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品豪放酒韵,解万古愁魂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品豪放酒韵,解万古愁魂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品豪放酒韵,解万古愁魂
将进酒
李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品豪放酒韵,
解万古愁魂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课堂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比喻、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

感受诗人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以及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比喻、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
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以及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不在教室,而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你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你的朋友是那位被誉为‘谪仙人’的李白。这天,他请你到酒楼一聚。几杯酒下肚,你看到他眉宇间的豪情,也察觉到他心底的落寞。只见他忽然端起酒杯,对着你和在场的所有朋友,更是对着苍天和岁月,即兴放歌——他叹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惊呼‘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呼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此刻,听着他雷霆万钧的诗句,你会作何感想?今天,就让我们成为这场千年酒宴上的座上宾,共同聆听这首用生命谱写的《将进酒》!”
情境导入
酿其酒
知人论世,溯跌宕之源
0 1
探究新知
李白字 ________,号____________。现存诗歌900余首。李白善于向屈原等古典浪漫主义诗人和乐府民歌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他所特有的___________风格,素有__________之称。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_”,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奔放飘逸
想象丰富
豪迈瑰丽
李杜
走进李白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4岁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29岁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42岁的李白经过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推荐,被玄宗授职翰林院士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43岁
重病而逝
李白的一生【61岁】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51岁
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承,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经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京任职供奉翰林,但不久便遭权贵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心情郁闷,辗转于江淮一带,继而再度漫游山河。距此八年后,即公元752年左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在嵩山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相聚。此时唐玄宗沉溺享乐,朝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社会黑暗腐败,诗人虽心怀不满却无力改变。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之自身政治失意、理想难酬,李白常借酒抒怀。此次与好友畅饮放歌,他在酒兴诗情中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将满腔不平之气化作千古名篇——《将进酒》。
创作背景
观其澜
整体把握,瞰情感之澜
0 2
探究新知
解读标题

1.诵读题目《将进酒》,你能解读出什么信息?
《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请、愿之意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诵读正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你难道看不见那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
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理解诗意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
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理解诗意
2.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自读诗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最直接的感受。
豪放奔涌的狂歌中,深藏着巨大的悲愤与愁闷
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
“愁”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3.全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析其味
深析细品,辨悲欢之味
0 3
探究新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品读前4句,说说诗人因何而“悲”?赏析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比兴:以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引出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叹。以黄河流水不复返喻青春难在,年华易逝。
深入研读
②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③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将头发比作白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品读前4句,说说诗人因何而“悲”?赏析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深入研读
④夸张:空间:“天上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时间: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⑤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悲壮情感。
悲:时光易逝、人已老去却功业难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诗人正暗自感伤,却为何突然转悲为欢?这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①既然人生短暂,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深入研读
②诗人实际失意,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自我安慰。
欢:朋友相聚,及时行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这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①“必”和“还”用得好。
②“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③“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深入研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直抒胸臆
夸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的乐观、自信、豪放,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但渴望入世的态度。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
深入研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5.这句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①不是真心话,是反语。钟鼓馔玉借代,指代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深入研读
②作者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
③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这么说,矛头直指当时的豪门贵族和腐败现实。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也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愤:怀才不遇,志不能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6.这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深入研读
对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了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诗才敏捷、才华横溢之人,却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诗人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7.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只提到“陈王”曹植呢?
深入研读
①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②李白也有类似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③运用典故,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通过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狂放的感情?
深入研读
①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情态之任诞。
②倒宾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足见形骸之放浪。
③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思考诗人狂什么?又是如何表现“狂”的呢?
深入研读
夸张:“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作者极言愁之浓郁深厚,表达了自己的抑郁不得志,只能将所有的情感通过酒来消除。
狂:借酒消愁,释放情感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诗人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如何理解“万古愁”?
深入研读
“万古愁”: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宣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为何而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人生失意
深入研读
11.李白“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悟其魂
总结升华,悟诗仙之魂
0 4
探究新知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人生得意,及时行乐
蔑视权贵,自比陈王
豪掷千金、借酒消愁



1.请同学们总结全诗的情感变化
总结延伸
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表达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再简要概括诗歌的主旨。
总结延伸
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放,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三百杯”“万古愁”等句,既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之感;既想象奇特,又不失险怪,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言、五言、十言句点染其间,参差错落,好似行云流水,飘逸奔涌,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3.李白的浪漫主义的风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总结延伸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水”意象:
①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4.搜集“流水”意象的诗句,分析其常表现的主题。
总结延伸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诗歌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情感,抒发了诗人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课堂小结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堂练习
4.《将进酒》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是: “ 。”
5.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睡不愿醒
课堂练习
李白的“万古愁”是古代文人对生命、时光和理想的共同慨叹。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是否也有类似的“愁”?我们又是如何排解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人生失意
一愁
二愁
三愁
将进酒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