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9月九年级语文学科适应性练习
本习题共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 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 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 分)
我们伫立在纪念碑前,不禁感慨万千。岁月长河激荡民族精神,百年沧桑① 家国情怀。邓 稼先身着破旧的夹袄,隐姓埋名扎戈壁,② 展国威;闻一多无惧恐吓威胁,③ 斥特 务,④ 震华天;鲁迅弃医从文笔耕不辍,写下“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劝诫世 人……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怀揣家国情怀,摒弃浮躁, 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梦!
1. 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jiā xià zhuì bǐng
B. jiā hè chuò bǐng
C. jiá hè chuò bìng
D. jiá xià zhuì bìng
2. 语段的横线处 ,依次填入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①砥砺 ②鞠躬尽瘁 ③慷概淋漓 ④取义成仁
B. ①坻砺 ②鞠躬尽萃 ③慷概淋漓 ④取义成人
C. ①坻砺 ②鞠躬尽萃 ③慷慨淋漓 ④取义成人
D. ①砥砺 ②鞠躬尽瘁 ③慷慨淋漓 ④取义成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北京冬奥会各种赛事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B .为了让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
C .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 .这山里的天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变啊。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经过全球华文书店共同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全球海外华文书店参与联展的气氛。
B .大家居家锻炼要坚持适量原则,切忌不要运动过度。
C .苏炳添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打破了亚洲记录。
D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他是否努力起决定性作用。
5.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题目 。( 4 分)
“雁 ”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吟咏对象,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鸿雁传书或以鸿雁比游子, 抒发思乡怀亲之情的,如王湾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也有以鸿雁喻漂泊的人生际遇的,如杜甫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苏轼的“ 时见幽人独往 来,缥缈孤鸿影 ”;还有以鸿雁翱翔天际喻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如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 可以酣高楼 ”;另外,古诗词中大雁还有爱情专一、 团结忠诚的象征意味。总之,“雁 ”已经成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 ,不超过 30 字 。 (2 分)
(2)根据对联常识 ,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2 分)
展翼 寄乡愁离情 孤雁 抒凌云壮志 鸿鹄 鸣天 上联:
下联:
二、(36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 6~8 题 。(共 9 分)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气息,这里指风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化而为鸟 而伯乐不常有
B.南冥者,天池也 中轩敞者为舱
C.其正色邪 其此之谓乎
D.鹏之徙于南冥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笔下的“鹏 ”是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选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鲲变化为鹏,从南海迁徙到北海的壮丽图景。
C.选文中,无论是大鹏,还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所依靠的。
D.选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鲜明的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 , 完成 9~ 11 题 。(共 8 分)
辨志(节选)
张尔岐①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 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者,学术之枢机② , 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 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③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④矣。适越者 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选自《张尔岐诗文选》)
注释:①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②枢机:户枢与弩牙。比喻事物的关键。③燕: 指河北北部,地处北方。④越:指浙江东部,地处南方。
9. 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 分) 而 遂 至 于 日 异 者 志 为 之 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
11.本文设喻说理 ,请结合选文 内容 , 阐述文章所讲道理 。(3 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 , 完成 12~ 13 题 。(共 7 分)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 , 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④ 沙里为岸, 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 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②啼鸟堪求侣:《诗经 ·小 雅 ·伐术》 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③无 那: 无奈。④黄河曲:黄河湾。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颔联“只言 ”“无那 ”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 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 ”为实,“春风 ”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 “黄河曲 ”“ 白马津 ”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 尾联反结“别 ”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13.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 ,夜钟残月雁归声” 。( 4 分)
(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足下,古代上称下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词。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 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 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C.“一箪食,一豆羹 ”中的“箪 ”“豆 ”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 ”中的“觥 ”“筹 ”是指 酒杯。
D.社稷,国家。社,谷神。稷,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五)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 9 分 ,每空 1 分)
(1)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 ,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5)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8)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出诗人直言劝谏,老而弥坚的句子是 , 。
三 、(7 分)
16.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 ’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 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 ’,一书‘河北玉麒麟 ””。
请问,上段话中绣字红旗后面的字是 (填人名) 、 (填人名)两位 首领的称谓。(3 分)
(2)当代学者鲍鹏山在评说《水浒传》时这样说:“鲁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品性,鲁达是圣 人;林冲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性格,林冲是凡人;武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武艺,武松是 神人。 ”请你在鲁达、林冲和武松之间任选一位,说说鲍鹏山为何有这样的评价 结合一个具体事 例进行分析。(4 分)
四、(31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 , 回答 17~ 19 题 。(共 10 分)
用风洞“捕风捉影”
孙伟敬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 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 口袋开后 就能起风, 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 口袋 ”,并且功能强大:它 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 ”的“神器 ”就是 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 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 作用,此外还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 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 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 止的物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 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 于试验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 气动的状态下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 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 强。 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 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 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反复调整试验的环 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 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 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 器测试飞行器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 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⑥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 有保持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 动作。2020 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 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 考。
⑦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但在科学家眠中,风“来去不再无踪迹, 动息依然如有情 ”。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 3分)
A.风洞在航空航天业,设计汽车、火车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 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B.科学家能在风洞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反复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 骤,这体现了风洞试验可控性强的优点。
C.进行飞行器风洞试验时,首先要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
D.体育风洞通过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从而帮助有些竞速类运 动员进行训练。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 题目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风洞,和它能够“捕风捉影 ”的特点。
B. 第①段写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风神,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说明方法,说明风洞试验成本低的优点。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风洞的各个方面,思路清晰,迈辑严谨,使读者易于理解。
19.阅读第②段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 3 4分) 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二) 阅读下面文章 , 完成 20~23 题 。(共 21 分)
庄严的军礼
李春雷
①音乐缓缓响起,灯光骤然雪亮。偌大的影院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瘦高的老年观众,直挺挺 站立着。这时候,电影《长津湖》屏幕上出现一行大字:“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 老人庄严地举起右侧残臂,敬了一个军礼……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 17 岁,他主动报名参军。17 岁,首次远行,前方是战场。在丹东 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技能和时事培训,他完成了从一个山村娃到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转变!他个 子高、力气大,肖班长让他负责背运炮架和炮弹。战争期间,朝鲜平原地带的房屋,几乎全被炸毁。 冬天,冰雪覆盖, 气温低于零下30 摄氏度。部队只能露天宿营。在雪地上铺一块油布,两人一组, 躺倒睡觉。战士们穿着棉衣棉裤,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即使这样,每躺下两三个小时,站岗的哨 兵就要叫醒大家起来活动,搓手踢腿,蹦蹦跳跳,等到身上回暖,嘴里哈出热气,再躺下。如果不 这样,就会被冻僵甚至冻死。作战时,他扛着炮架和炮弹,顶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飞奔着寻找最 佳炮位,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12 月轿岩山阻击战时,一枚炮弹在身边爆炸,他两眼一黑,昏了 过去……
③从此,他失去了右眼和双前臂,被民政部门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被送进荣军院疗养,吃饭 有人喂,衣裤有人穿,便溺有人帮。但他不想这样,他要像保尔那样去生活,替逝去的战友坚强地 活下去。
④他开始练习自己吃饭。两只残臂太短,均从肘部炸断。他让工作人员在右臂残端系上手帕,
将勺子插入,再用牙齿勒紧、 固定,而后哆哆嗦嗦地向着嘴巴方向靠近。最初,无论怎么努力,饭 菜也送不到嘴里,反而弄得桌上一片狼藉。 医护人员心疼他,说:“您是英雄,我们的工作就是照 顾您。 ”他说: “保尔双 目失明、全身瘫痪,还能坚持写作呢。 ”继续练习,10 次、100 次、1000 次、1 万次……10 多天后,当他把第一口饭菜送到自己嘴里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信心大增的他, 接着练习穿衣服、洗漱、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基本自理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脱盲。 1956 年 1 月,他用颤抖的右臂,工工整整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不久后,他光荣入党。
⑤在荣军院里,伤残战友们有的种菜和养猪,有的缝纫和绣花,有的修理三轮车和皮鞋,大都 找到了继续奋斗的“战场 ”。 自己才20 多岁,虽然缺少两只手和一只眼,但嘴巴还能说话,双腿还 能走路,难道让国家养活一辈子吗?不能,绝对不能!
⑥不久,他再次做出一个不后悔的决定。他用颤抖的右臂,工工整整地写出了一份申请书—— 回家种田,支援农业!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像他这样的 一级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供养终身。他,完全可以过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的安逸生活啊。但他,决心如磐!
⑦他回到了中漕村。耕田时,牵牛的绳子只能缠绕在断臂上。牛骤然发力,把他的断臂拉出了血。 耙冬水田最难。没有手去牵牛鼻绳,就套在一只秃肘上。没有手去掌耙尾,就套上一个圈圈,把另 一只秃肘穿进去。开始时,踩不住耙,常常摔在泥水里,冷得直颤抖……千百次地练习,他的动作 逐渐熟练,他终于学会了各种农活。
⑧战场归来 70 年,老兵的他用自己仅存的左眼,看着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作为一个久 历世事、饱经沧桑的老者,他要把自己 80 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讲给后人听。在学校里,他 讲感恩,讲珍惜。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才 能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对机关干部,他讲勤政,讲敬业,鼓励他们拼搏奋斗,勇于担当……讲这 样的课,他分文不取。他说,我是志愿军老兵,国家有优厚抚恤。我决不收费,我只尽义务。每逢 宣讲,他总是身穿老式军装,他用残臂致敬的军礼,更是让现场听众热泪盈眶……
⑨党史学习教育时,他在烈士陵园讲战争故事。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椅子,他不坐,站着讲。 讲了一个小时,仍然笔直站立着。他说,面对烈士,面对战友,我怎么能坐下?平时走路,他总是 昂首正视、步履稳重。从背后看,虽然袖管空空,但劲风吹过,更加威武。路人会说,这是一个军 人,标准的军人。路人不知道,这还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级伤残军人!
⑩当电影里的志愿军战士们集合时,他也不自觉地站直身子,举起右臂,大声地报出了 自己的 部队番号和姓名: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12 军 35 师 105 团 3 营 7 连 4 排 60 炮班战士李化武! ”
@他直挺挺站立着,泪流满面。
向战友致敬!向岁月致敬!向历史致敬!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20.本文回忆了抗美援朝战士李化武“保尔式” 的一生 ,请结合文章情节 , 完成填空 。 (4 分)
(1)抗美援朝战场,他英勇作战受伤,失去右眼和双前臂。
(2) 。
(3)回到中漕村,他回家种田支援农业,学习了各种农活。
(4) 。
21. 品味语言 , 回答下面的问题 。 (6 分)
(1)从人物描写角度 , 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 (3 分)
老人庄严地举起右侧残臂,敬了一个军礼……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 (3 分) 但他,决心如磐!.
22.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一下③段的作用 。 (6 分)
23.本文在叙述顺序有何特色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5 分)
五、(60 分)
24.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美好, 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让我们感觉美不胜收;有这样一种美好, 谷爱凌“ 雪场凌空 ”,苏翊鸣“一鸣惊人 ”,李文龙“龙腾虎跃 ”,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力量;有 这样一种美好,得体的行为、美好的心灵、和谐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请以“有这样一种美好”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写你最熟悉的内容 ,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 ,否则扣分;③不少于 6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