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课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
一、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与伟大成就,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认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科学精神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分析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与改革开放的必然联系,理解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科学把握改革开放的性质、方向、立场和原则,理解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公共参与
通过收集资料、课堂研讨,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进程和重大成就。
依据: 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是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的事实基础。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依据: 该结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升华,对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三、 教学方法与资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片段(如《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精选)、改革开放历程时间轴图表、文字材料(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节选)、实物或图片(如粮票、老式物件与新科技产品对比图)。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时空对话,创设情境(5分钟)
活动呈现: 播放一段简短视频或展示一组对比图片(如1978年的深圳小渔村与2023年的深圳现代化都市风貌)。
教师设问: “同学们,从这些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回应: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提到“发展” “建设” “改革” “开放”等关键词。
教师引题: “大家说得都很好。这股强大的力量,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学习的——伟大的改革开放。它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探寻这场伟大变革的足迹。”
(二) 新课讲授:循迹探源,共话伟业(30分钟)
第一篇章:历史的转折——改革开放的开启(解困之道)
情境铺垫:
展示材料:出示反映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与社会状况的简要数据或描述(如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
核心议题一: “党和国家面临怎样的困境?出路在何方?”
知识讲解:
思想先声: 简要介绍“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其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标志事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强调: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
(1)改革开放的开启: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的意义:
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小结过渡: 思想解放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开放的巨轮即将启航。那么,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呢?
第二篇章:壮阔的征程——改革开放的进程(破局之路)
活动设计:“绘制改革开放时间轴”(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为4组,分别对应:农村改革篇、城市改革篇、市场经济篇、对外开放篇。
提供基础材料包(关键事件卡片),要求各小组阅读教材,梳理本主题下的关键时间点和重大事件,并简要概括其意义,粘贴在黑板或电子白板的相应时间轴上。
教师引导与精讲: 在学生分享基础上,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化讲解。
农村改革: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解放农村生产力。(突破口)
城市改革: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国营企业的活力。(全面展开)
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992年南方谈话: 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困扰。
党的十四大(1992年):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里程碑)
对外开放格局:
起点: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标志性事件)
2.发展历程
起步 阶段 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城市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 新阶段 对内改革 ①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③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全面 深化 阶段 对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特别提醒:改革开放的历程的脉络
改革脉络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南方谈话——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开放脉络 经济特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特别提醒: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①全方位 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所有国家进行开放。
②多层次 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和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
③宽领域 将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对外开放。
小结过渡: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全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步深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路,究竟带来了怎样辉煌的成就?
第三篇章: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意义(定调之论)
活动设计:“数说成就,感悟意义”
展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的权威数据图表(如GDP增长、人均收入变化、脱贫人口、高铁里程、航天成就等)。
核心议题二: “结合这些数据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深刻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学生讨论与分享。
教师总结升华: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对中国的意义(课本P31-P35):
(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一个法宝: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5)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补充)对世界的意义: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性质强调: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 课堂小结与升华(5分钟)
回顾梳理:本课知识脉络:历史转折(为什么改)→ 进程步伐(怎么改)→ 伟大成就与意义(改得怎么样)。
情感升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场伟大的革命尚未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希望大家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前行力量,将来为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 布置作业(5分钟)
【必做题】
整理本节课笔记,绘制一幅体现改革开放关键事件的思维导图。
阅读教材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的理解。
【选做题】(二选一)
“家史”访谈: 采访家中的长辈,了解你的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生活条件的变化,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展望”建言: 查阅资料,了解国家当前在哪些领域正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如科技自立自强、绿色低碳发展等),就青年学生如何为之做好准备,提出你的两点想法。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分配要合理
对于“改革开放意义”这一理论难点,要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辅助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