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2025.02)
一、(16分)
1.C
评分意见:3分。
2.A(A.春寒料峭:形容微寒。虽已春季,但天气还比较寒冷。B.摩肩接踵:形容往来人多,很拥挤。使用对象不当。C.如沐春风:比喻与人品、学识好的人相处,受到良好的熏陶、教诲。望文生义。D.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刻画、雕塑和扮演等)非常逼真。不符语境。)
评分意见:3分。
3.D(A.成分残缺,应在“回春”后加上“的时候/的夜晚”。B.语序不当,应将“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愿”调换位置。C搭配不当。应将“习性”改为“习惯”。)
评分意见:3分。
4.示例:①历史悠久 ②习俗众多 ③内涵丰富
评分意见:3分。
5.示例一:中秋吃月饼赏明月,祝愿亲人团聚、美满和睦。
示例二:重阳登高山插茱萸,祈福健康长寿、尊老敬老。
示例三:除夕吃年夜饭守岁,寄寓辞旧迎新、岁岁平安。
评分意见:4分。
二、(36分)
C (足:足够)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C (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A(“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BD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1)你家境贫寒,又没有地位,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注重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感到惭愧。
评分意见:6分。
11.颜回是孟子说的大丈夫。颜回家庭贫困,没有地位,老师孔子都劝他去做官,但是他却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坚持不去做官,充分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同时也与孟子说的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相符。
评分意见:4分。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又没有地位,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不愿意做官。我在城郭外有五十亩田,足够供给我喝粥;在城郭内有十亩田,足够用来织麻做衣;弹琴足以使我自得其乐;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使我感到快乐。所以,我不愿意做官。”孔子听后,脸色变得庄重,说:“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失去什么也不感到忧惧;注重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感到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收获啊。
12.A
【评分意见】3分。
13.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融情于景,将国家衰乱的悲痛融入景物的描写之中。《春望》移情于物,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中宵》颔联“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
【评分意见】4分。
(1)微动涟漪 (2)塞上燕脂凝夜紫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杨花榆荚无才思(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分意见】8分。
三、(7分)
15.(1)①朱赫来②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建设③《暴风雨所诞生的》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示例一: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和老翁三打白骨精,这体现了他的“刚”;孙悟空不愿被唐僧赶走,面对唐僧的一纸贬书,孙悟空含泪叩头离开,这体现了他的“柔”。
示例二:保尔加入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与战友们一起解救了被关在监狱中的七千多名革命者,这体现了他的“刚”;保尔帮助达雅远离家庭的牢笼,他鼓励并帮助达雅加入共产党,这体现了保尔的“柔”。
【评分意见】本题4分。
16.C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7.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八段锦动作舒展、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显著;其动作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人体生理和自然的规律,有助于强身健体,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能放松身心,陶冶性情,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练习八段锦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古人养生智慧,提高师生民族文化自信。因此,举办八段锦活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时间,反而对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评分意见】本题6分。
19.B(运用了设问修辞)
【评分意见】 本题3分。
20.不多余,赫然,是明显、引人注目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脚趾顶破一两个破洞洞很鲜明,表现了鞋子的破旧和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删掉后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评分意见】 本题4分。
21.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提高了对舞蹈的审美和热爱,但因为年华的流逝,出现了肩颈退化、胸腰无力、腿脚木讷的情况,跳出的舞蹈远远达不到年轻时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表达了对老年舞者在鞋子的力量支撑下积极乐观精神的敬佩与赞美之情。深化中心,总结全文。
【评分意见】 本题6分。
22.第⑧段写的是我们八个女孩小时候跳《我编斗笠送红军》的芭蕾舞,经过艰苦训练收获到如雷掌声后,校长亲自跑城里买回粉色芭蕾舞鞋,表现了我们的欣喜和满足,舞鞋给我们力量。第 段我也成为小区舞蹈队的一员排《我编斗笠送红军》,生发出一切都在重复,一切又如此迥异的感慨。两处《我编斗笠送红军》前后呼应,表现了我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表现了在鞋子的力量支撑下我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结构严谨,意蕴深远。
【评分意见】 本题6分。
23.作文
【评分意见】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意见。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
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5.02)
一、(16 分)
学校拟开展“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清明时节,A 春寒料峭。道路上车辆B 摩肩接踵,行人纷纷扫墓祭祖,向逝去的亲人 表达思念之情。他们不仅 先人,途中也驻足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农舍田畴,树
.
木郁郁葱葱,挺拔秀颀,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浪,为人们提供了一片片清凉的绿荫。听着
.
林中婉转的鸟鸣,人们置身其中,C 如沐春风。花儿竞相开放,五彩斑斓,D 惟妙惟肖。 清明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在这个时节 ,创作出优美的
诗篇。他们笔下的文字,既有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选文中加点的字音与横线处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
A. 湎怀 chóu qí 挥豪泼墨 B. 缅怀 chǒu jī 挥毫泼墨
C. 缅怀 chóu qí 挥毫泼墨 D. 湎怀 chǒu jī 挥豪泼墨
2.以上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 .
A.春寒料峭 B.摩肩接踵 C.如沐春风 D.惟妙惟肖
任务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 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人认为,①正 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②人们在正月十五庆祝,不仅从中感受 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愿。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③在这天晚上, 古代的人们都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的习性。其中,吃元宵是每家 每户必不可少的元宵节活动。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 ”,后来又叫“汤团 ”或 “汤圆 ”,④这些名称与“ 团圆 ”字音相近,所以“汤圆 ”便是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 福的代名词。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其中。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 . . .
A.① B. ② C.③ D.④
任务三
4.请阅读下表关于“端午节 ”的资料,用四字短语归纳概括端午节的各项特点。(3 分)
特点概括 内容简介
① 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 ”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 中,但龙 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② 赛龙舟、喝雄黄酒、吃粽子……
③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说最得人心,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与端午节紧密相连;端 午节蕴含着人们对中药的重视,是唯一以民俗方式弘扬传统中医文化的节日; 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是弘扬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时刻。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 中秋、重阳、除夕 ”等 传统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4 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 。
二、(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段,完成 6~11 题。(共 21 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选自《孟子 富贵不能淫》)
【乙】
孔子谓颜回曰:“ 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 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 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 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 ‘知足者,不以 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 见之是丘之得也。 ”
(选自《庄子 颜回不仕》)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与民由之 由:遵从
.
B.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
C.足以给粥 足:值得
.
D.不以利自累也 累: 使……受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甲文中“一怒而诸侯惧 ”的“ 而 ”与乙文中“失之而不惧 ”的“ 而 ”意义和用法不同。
. .
B.甲文“女子之嫁 ”的“之 ”与乙文“ 回之意 ”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同。
. .
C.孟子和孔子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甲文中“丈夫之冠 ”是指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8.下列对两篇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甲文中的“广居 ”“正位 ”“ 大道 ”分别喻指“仁 ”“义 ”“礼 ”。
B.乙文中颜回述说自己不做官的理由,包含了物质的自足和精神的自足两个方面。
C.孟子善于用类比说理, 甲文用“妾妇之道 ”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尤其是甲文气势磅礴、义正词严。
9.乙文中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 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多选不得分)( )(2 分)
. . . . . . . . . . . . . . . .
丘诵之久 A 矣 B 今于回 C 而后见之 D是丘E
之得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2)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1.乙文中的颜回是孟子认为的“大丈夫 ”吗?请结合甲乙文段的内容分析。(4 分)
(二)课外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 题。(共 7 分)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余, 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公元 766 年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雕花的窗户。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A.首联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B.“西阁百寻余 ”与“飞来山上千寻塔 ”一样,都以夸张的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C.“飞星过水白 ”中的“飞 ”“ 白 ”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颈联借“ 幽鸟择木 ”“ 巨鱼潜波 ”的自然景象,委婉表达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感。
13.《春望》和《中宵》都是杜诗中的名作,分析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 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 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共 8 分) 14.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诗句。
古诗词所用手法精妙,令人拍案叫绝。“(1) ,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 阳修《采桑子》)以动衬静,人禽互窥,令人陶醉流连;“角声满天秋色里,(2) ” ( 李 贺 《 雁 门 太 守 行 》 ) 从 视 觉 和 听 觉 角 度 铺 写 惨 烈 的 战 地 气 氛 ;
“(3) , ”(李清照《渔家傲》)写梦中所见景象,用想象创造 了一个似梦似幻的世界;“(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孟 子《 得道 多助 , 失道寡助 》 ) 连 用三个排 比 句 , 强调了 “ 人和 ” 的 重要 性;
“(5)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运用拟人,从花草树木的角度 写对春天的留恋。活用古诗词能令笔下生辉,文采斐然。比如,我们是追风的少年,应与 时代共振,筑梦前行。怀才不遇时,莫要哀叹“(6) , ”(杜 牧《赤壁》),而应自立自强,勇毅飞翔。
三、 (7 分)
15.学校将开展“前进路上有灯塔 ”读书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7 分)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善保尔的成长历程。(3 分)
人生阶段 保尔故事
苦难的童年 被迫离开学校,在车站食堂打工,受尽凌辱,目睹底层艰辛。
走上革命道路 受① (人名)影响,参加革命,捍卫苏维埃政权。
② 参加肃反工作,参加筑路队,抢救木材。
实现生命意义 战胜病魔,完成作品③《 》。
(2)水,世间至刚至柔之物。有气节,有正义,有原则,谓之刚;感深情,惜弱者,助兄 弟,谓之柔。下列名著中也有能体现“水 ”的特性的人物,请任选一部名著,仿照示例,
结合具体情节加以分析。(4 分)
①《西游记》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 简 · 爱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这体 现了她的“ 刚 ”;简 · 爱尊敬、爱戴谭波儿老师,她一直珍藏着谭波儿老师送她的珍珠发 饰,这体现了她的“柔 ”。
四、(3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18 题。(共 12 分) 材料一
八段锦,一种源自中国古代的健身术, 以其动作舒展、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显著而深 受人们喜爱。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宝贵财富。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最初是由一些简单的导引动作组 成,后来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八段锦。八段锦的动作设 计科学合理,符合人体生理和自然的规律,通过练习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 流通,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八段锦的特点:动作简单易学,八段锦的动作设计简单明了,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场 地,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健身效果显著:通过练习八段锦,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
性和协调性,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修身养性:八段锦不仅锻 炼身体,还能陶冶性情,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在练习过程中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摘编自网络 2024 年 6 月 2 日)
材料二
八段锦由八段简单的动作组成,每一段动作都针对特定的身体部位和脏腑,是一种中 华传统健身功法。
打八段锦究竟有何好处?新中式健身真的靠谱吗?
“很靠谱!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张倩接受采访时,列举出多项八 段锦对人体的好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取能力,还可增强脾胃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焦虑,也可强化筋骨,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张倩介绍,与其他锻炼方式相比,八段锦适用年龄更为广泛,诸如长期伏案工作、缺 乏运动的上班族, 以及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都可以通过练八段锦达到强 身健体的目的。不过,部分人群练八段锦需谨慎。
张倩提醒,由于八段锦存在转动关节、蹲下等动作,诸如急性胃肠炎、关节炎、脊柱 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需减少练习幅度,或暂缓练习, 以免让病情加 重。
(摘编自网络 2024 年 5 月 29 日)
材料三
近期,在滨海新区的校园课间操中,经常会看见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练习健身气功— —八段锦,这是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近几年来大力提倡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推动健身气
. . .
功传统养生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发布《滨海新区推进健身气功八段 锦进校园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区中小学推广普及健身气功八段锦,做到小学、初中全覆 盖,将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学校校操,每天进行练习,适时将健身气功八段锦项目列入中 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据介绍, 区教体局将持续推进健身气功进校园工作,按计划相继在中部片区、南部片
. . .
区进行 5 场涉及千余人的教师骨干健身气功八段锦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古人养生智慧,提高师生民族文化自信,实现健身气功中小学全 覆盖,不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网络 2023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四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八段锦 ”作为一 种古老的健身方法,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 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上海老西门街道也是园居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八段锦 ” 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文明社区。
近年来,也是园居委将“八段锦 ”的推广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定期开展“八段锦 ”锻炼、健康养生义诊等,展示“八段锦 ”独特魅力,提升社区居民 的精神文明素养。同时,鼓励居民自发组织“八段锦 ”学习小组,相互学习,交流心得, 让“陌邻 ”转变成“睦邻 ”,形成良好的和谐社区氛围。
(摘编自网络 2024 年 4 月 18 日)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
A.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是经由历代养生家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古代健身术。 B.八段锦在社区宣传推广,促进了邻里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和谐社区氛围。 C.练习八段锦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倡导人们强化练习幅度,加大训练力度。
D.为弘扬传统文化,八段锦作为养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还融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
A.材料一开篇引出说明对象,介绍了八段锦的起源、发展和优点。
B.材料二画线句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八段锦适用年龄更广泛。 C.材料三中加点词“据了解”“据介绍”,表明信息来源,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语言严谨。 D.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解读“八段锦 ”,内容客观,通俗易懂,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
18.学校拟举办“八段锦进校园 ”系列活动,有的同学认为练习八段锦耽误了学习时间,没 有必要举办这个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对其进行劝说。(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19 分) 鞋子的力量
①只要不外出,现在我一周会两次穿起帆布舞鞋。它是皮软底,驼色或白色,两根一 厘米宽的松紧带交错横过脚背,将整只脚妥帖裹住。如果坐着伸直腿,再用力绷住脚尖, 双腿立即就像两根有力的线条,宛若威武的栏杆,一下子就将庸常的日子划出清晰边界; 又像两把尖利的铁器,急匆匆要铲开前方某处。这是到了上课的时间,说高雅点叫舞蹈课, 通俗点则是大妈的娱乐活动——就是如今正野草般四下蓬勃的广场舞。
②我曾爱鞋入骨,细跟、粗跟、长矮靴此起彼伏,连拖鞋都觉得下一双才是最美好的。 鞋子是否舒适,不仅仅只关乎脚趾,还与心情密不可分。地球那么大,给予我们的只有脚 下两个小支点,怎么立足决定着生命的质量,这时候鞋承担起与土地交流的全部职责,它
驮着我们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夏至秋冬。居于人体最低位置,却默默承受着全部的重量,
.
无论如何它们都有被爱的理由。
③但近两年如同利刃切下,没有任何过渡,鞋就从我欲求清单中一下子退去了。行走 的机会和动力渐失后,刀入鞘、马归厩,廉价的海绵拖鞋也足以把闲散无拘的日子踩出噼 噼啪啪的声响。
④就是在这期间,帆布舞鞋来了, 因为要跳舞。
⑤小区有支舞蹈队,女人们一周会两次凑到一起,在音乐声中动一动四肢,从藏族到 蒙古族到傣族到朝鲜族,各民族的舞姿被我们生搬硬扯过来。这是一项我已经中止了四十余年 的运动。
⑥鞋子不对头。一开始我不时低头向下看,驼色的、白色的、黑色的,无一不轻、薄、 软。 网上各家自称专业舞蹈用品店展示的图片里,年轻纤细的女子穿着鞋都轻盈婀娜地起 舞,于是买来再买来,似乎某一双会携带某个神秘按钮,能一下子让我也重新轻盈与婀娜 回去,却一次次未遂。
⑦从前上台穿什么鞋呢?穿草绿色军鞋和白色球鞋是常有的事, 日子稍有起色后,学 校配起了黑色老北京布鞋,但买鞋的速度往往滞后于我们双脚的生长速度。鞋必须辗转托
人买,终于到了,脚指头却已经长出一截。 勾起来塞进去,多跳几天,脚尖处就赫然顶出
. .
一两个破洞,像破壳的小鸡急着探看外面的景色。
⑧跳芭蕾最初是从穿着一双军队男式咖啡色丁字塑料凉鞋开始的,靠着脚尖处密实的 那一块,老师让我们夹紧脚趾强行立起,扬腿,举手,旋转,跳跃。那年我十岁,黑瘦矮 丑,却有挥霍不完的精力。《我编斗笠送红军》,八个小女孩在对歌曲内容不甚了解之中, 被要求以极致的喜悦兴奋状,表达出海南岛成年妇女对翻身求解放的热切向往,代价是在 排练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的脚指甲都损伤甚至脱落。红药水、紫药水、胶布一路相随,终 于在舞台上收获到如雷掌声后,校长亲自跑城里买回粉色芭蕾舞鞋,缎面,星星点点泛着 光,脚尖处有一块小橡胶,两根长绑带在脚踝处交叉绕来绕去……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双 具有美学意义的鞋子,立起脚尖时,人霎时变高,腿变长,仿佛在飞,翅膀不是长在腋下, 而是长在那双泛着光的鞋上。
⑨几乎所有学舞的女孩,那时都被期望能终身以此为饭碗,但我的周围却一个都没有。 长时间因为连绵不断的排练演出,而获得免上课免考试的权利, 以为占了大便宜,最终却 全部败在突然恢复的高考面前。大部分人匆匆嫁人,我勉强考入师专, 自此放下过往的一 切。
⑩数年前,某晚与家人散步路过江边,赫然见空地上十几个中老年女人正兴致高昂地 列队挥动四肢。放置地面的小音箱里传出的,明明都是极具风格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音 乐,几十年前早就风靡过,体现在她们身上,却是一成不变的僵硬比画,所谓乐感和舞感 此时都已被夜色吞没,肩颈的退化、胸腰的无力、腿脚的木讷,如墨的夜色却吞咽不住, 它们山一般壮阔地耸立那里。但她们自己并不觉得异样,一个个脸上都布着潮水般的喜悦, 甚至因为有人围观而愈发用力挥手跺脚。
机缘巧合,终于有一天我也成为小区舞蹈队的一员。去年队里排《我编斗笠送红军》, 虽不是芭蕾,但音乐一起,那种熟悉的气息又徐徐回来了。人生终究是一个环,绕了一圈, 竟又回到当初。一切都在重复,一切又如此迥异。想荡起身子,但腰太硬;想挥动胳膊, 但肩太紧。说到底不是鞋让人脚步趔趄重心不稳,而是鞋子的力量已经支撑不起几十年沉 甸甸的岁月了。阅历让你眼高,衰老却让你手低。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江边那些女人, 她们也曾花朵般绽放过青春,如今再聚一起,且歌且行,无非是以一份松弛的心境,给必 将更羸弱的躯体些许安抚,也给自己已经远去的往昔,致以幽远的怀念。
(《光明日报》2024 年 3 月,有删改)
19.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
A.第②段中的加点词“驮”,生动表现了鞋子承受着全部的重量,承担起与土地交流的职责。 B.第⑦段画线句“从前上台穿什么鞋呢?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引出下文内容。 C.第⑧段画线句写出“我 ”得到芭蕾舞鞋的欣喜、对鞋子的喜爱和取得成功的骄傲。 D.文章围绕“鞋子 ”,写出了“我 ”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于舞蹈与鞋子的诸多记忆。
20.有读者在阅读第⑦段时觉得句中加点词“赫然 ”有点多余,认为去掉后不影响文意, 说说你的理解。 (4 分)
勾起来塞进去,多跳几天,脚尖处就赫然顶出一两个破洞,像破壳的小鸡急着探看外
. .
面的景色。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的“ 阅历让你眼高,衰老却让你手低。 ”的理解。 (6 分)
22.文章第⑧段和第 段两次提到《我编斗笠送红军》,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6 分)
五、(60 分)
23.按要求作文
当你感觉要炸裂的时候
有没有看到
两个月亮在微笑
请你根据以上漫画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 . . .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