—前591年),是我国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的典范,从春秋中期建成后已持续使用2 600余年。读芍陂水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芍陂兴建之前,当地分布有许多季节性水塘,这些水塘主要涨水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芍陂的修建为当地解决了( )
A.经济发展较缓慢问题
B.水土资源不平衡问题
C.频发的旱涝灾害问题
D.农作物类型单一问题
(贵州仁怀期末改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近些年因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导致海洋荒漠化及海洋污染。据此完成7~8题。
7.位于我国东海的渔场是( )
A.黄渤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南部沿海渔场 D.北部湾渔场
8.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完善海洋法律法规 ②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生态与土地保护意识提升,土地合理利用成为热点。某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时,参考了一系列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及案例。据此完成9~10题。
9.该城市规划部门想要在周边区域开发一片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最适宜选择的区域是( )
A.远离水源的高山地区
B.城市中心的闲置空地
C.河流两侧的绿洲地带
D.沙漠边缘的盐碱地
10.该城市计划划出一片区域作为生态保护用地,以下做法符合规定的是( )
A.随意改变划定区域的性质用于商业开发
B.确保该区域的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C.将该区域内的湿地填平改为耕地
D.在该区域内大规模建设工厂和住宅
二、综合题(共10分)
11.截至2024年11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76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为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提供了保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2)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中 两条线路最终到达华北地区,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2分)
(3)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里,一渠清水自流北上,穿越黄河后大致沿 山脉东麓、京广铁路西侧奔腾,一路滋润 等省级行政区。据图分析中线工程能够实现自流的原因 。(3分)
(4)南水北调调水量要根据输入(受水)地区的需求量及时调整。简要分析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
(5)除了跨流域调水,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措施?(至少答出两点,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