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 (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琵琶行(并序)》课件 (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音乐优美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走近作者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政治讽喻诗)、《长恨歌》《琵琶行》(长篇叙事诗)等。
走近作者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被贬为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秦中吟》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解题

背景探寻
元和十年(815),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却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
元和十年,我贬官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
贬官
第二年
歌女
商人
歌伎
京城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官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畅快地弹
十分忧伤、
忧郁的样子
从京城里贬官出来
这天晚上
使(之)快弹
省略句
漂泊流落

名作动,作歌
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问题:小序提供了什么信息?
背景:秋夜 送别
人物:琵琶女 诗人
事件:奏曲 自叙身世 作诗
诗人是如何描写琵琶乐曲的
正面描写:①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技艺之高超。②摹拟声音。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③贴切的比喻。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
侧面描写:①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听众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②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突显音乐的强大魅力。
思考
朗读第二节诗文,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以声写声(使用拟声词模仿音乐效果),以形写声。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运用叠词描写音乐:
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
3、通过演奏者的动作神态描写音乐 。
4、通过听者的反应,突出音乐效果
(侧面烘托)
比喻句
音乐
幽细
戛然而止
激越雄壮
繁密(粗重)
清脆圆润
低沉停顿
宛转流利
激越雄壮
低沉入微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冰泉冷涩弦凝绝
形容乐声粗重繁密
形容乐声轻柔细致
形容乐声清脆圆润
形容乐声婉转流畅
形容乐声缓慢低沉
形容乐声沉咽停顿
形容乐声雄壮激昂
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找出描写相应乐曲声的比喻句。
琵琶女演奏
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
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品读诗歌结构
全诗分为五段,是按什么顺序划分的?
明确:按时间顺序。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一、 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都是详细描述的吗?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反应是什么?
第一次——江上闻琵琶(略写)——惊异
“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舟中弹琵琶(详写)——沉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更坐弹琵琶(略写)——伤悲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轻貌美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年年欢笑
独守空船
过 去
今 天
琵琶女的身世变迁
对比
人物分析
如今
昔日
才高位显居京城
谪居浔阳处境艰
人物 琵琶女 白居易
年龄容貌
身世遭遇
处境
环境
年老色衰
年华逝去
飘零转徙,嫁作商妇
遭逢贬谪
独守空船
浔阳地僻
绕船月明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年轻时
年老时
起对比反衬作用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女艺人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幽愁暗恨
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2.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3.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4.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5.风物的感伤—盆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
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鸣
诗歌往往少不了对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用寂静侧面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渲染了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本文主旨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作品细致地描绘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交代了她坎坷不幸的身世,表现了她的凄凉愁苦之情,寄寓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
一、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   ,   ”两句是全诗的主旨,
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
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    ?   ”。
(3)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句说明偏僻之
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4)白居易《琵琶行》中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4)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5)《琵琶行》中有关描写月色的诗句有: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 ③ ______。
(6)《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请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应诗句:①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②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_____;③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______。
(7)《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①别时茫茫江浸月 ②唯见江心秋月白③绕船月明江水寒
(6)①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②间关莺语花底滑
③铁骑突出刀枪鸣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形容乐曲的低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9)古诗文常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
(8)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9)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1)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琵琶女演完后人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琵琶行》)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3)《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