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步阅读拓展训练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篇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家航天局 2024 年 6 月 25 日电)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于 5 月 3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轨道修正、近月制动后进入环月轨道。6 月 2 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 - 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6 月 4 日,上升器携带采样样品点火起飞,完成与轨道器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后受控落月。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经过 13 天环月等待和 2 次月地转移入射,最终实现返回器携样重返地球。此次任务共带回 1935.5 克月背样品。中国科学院团队通过分析发现,着陆区火山活动时间为 28 亿年,证实月球背面存在年轻火山活动;还发现 42 亿年前的高铝玄武岩颗粒,证明月背火山活动历史长达 14 亿年。这些发现为解开月球二分性成因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表示,嫦娥六号任务突破地月中继通信、月背采样封装等 16 项核心技术,标志我国探月工程进入新征程,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拓展训练:请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标注导语包含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事件、结果)。文中提到嫦娥六号带回 1935.5 克月背样品,这个数字有什么表达作用?为什么说嫦娥六号任务 "为解开月球二分性成因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对比课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说这则消息在报道科学事件时的语言特点。结尾引用国家航天局负责人的话有什么好处?第二篇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中国网 2025 年 4 月 24 日电)2025 年 4 月 24 日 9 时 08 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 582 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乘组由 3 名航天员组成,将在轨驻留 6 个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 23 项空间实验。其中 "月壤砖太空暴露实验" 备受关注 —— 这块由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特殊砖块,将验证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建筑材料的稳定性,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关键数据。神舟二十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 3 次载人飞行任务。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后续还将实施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等任务,持续推动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和科学实验能力提升。拓展训练:这则消息的电头包含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导语中 "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这一表述有何必要性?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神舟二十号的主要任务。文中为什么要具体介绍 "月壤砖太空暴露实验"?分析 "约 582 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中 "约" 字的表达效果。从这则消息中可以看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第三篇我国 4 项非遗项目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总数居世界第一(新华网 2024 年 12 月 7 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9 届常会于 12 月 4 日至 5 日在巴拉圭举行,中国申报的 "春节 ——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羌年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实现联合国非遗名录机制首次转名录程序。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数千年来通过年夜饭、守岁、拜年等习俗,维系着家庭与国家的情感纽带,现已成为世界性文化符号。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有三千多年历史,被称为纺织业 "活化石";羌年通过祭天祭祖、丰收庆典等活动传承羌族文化;木拱桥营造技艺以榫卯结构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智慧。至此,中国共有 44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文化部负责人表示,这体现了中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成效,将推动更多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拓展训练:这则消息的核心事件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列举的四项非遗项目各有什么文化价值?为什么强调 "实现联合国非遗名录机制首次转名录程序"?分析 "总数居世界第一" 这一表述的作用。结尾引用文化部负责人的话有何深意?第四篇2025 攀岩世界杯吴江汾湖站 中国队包揽男女速度项目冠军(人民网 2025 年 4 月 27 日电)4 月 26 日晚,2025 年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中国吴江汾湖)速度项目决赛落幕,中国队表现惊艳,包揽男女组金牌。男子组决赛中,中国选手龙见国与乌克兰选手伊尔奇申展开激烈角逐。龙见国在半决赛中以 4 秒 81 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决赛中又爬出 4 秒 88 的优异成绩,仅以 0.1 秒优势夺冠。女子组比赛同样精彩,张少琴以 6 秒 32 的个人最好成绩击败韩国选手郑智敏,邓丽娟获得铜牌。这是速度攀岩首次成为世界杯正式项目,中国队此次包揽冠军展现了该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实力。赛事组委会表示,攀岩运动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快速普及,此次主场夺冠将进一步推动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建设。拓展训练:请用 "谁、何时、何地、何事、结果" 梳理这则消息的核心内容。导语中 "表现惊艳" 一词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倾向?文中列举 "4 秒 81""6 秒 32" 等数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具体描写龙见国的夺冠过程?分析 "仅以 0.1 秒优势夺冠" 中 "仅" 字的表达效果。这则消息体现了体育新闻的什么特点?第五篇我国自主研发 "北脑一号" 脑机接口系统完成临床植入 帮助渐冻症患者重建交流能力(网易新闻 2025 年 4 月 2 日电)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脑机系统 "北脑一号" 已在北京三所重点医院完成三例人体植入手术,患者术后状态良好。其中一名因渐冻症导致言语障碍的患者,通过训练已能解码 60 多个中文常用字词,正逐步重建交流能力。"北脑一号" 通过硬脑膜外植入电极捕捉大脑信号,经 AI 算法转化为文字输出。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我国系统在中文语义解码和长期稳定性上更具优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案例显示,一名脊髓损伤瘫痪 10 多年的患者,植入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后已能自主端起水杯。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北京已出台专项行动方案,计划到 2030 年实现创新产品在医疗、康养等领域规模化商用。拓展训练:这则消息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关键信息?文中列举渐冻症患者案例有什么作用?简述 "北脑一号" 的工作原理。为什么强调 "中文语义解码" 优势?从这则消息看,科技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第六篇: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 冰雪同梦共谱亚洲同心(中国网 2025 年 2 月 7 日电)2025 年 2 月 7 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来自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齐聚冰城,共赴这场冰雪盛会。本届亚冬会以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为口号,设滑冰、滑雪、冰球等 7 个大项、116 个小项。赛事场馆采用低碳节能设计,部分场地利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遗留设施改造而成,体现 "绿色办赛" 理念。作为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冰雪赛事,本届亚冬会不仅为亚洲冰雪运动提供交流平台,更推动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开幕式上,结合 AR 技术的冰雪幻境表演惊艳全场,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拓展训练:这则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导语中为什么要强调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用自己的话解释 "绿色办赛" 理念在文中的体现。文中提到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 说明了什么?分析 "惊艳全场" 一词在描写开幕式表演时的表达效果。这则消息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亚冬会的意义?第七篇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庆典举行 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网 2024 年 12 月 20 日电)2024 年 12 月 20 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 "一国两制",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25 年来,澳门经济快速增长,人均 GDP 从回归时的 1.5 万美元增至 4.4 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民生持续改善,免费教育、医疗保障等福利体系不断完善。据统计,澳门与内地已签署 100 多项合作协议,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典礼上,新当选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宣誓就职。中央政府表示将继续支持澳门发挥 "一国两制" 独特优势,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澳门样本。拓展训练:这则消息的导语有什么作用?文中列举 "1.5 万美元增至 4.4 万美元" 等数据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 "一国两制" 在澳门的实践成果?分析消息中 "深度融合" 一词的含义。结尾提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有何用意?参考答案第一篇:《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导语:"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要素:时间(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事件(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结果(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准确具体的数字体现了科学探测的精确性,增强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让读者直观了解采样成果的规模。因为嫦娥六号发现月球背面存在 28 亿年前的年轻火山活动,且火山活动历史长达 14 亿年,这些新发现为解释月球正反面的显著差异(二分性)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本文语言更注重科学性和技术性,多用专业术语(如 "玄武岩颗粒"" 地月中继通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语言更简洁平实,侧重事件陈述和奖项介绍。①增强消息权威性;②总结任务技术突破和意义,升华主题,让读者理解事件的长远价值。第二篇:《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电头包含通讯社(中国网)、发布时间(2025 年 4 月 24 日)。作用:表明消息来源可靠、发布及时,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这一表述直接回应公众对航天员安全的关注,同时表明任务初始阶段进展顺利,增强消息的安心感。主要任务是 3 名航天员在轨驻留 6 个月,开展 23 项空间实验,包括 "月壤砖太空暴露实验"。因为该实验关系到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是体现航天工程实用价值的重要案例,能让读者理解航天研究与未来生活的关联。"约" 字表示估计,说明 582 秒是大致时间,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发射中的时间记录特点。特点:①持续稳定推进(多次任务有序实施);②注重实用研究(为月球基地等未来目标积累数据);③技术不断突破(空间站长期驻留能力提升)。第三篇:《我国 4 项非遗项目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总数居世界第一》核心事件:2024 年 12 月,我国 "春节" 等 4 项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非遗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维系家庭与国家情感纽带,成为世界文化符号;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是纺织业 "活化石";羌年传承羌族文化;木拱桥技艺展现传统建筑智慧。强调这是联合国非遗名录机制首次转名录程序,突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和国际认可,体现创新性。这一表述直观展示我国非遗保护的成果规模,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体现消息的价值导向。①从权威角度肯定非遗保护成效;②点明未来发展方向,强调文化自信和国际传播意义,升华消息主题。第四篇:《2025 攀岩世界杯吴江汾湖站 中国队包揽男女速度项目冠军》谁:中国队;何时:2025 年 4 月 26 日晚;何地:中国吴江汾湖;何事:参加 2025 年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速度项目决赛;结果:包揽男女组金牌。体现了对中国队优异表现的肯定和赞赏,传递出振奋人心的情感,符合体育新闻的感染力特点。这些数据精确展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体现比赛的专业性和激烈程度,增强消息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具体描写夺冠过程能展现比赛的紧张激烈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让读者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增强消息的可读性。"仅" 字强调夺冠优势微小,突出比赛的惊险刺激和竞争激烈,体现体育竞技的不确定性。体现体育新闻 "客观报道比赛结果 + 展现竞技魅力 + 反映项目发展" 的特点,既有事实陈述,也有情感传递。第五篇:《我国自主研发 "北脑一号" 脑机接口系统完成临床植入 帮助渐冻症患者重建交流能力》导语交代了核心技术("北脑一号" 脑机接口系统)、进展(完成三例人体植入手术)、效果(患者状态良好,渐冻症患者重建交流能力)。真实案例能直观展示技术的实际效果,增强消息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让读者理解技术的人文价值。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电极捕捉大脑信号,经 AI 算法将信号转化为文字输出,帮助患者实现交流。强调 "中文语义解码" 优势,体现我国技术在适配本土需求上的针对性,说明科技研发关注实际应用场景。科技发展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推动医疗等领域进步。第六篇:《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 冰雪同梦共谱亚洲同心》标题点明事件(亚冬会开幕)和主题(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简洁醒目,同时传递团结友好的情感。强调国家领导人出席,体现国家对这一国际赛事的重视,增强消息的权威性和重要性。"绿色办赛" 体现在部分场地利用北京冬奥会遗留设施改造而成,减少重复建设,体现环保和资源节约理念。说明亚冬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参与度,体现亚洲冰雪运动的广泛交流与团结。"惊艳全场" 生动描绘了表演的精彩程度,传递现场观众的强烈感受,增强消息的感染力。意义:①为亚洲冰雪运动提供交流平台;②推动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普及;③展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④促进亚洲各国团结友好。第七篇:《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庆典举行 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导语概括了核心事件(澳门回归 25 周年庆典举行)、重要人物参与(习近平出席并讲话)和核心精神(坚持 "一国两制"),让读者快速掌握消息主旨。数据直观展示澳门回归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事实证明 "一国两制" 的成功实践,增强消息的说服力。"一国两制" 在澳门的实践成果体现为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与内地深度融合,实现了长期繁荣稳定。"深度融合" 指澳门与内地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提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明中央政府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拓展发展空间,体现 "一国两制" 的长远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