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项突破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开始建设“”工程(将额尔齐斯河的水资源输送到乌鲁木齐),该工程采用明渠输水。下图为“”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对图示区域有关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A.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B.乌鲁木齐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区域内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输水明渠穿越了塔里木盆地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南坡,是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注入北冰洋。“”终点城市乌鲁木齐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区域内以内流河为主,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输水明渠穿越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2.有专家对“”工程采用明渠输水提出了质疑,专家提出的质疑可能有(D)①大量耕地被占,粮食产量减少 ②沿途人口城镇密集,居民用水量大 ③冬季易结冰,输水量不稳定 ④途经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工程穿越大片荒漠,气候干旱,风沙天气严重,采用明渠的方式不仅输水过程中的蒸发、下渗等损耗很大,而且风沙天气会损害水质,甚至掩埋明渠。由于“”工程所处纬度较高,河流存在结冰期,所以明渠内水体冬季易结冰,导致输水能力变差。2024年11月15日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1周年。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读图,完成3~4题。3.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A)A.形成地上“悬河” B.有结冰期C.水污染严重 D.含沙量大4.向河北、天津应急调水产生的积极影响有(D)①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 ②缓解江南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 ③彻底解决河北、天津用水紧张状况 ④向河北、天津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制取氢气需要消耗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是绿色能源,被称为“绿氢”。2023年4月,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下图为西氢东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乌兰察布“绿氢”丰富的原因是(A)A.降水少,大风天数多B.森林资源丰富C.降水多,空气湿度大D.河流多,水资源丰富6.“西氢东送”工程建成后对北京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D)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缓解能源短缺C.改善生态环境 D.缓解水资源短缺“青豫直流”工程始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四省。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青海省每年通过该工程向华中等地区输送“绿色电能”4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 960万吨。据此完成7~8题。7.“青豫直流”属于我国的______工程。(B)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C.北煤南运 D.南粮北运8.大力发展“绿色电能”有利于(B)①降低能源消费需求 ②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助推“碳达峰”的实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将东部的数据存储、分析等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算力枢纽运营时耗电量大。下图为规划建设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内蒙古枢纽承接的数据源主要来自(B)A.成渝枢纽 B.京津冀枢纽C.长三角枢纽 D.粤港澳枢纽10.内蒙古能够承接大量运算数据,其优势在于(C)A.科技发达 B.地形平坦C.能源丰富 D.气候干燥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正式全面启动。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消耗电能巨大、占地面积广,该工程是中国新基建工程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启动建设的算力枢纽节点,据此完成11~12题。11.西部地区建设算力枢纽节点的共同优势条件是(D)A.交通条件便利B.科技力量雄厚C.气候干旱少雨D.可再生能源丰富12.“东数西算”工程建成后可能(B)A加剧东部地区的土地压力B.缓解东部地区的电力紧张C.加剧西电东送的输电压力D.缓解西部地区的土地压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东部地区提供电力。读中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及规划的输电通道示意图,完成13~15题。13.该工程为(C)A.西气东输组成部分B.南水北调组成部分C.西电东送组成部分D.北煤南运组成部分14.我国面积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位于(D)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规划的输电通道建成后,将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D)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增加能源进口 ③改善大气环境 ④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专项突破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开始建设“”工程(将额尔齐斯河的水资源输送到乌鲁木齐),该工程采用明渠输水。下图为“”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对图示区域有关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B.乌鲁木齐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区域内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输水明渠穿越了塔里木盆地2.有专家对“”工程采用明渠输水提出了质疑,专家提出的质疑可能有( )①大量耕地被占,粮食产量减少 ②沿途人口城镇密集,居民用水量大 ③冬季易结冰,输水量不稳定 ④途经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24年11月15日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1周年。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读图,完成3~4题。3.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A.形成地上“悬河” B.有结冰期C.水污染严重 D.含沙量大4.向河北、天津应急调水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 ②缓解江南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 ③彻底解决河北、天津用水紧张状况 ④向河北、天津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制取氢气需要消耗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是绿色能源,被称为“绿氢”。2023年4月,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下图为西氢东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乌兰察布“绿氢”丰富的原因是( )A.降水少,大风天数多B.森林资源丰富C.降水多,空气湿度大D.河流多,水资源丰富6.“西氢东送”工程建成后对北京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缓解能源短缺C.改善生态环境 D.缓解水资源短缺“青豫直流”工程始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四省。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青海省每年通过该工程向华中等地区输送“绿色电能”4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 960万吨。据此完成7~8题。7.“青豫直流”属于我国的______工程。(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C.北煤南运 D.南粮北运8.大力发展“绿色电能”有利于( )①降低能源消费需求 ②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助推“碳达峰”的实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将东部的数据存储、分析等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算力枢纽运营时耗电量大。下图为规划建设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内蒙古枢纽承接的数据源主要来自( )A.成渝枢纽 B.京津冀枢纽C.长三角枢纽 D.粤港澳枢纽10.内蒙古能够承接大量运算数据,其优势在于( )A.科技发达 B.地形平坦C.能源丰富 D.气候干燥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正式全面启动。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消耗电能巨大、占地面积广,该工程是中国新基建工程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启动建设的算力枢纽节点,据此完成11~12题。11.西部地区建设算力枢纽节点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交通条件便利B.科技力量雄厚C.气候干旱少雨D.可再生能源丰富12.“东数西算”工程建成后可能( )A加剧东部地区的土地压力B.缓解东部地区的电力紧张C.加剧西电东送的输电压力D.缓解西部地区的土地压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东部地区提供电力。读中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及规划的输电通道示意图,完成13~15题。13.该工程为( )A.西气东输组成部分B.南水北调组成部分C.西电东送组成部分D.北煤南运组成部分14.我国面积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规划的输电通道建成后,将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增加能源进口 ③改善大气环境 ④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项突破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学生版.docx 专项突破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