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设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设计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入学适应教育”与“健康安全生活”学习主题展开,面向小学一年级学生。课标强调低年级应聚焦儿童生活实际,围绕“我与自我”“我与家庭”“我与学校”等关系领域,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本单元紧扣“养成良好习惯”这一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作息规律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落实“健康生活”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学生应能在成人指导下形成初步的时间管理意识,具备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并能表达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核心关键词包括:规律作息、自我照顾、卫生习惯、责任意识、健康行为。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含第9课《作息有规律》和第10课《吃饭有讲究》,共四个课时。教材以儿童真实生活情境为切入点,采用图文结合、儿歌童谣、对话交流等形式,贴近低龄儿童认知特点。第9课从“早睡早起好”入手,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睡眠时间,理解充足睡眠对身体和精神的影响;通过“我能一个人睡”的话题,鼓励学生克服怕黑心理,逐步实现独立就寝;最后以“早睡早起小妙招”总结实用策略,如请父母提醒、使用闹钟、开小夜灯等,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第10课则围绕“饭前要洗手”展开,借助七步洗手法图示和儿歌强化记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拓展到吃饭时的其他卫生习惯,如不挑食、细嚼慢咽、饭后漱口等,构建完整的饮食健康观念。两课内容由“睡眠”到“饮食”,均由生活习惯切入,层层递进,共同指向“学会自我照顾”这一成长目标。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正式学习阶段,正处于从幼儿园自由活动向小学规律化生活过渡的关键期。他们在家庭中多依赖父母照料,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作息时间普遍不固定,存在晚睡、赖床、饭前不洗手、边吃边玩等现象。部分学生因害怕黑暗或舍不得与父母分开而拒绝独自睡觉。同时,该年龄段儿童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易于接受儿歌、游戏、故事等生动形式的教学内容。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描述自己何时睡觉、吃什么饭,但缺乏系统认知和主动调节行为的意识。因此,教学需立足于学生真实生活体验,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和积极正向的情感激励,帮助其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逐步建立稳定的行为模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健康安全生活”学习主题下的“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健康意识。根据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应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实践中学做生活的小主人。第9课重点在于唤醒学生对作息规律的关注,理解“早睡早起”不仅是时间安排问题,更关乎身体健康与白天的精神状态。教材通过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呈现典型晚睡原因(如看书入迷、聊天兴奋),引发共鸣;再以“我能一个人睡”回应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提供渐进式适应建议(家人陪伴→习惯形成→独立入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小妙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办法,体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过程。第10课聚焦饮食卫生,突出“饭前洗手”的必要性,利用七步洗手法图解使抽象动作具象化,便于模仿练习;儿歌“小手是个宝,做事很灵巧。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了。”朗朗上口,利于记忆传播;并通过提问“吃饭时还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引导知识迁移,拓展学习边界。两课均强调家校协同,倡导家长参与和支持,确保习惯养成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学习目标:
1. 我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每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并判断是否做到了早睡早起,说出这样做的好处(如白天有精神、不迟到)。
2. 我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制定一份简单的“我的作息时间表”,并在家中试行三天,记录执行情况,与同学分享感受。
3. 我能独立完成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流程,知道每个步骤的作用,并提醒家人和同伴饭前要洗手。
4. 我能列举至少三种吃饭时应注意的卫生习惯或文明礼仪,并在午餐时间自觉遵守其中两项以上。
5. 我能在“我是生活小能手”活动中,展示自己在作息和饮食方面的进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律作息和饭前洗手的重要性,理解这些行为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直接联系;掌握早睡早起的具体方法和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步骤;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开始尝试改变不良习惯,形成稳定的健康行为模式。重点在于知行合一,强调行为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心理依赖(如害怕独自睡觉、离不开父母陪伴)和惰性习惯(如贪玩晚睡、嫌洗手麻烦),真正实现行为上的转变;如何在家校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长期性;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格内向、动作迟缓)提供个性化支持,避免一刀切的要求造成压力或挫败感。
单元课时规划:
课时安排 课题名称 主要内容 核心目标
第一课时 第9课 早睡早起好 认识作息规律的重要性,反思自身睡眠习惯 知道早睡早起有益健康,愿意调整作息时间
第9课 我能一个人睡 讨论独立入睡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方法 敢于尝试独立睡觉,学会寻求家人帮助
第二课时 第9课 早睡早起小妙招 分享并实践促进早睡早起的有效策略 掌握至少两种助眠方法,制定个人作息计划
第10课 饭前要洗手 认识洗手的重要性,学习七步洗手法 理解洗手防病原理,能正确完成洗手流程
第三课时 第10课 吃饭讲卫生 拓展饮食卫生习惯,了解文明用餐礼仪 养成饭前洗手、不挑食、细嚼慢咽等好习惯
第四课时 综合活动 我是生活小能手 展示作息与饮食习惯养成成果,开展评价激励 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与成就感
学习评价:
评价对象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学生个体 能否说出早睡早起的好处 优秀 / 良好 / 需努力
学生个体 能否独立完成七步洗手法 熟练 / 基本能 / 需指导
学生个体 是否尝试独自睡觉并坚持三天 已完成 / 正在尝试 / 尚未开始
小组合作 在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发言 积极 / 一般 / 较少
家校联动 家长是否反馈孩子作息改善情况 明显改善 / 有所变化 / 无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