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特训 环境安全一、单选题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石油B.粮食C.危险废弃物D.飞机配件2.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B.化学工业C.采掘工业D.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某航空公司将飞机餐的一次性纸制品包装替换为可重复利用的环保金属餐具,并与公益组织合作,将航班未消耗完的食物捐赠给有需要的人。据此完成下题。3.该航空公司更换餐具的行为,直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4.该航空公司的举措,主要针对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资源短缺C.土壤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公民应( )①大力发展环保产业②优先选用私家车出行③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④节约用水、用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而太平洋南部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上升而即将被淹没,计划举国搬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海洋灾害C.环境污染D.生态退化2.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图瓦卢国家安全的途径是( )A.造成财产损失B.损害环境服务功能C.触发军事冲突D.导致疾病传播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有些环境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这类环境安全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有些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下列现象中,能够产生环境安全问题的有( )①生态移民②物种减少或绝灭③全球气候变化④新能源的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下列属于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①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②土壤中重金属超标③危险化学品泄漏④核泄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楼兰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不再适宜人们生活居住,于是人们慢慢迁移,最终楼兰古城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逐渐深埋于沙漠腹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材料中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A.植被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气候变冷D.水资源短缺2.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________影响楼兰国家安全的( )A.造成财产损失增大B.损害环境服务功能C.导致军事冲突加剧D.加快疾病传播速度10.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引起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采矿、废气排放②污水灌溉③重金属的自然释放④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①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③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④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关于环境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环境安全问题都会影响国家安全B.环境安全问题对发生地的影响主要是短时间的C.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唯一途径是降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D.山西的大气污染也会影响到北京12.读下面我国局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甲、乙、丙三地环境安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2.乙地避免出现环境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13.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地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面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逐渐枯竭,雪线下降B.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突出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D.野生动物种类减少、鼠害肆虐2.为了保护全国环境安全,在三江源地区应当( )A.停止一切开发活动,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B.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C.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D.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植被恢复以植树造林为主14.普通干电池含汞、锰、镉、铅、锌等重金属物质。废电池被弃后,外壳会慢慢地被腐蚀,电池中的重金属物质就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下图表示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富集,并最终进入人体的过程,图中数码表示土壤、地下水、植物和畜禽。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金属污染没有直接进入人体,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B.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畜禽、地下水和土壤C.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严重的污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D.重金属毒性大,通过以上循环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巨大危害2.结合材料,下列降低重金属污染严重程度的措施,合理的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B.回收再利用或者固化深埋废旧电池C.将废旧电池扔到垃圾场D.增强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响应15.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12年广西龙江发生了严重的镉污染事件,龙江沿岸及下游地区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此回答1—2题。1.广西龙江此次的污染属于( )A.水体富营养化B.重金属污染C.海洋污染D.生活垃圾污染2.广西龙江镉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①威胁生命财产安全②使区域内饮用水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污染③使水体中鱼类死亡④该区域永远受镉污染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等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④地球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7.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级的油轮在卸油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油罐才被基本堵死。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千米的海域,影响范围达100平方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大连新港原油泄漏事件属于环境安全问题中的( )A.资源短缺问题B.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C.大气污染环境安全问题D.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2.该事故的主要特点有( )①短时间内危害大②污染程度小③需采取紧急响应④处理难度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可作为推测甲国大气污染源来自乙国的证据是该事件多发生于( )A.工作日早晚高峰期B.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C.盛行夏季风的时期D.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19.该类事件可能对国家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甲国政府应对的合理措施是( )A.加强国家间协商与合作B.立法禁止污染源入境C.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D.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m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最终导致死亡近2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km ,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此次环境污染( )A.对环境服务功能无影响B.在短期内对环境影响较小C.对国家安全无直接影响D.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21.为杜绝此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关键要( )A.禁止剧毒类农药生产B.增强企业环境安全措施C.采用更新的生产工艺D.将工厂转移地广人稀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要求,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生态敏感脆弱区是指受污染、开发、资源过度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且生态问题突出的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划定依据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22.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包括( )A.人为划定的并不封闭的界线B.林线、雪线、流域分界线C.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的边界D.自然保护区与城镇、耕地之间的过渡地带23.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A.目的是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B.是为了防止保护区野生动物伤人事件的发生C.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最基本要求D.可促进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二、材料分析题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石岛湾核电站矗立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海边,是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2024年3月实现核能供暖。同时,高温气冷堆还能够提供足够高的工艺热进行制氢,是目前核能制氢最为理想的堆型。高温气冷堆的应用场景还包括分布式电源、海水淡化、光伏电站融合供电、污水治理等领域。高温气冷堆可以和需要使用这些高温热源的工业企业配套布置,形成无污染、无排放的能源链,下图为石岛湾核电站核能综合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角度,论述石岛湾核电站核能综合利用对山东半岛的重要意义。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矿山开采活动中,镉、铅、砷,汞等重金属元素从矿区释放,通过土壤、水源进入农作物中,尤其是稻米受影响明显,居民长期食用污染稻米,重金属在体内累积,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与生命安全。下表为国内部分矿区周边稻米重金属污染事件记录表。年份 地点 污染事件1997 江西大余钨矿区 水稻中的镉超标2008 湖南湘西凤凰铅锌矿区 稻米被铅、砷污染严重2010 贵州铜仁万山区 稻米人均每天摄入汞49微克之多2010 广西阳朔兴坪镇 多位村民有疑似“骨痛病”症状2010 广东大宝山矿区 21个水稻品种镉和铅超标2011 湖南株洲马家河镇新马村 稻米镉污染(1)指出材料中主要反映的环境安全问题,并可能引发的相关国家安全问题。(2)简述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稻米重金属污染的途径。(3)从政府层面,提出减少稻米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的具体做法。参考答案1.答案: C解析: 据图可知,转移物的移出国是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移入国则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废弃物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理代价很大的危险废弃物,C正确;<!-- EXPLAINRESERVESTR -->石油、粮食、飞机配件与题目不符,A、B、D错误。故选C。2.答案: B解析: 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因会对本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才将污染物越境转移,因此最主要来源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工业,B符合题意;农业不会对本国造成严重污染,A不符合题意;<!-- EXPLAINRESERVESTR -->采掘业和冶金工业都不是危险废弃物的最主要来源,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 A解析: 该航空公司将一次性纸制品包装替换为可重复利用的环保金属餐具,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使得资源能够持续利用,直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A选项正确。4.答案: B解析: 使用可重复利用餐具,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无直接关联。故B选项正确。5.答案: D解析: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企业或政府行为,非市民直接做法,①错误;优先选用私家车出行会增加能源消耗与污染,②错误;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可减少资源浪费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正确;节约用水、用电可节约资源,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6.答案:1.A1.A; 2.B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威胁图瓦卢国家安全的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A项正确。2.海平面上升,图瓦卢将被淹没,陆地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将丧失,威胁图瓦卢的国家安全,B项正确。7.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产生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绝灭、全球气候变化等,②③正确;生态移民、新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安全,①④错误。B项正确。8.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有些环境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这类环境安全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①③④正确。有些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如农田土壤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长期累积,使土壤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②错误。故选B项。9.答案: 1.D; 2.B解析: 1.由材料可知,地理环境变化导致该地干旱缺水,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直至楼兰古城消失,故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水资源短缺。故选D。2.水资源短缺导致人类生活、生产用水缺乏,引起人口迁移,最终楼兰古城消失,因此水资源短缺这一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损害环境服务功能影响楼兰国家安全的。故选B。10.答案: 1.B; 2.D解析: 1.重金属污染王要由采矿和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及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原因所致,①②④正确。2.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不符合实际,①错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有利于重金属污染防控,②正确。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有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③正确。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有利于及时预警和控制污染,④正确。11.答案: D解析:12.答案: 1.A; 2.C解析: 1.从图中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丙地位于黄土高原,故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2.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处温带草原,采取保护草场、合理放牧等措施,能够维持该地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环境安全问题。13.答案: 1.A; 2.B解析: 1.三江源地区由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和人为破坏,源头地区和周边区域植被减少,草场退化,鼠害肆虐,土地沙化,干旱加剧,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江河断流,湖泊干涸,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状态。2.受自然条件限制,植被以草甸、草原为主,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生态环境建设。14.答案: 1.C; 2.B解析: 1.图中①表示土壤,②表示地下水,③表示植物,④表示畜禽。重金属通过土壤、地下水、植物等最终进入人体,时间较长,属于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其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会产生重大危害。2.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重金属主要来自废旧电池,因此,为了降低环境安全风险,从降低环境问题严重程度来看,要加强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或者固化深埋。增强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响应属于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的措施。15.答案: 1.B; 2.A解析: 1.汞、镉、铅、铬等属于重金属,其进入水体后造成重金属污染,B项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是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的水污染现象,A项错误。此次污染是河流污染,C项错误;由材料“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可知,此次污染属于工业污染,D项错误。2.附近人们饮用镉污染水体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威胁生命安全,①正确;区域中的水体受到镉污染,饮用水在短期内需要检测镉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才可以饮用,②正确;水体中的鱼类因重金属污染会死亡,③正确;镉污染并不是无法消除,可以调水进行稀释,也可以采用弱碱性沉淀法进行消除,④错误。A项正确。16.答案: A解析: 从环境问题影响范围的分布特点来看,环境问题分为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如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但因为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并且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在不断进行,所以某种局部的环境问题会扩展为全球性问题。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不一定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地球环境的差异性是主要的、明显的,整体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17.答案: 1.B; 2.A解析: 1.由材料可知,该事件是人为失误导致的,具有突发性,因此属于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2.材料中该事故影响范围大,短时间内对海洋生物及沿海地区危害大,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18.答案: D解析: 当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甲、乙在气旋的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乙国在甲的上风向,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随西北风扩散到甲国,D正确;工作日早晚高峰期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为本地污染源,A错误;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夜晚降温快,有利于水汽液化形成雾,与大气污染物扩散没有关系,B错误;由经纬网可知,甲乙在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不会将甲国污染物扩散至乙国,C错误。故选D。19.答案: A解析: 该类事件随大气运动而扩散,甲国政府应加强国家间的协商与合作,减少异地污染源的产生才能减少本国类似事件发生,A正确;立法不能阻断大气的运动,因此禁止不了大气污染物入境,B错误;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只能减少本地污染源,异地产生的污染物仍可能随风扩散过来,C错误;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可以削减近地面风浪,可部分吸烟滞尘,但仍不能阻断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A。20.答案: D解析:21.答案: B解析:22.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可知,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保护的特殊功能区,不会留有缺口,因此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是封闭的界线,A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林线、雪线、流域分界线是划分生态保护红线的依据,并不是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B错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的边界属于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C正确;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是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边界,D错误。故选C。23.答案: C解析: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影响不大,A错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是为了防止野生动物外出伤人,而是为了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特殊功能区的破坏,B错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最基本要求,C正确;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属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内容,D错误。故选C。24.答案: 资源安全角度:能源多元化与稳定性:有效缓解山东半岛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吸引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环境安全角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核电是清洁能源,有环保优势;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酸雨等环境问题;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淡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暖;有助于山东半岛乃至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解析: 从资源安全角度来看,能够促进能源多元化与稳定性: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有效缓解山东半岛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这有助于降低能源供应的风险,提高能源安全水平。高温气冷堆技术不仅提供电力,还能用于供暖、制氢等,进一步增强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冬季供暖高峰期,能够减轻煤炭等传统供暖方式的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核能综合利用项目如制氢、海水淡化、分布式电源等,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繁荣。高温气冷堆技术的应用还能吸引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山东半岛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从环境安全角度来看,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核电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相比化石能源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核能供暖、制氢等综合利用方式进一步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酸雨等环境问题。高温气冷堆技术的无排放特性,使得其在海水淡化、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淡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核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石岛湾核电站核能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山东半岛乃至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环境承载能力:通过核能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高温气冷堆技术的高效性和清洁性,使得其在分布式电源、光伏电站融合供电等领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5.答案:(1)环境安全问题:重金属超标。相关的国家安全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土壤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生存空间安全问题。(2)矿山开采活动中,矿区释放重金属元素,会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使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升高;含重金属的水流入农田或被用于灌溉,污染农田水体和土壤;农作物(稻米)生长过程中从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吸收重金属污染物,造成稻米重金属污染。(3)加强矿区环境监管,控制重金属排放;对污染土壤进行改良修复,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监测灌溉水源,避免使用污染水源灌溉;对污染区域稻米进行定期检测,严禁重金属含量超标稻米流入市场;引导农户种植对重金属吸收少的作物品种。解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