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共7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共79张PPT)

资源简介

(共79张PPT)
诗歌体裁、章法和题材






诗歌体裁



诗歌体裁

古体诗
近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
指唐以前的诗歌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篇幅长短不限
歌、行、引、吟、曲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
律诗
绝句
五律
七律
五绝
七绝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
句有定字(五言或七言),
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平仄、对仗没有律诗严格
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诗歌体裁


长调(91字以上)
单调:仅有单片
双调:有两片,上下片平仄大致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散曲
杂剧
小令
套曲
一支曲子独立
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
体式与词相近,较多使用口语






近体诗中的律诗和绝句章法 :“起”“承”“转”“合”
(1)“起”,诗篇开头。常见的作用有:
①开门见山,交代人、时、地、事、环境;②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③统领全篇,照应题目等。
(2)“承”,承接上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一般有可互为因果、承接、补充说明等关系。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转”,诗意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4)“合”,就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郡斋忆书事寄子履
欧阳修
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起)
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承)
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转)
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①借“白醪”“红枣”两个意象,描绘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
②“白”“红”色彩鲜明,烘托出官民同乐、热闹祥和的气氛;
③两个意象营造的意境氛围,使诗歌由安闲惬意转入关注民生,为下文抒情积蓄力量。






一、酬答唱和诗
酬赠诗,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的作品。
年份 试卷 题目 作者及朝代
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2023 新高考1 《答友人论学》 宋·林希逸
2021 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宋·陈师道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宋·辛弃疾
新高考1 《寄江州白司马》 唐·杨巨源
新高考2 《示儿子》 宋·陆游
2020 全国1卷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唐·陆龟蒙
新高考1 《赠别郑炼赴襄阳》 唐·杜甫
新高考2 《赠赵伯鱼》 宋·韩驹
一、酬答唱和诗
酬赠诗,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的作品。
题目:(一)“奉呈”“奉赠”“投赠”“奉和”“献”“上”
+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献汉南樊尚书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赠韦左丞丈》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上包祭酒 》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一、酬答唱和诗
题目:(二)酬、寄、和、赠、次韵、依韵、用韵、答等字眼。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临河三中 陈静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谢意(含婉拒)表深情惋惜、同情、劝慰表深情孤寂、思念表心志感伤、哀怨、物是人非、劝勉友人等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例5:《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例6:《酬朱庆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干谒请托
表勉励、赞赏
常用手法
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②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③比喻、以乐衬哀、虚实结合
④想象(注意“对写)
二、贬谪流放诗
贬谪,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贬谪诗即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
贬谪原因:出现政治窘境——或性格刚直,直言谏君;或缔结党派,互相排挤;或期望过高,时事不容……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闲适自得的心情;
隐隐透露被贬谪的悲凉。
热爱祖国山河。
2.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年华老去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3.面对困境的豁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直言进谏被贬谪的愤慨,对昏庸君主的不满;
刚直不阿,坚定除弊事的决心;
思乡之情、英雄失路之悲;
因恶劣环境而悲痛惆怅。
贬谪诗常见情感:
①被贬谪的悲凉,人生苦短、年华老去之悲。
②对环境恶劣的无奈,思乡思亲。
③志向高洁,刚正不阿除弊事,对统治者不满与愤懑,不愿与权贵为伍。
④壮志难酬,对英雄人物的同病相怜或羡慕之情。
⑤豁达、乐观、闲适自得的心态。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烘托、用典、对比
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扁舟:漂泊、孤独、豁达。
其它常见意象: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子规 落叶 孤灯……
贬谪诗中常见的地名
巴蜀之地、龙标、五溪、岭南、江州、永州、
潮州、柳州、黄州、惠州、儋州....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②,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有说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一年中秋节所作。
②孤光:一说月光,一说孤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词渲染了寒凉的情绪意境,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全不同。B.上片首句含有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几度”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C.下片头两句写作者中秋夜对月独酌,悲人生之寥落,抒发了对世态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D.全词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言近旨远,辞浅意深,令人咀嚼回味。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苏轼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有评论说:“读者可以在这首词中见到词人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手法角度简要分析。(6分)
16.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风鸣廊”,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等典型秋色秋景,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表达了词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②直抒胸臆。“世事”“人生”两句以梦喻世事,直言表达了往事的辛酸,以及词人对命运无常、人生起伏的感慨。
③比喻双关。“明月”用以比喻有美好的理想和高洁人格的词人;“云”则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④动作细节。“把盏”“北望”等,通过对诗人动作的细节刻画,表现了诗人的愁绪难抒。
(每点2分,3点满分)
三、送别怀人诗
年份 试卷 题目 作者及朝代
2023 全国甲卷 《临江仙》 宋·晁补之
2022 新高考2 《送别》 唐·李白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唐·王勃
2020 新高考1 《赠别郑炼赴襄阳》 唐·杜甫
三、送别怀人诗
送别怀人诗,指古人以“送别”为创作题材和描写内容,表现送别时离情别绪的诗歌。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存在“重团聚,轻别离”的普遍心理。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离别原因:为赴考,为宦游,为出使,为迁谪,为征戍......古人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一别即是经年,再见不知是何时!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表现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
一、标题特点:“送” “别” “赠” “饯”
1
2
3
4
时间意象
空间意象
景物意象
送别习俗
长亭、短亭、劳劳亭、南浦、渡口、
古道、阳关 、灞头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西风、酒、浮云、鸿雁、子规、班马(离群的马)
折柳、饮酒、唱歌(《阳关曲》、
《骊歌》)
日暮、月夜、清晨、秋
二、抓典型意象,感受送别意境
送别诗
意象
送别怀人诗特点及鉴赏方法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2·全国乙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海内”两句直接表现诗人广阔的襟怀,“无为”二句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的乐观豁达,对友人的勉励。
②《白下驿饯唐少府》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送别怀人诗常见情感:
①直接抒写离别的悲伤不舍之情。
②重在豁达、劝勉、鼓励、安慰的。
③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④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三、内容情感
四、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烘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虚实结合)
四、咏史怀古诗
问题1:什么是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是诗人阅读史书,检点旧说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古人际遇、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一类诗。长于议论。
怀古诗指诗人因登临古迹游览,凭吊古人,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2020年全国二卷 王安石《读史》
问题2:你知道的哪些诗是咏史怀古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蜀相》《山坡羊·潼关怀古》《桂枝香 金陵怀古》《扬州慢》
特点: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②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金陵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
或身处乱世衰朝,或仕途不顺或报国无门,或与某古人有相似经历(如杜牧、苏轼、李商隐、杜甫、陆游、辛弃疾)
意象及关键字词
意象 明月、江水、花草、林木等
古地 前代都城、历史名城、古战场、华清宫等有故事的地方
古人 君王、英雄、有愁怨之人
古时 秦、汉、六朝、隋、安史之乱、宋
总结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与常用技法
借古(人)伤己
对比
失落
赞美、敬仰、羡慕(古人得意)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伤感
(自己失意)
同病
相怜
敬仰、同情、惋惜(古人)
《蜀相》杜甫
批判、不满、讽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古(迹)伤今
昔盛
今衰
物是
人非
对昔的怀念
《扬州慢》姜夔
对现实的不满、批判,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的担忧。(忧国忧民)
世事变迁的伤感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盛衰无常,喟叹古今朝代的兴亡变化。
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总结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与常用技法
理性思考(古事)
借古
讽今
昔贤今昏,劝诫今人。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穷兵黩武,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昔昏今警,歌功颂德
理性
评史
启迪世人、辛辣讽刺。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感受,启迪世
总结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与常用技法
表现技巧
总结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与常用技法
五、咏物言志诗
年份 试卷 题目 作者及朝代
2022 全国甲卷 《画眉鸟》 《画眉禽》 宋·欧阳修
宋·文同
2021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宋·辛弃疾
2020 全国卷3 《苦笋》 宋·陆游
五、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五、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一是借物以自况或是衬托自己,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
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
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
内容情感
五、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
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借物抒怀

欧阳修
樊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
万里松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对竹思鹤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欧阳修
樊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
万里松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对竹思鹤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钱诗中的“尽是人间第一流”,与欧诗中的“日斜闲啄岸边苔”的意趣基本一致。B.欧诗描写了樊笼中的野鹤,笼中的它羽毛日摧,对野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向往。C.钱诗中的鹤,与黄庭坚《登快阁》中“此心吾与白鸥盟”的“鸥”文化含意相近。D.欧诗和钱诗都写到了鹤,前者虚写它在野外的悠闲,后者实写它夜下的亭亭之姿。

欧阳修
樊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
万里松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对竹思鹤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4.鹤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欧阳修
樊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
万里松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对竹思鹤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4.鹤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①欧诗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鹤不愿受拘束、渴望自由,实则表达了作者不愿受官场拘束、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②钱诗以秋夜竹子为引,想象仙鹤独立竹边,借鹤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颂。
总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
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情
六、山水田园诗
年份 试卷 题目 作者及朝代
2022 新高考卷Ⅰ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宋·魏了翁
六、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山水田园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六、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王维 《鸟鸣涧》王维 《竹里馆》王维
《归园田居》陶渊明 《过故人庄》孟浩然 《插秧歌》杨万里
标志:
标题中含有山、涧、村、庄、居、田、野等字眼以及典型的关于风景或田园的描写
六、山水田园诗——山水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山水田园诗——山水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意象:
山、雨、明月、松林、泉水、石头、竹子、浣女、莲花、渔舟
意境:
清幽明净、恬静幽美
六、山水田园诗——山水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手法
表现手法: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六、山水田园诗——山水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简洁淡雅
四、情感:
1.抒发寄情山水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六、山水田园诗——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山水田园诗——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意象:
田野、花草树木、村落、
炊烟、家禽
意境:
纯朴自然、和谐美好、
恬静安逸
六、山水田园诗——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
表现手法:白描、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以动衬静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六、山水田园诗——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四、情感:
1.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2.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对摆脱官场的欣喜愉悦
情感总结:
(1) 寄情山水,热爱自然(2)厌倦官场,向往隐逸
(3) 赞美农民,歌颂劳动(4)同情人民,反对压迫
(5)哲理感悟,禅意寄托(6)不满现实,消极避世
常用技法:
①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②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③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
2021·浙江卷·高考真题
意难忘·山家[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瘿尊,即瘿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20.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
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
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如“蓑翁”与“健饭”。
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
③动作描写。“把”瘿尊茗碗,写出闲适的农家生活。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2020·天津卷·高考真题
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2020·天津卷·高考真题
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16.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七、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就是因客居异地产生的思乡怀人主题。跨越空间的思念。
【诗题标志】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标志词语】
悲 怜 伤 愁 怨 孤 独 空 思 归 怀 客 故园
《春江花月夜》《登高》《登岳阳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幕遮》《涉江采芙蓉》《虞美人》《燕歌行》
常用意象
景物类: 船 浮云 柳絮 月 秋风 秋雨 秋霜
植物类: 衰草 梧桐 芭蕉 丁香
动物类: 杜鹃 猿啼 鹧鸪 沙鸥 鸿雁
时间类: 日暮 夜半 冬至 除夕 元宵 重阳 寒食
地点类:西楼、危楼、危栏
常用手法
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
对写法(侧面落笔、主客移位)
……
小结
(1)天涯漂泊羁旅愁。抒发了诗人因羁旅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了久居在外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幽愤怨。抒发了独居他乡,年华已逝、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
(4)忧国忧民惆怅叹。表达了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与悲痛。
八、边塞征战诗
1、边塞征战诗内涵及代表诗人
含义:边塞诗指以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军民生活、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边塞诗派:边塞诗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形成边塞诗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2、主要标志
标题中有“行”“军”“征人”“塞”“戍”“征”“塞上”“塞下”“从军”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
出师
失利
被围
死斗
八、边塞征战诗
一、意象:
战事器具类
自然景物类
地理区域类
人物类
意境:
辽远开阔、肃杀凄怆、凄寒萧条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
出师
失利
被围
死斗
八、边塞征战诗
二、手法:
以汉代唐(借汉喻唐)
对比
景物烘托
用典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
出师
失利
被围
死斗
八、边塞征战诗
三、情感:
慨叹征战之苦;
2.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3.体恤边疆战士的生活艰苦,歌颂了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
4.反对战争,表达了作者对思乡战土及断肠思妇的深切同情。
情感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描绘雄奇瑰丽、苍劲壮阔的边塞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统治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朝廷大臣懦弱无能的谴责。
将士——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对将士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的同情;将士收复失地的愿望、决心;表达征人念远思归、想念家乡亲人。
战争——控诉和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战友情谊 、同仇敌忾。
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八、边塞征战诗
爱情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弃妇和思妇(包括宫妇、宦妇、征妇、游子妇、商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静女》《鹊桥仙·纤云弄巧》《蒹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氓》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近试上张水部》
九、爱情闺怨诗
主题 人物身份 “怨”由 “怨” 情 伤 春 怀 人 弃妇 思 妇 征妇
商妇
游子妇 少女 妃子、宫女
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
年老色衰;丈夫情变;
以夫为纲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对爱情婚姻
的失望;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丈夫戍边、远征
丈夫远行(为利)
丈夫远行(求学)
青春辜负,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期待
寂寞孤单、百无聊赖;向往自由和幸福;
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的怨恨
幽闭深宫;失宠
青春短暂;等待
思念、关切;
独守空闺的寂寞孤独;
长期分离的苦楚;
对团聚的渴望


不满朝廷连年征战;
痛诉战争无情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爱情闺怨诗的常用技巧
十、听音赏乐诗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一)写听众
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
江娥素女为之愁啼哀思
月亮寒光因之融化
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
石为之破天为之惊
山中神妪为之折服求教
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
伐桂吴刚为之通宵不眠
---- 侧面烘托、大胆想象
月宫玉兔为之如痴如醉
十、听音赏乐诗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摹声音
---- 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玉碎——清脆悦耳;凤凰叫——响彻云霄
(以声写声——比喻)
芙蓉泣露——琴声悲抑;香兰笑——琴声欢快
(以形写声——通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白居易
描摹环境,侧面烘托琴声与琴技
正面描写琴声的快慢缓急
比较鉴赏
①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②都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弹奏者高超技艺。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相同:
比较鉴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