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是(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两河流域
2.古代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3.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B.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C.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D.第八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4.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位国王对外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它是( )
A.法老胡夫 B.轩辕帝
C.司马睿 D.汉谟拉比
5.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舞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的是( )
A.雅利安人 B.腓尼基人
C.苏美尔人 D.法兰克人
6.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的计数法。巴比伦的数学家奠定了代数学的基础,他们已经知道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规则。这一文明出现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7.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的依据的是( )
A.战俘是奴隶的重要来源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绝对的处置权
D.《汉谟拉比法典》明确保护奴隶的利益
8.下图所示大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 )
A.金字塔 B.司(后)母戊鼎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9.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其中不包括( )
A.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B.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C.拥有公民权的奴隶 D.无公民权的奴隶
10.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接待等规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11.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12.《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13.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14.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了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是指( )
A.尼罗河和印度河
B.地中海和阿拉伯海
C.黄河和长江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15.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诞生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在这里勃兴。下列有关古巴比伦王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是东亚文明的典型代表
B.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达到空前繁荣
C.古巴比伦王国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D.汉谟拉比重视道德,不提倡用法律治国
16.《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
A.外邦人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奴隶主的利益 D.法老的利益
17.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8.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王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C.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D.金字塔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
19.某市法院办公楼大厅的两侧是反映东、西方法制文明的铜铸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汉谟拉比法典》、铭文刑鼎等37幅图案,诠释了人类司法文明的历史进程。浮雕中选用《汉谟拉比法典》图案的原因是( )
A.制定者是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
B.此法典出土于两河流域
C.此法典内容丰富,正文有282条
D.此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21、小明同学在某博物馆看到空中花园复原场景图和《汉谟拉比法典》复制品。它们反映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罗马文明
22.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23.下图所示大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 )
A.金字塔 B.司母戊鼎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2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25.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哪部法典?观察图二,指出这部法典是用什么文字记录的?并说出是由哪位国王制订的这部法典?
(2)材料二选自这部法典,指出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前两条内容可用一句八个字的中国成语来概括,试试看。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部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成就】
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刻有符号的泥版。有人认为这是虫子爬过的遗迹,有人认为是古人的文字。欧洲学者展开了长期、艰苦的破译工作,考证出它是一种古老文字。
(1)这一古老文字是哪一文字?它是由哪一民族发明的?
【文明更迭】
正当人们在这片广阔的两河流域上定居、繁衍生息的时候,在这些条件优越的地区以外,土壤不那么丰腴而且更容易受季节改变所影响的地方,正在出现的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口虽少却更有活力的民族——原始游牧民族。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
——韦尔斯《世界史纲》
(2)为什么说“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是怎样加强对该地区统治的?
【依法治国】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3)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5DBDDC 6-10BDCCD 11-15AADDB 116-20CBDDD 21-25CBCAD
26.(1)《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国王:汉谟拉比。
(2)前两条实行对等惩罚,而第三条实行不对等惩罚。因为第三条中的奴隶和自由民之子身份等级不同。这说明了该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4)它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7.(1)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2)适合于定居生活的古代两河流域对于游牧民族有极强的吸引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前两条实行对等惩罚,而第三条实行不对等惩罚。因为第三条中的奴隶和自由民之子身份等级不同。这说明了该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