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特训 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下列左图为海岛上某地的海陆热力环流图,右图为该地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2.据右图,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到海风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在云南省中部的抚仙湖畔,埋藏着一个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澄江化石地。下图示意澄江化石地的三叶虫化石和古生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澄江化石地的三叶虫和古生鱼类分别生活在( )A.古生代早期、中生代晚期B.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C.古生代早期、古生代中期D.中生代早期、中生代中期4.澄江化石地古生鱼类生活的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C.孢子植物D.裸子植物5.下列热力环流图绘制正确的是( )A.B.C.D.下图示意2021年11月8日02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虚线可能存在锋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可能是( )A.东北风→西南风B.东南风→西北风C.西南风→东北风D.西北风→东南风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林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覆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为“点倒火”灭火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点倒火”灭火方式前(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采用“点倒火”方式灭火时,下列热力环流状况正确的是( )A.B.C.D.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远古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四块化石所存在地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11.丙化石地层所表示的地质年代( )A.构造运动形成中国地质地貌基础B.出现了一次气候寒冷的大冰期C.海水入侵劳亚古陆形成浅海环境D.形成了占世界总储量60%的铁矿探空气球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气象要素测量并实时传回气象数据的工具,下左图示意一个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处,右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气球在上升过程中( )A.体积不断缩小B.测定的气温一直在下降C.体积不断膨胀D.测定的紫外线先增后减13.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海口B.杭州C.武汉D.漠河14.在大气中,右图所示大气成分( )A.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B.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一方面是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茶树。完成下面小题。15.山谷风易引起云雾,是因为( )A.夜晚谷底气流下沉B.白天山坡气流下沉C.夜晚谷底气流上升D.白天山坡气流上升16.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气温、气压状况是( )A.B.C.D.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古老的两栖类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18.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B.出现了脊椎动物——原始鱼类C.进入地质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D.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下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 A.甲、乙B.甲、丙C.丙、丁D.乙、丁20.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B.夜晚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C.白天沿湖地区多陆风,夜晚相反D.湖泊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周边地区大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在距今两亿多年左右,河北平原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下图中①~④代表地球发展史的四个地质年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华美金凤鸟生长时期对应的地质年代是( )A.①B.②C.③D.④22.华美金凤鸟生活的地质年代外部环境是( )A.潮湿阴冷B.干旱高温C.高温湿润D.寒冷干燥大规模气流在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某次西南低涡生成于乌蒙山东侧,给当地天气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本次西南低涡形成时的环流形势。完成下面小题。 23.在西南低涡控制下,当地易出现( )A.持续晴天B.气温骤降C.阴雨天气D.大风扬沙24.西南低涡易在图示区域维持较长时间,主要取决于(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势格局C.暖气团势力的强弱D.水汽输送形势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26.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贵阳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C.晴雨无常D.暖锋我国某区域冬季较长,积雪期超过5个月,春季多大风天气。如图为该区域气温、降水量及风力的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位于( )A.东南丘陵B.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28.积雪厚度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2月C.11月D.12月29.影响该地春季多大风的天气系统是( )A.B.C.D.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从对流层中高层延伸到低层的涡旋。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高空冷涡常常会带来天空高颜值的“冷涡蓝”。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关于该时刻图示地区高空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散B.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合C.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散D.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合31.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冷涡蓝”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并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33.“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 )A.气温越来越高B.从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和对流层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34.“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运行轨道在( )A.I层B.II层C.III层D.I层与III层之间二、材料分析题35.画出北半球锋面气旋,要求标出:中心气压高/低、冷暖气团位置、雨区位置、锋面符号、气流运动方向。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球大气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下垫面冷热性质的影响,对流层的厚度和大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在同一水平空间上会存在很大差异。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40°N纬线上甲乙两地区对流层近地面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图。(1)说出图示甲乙两地区对流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差异。(2)推测甲乙两地对流层的厚度大小并阐述理论依据。37.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如下图)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1.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2千米,该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是位于对流层中,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故跳伞降落过程中气温升高;在下降的过程中大气的密度变大,气压升高。C正确,A、B、D错。故选C。2.答案: B解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得知,当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时,海洋大气下沉形成高压,陆地为低压。即吹海风,由图可知,在8时至16时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故此时吹海风。B正确,A、C、D错,故选B。3.答案: C解析: 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的典型生物,古生鱼类在古生代中期(如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繁盛,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 B解析: 古生鱼类繁盛于古生代中期(如泥盆纪),此时陆地植物以蕨类植物为主,形成大片森林,B正确;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盛,A错误;孢子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之前出现,C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D错误,故选B。5.答案: B解析: 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该图没有显示是白天还是晚上,A错;图中是晚上,山谷气温高气压低,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山谷空气被迫上升,B正确;城市人口、工业多,气温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形成热岛效应,C错;受热应该是膨胀上升,冷却应该收缩下沉,D错。故选B。6.答案: D解析: 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通常出现在低压槽中;据图可知,②线和④线位于低压槽,等压线明显向高压方向凸出,可能存在锋,D正确;①线和③线位于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凸出),不会形成锋面,ABC错误。故选D。7.答案: B解析: 据图可知,此刻,甲地位于低压系统东侧,甲地西侧为低压,东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未来两日,甲地位于低压系统西侧,甲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故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东南风→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答案: C解析: “点倒火”的灭火方式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吹西风或静风气象条件下,水平气流流向火场,适时点倒火,有助于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消耗殆尽,山火熄灭,①④正确;吹东风或风力较大时,不利于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无法达到灭火的效果,②③错误。故选C。9.答案: B解析: 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故选B。10.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 错误。故选C。11.答案: B解析: 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因此丙化石地层所表示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古生代形成联合古陆,形成中国地质地貌基础,A错误;新生代冷暖交替,出现了一次气候寒冷的大冰期,B正确;古生代海水入侵劳亚古陆形成浅海环境,C错误;前寒武纪形成了占世界总储量60%的铁矿,D错误。故选B。12.答案: C解析: 随着海拔上升,气压降低,气球内外气压差增大,气球体积不断膨胀,A错,C对;气球升至38千米,已经到达了平流层,在对流层中气温对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层中随高度上升而上升,B错;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2-27千米处,距离臭氧层越近紫外线越少,所以测定紫外线应先减后增,D错。故选C。13.答案: D解析: 不同纬度,对流作用强度不同,对流层厚度不同,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小,对流层厚度越小,越能先测得平流层数据,四个选项中,漠河纬度最高,对流层厚度最小,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D对,ABC错。故选D。14.答案: B解析: 从分布高度可知,右图所示大气成分为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能力强,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吸收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能射线照射,保护生物,B对;大气中的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错;臭氧不是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才是,D错。故选B。15.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在山区的夜晚,山坡降温幅度比谷底大,山坡气流沿山坡下沉,而谷底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冷却,易形成云雾,A错误,C正确;云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气温高,不易形成云雾,B、D错误。16.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山谷风所引起的低温冻害一般发生在夜晚,而且夜晚时吹山风,夜晚的谷底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气压较高的近地面方向凸出,C正确,A、B、D错误。17.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动物出现在古生代中早期,其全部灭绝和蕨类植物明显衰退最可能出现在古生代的末期,结合材料,③是古生代末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答案: A解析: 从材料可知,甲地质时期是中生代,从已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中的一支开始向鸟类演化,是鸟类的祖先,A正确;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B错误;地质史最新的一次大冰期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19.答案: C解析: 白天湖泊升温慢,盛行下沉气流,而湖岸盛行上升气流,丁正确;夜晚湖泊降温慢,盛行上升气流,而湖岸盛行下沉气流,丙正确;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发生在湖泊与陆地之间,甲乙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答案: A解析: 白天,湖泊气温低于湖岸,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A正确;夜晚,湖泊气温高于湖岸,盛行上升气流,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大,B错误;白天沿湖地区多湖风,夜晚相反,C错误;湖泊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慢,导致湖泊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周边地区小,D错误。故选A。21.答案: C解析: 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有巨大的食肉恐龙,故其生活于中生代,距今约2.5~0.66亿年在图中代表序号为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生代(华美金凤鸟生活的地质年代),全球气候总体上是高温湿润的。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为食草恐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进而食肉恐龙也能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生存繁衍,C正确。潮湿阴冷不符合中生代的气候特征,中生代气温较高,A错误。干旱高温虽然气温高,但中生代并非干旱环境,丰富的植物生长需要较为湿润的环境,B错误。寒冷干燥与中生代的实际气候状况相悖,D错误,故选C。23.答案: C解析: 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形成阴雨天气,C正确,A错误;西南低涡受西风影响,较为暖湿,B错误;当地山脉众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风扬沙的概率低,D错误。故选C。24.答案: B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周边多山地,阻挡了天气系统的移动,停留时间较久,B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暖气团势力的强弱、水汽输送形势会影响西南低涡存在的时间,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25.答案: A解析: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故称为静止锋.题干中提到冷暖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准静止锋,故选A。26.答案: A解析: 锋面雨的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贵阳在冷气团控制下,故阴雨连绵,故选A。27.答案: B解析:28.答案: B解析:29.答案: A解析:30.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所以图示地区高空气压为低气压中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向右偏,呈逆时针辐合,D正确。故选:D。31.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相比而言,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在乙地附近等高线最为密集,即是表明同一气压在乙处附近海拔高度变化最大,所以同一海拔高度而言,乙处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为强劲,云层易被强风吹散,形成天高云淡、蓝天再现的“冷窝蓝”天气,B正确。故选:B。32.答案: B解析: 大气自下面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变化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面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由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的几个转折点的温度值判断,对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到对流层项的气温约-50°℃,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到平流层项气温约OC,只有③曲线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答案: C解析: “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在对流层气温越来越低,A错误,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再进入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错误。气温先降一再升一再降一再升,C正确,D错误。故选C。34.答案: C解析: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Ⅲ层,C正确,在Ⅰ层顶部高度约10-12千米,Ⅱ层顶部高度约50千米,ABD错。故选C。35.答案: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高压中心的高压脊处,空气是从高压区域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会交汇,因此不会形成锋面。相反,低压中心的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在此交汇,形成锋面,和气旋系统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因此图示气压中心是低压。北半球,一般情况下,越向北,气温越低,故冷气团分布在北半部,暖气团分布在南半部分;锋面的降水分布位于冷锋锋后和暖锋锋前,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也易形成降水,故雨雨区位置如图;锋面符号如图所示;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36.答案: (1)甲区域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较快,近地面和高空温差较大;乙区域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慢,近地面和高空温差较小。(2)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依据:甲区域近地面气温高于乙区域,空气上升运动强烈;甲区域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差异较大,大气对流强度大,对流层厚度较厚。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区气温垂直变化斜线斜率大,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较快,说明高空和近地面温差大;乙地区气温垂直变化斜率小,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降温速度慢,说明高空和近地面温差较小。(2)对流层的厚度受近地面气温高低的影响及近地面和高空温差的影响,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区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运动强烈;且近地面和高空的温差大,大气对流强度大,因此可判断甲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应大于乙地区。37.答案: 因为台湾海峡两岸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相反的,所以其海陆风的风向日变化是相反的。这里的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解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