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议题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议题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议题式教学设计
总议题:看美国文化霸权,找中国电影破局之路
情境主题:议题一:如何“一分为二”的看待美国大片;议题二:从借鉴到创新,中国电影崛起密码。
1.教材分析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八课的第三课时,是第八课的落脚点,总结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包括对待文化的两种错误倾向以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第二目是立足国情起交流互鉴,包括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的原因以及正确利用外来文化的态度。
2.学情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中学生与外来文化密切接触,有些同学迷失在外来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这些都是片面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使学生感受东方之美,警惕西方文化入侵,坚守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科学精神:通过对两种激进观点的评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
法治意识: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中,树立法律意识。
公共参与: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难点: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5.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
6.教学思路
本框题设计了一个总议题和两个分议题。通过总议题:看美国文化霸权,找中国电影破局之路,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议题一:如何“一分为二”的看待美国大片;带领学生分析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明确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议题二:从借鉴到创新,中国电影崛起密码,带领学生领悟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7.教学过程
7.1准备阶段——导入新知,启动旅程
视频导入:美国大片的震撼场面
问题思考:
1、你印象最深的美国大片是什么?你觉得为什么它会深深的影响和打动你?
2、你是否想过,这些电影的背后传递的是什么?美国的电影传播的文化是不是简单的输出?
教师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时候,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7.2感知和理解阶段——学习新知,探讨练习
议题一:如何“一分为二”的看待美国大片
环节一:如何正确的看待好莱坞电影?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问题思考:
1、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谈谈这两种思想对我国电影发展的危害?
2、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美国大片?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教材观点。
知识总结:全盘西化论: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文化复古主义: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启示: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环节二:结合视频,谈谈如何更好的理解文化发展的开放心态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教材观点。
知识归纳: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议学情境二:从借鉴到创新,中国电影崛起密码
视频导入:我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这几年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收获,是出现了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成功之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影片“叫好又叫座”,《我不是药神》直面民生问题,《少年的你》具有揭示现实的力量。其关键都是表现现实生活,塑造当代英雄,体现中国人品质。——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
中国电影发展要存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时代,敬畏人民。要铸自信之魂。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深挖细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要扬工匠精神。只有美的电影,才能陶冶观众的情操,滋养观众的心灵,引发观众的思考。也要重交流互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部中国电影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外电影交流互鉴史。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中,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美学精神的电影精品,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近年来,你印象最深的中国电影是什么?你觉得为什么它会深深的影响和打动你?
2、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中国电影发展应该如何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正确处理借鉴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应该如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总结: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发展中华文化,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7.3巩固阶段——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既需要不忘本来、植根塑魂,也需要吸收外来、交流互鉴。
7.4运用阶段——课后作业,温故知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必须保持定力、坚守方向。要把立足国情与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8.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