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15张PPT)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15张PPT)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6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定义能运用定义判断直角三角形.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角的性质并运用该性质计算角度或证明角的关系.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斜边中线性质.
新课引入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
如图为Rt△ABC.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直角三角形,
如广告牌的支架、雨棚骨架等.
新课引入
学习新知
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所以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
为180??90?=90?.
所以直角三角形有以下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还有以下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尝试证明.
学习新知
已知:如图,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BD=CD.求证:AD=CD.
证明:∵BD=CD,
∴∠B=∠DCB.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B=90?.
∴∠ACD=90??∠DCB,∠A=90??∠B.
∴∠ACD=∠A.
∴AD=DC.
C
B
A
D
例题精讲
例1.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 30?的斜坡,从A滑行至B,已知 AB=200 m.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米?
分析:如图,作AC⊥BC于点C,这样问题就归结为求直角
边AC的长.
已知 AB=200 m,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一半”,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100 m.添上这条中线后,
就构成含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新三角形 ADC,由此就能
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解:如图 ,作AC⊥BC于点C,并作Rt△ABC的斜边AB上的中线CD,则CD=AD=12?AB=12?×200=100(m).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因为∠B=30?,
所以∠A=90??∠B=90??30?=6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进而可得△ADC 是等边三角形,
故 AC=AD=100(m).
答: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100 m.
?
C
B
A
D
例1.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 30?的斜坡,从A滑行至B,已知 AB=200 m.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米?
例题精讲
例题精讲
例2.如图为一盏可调节台灯及其示意图,固定支撑杆AO垂直底座MN于点O,AB
与BC是分别可绕点A和B旋转的调节杆,台灯灯罩可绕点C旋转调节光线角度,
在调节过程中,最外侧光线CD、CE组成的∠DCE始终保持不变,现调节台灯,
使外侧光线CD∥MN,CE∥BA,若∠DCE=40?,则∠BAO=__________.
130?
巩固练习
1.如图,将三角板与直尺叠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尺的一边上,
其中EF∥HG,∠ACB=90? ,若∠2=55?, 则∠1的度数是( )
A.35? B.40? C.45? D.55?
A
巩固练习
2.如图,在△ABC中,∠BAC=90?,以点A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
交BC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
相交于点Q,作射线AQ交BC于点D.若∠C=2∠DAC,则∠B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35?
?
C
3.小东同学使用激光笔进行折射实验.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它的
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已知实验装置中液面与玻璃杯底面平行,其截面
图如图所示.若∠1=70?,∠ABO=130?,则∠2=________.
巩固练习
20?
4.如图,一根木杆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BAC=32?,木杆的顶端A沿墙面
下滑至A'位置,此时∠A'B'C=32?,CD,CD'分别是斜边AB,A'B'上的中线,
则∠DCD'的度数为______.
巩固练习
26?
巩固练习
5.如图,在△ABC纸片中,∠ACB=30?,将该三角形纸片折叠,使得点A
落在边BC上的点D处,折痕为CE,若2∠A?∠B=78?,则∠BDE的度数为?
解:∵2∠A?∠B=78?,∠A+∠B=90?,
∴∠A=56?,∠B=34?.
∵将Rt△ABC折叠后,点A落在边BC上的点D处,折痕为CE,
∴∠CDE=∠A=56?.
∴∠EDB=180??56?=124?.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