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不等式及其性质 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1不等式及其性质 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人教B版(2019)
素养目录
02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01 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掌握两个数或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方法;
03 掌握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新知导入
【情境与问题】
你见过图中的高速公路指示牌吗?
左边的指示牌是指对应的车道只能供小客车行驶,而且小客车的速率v1(单位:km/h,下同)应该满足100≤v1≤120;
右边的指示牌是指对应的车道可供客车和货车行驶,而且车的速率v2应该满足_______________.
60≤v2≤100
探究新知
在现实世界里,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的,不等式是刻画不等关系的工具.
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在上述不等式符号中,要特别注意“≥”“≤”.
事实上,任意给定两个实数a,b,那么
a≥b a>b或a=b;
a≤b ____________.
a<b或a=b
探究新知
【思考】怎么理解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呢?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如果点 P 对应的数为 x ,则称 x 为点P的坐标,并记作 P(x) .
数轴上的点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时,它所对应的实数会变大,这就是说,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相对位置决定了这两个数的大小. 如下图所示的数轴中,A(a),B(b) 不难看出
b>1>0>a.
探究新知
此外,我们知道,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相当于数轴上对应的点向正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即加上一个负数),相当于数轴上对应的点向负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由此可以看出,要比较两个实数 a,b 的大小,只要考察 a - b 与 0 的相对大小就可以了,即
探究新知
回顾初中学过的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2 如果a>b,c>0,那么ac>bc.
性质3 如果a>b,c<0,那么ac<bc.
探究新知
【尝试与发现】
你能利用前面的知识,给出性质1的直观理解以及这三个性质的证明吗?
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2 如果a>b,c>0,那么ac>bc.
性质3 如果a>b,c<0,那么ac<bc.
探究新知
性质1的直观理解:
事实上,如图所示,
a>b是指点 A 在点 B 的右侧,a+c和b+c表示点 A 和点 B 在数轴上做了相同的平移,平移后得到的点 A’和 B’ 的相对位置,与 A 和 B 的相对位置是一样的,因此 a+c>b+c.
探究新知
性质1 如果 a>b,那么 a+c>b+c.
证明:因为(a+c)-(b+c) = a+c-b-c = a-b,又因为 a>b,所以a-b>0,
从而(a+c)-(b+c)>0,
因此 a+c>b+c.
探究新知
性质2 如果 a>b,c>0,那么 ac>bc.
证明:因为ac-bc = (a-b)c.
又因为 a>b,所以a-b>0,而c>0,
因此(a-b)c>0,
因此ac-bc>0,即ac>bc.
参考以上证明方法在课下证明性质3
探究新知
【尝试与发现】
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填空:
(1)a>b是a+c>b+c 的_________条件;
(2)如果c>0,则a>b是ac>bc 的___________条件;
(3)如果c<0,则a>b是ac充要
充要
充要
探究新知
在不等式的证明与求解中,我们还经常用到以下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4 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关系的传递性)
如图所示,点 A 在点 B 的右侧,点 B 在点 C 的右侧,因此点 A 必定在点 C 的右侧
探究新知
性质4 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关系的传递性)
证明:因为a-c=(a-b)+(b-c),
又因为a>b,所以a-b>0;
且b>c,所以b-c>0,
因此(a-b)+(b-c)>0,
从而a-c>0,即a>c.
探究新知
在不等式的证明与求解中,我们还经常用到以下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5 a > b b < a.
证明:因为
所以 ,
即.
【注意】上述不等式性质对任意满足条件的实数都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用任意满足条件的式子去代替其中的字母.
探究新知
例1 比较 x2-x 和 x-2 的大小.
解:因为 (x2-x)-(x-2)=x2-2x+2 = (x-1)2+1,
又因为 (x-1)2 ≥ 0,所以 (x-1)2+1≥1>0,
从而 (x2-x)-(x-2)>0,
因此 x2-x>x-2.
配方法
探究新知
【注意】
前面我们证明不等式性质和解答例 1 的方法,其实质都是通过比较两式之差的符号来判断两式的大小,这种方法通常称为作差法.
在证明不等式时,也可直接利用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性质等.
从已知条件出发,综合利用各种结果,经过逐步推导最后得到结论的方法,在数学中通常称为综合法.
探究新知
下面我们用综合法来得出几个常用的不等式性质的推论.
推论1:如果 a+b>c,那么 a>c-b.
证明:a+b>c a+b+(-b)>c+(-b) a>c-b.
推论1表明,不等式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把它的符号变成相反的符号后,从不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推论1通常称为不等式的移项法则.
探究新知
推论2:如果 a>b,c>d,那么a+c>b+d.
证明:根据性质1有a>b a+c>b+c,c>d b+c>b+d.
再根据性质 4 可知a+c>b+d.
探究新知
我们把 a>b 和c>d (或 a<b 和c<d) 这类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称为同向不等式.
推论 2 说明,两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所得到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 2 可以推广为更一般的结论:
有限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所得到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探究新知
推论3:如果 a>b>0,c>d>0,那么ac>bd.
证明:根据性质2有a>b,c>0 ac>bc,
c>d,b>0 bc>bd,
再根据性质 4 可知ac>bd.
推论3推广为更一般的结论:
几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乘,所得到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探究新知
推论4: 如果a>b>0,那么an>bn(n∈N,n>1).
这个结论的证明只要多次使用推论 3 的结论即可.
探究新知
推论5:如果a > b > 0,那么 .
证明:假设,
即 或 ,
根据推论 4 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得或.
这与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从而
探究新知
【尝试与发现】
证明推论 5 中不等式的方法具有什么特征?
推论 5 中证明方法的实质是:
首先假设结论的否定成立,然后由此进行推理得到矛盾,最后得出假设不成立.
这种得到数学结论的方法通常称为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探究新知
例2(1)已知a>b,c b-d;
(2)已知a>b,ab>0,求证: <
(3)已知a>b>0,0探究新知
证明:(1) 因为 a>b,c<d,所以a>b,-c>-d
根据推论2,得 a-c>b-d.
(2) 因为 ab>0,所以
又因为 a>b,所以
即 ,因此
(3)因为 0<c<d,根据 (2) 的结论,得 > >0.
又因为 a>b>0,所以根据推论 3 可知 a· > b· ,即
探究新知
例 2 中所使用的方法是综合法.
综合法中,最重要的推理形式为 p q,其中p是已知或者已经得出的结论,所以综合法的实质就是不断寻找必然成立的结论.
探究新知
【尝试与发现】
你能证明+<2吗?用综合法证明这个结论方便吗?你觉得可以怎样证明这个结论?
直接证明+ < 2并不容易,因此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假设不等式+ < 2 不成立,则+ ≥ 2
两边平方得 ,所以≥5,
所以 21≥25,该不等式显然不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探究新知
不过,为了方便起见,人们通常用下述方式来证明这个结论:
要证+ < 2,只需证明 (+)2 < (2)2,
展开得 10+2 < 20,即 < 5,
这只需证明 ()2 < 52,
即 21 < 25.
因为21 < 25 成立,所以+ < 2成立.
探究新知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称为分析法.
分析法中,最重要的推理形式是“要证p,只需证明q”,这可以表示为 pq ,其中p是需要证明的结论,所以分析法的实质就是不断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的证明过程也可简写为:
因为+<2 (+) <(2) <5 21<25,
又因为 21<25 成立,所以结论成立.
探究新知
例3 已知m>0,求证:>
证明:因为m>0,所以3+m>0,
从而> 3(1+m)>3+m m>0,
又因为已知m>0,所以结论成立.
D
B
A
C
C
B
AC
ABC
小结
不等式及其性质
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的性质
综合法、反证法和分析法
谢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