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2024)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校园中的测量——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单元复习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2024)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校园中的测量——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单元复习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单元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校园中的测量——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
1 厘米的长度里共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1 厘米 = 10 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用米尺测量物体
的长度,有时候测量的结果正好是 10 厘米或几十厘米,像这样
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分米表示,分米用字母“dm”表示。
毫米、分米的认识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要先确定这两个单位是否相邻。

分米
分米
厘米
厘米
毫米
加上1个0
去掉1个0
加上1个0
去掉1个0
加上1个0
去掉1个0
毫米、分米的认识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字母“km”表示。
千米 米
在数的末尾去掉 3 个 0
在数的末尾加上 3 个 0
千米的认识
1 千米 = 1000 米
两地路程选单位,结合实际要仔细。
路程较长用千米,路程较短常用米。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加上0
去掉0
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要清楚两单位之间的进率,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的认识
茶杯高约 9(   )。      数学课本长约 26(  )。
课桌高约 7(   )。 飞机每小时飞行 800(  )。
冰箱高约 1(   )50(   )。 铅笔长约 1(   )5(   )。
厘米
厘米
分米
千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5000 米 = (  )千米   30 厘米 = (  )分米  
7 厘米 = (  )毫米 800 厘米 = (  )米
120 毫米 = (  )厘米 70 分米= (  )米
5
3
70
8
12
7
2.单位换算。
3000 米 3 千米    99 米 100 厘米   
40 分米 3 米 88 毫米 1 米
200 分米 2 米 1 千米 1000 米
=
>
>
<
>
=
3.在 里填上“>”“<”或“=”。
4.小金家在市场的东面,学校在市场的西面,小金家离市场4千米,从市场到学校是2千米。那么小金从家到学校往返一次要走多少千米
4 + 2 = 6(千米) 
6 × 2 = 12(千米)
答:小金从家到学校往返一次要走 12 千米。
5.一根竹竿插到水中的长度是3米5分米,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这根竹竿总长多少分米
3 米 5 分米 = 35 分米 
1 米 2 分米 = 12 分米
35 + 12 = 47(分米)
答:这根竹竿总长 47 分米。
1.一根绳子长52米,剪下25米后,把剩下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合多少厘米?
52 – 25 = 27(米)
27 ÷ 3 = 9(米)
9 米 = 900 厘米
答:每段长 9 米,合 900 厘米。
拓展练习
运用转化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如图,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旗沿着黑板的一条长边做花边(接头处忽略不计),需要多少面这样的彩旗?
5分米
3米
思路分析:
统一单位,3米=30分米。
看30分米里面有几个5分米,用除法计算
正确解答:
3米=30分米
30÷5=6(面)
答:需要6面这样的彩旗。
拓展练习
3.小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行3小时的路程爸爸只用了2小时,爸爸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可以画直条图分析题意,如下图。
小明:
爸爸:
4千米
4千米
4千米
?千米
?千米
4×3=12(千米)
12÷2=6(千米)
答:爸爸平时每小时行6千米。
拓展练习
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如何估计物体的长度?
如何进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
单元综合复习评价表 自评 伙伴评 教师评
学会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学会了估计物体的长度。
根据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主题树状图,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和同学们相互分享。
课后实践
成功源于勤奋
——爱迪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