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 内容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需要营养和能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体会产生代谢废物(如水、尿素和二氧化碳等)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反应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都在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知识点二、细胞的发现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时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注】模型建构: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科学中抽象的现象,我们可用一些具体的图形或模型,把它形象地表示出来,使之具体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2.细胞学说:(1)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2)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注】胡克观察到的软木栓细胞,其实是细胞的空壳。当时的细胞学说只说明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没有说明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如病毒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知识点三、显微镜的使用(重点)1.显微镜的构造:结构 功能支持部分 镜座 马蹄形,使显微镜放置稳定镜臂 握显微镜的地方,它与镜柱间有倾斜关节载物台 放置标本(玻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压片夹 固定标本(玻片)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向前旋转时镜筒下降。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通常在用粗准焦螺旋调焦找到物像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遮光器 调节光通量,以获得需要的亮度。亮度不足时用大光圈,亮度太强时用小光圈。物镜转换器 调换物镜光学部分 目镜 镜筒上端接近人眼的镜头,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 安装于转换器上接近物体的镜头,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反光镜 采集光线及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太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太暗时用凹面镜。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1)安放:左手托 镜座 ,右手握 镜臂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偏左 方;(2)对光:转动 物镜转换器 ,使 低倍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遮光器 ,让较大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反光镜 (光线亮时用 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 凹面镜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载玻片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通光孔 ;(4)调焦:①眼睛盯住 物镜 ,向 前 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后调节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注】(1)对光时一定要用低倍物镜,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2)物像变化可能的操作:①位置变化—移动玻片。②大小变化—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③清晰度变化—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粗准焦螺旋。④亮度变化—调节遮光器或反光镜。(3)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然后通过转动反光镜调节亮度;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得到清晰的像。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 物镜倍数 。4.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 倒像 (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①要想移到视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②细胞液流动方向,观察到是怎样的,实际就是怎样的。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6.目镜与物镜的区别:(1)物镜带有螺纹(2)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目镜越长,倍数越小 。7.低倍与高倍的区别:低倍 高倍细胞 小 ,数目 多 ,视野 亮 ,范围 大 细胞 大 ,数目 少 ,视野 暗 ,范围 小知识点四、临时装片制作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一滴清水。(3)撕: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去一小块内表皮。(4)展:将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7)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注】①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的目的是擦除玻片上的污物。②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③用解剖针将洋葱鳞片内表皮展平的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后续观察。2.观察植物细胞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问题 原因 对策细胞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内表皮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洋葱鳞片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 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其他问题 其他原因 采取合适的策略,必要时可请求教师帮助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_擦、滴、刮、涂、盖、染、观;(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刮: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4)涂: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口腔上皮细胞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碘液(7)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注】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很高,若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便于观察。4.观察动物细胞时的问题与对策:现象 原因 对策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 找到正确部位后再刮取细胞,重新制作装片刮取的细胞数太少 多刮取几次,重新制作装片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 重新制作装片,涂抹均匀视野中有细胞,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加滴亚甲基蓝溶液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5.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项目 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同点 所滴液体 清水 生理盐水取材方法 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 将附有碎屑的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相同点 擦净玻片、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后用吸水纸吸水知识点五、观察记录1.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2.观察记录的常见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3.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注】文字描述适用于记录简短的、非数据或图形的观察结果,如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表格记录适用于记录有规律或联系的多个数据,便于进行统计或对比,图形记录能够直观反映观察者看到的景象,也可以通过坐标曲线、饼状图或柱状图等形式记录数据,从而直观地体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分布状况等。知识点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外层,厚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注】①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若细胞死亡,则细胞膜的该生理功能会消失。②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2)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3)细胞核:呈圆球形,核外有核膜包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4)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之一,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与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5)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6)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一般位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题型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元曲《天净沙·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能自由活动C.都能进行捕食活动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A正确。B.树不能奔跑和运动,鸦能运动,马能奔跑和运动,B错误。C.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鸦、马需要进行捕食活动,从外界获取有机物,C错误。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错误。故选A。2.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组名为“江南忆”的机器人,分别取名为“宸宸”“琮琮”“莲莲”(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生物,因为它们有高智商B.它们是生物,因为它们能运动C.它们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能进行新陈代谢D.它们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BD.虽然它们有超高的智商、能运动,但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ABD错误。C.它们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C正确。故选C。3.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课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水稻茎秆由细胞构成——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B.水稻季末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水稻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水稻芽长成枝条——生物能生长、发育【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水稻茎秆由细胞构成说明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故A正确。B.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是植物排出代谢废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水稻季末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故B正确。C.水稻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故C错误。D.水稻芽长成枝条,这主要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发育,故D正确。故选C。4.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在宁波召开,关于机器人是否是生物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下列关于生物的基本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且都在进化B.生物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C.生物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在进化,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所有生物在任何时间点都表现出进化的特征,A错误。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正确。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故选A。 5.杭州亚运会铁饼赛事中,机器狗亮相现场,承担起了搬运铁饼的重任。这是全球首次在体育赛事中使用机器狗来运输比赛器材,为观众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下列关于该机器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机器狗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B.新一代的机器狗拥有算数、翻译、指路和播报天气等功能,体现了技术可以随意综合使用C.技术人员为解决机器狗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重心位置偏移导致的“翻车”现象,对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测试调整,确保负重时也能运动自如,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D.机器狗可爱又富有科技感的造型被网友评价为“最强萌物”,体现了艺术设计融入在技术产品的设计中【答案】B【详解】A.根据题意,杭州亚运会铁饼赛事中,机器狗亮相现场,承担起了搬运铁饼的重任,说明使用机器狗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新一代的机器狗拥有算数、翻译、指路和播报天气等功能,体现了技术可以综合使用,而不是随意使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C.技术人员为解决机器狗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重心位置偏移导致的“翻车”现象,对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测试调整,利用实践进行测试,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机器狗可爱又富有科技感的造型被网友评价为“最强萌物”,是艺术设计进行融合使用,体现了艺术设计融入在技术产品的设计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组成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结论,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A.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C.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实验通过测定气体组成变化来判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基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会改变周围环境中气体成分的假设。如果火星土壤中含有生命,它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消耗或释放某些气体,从而导致密闭箱子内气体组成的变化。因此,假设是基于生命体进行新陈代谢这一特性。其他选项如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繁殖及光合作用,并不一定涉及气体变化或不适用于所有生命形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二、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B.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答案】C【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BD.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ABD正确。C.并非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例如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故选C。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C.相比死细胞,活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D.生物的特征之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答案】C【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详解】A.胡克确实在1665年首次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但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于19世纪提出的,A错误。B.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但不具有叶绿体,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少了液泡和细胞壁,B错误。C.活细胞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不易被大多数染料染色,C正确。D.虽然绝大多数生物由细胞构成,但病毒是一个例外,它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C。9.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B.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答案】B【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在19世纪提出的,是在总结他们自己和其他科学家研究基础上归纳而成的科学理论,A正确。B.细胞学说确立的时候,主要是认为动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不涵盖所有生物,例如病毒等非细胞结构的生物,B错误。C.细胞学说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指出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细胞的功能,C正确。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这个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细胞均来源于已经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和发展,D正确。故选B。 10.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答案】A【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 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 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这是细胞学说的起点,他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为细胞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这是在胡克发现细胞之后,他们进一步扩展了细胞学说的范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③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这是对细胞学说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他明确指出细胞的来源。 可见,正确的排序应该是胡克首先发现细胞,然后是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生物由细胞构成,最后是魏尔肖提出细胞来源的观点,所以是①②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如图甲所示是胡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人在认识细胞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胡克观察到的是活的植物细胞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魏尔肖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图乙中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答案】D【分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详解】A.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细胞只是细胞壁,没有原生质,是死细胞,A错误。B.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认为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C.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错误。D.②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D。题型三、显微镜的使用12.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答案】A【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详解】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③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三、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④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A。13.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C.丙:转动转换器为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偏暗,可使用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答案】C【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详解】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Q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Q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一只眼向P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错误。B.乙装片内有气泡,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错误。C.转动转换器为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偏暗,可使用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C正确。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所以,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箭头指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视野中细菌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实际运动方向也为逆时针,D错误。故选C。14.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对光后,眼睛注视目镜,先调节结构①使镜筒下降B.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则乙比甲亮D.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则调节转换器改换成乙视野后,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像【答案】B【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对光后调节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有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更换物镜后,由于不同物镜焦距可能不同,一般需要重新调节焦距才能看到清晰的像。【详解】A.对光后,眼睛应注视物镜,先调节结构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而不是注视目镜,A错误。 B.物镜③的镜头比物镜②长,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乙比视野甲放大倍数大,所以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B正确。 C.视野乙的放大倍数比视野甲大,在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乙比甲暗,C错误。D.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调节转换器改换成乙视野后,由于不同物镜焦距不同,需要重新调节细准焦螺旋等才能看到清晰的像,不一定能直接看到清晰的像,D错误。 故选B。15.下列关于显微镜(如图所示)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看结构③B.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图中的④和⑦C.调节图中结构①,可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D.选择图中5×和10×的镜头可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答案】D【分析】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目镜、④是转换器、⑤是物镜、⑥是遮光器、⑦是反光镜。【详解】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⑤物镜,以避免压坏装片或损坏物镜,A错误。B.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⑥遮光器和⑦反光镜,B错误。C.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调节②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错误。D.选择放大倍数较小的目镜(5×)和物镜(10×),可以看到较多的细胞数目,因为视野变大,D正确。故选D。16.题图是显微镜一个视野中的物像,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上移动后,视野中的物像可能会变成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B.C. D.【答案】C【分析】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详解】在显微镜使用中,转动细准焦螺旋改变镜筒的位置使其向上移动,意味着焦距变短,成像变得模糊。因此,原本清晰的物像会变模糊。而物像的方向、姿态、大小等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成像原理没有改变。因此,选项中模糊的C物像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显微镜观察时,图甲为倍数不同的目镜(10×、5×)与物镜(40×、4×),图乙是放大40倍所看到的图像,欲将图乙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400倍观察,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直至位于视野中央B.将物镜换成甲图中的镜头③C.换成高倍镜之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答案】D【分析】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即可。【详解】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A正确。B.放大400倍比原来(100倍)放大倍数要大,因此应该换用高倍物镜,图甲中①②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应该换用甲图中的镜头③高倍物镜,B正确。C.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会变得模糊,这时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C正确。D.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或反光镜换成凹面镜,D错误。故选D。18.图甲是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图乙为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和物镜。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4个视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顺序是:③②①④B.要想看到视野③应该选用图乙中的镜头1与4进行组合C.图甲中视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最小,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最清晰D.要想看到视野④应该选用图乙中的镜头1与6进行组合【答案】D【分析】(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2)乙图中1、2、3是目镜,4、5、6是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甲图中③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④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4个视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顺序是:④①②③,A错误。B.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倍数越低,镜头越长,放大倍数最小。故要想看到视野③,即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其组合是乙图中的镜头3短目镜和镜头4长物镜,B错误。C.甲图中视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最小,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最不清晰,C错误。D.目镜中1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中6放大倍数最小,1与6组合放大倍数最小,因此要想看到视野④应该选用乙图中的镜头1与6进行组合,D正确。故选D。19.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试验台合适位置处。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如图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能使② (填名称)快速升降的是 (填序号)。光线较弱时,除了调节反光镜,还可以选用 来调节通光量。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则此物像放大了 倍。【答案】 镜臂 镜座 镜筒 ⑦ 遮光器 400【分析】图中,①是目镜、②是镜筒、③是物镜、④是载物台、⑤是遮光器、⑥是反光镜、⑦是粗准焦螺旋、⑧是细准焦螺旋、⑨是镜壁、⑩是镜座。【详解】拿取显微镜时,通常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以保持显微镜的稳定和直立。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能使②镜筒快速升降的是⑦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暗时,除了调节反光镜,还可以选用遮光器来调节通光量。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10×40=400倍。20.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践活动。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图A所示情况,应将载玻片往 移动;进一步观察到图B所示情况,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 (填序号)【答案】 左 ②③④【分析】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转换器、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反光镜。【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A图物像偏左,向左侧移动标本,物像会向右侧移动到视野中央变成B图。若将图B转换为图D,首先通过转动②转换器将低倍镜转换高倍镜来完成的,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由B图变为C图。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④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③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②④③。题型四、临时装片的制作21.如图,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答案】D【详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主要有擦、滴、撕、展、盖、染等。图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为后续操作做准备,这是第一步;①步骤: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即内表皮,这是获取实验材料的操作,在滴水之后进行;④步骤:把撕取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在撕取材料后进行;③步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是最后一步盖片操作;所以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过程中,“盖片”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清水)、撕 、展 、盖、 染 、吸。其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详解】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是正确的盖片方法,可以避免产生气泡,保证观察效果,A正确。B.将盖玻片直接平放在载玻片上。这种方法没有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容易导致气泡的产生,影响观察,B错误。C.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这种方法同样容易导致气泡的产生,因为迅速盖下时,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液体可能来不及均匀分布,C错误。D.将盖玻片的一侧插进液滴后,再用力按下。这种方法虽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了液滴,但可能会使被观察的物体没有完全覆盖在盖玻片下,同样影响观察,D错误。故选A。23.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步骤中,盖盖玻片时,直接盖下就行B.②步骤中,将取好的洋葱鳞片叶表皮随意放置在水滴中即可C.③步骤中,应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D.④步骤中,应撕取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答案】D【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详解】A.①步骤中,在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A错误。B.②步骤中,将取好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水滴中,用镊子轻轻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B错误。C.③步骤中,应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C错误。D.④步骤中,应该撕取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薄而透明,有利于观察其形态结构,D正确。故选D。24.用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A 视野中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染色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气泡太多D 视野中有污点 反光镜上有污点A.A B.B C.C D.D【答案】D【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撕、展、盖、染、吸。【详解】A.细胞结构不清晰,可能是视野暗或撕取的洋葱表皮粘有果肉、或未用碘液进行染色,故A不符合题意。B.视野中无光斑,可能是物镜未对准通光孔,造成无光无法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玻片盖的不当,故C不符合题意。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故D符合题意。故选D。25.光学显微镜下有神奇的生物世界,在老师的带领下,某班同学制作并观察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小林对制作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答案】B【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染是指染色,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详解】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应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位置①或③),而用吸水纸吸引则应在盖玻片另一侧的边缘(位置③或①)。这样可以利用毛细作用使染液均匀渗透到标本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如图所示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中步骤②和④是两个实验都有的,染色用的液体和载玻片所滴加的液体各自分别是( )A.亚甲基蓝溶液、碘液;生理盐水、清水B.碘液、碘液;清水、清水C.碘液、碘液;生理盐水、生理盐水D.红墨水、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清水【答案】A【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详解】图中②是染色、④是滴加液体。亚甲基蓝溶液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临时装片中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用碘液染色,也可以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状态,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该滴加生理盐水,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清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描述最不合理的是( )A.操作①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注视物镜B.操作②中,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较亮的圆形C.操作③中,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盐水D.操作④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放下【答案】C【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详解】AB.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结合分析正确的顺序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厘米处;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AB合理。C.为保持洋葱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应该滴清水,不应该滴盐水,C不合理。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D合理。故选C。28.某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A.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分析】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清水的水滴的大小要适度。【详解】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滴清水时,要注意水滴的大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故盖盖玻片时,为了避免标本中产生气泡,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的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染色时,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可防止盖玻片漂浮,②用吸水纸吸水,随着水的流动可以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均匀染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9.下面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取实验,请看图回答问题:(1)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以上步骤顺序为 (填序号)。(2)步骤④中,向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3)如果步骤①操作不当,会导致 ,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A. B.C. D.【答案】 ④③①② 清水 产生气泡 A【详解】(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取步骤是滴、放、盖、染,由图可知,①为盖,②为染,③为放,④为滴,所以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以上步骤顺序为④③①②,故填④③①②。(2)步骤④中,向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防止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萎缩,故填清水。(3)如果步骤①为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会导致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步骤①为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使载玻片上的清水慢慢将盖玻片下的空气赶走,盖玻片下不会产生气泡,即操作A正确,故填A。30.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2)若步骤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出现问题是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如图几个视野: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用箭头和字母表示)。A. B.C. D.②从A到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③在视野C中,用稀碘液染色的目的是 。【答案】(1)④⑤⑥①②③(2)视野中出现气泡(3) B→D→A 细准焦螺旋 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分析】“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详解】(1)“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图中未体现该步骤。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对应图中④滴清水。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对应图中⑤取材。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对应图中⑥展平。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现气泡,对应图中①盖盖玻片。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对应图中②滴碘液。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对应图中③吸引。因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⑤⑥①②③。(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如果步骤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比如盖玻片没有缓缓放下,而是快速放下或者倾斜角度过大,就容易在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当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这些气泡会影响观察效果,看到的现象是视野中出现黑色或灰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亮圈,这些亮圈会干扰对细胞结构的观察。(3)①观察装片时,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此时视野范围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但细胞体积小,一般会看到视野B(找到了物像,但不在视野中央)。要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需要将装片向目标所在的方向移动,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看到视野D(目标移到了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此时视野范围变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少但细胞体积大,看到视野A(细胞数目较少,体积较大,但可能有些模糊)。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看到视野C(物像清晰)。因此,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B→D→A。②从视野A到视野C,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的物像。当使用高倍镜观察时,通常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来使物像清晰。所以,从A到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③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稀碘液)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同时,细胞的其他结构在染色后也能与背景形成更好的对比,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题型五、细胞的结构31.西瓜是夏天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西瓜的汁液来自细胞的(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答案】C【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详解】A.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不符合题意。C.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糖分、有机酸等溶解物质,西瓜中的汁液主要来源于细胞的液泡,C符合题意。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题图是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可以表示叶绿体 B.b可以表示细胞核C.甲可以表示洋葱根尖细胞 D.乙可以表示菠菜叶肉细胞【答案】D【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2.题图中:a是细胞核,b是叶绿体;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可见,图中的b可以表示叶绿体,A错误。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可见,a应该是细胞核,B错误。C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所以,甲不可以表示洋葱根尖细胞,而乙可以表示菠菜叶肉细胞,C错误、D正确。故选D。33.小航将自己的血液分别滴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红血球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结果,比较三种食盐水的浓度,下列正确的是( )编号 细胞状态甲 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乙 细胞萎缩丙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答案】B【分析】人体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约为0.9%,所以人体细胞在0.9%的食盐溶液中呈正常状态。当外界溶液浓度远高于细胞内液的浓度,所以细胞要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远低于细胞内液的浓度,所以细胞要吸水破裂。【详解】从表格知甲组吸水破裂,说明甲中红细胞位于低浓度的食盐水中才吸水破裂的;乙组失水皱缩,说明乙中红细胞位于高浓度的食盐水中才失水萎缩的;丙组正常状态,说明丙中红细胞位于与红细胞内液浓度相似浓度的食盐水中才维持正常状态(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因此乙>丙>甲。B正确,ACD错误。故选B。34.如图A、B、C分别代表棉花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果蝇细胞,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大液泡 A.①⑤⑥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②③④⑥【答案】C【分析】棉花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等。酵母菌细胞:属于单细胞真菌,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果蝇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棉花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果蝇细胞的共同点。【详解】①细胞壁:棉花叶肉细胞和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而果蝇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细胞壁不是它们的共同结构。①错误。②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棉花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果蝇细胞都具有细胞膜,所以细胞膜是它们的共同结构。②正确。③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三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质,所以细胞质是它们的共同结构。③正确。④细胞核:棉花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果蝇细胞都具有细胞核,所以细胞核是它们的共同结构。④正确。⑤叶绿体: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含有叶绿体,酵母菌细胞和果蝇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叶绿体不是它们的共同结构。⑤错误⑥大液泡:棉花叶肉细胞和酵母菌细胞有大液泡,而果蝇细胞没有大液泡,所以大液泡不是它们的共同结构。⑥错误。综上,阴影部分包括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即②③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5.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虞同学进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图示。分析甲﹑乙两图,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图更换物镜头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来实现B.甲图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后再次观察,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C.乙图是小虞同学观察并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型D.乙图中结构①和②的功能相同,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答案】A【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详解】A.在显微镜中,物镜转换器是用于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的。通过旋转转换器,可以选择不同的物镜来观察样本,A正确。B.更换物镜后,通常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来重新聚焦,而不是粗准焦螺旋,B错误。C.乙图具有叶绿体,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乙图不是小虞同学观察并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型,C错误。D.①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错误。故选A。36.如图所示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观察到更多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选用高倍物镜B.画细胞结构简图时,用铅笔细点表示比较暗的地方,不能涂阴影C.①和②是细胞核,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乙中细胞比甲中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答案】B【分析】显微镜的使用,低倍物镜下视野范围大、细胞数目多,高倍物镜下视野范围小、细胞数目少。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用铅笔细点表示较暗的地方,不能涂阴影。细胞结构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有),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图中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乙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①和②均代表细胞核。【详解】A.为了观察到更多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选用低倍物镜,因为低倍物镜下视野范围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而高倍物镜下视野范围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少,A错误。B.画细胞结构简图时,用铅笔细点表示比较暗的地方,不能涂阴影,这是绘制生物图的规范要求,这样能更科学准确地表示细胞结构的明暗情况,B正确 。C.①和②是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核,C错误。D.乙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乙中细胞比甲中细胞少了细胞壁和液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说乙中细胞比甲中细胞少了叶绿体,D错误。故选B。37.小滨在用显微镜做实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观察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B.乙: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逆时针流动,则叶绿体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C.丙: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提高效率,可将吸水纸在滴加碘液的同一侧吸取液体D.丁:如该细胞是韭菜的叶肉细胞,那么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4细胞质中【答案】B【分析】图甲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图乙中叶绿体逆时针转动;图丙中示染色;图丁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细胞质。【详解】A.显微镜呈倒像,视野中的气泡位于右上方,其实际位置在左下方;因此,要使气泡从视野中移出,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A错误。B.观察到叶绿体在视野中逆时针流动,说明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因为观察到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一致,B正确。C.对细胞进行染色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稀碘液就会从盖玻片下被吸过来,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C错误。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3细胞核中,D错误。故选B。38.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你判断这最可能是( )A.人的神经细胞 B.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人的肌肉细胞【答案】B【分析】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图中为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详解】ACD.人的神经细胞通常具有突起,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呈不规则椭圆形,人的肌肉细胞呈纤维状,都不符合图示细胞的结构特征,ACD不符合题意。B.图中显示的细胞形状规则,呈现出均匀整齐的长方形排列,具细胞壁,这些特征是典型的植物细胞特征,而不是动物细胞特征。洋葱鳞片内的表皮细胞通常在显微镜下显示出多边形的形状和相互紧密连接的排列方式,这与图片所示的相符。因此,最可能的是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B符合题意。故选B。39.如图所示为小莲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其中被称为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液泡、④是叶绿体。【详解】A.①是细胞壁,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B.②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符合题意。C.③是液泡,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D.④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D不符合题意。故选B。40.如图所示为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1)其中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图是 (填“甲”或“乙”);(2)请用图中表示细胞结构的数字①~⑦填写下列空格:胡克在自制的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实际上是图中的 结构;(3)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 ,完整的番茄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而有破损的番茄则容易腐败,说明番茄表面有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它属于植物的 组织。(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是 。【答案】 甲 ① ⑤/液泡 保护 ④/细胞核【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解答即可。【详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图。(2)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并描述软木是由许多小室组成,状如蜂窝称之为“细胞”。实际上,胡克看到的是植物死细胞的①细胞壁。(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⑤液泡,完整的番茄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而有破损的番茄则容易腐败,说明番茄表面有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它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4)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4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选填“甲”或“乙”)表示植物细胞(2)农民营用以下方法鉴定储存种子的死活:用稀释的红墨水浸泡植物种子15分钟,然后切开、死种子的内部被染上红色,而活种子不会被染上红色,这与种子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3)压榨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答案】 甲 2 细胞膜 5 液泡【分析】观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叶绿体、5是液泡、6是细胞质,据此解答。【详解】(1)由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核、4叶绿体、5液泡、6细胞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以及叶绿体。所以图中乙图是动物细胞,甲图的植物细胞结构图。(2)2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如农民常用以下方法鉴定储存种子的死活:用稀释的红墨水浸泡玉米种子15分钟,然后切开,死的种子的胚将染上红色。这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死的种子的细胞膜失去了其控制作用。(3)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5液泡。42.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答案】(1)液泡(2)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3) 溶液种类 AB【详解】(1)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具有细胞液,贮存着各种物质,因此图1中A是液泡。(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因此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3)①由表格可知,三组实验溶液的种类不一样,故实验探究的是溶液的类种类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影响,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溶液种类的关系。②A.由表格可知,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时间不同,即“分离”速度不同,故A符合题意;B.由表格可知,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故B符合题意;C.由表格可知,在2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后,使用清水不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1.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B.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D.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物通常具有生长、繁殖、代谢、反应刺激、运动、适应环境等特征。机器狗虽然能模仿某些生物的行为,如运动、根据指令作出反应,但它并不具备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等核心特征;因此,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A正确。B.不是所有生物都依赖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比如动物就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依据“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判断,B错误。C.运动不是生物独有的特性,非生物实体(如机器、车辆)也能运动。因此,仅凭运动能力不能判断机器狗是生物,C错误。D.虽然机器狗能根据指令作出反应,但这只是因为它被编程了,而不是因为它具有生物的反应刺激能力。生物的反应刺激能力是基于生物体的生理和神经机制,而机器狗的反应是基于预设的程序和指令,D错误。故选A。2.捕蝇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能散发甜蜜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苍蝇在甜味和紫外光的刺激下,就会靠近捕蝇草,而成为它的“美食”。苍蝇的行为体现了生物哪种基本特征( )A.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进行呼吸与排泄 D.生物能适应环境【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虽然捕蝇草通过捕食苍蝇来获取营养,但这一点并不是题目主要描述的苍蝇的行为特征,A不符合题意。B.题目中提到的苍蝇在甜味和紫外光的刺激下靠近捕蝇草的行为,表现出苍蝇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了反应。因此,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C.题目中并没有提及苍蝇的呼吸和排泄行为,C不符合题意。D.虽然生物确实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但题目中主要描述的是苍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它如何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视野由模糊变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图二:细胞周边的污点有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C.图三:洋葱表皮细胞周围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一开始滴加的清水过多D.图四:草履虫向右上方移动时,为避免草履虫离开视野,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答案】A【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详解】A.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用于快速对焦,而细准焦螺旋用于细微调整焦距,因此视野由模糊变清晰时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A正确。B.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B错误。C.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因此,洋葱表皮细胞周围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C错误。D.图四中草履虫向右上移动,为避免它离开视野,应该向它同方向移动装片,即向右上方,因为显微镜呈倒像,D错误。故选A。4.在观察细胞时,小玉对粗准焦螺旋进行如图所示方向的转动,其目的是( )A.降低镜筒 B.升高镜筒 C.调暗视野 D.调亮视野【答案】A【分析】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详解】观图可知是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是为了使镜筒下降,顺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是了为升镜筒。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明暗。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梵净山溪水中的生物,低倍镜下观察样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现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下一步操作是( )A.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B.转动物镜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转动遮光器,换用更小的光圈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便于切换高倍物镜【答案】A【详解】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需要进行的操作是:①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根据图示,生物a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需要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②接下来,为了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我们需要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因此,转动物镜转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是正确的操作。③在转换到高倍镜后,由于视野范围变小,光线可能会变得较暗。因此,需要增加光圈大小以保证足够的光线。④最后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以获得清晰的像,而不是使用粗准焦螺旋。综上,下一步的操作是: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如图甲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圆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A. B.C. D.【答案】C【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详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上方,而实际上,细胞中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下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详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④滴水、③取料、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小明同学进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绘制细胞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从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③C.光线过暗时可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以增加视野亮度D.细胞结构c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答案】B【分析】图中,①是转换器、②是反光镜、③是粗准焦螺旋、④是细准焦螺旋;a是细胞壁、b是液泡、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详解】A.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可以保护细胞,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A正确。B.从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应使用显微镜的①转换器,不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③粗准焦螺旋,B错误。C.光线过暗时,可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反光镜,使用凹面镜,以增加视野亮度,C正确。D.图中细胞结构c代表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正确。故选B。9.为了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了相关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细胞壁和液泡B.若想将图一视野中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C.若想将图一中的细胞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选择图二中的镜头①③组合D.制作该装片时,为了维持洋葱细胞原有的形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答案】C【分析】图一中,细胞①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图二中,①②为目镜,其中,①是低倍目镜、②是高倍目镜;③④为物镜,其中③是高倍物镜、④是低倍物镜。【详解】A.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类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其具有细胞壁和液泡,A正确。B.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象可移动到视野中央;细胞①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若想将图一视野中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B正确。C.将图一中的细胞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选择最大倍率的组合,即目镜②与物镜③的组合,C错误。D.为了维持洋葱细胞的原有形状,在制作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D正确。故选C。1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染色造成的【答案】B【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详解】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盖玻片未接触液滴,A错误。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看到细胞数目越少,①镜头短是低倍物镜,②镜头长是高倍物镜,所以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B正确。C.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最后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不是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C错误。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错误。故选B。1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为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植物体各部位细胞中都含有结构③C.细菌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②D.糖拌西红柿渗出的汁液来自结构⑤【答案】B【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详解】A.结构①是细胞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最外面,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正确。B.结构③是叶绿体,只有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中含有,不是植物体各部位细胞都有,B错误。C.结构②是细胞膜,细菌进入人体细胞时首先要经过细胞膜,C正确。D.结构⑤是液泡,糖拌西红柿渗出的汁液来自液泡,D正确。故选B。 1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B.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C.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重叠的大细胞【答案】B【分析】1、图甲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2、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详解】A.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故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②粗准焦螺旋,应调节①细准焦螺旋观察物像,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越多。图乙中物镜①比②短,则放大倍数比②小,故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B正确。C.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C错误。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故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D错误。故选B。13.小科在做“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1)染色时所使用的染色剂液体是 。(2)染色后,他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①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②在观察上述自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发现细胞有流动现象,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答案】 碘液/稀碘液 BDA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每个步骤简洁地用一个字代表:擦→滴→撕→展→盖→染。【详解】(1)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细胞标本的全部。(2)①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B。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要把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移动标本的方向与图像所在的位置一致。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偏左方,所以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图D所示。此时图中细胞放大倍数较小,要放大物像,应转动转换器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图A所示。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此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即图C所示。该同学最终看到视野C,在此之前他看到的视野依次是B→D→A。②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这是由于盖玻片下的水分过多,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即可。14.图甲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几个步骤,图乙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制作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2)为了将图乙中的视野“A”变为视野“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第一步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角移动C.更换物镜后,视野光线变暗,所以应该换用大光圈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答案】 cadb BC【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详解】(1)甲图中,a为“刮、涂”,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刮取少量口腔上皮细胞,然后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b为“染、吸”,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染液,使染液将标本浸没。c为“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生理盐水。d为“盖”,即盖盖玻片。因此,正确的顺序为cadb。(2)乙图中,A视野内,物像在左下方,物像较小,B视野内,物像在视野中央,物像变大,因此,将图乙中的视野“A”变为视野“B”,首先,将装片向左下角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更换物镜后,视野光线变暗,所以应该换用大光圈,最后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选BC。【点睛】明确显微镜的使用以及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5.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图中可能是“绿叶海天牛”细胞的是图 ;(填“A”或“B”) (2)“绿叶海天牛”摄取藻类后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 ] ; (3)俗语云“秋冬甘蔗赛过参”,气候干燥 ,正值吃甘蔗的季节。温岭甘蔗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物质主要存在甘蔗细胞的[ ] 中。(4)将藻类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藻类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藻类细胞的[ ] 。【答案】 A 5 叶绿体 4 液泡 1 细胞膜【分析】识图可知,1表示细胞膜,2表示细胞质,3表示细胞核,4表示液泡,5表示叶绿体,6表示细胞壁。【详解】(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故绿叶海天牛的细胞是图A。(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绿叶海天牛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5叶绿体。(3)细胞质中有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其中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温岭甘蔗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物质主要存在甘蔗细胞的4液泡。(4)细胞膜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细胞的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用开水浸泡藻类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藻类细胞的1细胞膜。16.小科在实验室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 ②生理盐水 ③碘液 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他漱口后,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一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3)小科按照正确步骤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挪动给同桌看,但同桌确看不清物像。你认为他如果要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首先要做的是 (填字母)。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反光镜角度,重新对光 C.转动转换器(4)小科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二中的甲图视野换成乙图视野,操作中涉及到的具体步骤有 (填序号)。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③向左下移动玻片 ④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⑥转动细准焦螺旋【答案】 ②④ ④①③② B ①②⑥【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解答即可。【详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上膛轻轻地刮几下;“涂”,把带有口腔上皮细胞的牙签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均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他漱口后,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②生理盐水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 内容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需要营养和能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体会产生代谢废物(如水、尿素和二氧化碳等)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反应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都在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知识点二、细胞的发现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时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注】模型建构: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科学中抽象的现象,我们可用一些具体的图形或模型,把它形象地表示出来,使之具体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2.细胞学说:(1)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2)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注】胡克观察到的软木栓细胞,其实是细胞的空壳。当时的细胞学说只说明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没有说明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如病毒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知识点三、显微镜的使用(重点)1.显微镜的构造:结构 功能支持部分 镜座 马蹄形,使显微镜放置稳定镜臂 握显微镜的地方,它与镜柱间有倾斜关节载物台 放置标本(玻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压片夹 固定标本(玻片)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向前旋转时镜筒下降。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通常在用粗准焦螺旋调焦找到物像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遮光器 调节光通量,以获得需要的亮度。亮度不足时用大光圈,亮度太强时用小光圈。物镜转换器 调换物镜光学部分 目镜 镜筒上端接近人眼的镜头,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 安装于转换器上接近物体的镜头,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反光镜 采集光线及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太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太暗时用凹面镜。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1)安放:左手托 镜座 ,右手握 镜臂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偏左 方;(2)对光:转动 物镜转换器 ,使 低倍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遮光器 ,让较大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反光镜 (光线亮时用 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 凹面镜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载玻片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通光孔 ;(4)调焦:①眼睛盯住 物镜 ,向 前 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后调节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注】(1)对光时一定要用低倍物镜,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2)物像变化可能的操作:①位置变化—移动玻片。②大小变化—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③清晰度变化—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粗准焦螺旋。④亮度变化—调节遮光器或反光镜。(3)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然后通过转动反光镜调节亮度;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得到清晰的像。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 物镜倍数 。4.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 倒像 (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①要想移到视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②细胞液流动方向,观察到是怎样的,实际就是怎样的。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6.目镜与物镜的区别:(1)物镜带有螺纹(2)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目镜越长,倍数越小 。7.低倍与高倍的区别:低倍 高倍细胞 小 ,数目 多 ,视野 亮 ,范围 大 细胞 大 ,数目 少 ,视野 暗 ,范围 小知识点四、临时装片制作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一滴清水。(3)撕: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侧割出约0.5cm×0.5cm的正方形区域,用镊子撕去一小块内表皮。(4)展:将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它展平。(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7)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注】①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的目的是擦除玻片上的污物。②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③用解剖针将洋葱鳞片内表皮展平的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后续观察。2.观察植物细胞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问题 原因 对策细胞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内表皮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洋葱鳞片内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 重新制作装片时,用解剖针展平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光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其他问题 其他原因 采取合适的策略,必要时可请求教师帮助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_擦、滴、刮、涂、盖、染、观;(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刮:用清水漱净口腔,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口腔内侧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4)涂:将有附着物的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口腔上皮细胞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碘液(7)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注】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很高,若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便于观察。4.观察动物细胞时的问题与对策:现象 原因 对策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 找到正确部位后再刮取细胞,重新制作装片刮取的细胞数太少 多刮取几次,重新制作装片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 重新制作装片,涂抹均匀视野中有细胞,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加滴亚甲基蓝溶液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5.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项目 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同点 所滴液体 清水 生理盐水取材方法 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 将附有碎屑的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相同点 擦净玻片、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后用吸水纸吸水知识点五、观察记录1.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2.观察记录的常见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3.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注】文字描述适用于记录简短的、非数据或图形的观察结果,如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表格记录适用于记录有规律或联系的多个数据,便于进行统计或对比,图形记录能够直观反映观察者看到的景象,也可以通过坐标曲线、饼状图或柱状图等形式记录数据,从而直观地体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分布状况等。知识点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外层,厚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注】①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若细胞死亡,则细胞膜的该生理功能会消失。②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2)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3)细胞核:呈圆球形,核外有核膜包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4)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之一,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与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5)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6)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一般位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题型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元曲《天净沙·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能自由活动C.都能进行捕食活动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2.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组名为“江南忆”的机器人,分别取名为“宸宸”“琮琮”“莲莲”(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生物,因为它们有高智商B.它们是生物,因为它们能运动C.它们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能进行新陈代谢D.它们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课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水稻茎秆由细胞构成——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B.水稻季末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水稻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水稻芽长成枝条——生物能生长、发育4.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在宁波召开,关于机器人是否是生物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下列关于生物的基本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且都在进化B.生物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C.生物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5.杭州亚运会铁饼赛事中,机器狗亮相现场,承担起了搬运铁饼的重任。这是全球首次在体育赛事中使用机器狗来运输比赛器材,为观众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下列关于该机器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机器狗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B.新一代的机器狗拥有算数、翻译、指路和播报天气等功能,体现了技术可以随意综合使用C.技术人员为解决机器狗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重心位置偏移导致的“翻车”现象,对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测试调整,确保负重时也能运动自如,体现了技术的实践性D.机器狗可爱又富有科技感的造型被网友评价为“最强萌物”,体现了艺术设计融入在技术产品的设计中6.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组成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结论,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A.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C.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题型二、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B.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C.相比死细胞,活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D.生物的特征之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9.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B.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10.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11.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如图甲所示是胡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人在认识细胞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胡克观察到的是活的植物细胞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魏尔肖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图乙中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题型三、显微镜的使用12.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13.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C.丙:转动转换器为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偏暗,可使用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14.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对光后,眼睛注视目镜,先调节结构①使镜筒下降B.将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可选用物镜③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光圈和反光镜,则乙比甲亮D.若在甲视野中看到清晰的像,则调节转换器改换成乙视野后,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像15.下列关于显微镜(如图所示)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看结构③B.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图中的④和⑦C.调节图中结构①,可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D.选择图中5×和10×的镜头可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16.题图是显微镜一个视野中的物像,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上移动后,视野中的物像可能会变成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B.C. D.17.显微镜观察时,图甲为倍数不同的目镜(10×、5×)与物镜(40×、4×),图乙是放大40倍所看到的图像,欲将图乙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400倍观察,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直至位于视野中央B.将物镜换成甲图中的镜头③C.换成高倍镜之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18.图甲是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图乙为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和物镜。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4个视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顺序是:③②①④B.要想看到视野③应该选用图乙中的镜头1与4进行组合C.图甲中视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最小,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最清晰D.要想看到视野④应该选用图乙中的镜头1与6进行组合19.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试验台合适位置处。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如图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能使② (填名称)快速升降的是 (填序号)。光线较弱时,除了调节反光镜,还可以选用 来调节通光量。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则此物像放大了 倍。20.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践活动。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图A所示情况,应将载玻片往 移动;进一步观察到图B所示情况,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 (填序号)题型四、临时装片的制作21.如图,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2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过程中,“盖片”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23.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步骤中,盖盖玻片时,直接盖下就行B.②步骤中,将取好的洋葱鳞片叶表皮随意放置在水滴中即可C.③步骤中,应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D.④步骤中,应撕取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24.用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A 视野中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染色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气泡太多D 视野中有污点 反光镜上有污点A.A B.B C.C D.D25.光学显微镜下有神奇的生物世界,在老师的带领下,某班同学制作并观察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小林对制作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26.如图所示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中步骤②和④是两个实验都有的,染色用的液体和载玻片所滴加的液体各自分别是( )A.亚甲基蓝溶液、碘液;生理盐水、清水B.碘液、碘液;清水、清水C.碘液、碘液;生理盐水、生理盐水D.红墨水、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清水27.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描述最不合理的是( )A.操作①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注视物镜B.操作②中,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较亮的圆形C.操作③中,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盐水D.操作④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放下28.某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A.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9.下面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取实验,请看图回答问题:(1)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以上步骤顺序为 (填序号)。(2)步骤④中,向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3)如果步骤①操作不当,会导致 ,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A. B.C. D.30.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2)若步骤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出现问题是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如图几个视野: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用箭头和字母表示)。A. B.C. D.②从A到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③在视野C中,用稀碘液染色的目的是 。题型五、细胞的结构31.西瓜是夏天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西瓜的汁液来自细胞的(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32.题图是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可以表示叶绿体 B.b可以表示细胞核C.甲可以表示洋葱根尖细胞 D.乙可以表示菠菜叶肉细胞33.小航将自己的血液分别滴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红血球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结果,比较三种食盐水的浓度,下列正确的是( )编号 细胞状态甲 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乙 细胞萎缩丙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34.如图A、B、C分别代表棉花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果蝇细胞,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大液泡 A.①⑤⑥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②③④⑥35.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虞同学进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图示。分析甲﹑乙两图,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图更换物镜头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来实现B.甲图显微镜镜头由M转换成N后再次观察,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C.乙图是小虞同学观察并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型D.乙图中结构①和②的功能相同,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36.如图所示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观察到更多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选用高倍物镜B.画细胞结构简图时,用铅笔细点表示比较暗的地方,不能涂阴影C.①和②是细胞核,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乙中细胞比甲中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37.小滨在用显微镜做实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观察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B.乙: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逆时针流动,则叶绿体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C.丙: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提高效率,可将吸水纸在滴加碘液的同一侧吸取液体D.丁:如该细胞是韭菜的叶肉细胞,那么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4细胞质中38.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你判断这最可能是( )A.人的神经细胞 B.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人的肌肉细胞39.如图所示为小莲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其中被称为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0.如图所示为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1)其中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图是 (填“甲”或“乙”);(2)请用图中表示细胞结构的数字①~⑦填写下列空格:胡克在自制的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实际上是图中的 结构;(3)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 ,完整的番茄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而有破损的番茄则容易腐败,说明番茄表面有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它属于植物的 组织。(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是 。4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选填“甲”或“乙”)表示植物细胞(2)农民营用以下方法鉴定储存种子的死活:用稀释的红墨水浸泡植物种子15分钟,然后切开、死种子的内部被染上红色,而活种子不会被染上红色,这与种子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3)压榨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42.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1.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B.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D.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2.捕蝇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能散发甜蜜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苍蝇在甜味和紫外光的刺激下,就会靠近捕蝇草,而成为它的“美食”。苍蝇的行为体现了生物哪种基本特征( )A.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进行呼吸与排泄 D.生物能适应环境3.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视野由模糊变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图二:细胞周边的污点有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C.图三:洋葱表皮细胞周围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一开始滴加的清水过多D.图四:草履虫向右上方移动时,为避免草履虫离开视野,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4.在观察细胞时,小玉对粗准焦螺旋进行如图所示方向的转动,其目的是( )A.降低镜筒 B.升高镜筒 C.调暗视野 D.调亮视野5.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梵净山溪水中的生物,低倍镜下观察样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现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下一步操作是( )A.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B.转动物镜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转动遮光器,换用更小的光圈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便于切换高倍物镜6.如图甲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圆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 )A. B.C. D.7.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8.小明同学进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绘制细胞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从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③C.光线过暗时可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以增加视野亮度D.细胞结构c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9.为了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了相关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细胞壁和液泡B.若想将图一视野中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C.若想将图一中的细胞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选择图二中的镜头①③组合D.制作该装片时,为了维持洋葱细胞原有的形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1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眼睛注视反光镜位置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染色造成的1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为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植物体各部位细胞中都含有结构③C.细菌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②D.糖拌西红柿渗出的汁液来自结构⑤1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B.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C.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重叠的大细胞13.小科在做“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1)染色时所使用的染色剂液体是 。(2)染色后,他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①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②在观察上述自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发现细胞有流动现象,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14.图甲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几个步骤,图乙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制作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2)为了将图乙中的视野“A”变为视野“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第一步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角移动C.更换物镜后,视野光线变暗,所以应该换用大光圈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15.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图中可能是“绿叶海天牛”细胞的是图 ;(填“A”或“B”) (2)“绿叶海天牛”摄取藻类后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 ] ; (3)俗语云“秋冬甘蔗赛过参”,气候干燥 ,正值吃甘蔗的季节。温岭甘蔗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物质主要存在甘蔗细胞的[ ] 中。(4)将藻类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藻类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藻类细胞的[ ] 。16.小科在实验室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 ②生理盐水 ③碘液 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他漱口后,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一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3)小科按照正确步骤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挪动给同桌看,但同桌确看不清物像。你认为他如果要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首先要做的是 (填字母)。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反光镜角度,重新对光 C.转动转换器(4)小科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二中的甲图视野换成乙图视野,操作中涉及到的具体步骤有 (填序号)。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③向左下移动玻片 ④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⑥转动细准焦螺旋17.(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是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如果要依次采用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依次来观察以下物体,那么正确的观察顺序应该是 。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相关操作如下:a.盖上盖玻片;b.用低倍镜观察;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2)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3)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A. B. C. D.(4)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显微镜结构图中序号)。(6)使用下图中的物镜、目镜观察时,调整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 。A.1、3、5 B.2、4、6 C.2、3、5 D.2、4、518.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选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标准。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同步提升】浙教版七上-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1,知识点 典例 强化)-原卷版 .doc 【同步提升】浙教版七上-专题02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1,知识点 典例 强化)-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