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基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40金,创境外参赛新高。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从而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答案】D【详解】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024年4月26日,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交接,入驻“天宫”,下列对太空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B.航天员在太空会想家吗?C.带入太空的种子能否正常萌发? D.失重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是否更容易?【答案】B【分析】科学问题科学问题通常指的是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客观结论的问题。【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而太空中接近真空状态,没有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听不到声音。可见,“太空中为什么听不到声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物理学原理进行解释和验证,所以这是一个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B.“航天员在太空会想家吗?”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航天员的个人情感和心理状态,无法通过科学方法和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故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B符合题意。C.“带入太空的种子能否正常萌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是一个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D.“失重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是否更容易?”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是一个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小缙100m赛跑成绩约4s B.缙云今年夏季某天的气温26℃~38℃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50L D.普通教室的面积约500m2【答案】B【详解】A.中学生100m赛跑成绩约为十几秒,故A不符合题意;B.缙云今年夏季某天的气温可能为26℃~38℃,故B符合题意;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50mL=0.55L,故C不符合题意;D.普通教室的面积约为10m×8m=80m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液体的温度 B.测量正方体的边长C.点燃酒精灯 D.取适量的液体【答案】D【详解】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操作错误,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并且要放正,不能歪斜,图中测量正方体边长时,刻度尺没有与正方体的边平行,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故B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酒精洒出,引发火灾。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防止瓶塞沾染桌面杂质,污染试剂),标签要对准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D。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答案】C【详解】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6.00cm,末尾刻度值为7.5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7.55cm-6.00cm=1.55cm故选C。6.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如图①所示;将铁块放入量筒中,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如图②所示;取出铁块,再将物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③所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3;将铁块和物块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图④所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4。则物块的体积V的大小应该是( )A.V2-V1 B.V3-V1 C.V4-V3 D.V4-V2【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运用排水法测量物块的体积,④步骤中量筒测量物块、铁块、水的总体积;②步骤中量筒测量水、铁块的总体积,由②④两步可得,物块的体积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详解】体温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可知,使用前要先向下甩,如果不甩,内部的水银可升不可降,甲同学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测得体温为37.5℃,示数升高,说明乙同学的体温是准确的,甲同学的体温不准确,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是正确的,测得体温37.4℃是准确的,丁同学体温计未甩,但示数37.5℃,升高了,说明丁同学的体温也是准确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自古台湾就是我国的领土,要测量台湾地图上海岸线的长度,你认为最佳的方法是( )A.用卷尺量,沿海岸线慢慢移动,读出数值B.用平直的刻度尺沿海岸线慢慢移动,读出数值C.用橡皮条与海岸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橡皮条的长度D.用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海岸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细丝线的长度【答案】D【详解】A.卷尺的移动无法精确贴合海岸线的曲折变化,会导致测量结果远小于实际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B.平直的刻度尺无法弯折,无法贴合海岸线的曲折变化,无法测量台湾地图上海岸线的长度,故B不符合题意;C.橡皮条具有弹性,拉直时会因形变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且不同力度拉伸会产生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D.无弹性的细丝线能紧密贴合海岸线的弯曲形状,拉直后长度不变,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故D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仪器名称 药匙 量筒 滴瓶 试管架用途和使用方法 燃烧实验中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 测量液体体积和用作反应容器 盛放液体试剂,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 用作夹持试管或蒸发皿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该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匙,该仪器可用于燃烧实验中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选项错误;B、量筒仅用于测量液体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该仪器的名称是滴瓶,其用途是盛放液体试剂,其中的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回原瓶即可,选项正确;D、该仪器的名称是试管夹,可用于夹持试管,不能夹持蒸发皿,夹持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选项错误;故选C。10.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答案】D【详解】A、若被化学试剂灼伤,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处理方法错误;B、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不能直接倾倒在水槽中,以防造成水体污染,故处理方法错误;C、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处理方法错误;D、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故处理方法正确。故选D。11.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刘同学选择大小相近的60粒饱满大豆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培养皿中,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方案。其中以温度为自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合是( )组别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光照 温度/℃ 水分甲 正常 25 适量乙 正常 25 无丙 正常 35 适量A.甲和乙 B.甲和丙C.乙和丙 D.甲、乙、丙【答案】B【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分析表格中的条件:甲组:温度 25℃,水分适量乙组:温度 25℃,水分无丙组:温度 35℃,水分适量根据以上条件:甲组和丙组的唯一不同条件是温度,其他条件(水分和光照)相同。因此,甲组和丙组是以温度为自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合。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小清发现同学们在测试时有些错误的操作,下列是他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其中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体积时,量筒内的水太多 偏大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时,将皮尺拉长 偏大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体积时,量筒内的水太多,放入物体后,导致部分水溢出,测得的体积偏小,故A错误;B.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绕的铜丝宽度增大,测得的直径长度偏大,故B正确;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液柱下降,温度偏小,故C错误;D.用拉得很紧的皮尺去测量教室的长度时,皮卷尺分度值变大,距离一定时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B。13.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宁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测量次序 1 2 3甲组/厘米 18.33 18.34 18.35乙组/厘米 18.3 18.4 18.6A.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18.33厘米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答案】D【详解】A.甲组测量的结果为18.33cm,18.34cm,18.35cm,精确到毫米;乙组测量的结果是18.3cm,18.4cm,18.6cm,精确到厘米,故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宽度是甲组,故A不符合题意;B.甲测量的结果为18.33cm,18.34cm,18.35cm,精确到毫米,即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毫米,故B不符合题意;C.该《科学》教科书的宽度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一次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为了达到测量的准确程度,就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mL和1mL,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mL和13.9m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mL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答案】D【详解】A.甲量筒10mL和20mL之间分成5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2mL,1mL=1cm3所以甲的分度值是2cm3,乙量筒10mL和20mL之间分成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1mL,所以乙的分度值是1cm3,故A错误;B.煤油的质量相等,密度相等,体积相等,故B错误;CD.甲的分度值是2mL,乙的分度值是1mL,乙的分度值小,精确度越高,误差越小,甲的分度值大,误差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5.如图是一支刻有100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则此温度计第10格时的温度是( )A.0℃ B.-20℃ C.20℃ D.-40℃【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将此温度计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该温度计1格表示的温度为:,此温度计第10格距离30格差20格,且温度在0℃以下,则表示的温度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6分)16.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符号。(1)2500cm3= L;(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0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4)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 。【答案】(1)2.5(2)mm(3)dm(4)cm【详解】(1)2500cm3=2500mL=2.5L;(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0mm;(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cm。17.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实验中,小金和小科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填“小金”或“小科”)同学的测量方法正确;他所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2)另取一刻度尺,用正确的方法测量科学教科书的宽度,五次结果分别为18.43cm,18.42cm,18.44cm,18.43cm,18.41cm。则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答案】(1) 小金 3.80(2)18.43【详解】(1)[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应紧贴被测部分,由图知道,小金同学的测量方法正确。[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80cm。(2)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温度计所示的温度为 。(2)按图乙a→b→c方式操作,测得蜡块的体积为 ;若操作b与c顺序对调,则测得蜡块的体积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23℃(2) 20cm3 偏大【详解】(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往上刻度越低,温度为零摄氏度以下。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为-23℃。(2)[1]b中体积为30mL,c中体积为50mL,所以蜡块的体积为V=50mL-30mL=20 mL=20cm3[2]若操作b与c顺序对调,将蜡块上方物体提出水面时,会带出部分水,所以会导致测量蜡块的体积将偏大。19.如图,温度计读数:甲 ,乙 ,用温度计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 。 【答案】 18℃ -9℃ 0.5℃【详解】[1][3]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用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0.5℃,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8.0℃;[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20.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答案】 2.50 1.4 大【详解】[1][2]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4.00cm-1.50cm=2.50cm=25.0m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3]匝数越多,缠绕的越紧密,越接近真实值,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21.测量是我们定量观察的必备技能,其中正确度读数及合理分析很关键;(1)图甲中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从用法正确的尺上读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此木块的长度为 cm;(2)图乙中所示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读数是 ;图丙中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 ,读数是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17℃,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答案】(1) A B 0.1 2.60(2) 1℃ -12℃ 水银的热胀冷缩 39.6℃(3)20°C【详解】(1)[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2mm,所以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2]由图甲可知,刻度尺B的刻度线没有和被测物体紧贴,所以就使用方法而言,B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3]由图甲可知,刻度尺A的1cm被平均分成10小格,则每小格表示0.1cm,所以分度值是0.1cm。[4]由于木块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对齐刻度为2.60cm,所以此木块的长度为2.60cm。(2)[1]由图乙可知,图中温度计10℃被平均分成10小格,则每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2]图乙中液面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示数是零下温度,即温度计示数为-12℃。[3]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水银的热胀冷缩。[4]由图丙可知,水银体温计的1℃被平均分成10小格,则每小格表示0.1℃,所以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则水银体温计的读数为39.6℃。(3)由于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为100℃,则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温度计的分度值为室内空气中示数是17℃,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22.小科想准确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放入后块后再此读数,根据图中示数记录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旁边的小王发现放入石块后小科是俯视读数的,那么他测量的石块体积 (填“>”“=”或“<”)石块实际的体积。【答案】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12 >【详解】[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为了保证读数的准确性,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2]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放入小石块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 =60mL=60cm3放入小石块后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72mL=72cm3根据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小石块的体积V=V2 V1=72cm3 60cm3=12cm3[3]放入石块后俯视读数,会使读取的总体积V2偏大。 因为小石块的体积V=V2 V1,V1是准确的,V2 偏大,所以计算出的小石块体积V也会偏大,即他测量的石块体积>石块实际的体积。23.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取一张废弃的墙纸,用刻度尺测出长墙纸的长度为L。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C.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D.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如图所示)。(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量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答案】(1)A(2)BDC(3)(4)①③【详解】(1)以上步骤中,不需要测纸的长度,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BA。(2)在绕纸前应先测出铅笔直径,绕纸后才能测出圆环直径,所以,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3)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即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累积法)同类的有①③。因为: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运用了累积法;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运用了排水法;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运用了累积法。24.科学研究要以实验为基础,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里常见的器材。(1)器材B的名称是 。(2)若要加热少量液体,则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多选,填字母)。(3)小科为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取一根小木棒放在酒精灯的焰心部位,如图乙所示,一定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关于“一定时间”的推测,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3 s B.30 s C.5 min D.10 min(4)小科可通过 来判断酒精灯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5)我们在实验室里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下列行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实验室有一瓶蓝色溶液,可以随意品尝B.不慎打碎器材,可以继续实验,完成实验后再清理C.不慎被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D.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导致酒精洒到桌上,应立刻用湿布盖灭【答案】(1)胶头滴管/滴管(2)ADE(3)A(4)小木棒的颜色变化(或变黑程度、炭化情况等,合理均可)(5)CD【详解】(1)由图可知,B是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2)加热少量液体,需要使用酒精灯(A)、试管(D)及固定试管的试管夹(E)。(3)若加热时间太长,虽然焰心的温度低,也可能使木棒燃烧,所以合适的时间为3s,故答案为:A。(4)实验时,采用转换法,通过比较小木棒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低。(5)A、不能品尝实验时内的药品,该选项错误;B、不慎打破器材,应及时清理,该选项错误;C、不小心烫伤,应利用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该选项正确;D、点燃的酒精灯被打翻,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该选项正确。故选CD。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5.小叶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1)如细铁丝环绕30圈,则细铁丝直径为 厘米(结果精确到0.01);(2)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测量值将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用累积的方法将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量从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干累积法的是 。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D.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先测出脉搏跳动20次的总时间,再取平均值【答案】 0.17 偏小 B【详解】(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0.1cm;线圈左侧在9.9cm和10.0cm刻度线之间,读数9.95cm,右侧在14.9cm和15.0cm之间,读数14.95cm,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14.95cm-9.95cm=5.00cm铁丝的直径为(2)[2]刻度尺受热后变长,分度值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如:物体的长度的真实值是2cm,受热膨胀后的刻度尺的2cm要比实际的2cm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cm,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3]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属于累积法,故A不符合题意;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属于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符合题意;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属于累积法,故C不符合题意;D.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先测出脉搏跳动20次的总时间,再取平均值,属于累积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杭十三打开了几瓶椰汁后发现都没有装满,他怀疑实际椰汁体积少于包装上标注的245mL。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量椰汁的体积。请你帮他完善实验过程。步骤如下(如图甲乙丙,部分未画出)①打开未装满的A罐椰汁;另取一支盛有20mL椰汁的小量筒(如图甲);②将小量筒内的椰汁倒入A罐,直至加满,读出此时小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14mL(如图乙);则倒入A罐的椰汁体积为: mL;③倒出A罐所有椰汁,擦干;另取一支盛有300mL椰汁的大量筒(如图丙);④ ,读出此时大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50mL;⑤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实际= mL⑥得出结论:该品牌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注的245mL要少。【答案】 6mL 用量筒准备体积为300 mL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 244【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倒入A罐的椰汁体积为[2]用量筒准备体积为300 mL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50mL。[3]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27.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杭十三制作了下图三支温度计:温度/℃ 17 19 21 23h/cm 30.2 25.0 19.8 14.6 9.4(1)在给图甲所示的气体温度计标定刻度的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如右上表所示,则当水柱高为9.4cm时,温度为 ℃;(2)如图乙是杭十三设计并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先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下方固定,上方安装一个指针,结合刻度盘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双层金属片会发生相应的弯曲,因而在气温升高或降低时,指针会向A或向B侧偏转。请判断,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答案】(1)25(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合理即可)(3)B【详解】(1)由表格数据知道,温度没上升2℃,对应水柱下降高度是5.2cm,所以当当水柱高为9.4cm时,温度为25℃。(2)杭十三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更换容积更大的瓶子,使液体的体积更大,也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3)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气温升高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8.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请试写出两条。【答案】①用手拿试管在给其加热 ②在实验室吃东西 ③在实验室睡觉 ④烧杯中的药剂倒在了书上【详解】①用手拿试管在给其加热,会导致手烫伤,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②实验室中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或毒性,所以不能在实验室吃东西,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③在实验室睡觉,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④烧杯中的药剂倒在了书上,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29.如图所示,小玉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塑料的体积,操作步骤如下: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拴住铁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并使之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③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④计算出塑料的体积。(1)在①步骤中“适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A.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B.水面约在量筒中间,看上去不多也不少C.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小玉同学收集数据时,发现有一个数据是多余的,这一数据是 (选填“V1”、“V2”或“V3”)。(3)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4)小玉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塑料体积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A.在步骤②时,铁块浸没水中深度过大B.在步骤③时,放入铁块和塑料后,仰视读数C.在步骤②时,放入铁块后有水滴飞溅出来D.在步骤③时,投入铁块和塑料后有水滴飞溅出来【答案】(1)C(2)V1(3)凹液面的最低处(4)BD【详解】(1)在测量塑料体积的实验中,往量筒内倒入的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条件一: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在实验步骤②中,要将铁块浸没在水中,以测量铁块的体积;在步骤③中,要将铁块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从而通过总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塑料的体积。如果水不能淹没铁块和塑料,那么测量出的体积就不是铁块和塑料的真实体积,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条件二: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筒的量程;量筒有一定的量程,如果倒入的水过多,当把铁块和塑料一起放入量筒中后,水可能会超过量筒的量程,这样就无法准确读取总体积,从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适量”是指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筒的量程。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2)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体积测量的原理来计算塑料的体积:步骤①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 ,此数据在后续计算铁块体积和铁块与塑料总体积时,作为初始体积参与计算。步骤②中,铁块浸没在水中后,量筒的示数为V2 ,那么铁块的体积V铁 =V2 V1 。步骤③中,铁块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后,量筒的示数为V3 ,此时铁块和塑料的总体积V总 =V3 V1 ,那么塑料的体积V塑 =V总 V铁 =(V3 V1 ) (V2 V1 )=V3 V2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计算塑料的体积只需要V2 和V3 ,V1 在计算塑料体积的过程中被抵消掉了,所以V1 是多余的数据。(3)量筒内液体如果是水溶液等,一般会形成凹液面。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若仰视读数,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只有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才能准确读出液体体积。(4)A.量筒中液面的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表示液体的体积,铁块浸没水中的深度对量筒中水的体积没有影响,即步骤②中记录的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是准确的,不会导致测量塑料体积偏小,A不符合题意。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会使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在步骤③中,放入铁块和塑料后仰视读数,会导致记录的水、铁块和塑料的总体积V3 偏小。那么计算出的塑料体积V就会偏小,B符合题意。C.在步骤②时,放入铁块后有水滴飞溅出来,会使V2 偏小。那么V=V3 V2 中,V2 偏小会导致V偏大,C不符合题意。D.在步骤③中,投入铁块和塑料后有水滴飞溅出来,会使量筒中水的体积减少,导致V3 比实际值偏小,那么计算出的塑料体积V就会偏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B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基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40金,创境外参赛新高。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从而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2.2024年4月26日,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交接,入驻“天宫”,下列对太空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B.航天员在太空会想家吗?C.带入太空的种子能否正常萌发? D.失重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是否更容易?3.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小缙100m赛跑成绩约4s B.缙云今年夏季某天的气温26℃~38℃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50L D.普通教室的面积约500m2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液体的温度 B.测量正方体的边长C.点燃酒精灯 D.取适量的液体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6.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如图①所示;将铁块放入量筒中,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如图②所示;取出铁块,再将物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③所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3;将铁块和物块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图④所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4。则物块的体积V的大小应该是( )A.V2-V1 B.V3-V1 C.V4-V3 D.V4-V27.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自古台湾就是我国的领土,要测量台湾地图上海岸线的长度,你认为最佳的方法是( )A.用卷尺量,沿海岸线慢慢移动,读出数值B.用平直的刻度尺沿海岸线慢慢移动,读出数值C.用橡皮条与海岸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橡皮条的长度D.用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海岸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细丝线的长度9.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仪器名称 药匙 量筒 滴瓶 试管架用途和使用方法 燃烧实验中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 测量液体体积和用作反应容器 盛放液体试剂,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 用作夹持试管或蒸发皿A.A B.B C.C D.D10.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11.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刘同学选择大小相近的60粒饱满大豆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培养皿中,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方案。其中以温度为自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合是( )组别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光照 温度/℃ 水分甲 正常 25 适量乙 正常 25 无丙 正常 35 适量A.甲和乙 B.甲和丙C.乙和丙 D.甲、乙、丙12.小清发现同学们在测试时有些错误的操作,下列是他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其中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体积时,量筒内的水太多 偏大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时,将皮尺拉长 偏大A.A B.B C.C D.D13.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宁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测量次序 1 2 3甲组/厘米 18.33 18.34 18.35乙组/厘米 18.3 18.4 18.6A.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18.33厘米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14.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mL和1mL,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mL和13.9m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mL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15.如图是一支刻有100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则此温度计第10格时的温度是( )A.0℃ B.-20℃ C.20℃ D.-40℃二、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6分)16.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符号。(1)2500cm3= L;(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0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4)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 。17.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实验中,小金和小科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填“小金”或“小科”)同学的测量方法正确;他所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2)另取一刻度尺,用正确的方法测量科学教科书的宽度,五次结果分别为18.43cm,18.42cm,18.44cm,18.43cm,18.41cm。则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温度计所示的温度为 。(2)按图乙a→b→c方式操作,测得蜡块的体积为 ;若操作b与c顺序对调,则测得蜡块的体积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如图,温度计读数:甲 ,乙 ,用温度计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 。 20.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21.测量是我们定量观察的必备技能,其中正确度读数及合理分析很关键;(1)图甲中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从用法正确的尺上读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此木块的长度为 cm;(2)图乙中所示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读数是 ;图丙中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 ,读数是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17℃,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22.小科想准确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放入后块后再此读数,根据图中示数记录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旁边的小王发现放入石块后小科是俯视读数的,那么他测量的石块体积 (填“>”“=”或“<”)石块实际的体积。23.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取一张废弃的墙纸,用刻度尺测出长墙纸的长度为L。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C.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D.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如图所示)。(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4)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量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然后算出直径。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针的质量。24.科学研究要以实验为基础,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里常见的器材。(1)器材B的名称是 。(2)若要加热少量液体,则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多选,填字母)。(3)小科为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取一根小木棒放在酒精灯的焰心部位,如图乙所示,一定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关于“一定时间”的推测,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3 s B.30 s C.5 min D.10 min(4)小科可通过 来判断酒精灯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5)我们在实验室里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下列行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实验室有一瓶蓝色溶液,可以随意品尝B.不慎打碎器材,可以继续实验,完成实验后再清理C.不慎被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D.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导致酒精洒到桌上,应立刻用湿布盖灭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5.小叶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1)如细铁丝环绕30圈,则细铁丝直径为 厘米(结果精确到0.01);(2)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测量值将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用累积的方法将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量从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干累积法的是 。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D.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先测出脉搏跳动20次的总时间,再取平均值26.杭十三打开了几瓶椰汁后发现都没有装满,他怀疑实际椰汁体积少于包装上标注的245mL。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量椰汁的体积。请你帮他完善实验过程。步骤如下(如图甲乙丙,部分未画出)①打开未装满的A罐椰汁;另取一支盛有20mL椰汁的小量筒(如图甲);②将小量筒内的椰汁倒入A罐,直至加满,读出此时小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14mL(如图乙);则倒入A罐的椰汁体积为: mL;③倒出A罐所有椰汁,擦干;另取一支盛有300mL椰汁的大量筒(如图丙);④ ,读出此时大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50mL;⑤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实际= mL⑥得出结论:该品牌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注的245mL要少。27.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杭十三制作了下图三支温度计:温度/℃ 17 19 21 23h/cm 30.2 25.0 19.8 14.6 9.4(1)在给图甲所示的气体温度计标定刻度的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如右上表所示,则当水柱高为9.4cm时,温度为 ℃;(2)如图乙是杭十三设计并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先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下方固定,上方安装一个指针,结合刻度盘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双层金属片会发生相应的弯曲,因而在气温升高或降低时,指针会向A或向B侧偏转。请判断,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8.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请试写出两条。29.如图所示,小玉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塑料的体积,操作步骤如下: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拴住铁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并使之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③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④计算出塑料的体积。(1)在①步骤中“适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A.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B.水面约在量筒中间,看上去不多也不少C.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小玉同学收集数据时,发现有一个数据是多余的,这一数据是 (选填“V1”、“V2”或“V3”)。(3)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4)小玉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塑料体积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A.在步骤②时,铁块浸没水中深度过大B.在步骤③时,放入铁块和塑料后,仰视读数C.在步骤②时,放入铁块后有水滴飞溅出来D.在步骤③时,投入铁块和塑料后有水滴飞溅出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基础卷)-原卷版 .doc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检测·基础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