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课件(共42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课件(共42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人教B版(2019)
素养目录
02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0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含义;
03 能用条件关系表达命题之间的关系;
04 能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证明充要性.
新知导入
【情境与问题】
“充分”“必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你知道下列语句中的这两个词分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1)“不断出现的数据让禁放派理由更加充分”
(《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23日);
(2)“做到了目标明确、数据翔实、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人民日报》2014年3月4日);
新知导入
【情境与问题】
“充分”“必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你知道下列语句中的这两个词分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3)“积极乐观的人,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内心充满希望,当然,他们更懂得去寻求必要的帮助,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2015年6月22日);
(4)“文学不只是知识,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写作对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必要的素质”
(《人民日报》2015年7月28日).
探究新知
本小节我们要学习数学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形如“如果p,那么q”的命题,例如: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如果x>2,那么x>3;
(4)如果 a>b且c>0,那么ac>bc.
在“如果p,那么q”形式的命题中,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若“如果 p,那么 q”是一个真命题,则称由 p 可以推出 q ,
记作:p q,读作:p 推出 q.
否则,称由 p 推不出 q,,记作:pq 读作:p 推不出 q.
探究新知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真命题
记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
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真命题
记作:一个锐角等于 30° 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探究新知
(3) 如果 ,那么
假命题
记作:
(4) 如果 且 ,那么
真命题
记作:且
事实上,前述情境与问题中的“充分”“必要”与这里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表示的是类似的意思.
因此“如果 p,那么 q”是真命题,
p q,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这四种形式的表达,讲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探究新知
例如,因为“如果 x=-y,
则 x2=y2”是真命题.
所以 x = -y x2 = y2
x = -y 是 x2 = y2 的充分条件
x2 = y2 是 x = -y 的必要条件
因为“若A∩B≠,
则A≠”是真命题
所以 A∩B≠ A≠
A∩B≠ 是 A≠ 的充分条件
A≠ 是 A∩B≠ 的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想一想:有人说,充分条件就是“有之即可,无之也行”的条件,必要条件就是“有之未必即可,无之则必不行”的条件,你觉得有道理吗?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充分”即有它就行,
“必要”即没它不行.
探究新知
例1 判断下列各题中,p 是否是 q 的充分条件,q是否是p的必要条件:
(1) p:x∈Z,q: x∈R;
(2) p:x是矩形,q:x是正方形.
探究新知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也可用集合的知识来理解.
设 A={x | x≥0},B={x | x > -1},则不难看出,A 是 B 的子集(如图所示),即A B.
“如果 x≥0,那么 x > -1”是真命题,也就是说x≥0 x > -1,
x≥0 是 x > -1 的充分条件,x > -1是 x≥0 的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一般地,如果 A={x | p(x)},B={x | q(x)},且 A B.(如图所示),
那么p(x) q(x),
因此也就有 p(x) 是 q(x) 的充分条件,q(x)是 p(x)的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例如,设 A={x | x 是在北京市出生的人},B={x | x 是在中国出生的人},则A B,所以“x 是在北京市出生的人”可以推出“x 是在中国出生的人”.
“x 是在北京市出生的人”是“x 是在中国出生的人”的充分条件,
“x 是在中国出生的人”是“x 是在北京市出生的人”的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还与数学中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有关.
例如,“如果一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那么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可以看成一个判定定理.
这指的是,只要函数是正比例函数,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不难看出,判定定理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
上例中,“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是“函数是一次函数”的充分条件.
探究新知
而“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以看成一个性质定理.
这指的是,只要一个四边形是矩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相等.
不难看出,性质定理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必要条件,
上例中,“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是“四边形是矩形”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还与数学中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有关.
探究新知
例2 说明下述命题是否可以看成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如果可以,说出其中涉及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1)形如 y = ax2(a是非零常数)的函数是二次函数;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探究新知
解:(1)这可以看成一个判定定理,因此“形如 y=ax2
(a 是非零常数)的函数”是“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的充分条件;
(2)这可以看成菱形的一个性质定理,因此“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x>3 x>2
x>3是 x>2 的 条件.
充分
x>2 x>3
x>3不是 x>2 的 条件.
综上所述,x>3 是 x>2 的 条件.
必要
充分不必要
定义:如果 p q 且 q p,则称 p 是 q 充分不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仿照上述做法,给出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并给出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如:x(x-1)=0 是 x=0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q之间的推出关系还会有哪种情形?
探究新知
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
记作:p q,此时,也读作“p与q等价”“p当且仅当q”.
当然,p是q的充要条件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探究新知
如果 p q 且 q p,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如:当 p:x>0,q: x2 >2 时就是如此.
探究新知
例3 在△ABC中,判断∠B=∠C是否是AC=AB的充要条件.
解:因为“在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所以∠B=∠C AC=AB;
又因为“在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所以AC=AB ∠B=∠C.
从而∠B=∠C AC=AB,
因此△ABC中,∠B=∠C是AC=AB的充要条件.
探究新知
从集合的观点来看,如果 A={x| p(x)},B={x|q(x)},且A=B,
则 p(x) q(x),因此也就有 p(x)是 q(x)的充要条件.
例如,当A ={x | x≤0},B = { x | | x |= -x} 时,
不难看出A=B,因此 x≤0 |x|=-x,
也就是说 x≤0是|x|=-x的充要条件,
x≤0与|x|=-x等价,x≤0当且仅当 |x|=-x.
探究新知
充要条件与数学中的定义有关.
例如,“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这就意味着,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反之,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不难看出,一个数学对象的定义实际上给出了这个对象的一个充要条件,
上例中,“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是“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探究新知
注意到“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也是“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充要条件,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等边三角形定义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A
B
A
D
C
D
D
小结
推出关系 充分性、必要性
p q且q p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且q 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且q p p是q的充要条件
p q且q p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谢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