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一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情境导入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其实,他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情境导入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人物简介夯实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毛泽东评价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空前的民族英雄。人物简介夯实基础萧红(1911—1942),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作者简介夯实基础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女作家。其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作者简介夯实基础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创作背景夯实基础字词注音筵会( ) 虔诚( ) 紊乱( )肋膜( ) 掠夺( ) 抽屉( )解剖( ) 遭殃( )yánqiánwěnlèilüè夯实基础tìpōuyāng夯实基础词语解释【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筵(yán)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窘(jiǒng)】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踌(chóu)躇(chú)】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抹(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紊(wěn)乱】杂乱;纷乱。1.从本文的标题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从本文的文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人物的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将其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别样”的鲁迅。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梳理归纳文章记叙了哪些生活片段,给各片段拟写标题。拟写标题时尽可能地选用原文的词,体现片段内容。序号 小标题 自然段 序号 小标题 自然段1 8 2 9 3 10 4 11 5 12 6 13 7 14 整体感知序号 小标题 自然段 序号 小标题 自然段1 鲁迅的笑声明朗 1 8 许先生是忙的 31-342 鲁迅走路很轻捷 2 9 夜里去看电影 35-403 在鲁迅家里做客人 3-13 10 鲁迅先生的休息 41-424 鲁迅和“我”开玩笑 14-17 11 鲁迅待客和工作 43-545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18-23 12 “吃鱼丸”一事 55-606 鲁迅读青年的来信 24-26 13 鲁迅认真包书 61-637 鲁迅对待自己的原稿、校样 27-30 14 带病拼命地工作 64-67小结: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本文虽然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并将它们原生态地表达出来,这种把生活碎片、细节、意象性的事件加以串并的结构方法,更接近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更具有一位女性作家直觉思维的特性,从而更便于凸显真实生活中的鲁迅。探究任务:再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读出一个怎样的鲁迅。探究过程:1.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思考探究任务。2.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合作交流,并记录交流要点。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交流成果。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3)对待“我”的拜访:亲切随和、关怀备至。(4)对待青年的来信:突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6)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合作探究成果展示(7)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8)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9)生活小事: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10)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小结: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总体印象:热情的主人,可敬的长者,风趣的智者,敬业的伟人。课堂小结热情的主人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主要事件,在萧红的带领之下,我们重温了鲁迅先生作为战士“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的生活,真切认识了别样的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不愧为敬献在鲁迅墓前永不凋零的花环。一个立体丰满的鲁迅形象可敬的长者风趣的智者敬业的伟人1.背诵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和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臧克家写的《有的人》。2.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布置作业第一单元·第8课第二课时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复习导入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揩( ) 间断( ) 弄堂( )调羹( ) 校对( ) 轻jié( )深恶痛绝( ) xīn( )金 jiǎo( )肉kāijiànlònggēngjiào捷wù薪绞复习导入A.不经过查看就抹杀别人的见解是不对的。B.她开始无精打彩地收拾房间,叠被子,洗碗碟,又扫又擦。C.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拆起来。D.若是你在梦中也会欢快地笑起来,那是我分咐过月亮,让她给你捎去了我的祝福。【解析】B项“彩”应写为“采”;C项“拆”应写为“折”;D项“分”应写为“吩”。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A复习导入A.“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让干部鼓足干劲。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解析】A项许先生说是的一句完整的话,逗号应改为句号,并放在引号内。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探究任务:本文在表现鲁迅先生时运用了多种写法,既有对鲁迅言行细节的描写,也有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还有形象的刻画、环境的烘托、氛围的描摹等选择你喜欢的两三处细加赏析,体会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探究过程:1.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思考探究任务。2.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合作交流,并记录交流要点。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交流成果。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知识小贴士:细节,即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1)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②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以上两处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率真可亲、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合作探究成果展示(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对鲁迅先生的动作描写,一系列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走路轻捷的姿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写鲁迅先生开玩笑,表现了先生的幽默风趣可爱可亲。合作探究成果展示(4)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包”“捆”“拿”“剪”等一系列动词,再现了鲁迅先生打包书的情形,生动细腻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5)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和其他人对待孩子态度的不同,“吃鱼丸子”这件事虽小,但表现了鲁迅先生尊重孩子、实事求是的品质。1.回忆性散文在记述回忆对象的言行时,往往会融入作者的感情,再读文本,圈点勾画,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①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面,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深入探究写出了鲁迅先生书桌的整齐、有条理,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佩、爱戴之情。②“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深入探究这三段文字犹如特写镜头,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工作的情景,体现出鲁迅先生夜里伏案工作至天明的时间之长,工作之辛苦,突出了鲁迅先生背影的“黑大”。虽然鲁迅先生身材比较瘦削矮小,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一样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着,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对鲁迅身体状况的担忧。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小事,有哪些好处?(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深入探究写作特色总结文章写作特色:1.文随情动,笔随情至。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地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气质和精神品质等。写作特色3.语言质朴,形象鲜明。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入刻画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将崇敬爱戴之情不露痕迹地融入了对琐事的叙述中。展现了一代伟人的思想和人格,形象鲜明,个性突出。4.富有传记性与文学性。本文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而且写作素材也来自作者的亲历、亲闻、亲见,所以本文既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又具备散文的审美特质——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拓展延伸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爱国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爱子拓展阅读:拓展延伸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4.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名言积累:1.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在随笔中写下你的体会。2.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布置作业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鲁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