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渊明知人论世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辞具有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押韵和句式自由,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常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以四、六字句为主,多按三拍读。《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小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动作名,耕田种植动词,维持生活,生计方法、办法。这里指营生的本领形作名,亲戚朋友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靡,无;途,道路,方法,门路。恰逢因为表被动在那时害怕距离收获的东西酿造动词,到、往小序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思念的样子为什么呢资质,本性造作勉强紧急、急切都从事指做官役使自己惆怅的样子感叹不久名作状,像骏马一样因为小序陶渊明为何接受官职?1、维持生计“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2、亲故劝说3、恰当的时机“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4、合适的地点“彭泽去家百余里”5、嗜好的满足“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小序陶渊明为何会辞官?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不为五斗米折腰”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背景简介《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家世背景曾祖父或为陶侃(kǎn),东晋开国元勋,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父亲陶逸曾任安城太守,去世很早。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至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陶渊明的一生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29岁以前,居家读书陶渊明的一生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第一次: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平定。】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芜:荒芜胡:疑问副词,为什么以:介词,让为:被形:形体,指身体。役:役使,奴役。奚:疑问副词,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第一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谏:挽回来者:未来的事情追:挽救,补救实:确实其:大概,语气副词。是:正确非:错误第一段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遥遥:漂流摇荡的样子飏:船缓缓前进征夫:行人恨:遗憾熹微:光线微弱第一段写了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回家路途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因误入官场而自责、因能及时醒悟而自喜以及归途中欢快的心情。第二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瞻:远望衡宇:“衡”通“横”,门上横木和房檐,代指房屋简陋的房子,指贫贱者所居住之所。载:语助词三径:代指隐士住处就:近于,接近。幼:形作名,儿童。盈樽:满杯第二段引壶觞以自酌,眄miàn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引:拿来眄:看柯:树枝怡颜:使脸上出现愉快神色。怡,使…愉快。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审:深知容膝:动作名,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即言其狭小。有淡泊明志之意。第二段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涉:游玩、游览策:名词作动词,拄着扶老:拐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名词作状语,时时,常常矫:举遐:远第二段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yì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无心:无意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第二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内心是欣喜若狂;归家后的生活乐趣(室内、园中、室外),内心是舒适安逸。意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饮酒 其四 东晋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息:使……停止绝:使……断绝驾:驾车言:助词焉:疑问代词,什么第三段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悦:意动用法,认为…愉悦亲戚:父母兄弟情话:知心话乐:意动用法,认为…快乐琴书:名作动,弹琴、读书以:介词,把春及:春天到了事:指耕种之事畴:田地第三段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或:有时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棹:本义船桨。这里名作动,意为划桨。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寻:循着壑:山沟经:经过第三段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善:形作动,羡慕得时:顺应天时行:将要休:终结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寄托宇内:天地之间曷:何、为什么委心:随从(顺从)心所欲去留:生死。胡为:为什么乎:句中语气词,表停顿遑遑:不安的样子。何:疑问代词,哪里。之:往,到第四段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期求,企及。怀:留恋、爱惜植仗:倚仗、扶杖耘:除草耔:培土第四段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皋:高地舒:放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生命的尽头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夫:指示代词:那复:还,又奚:疑问代词,什么疑:疑虑第四段陶渊明的生死观形影神三首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田园将芜胡不归?复驾言兮焉求?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三问三答醒悟前情欣然归乡息交绝游自安自乐顺应本心乐天安命课文总结深入探究《归去来兮辞》中所写的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是实写,还是虚写?判断的理由?深入探究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草盛豆苗稀,草盛豆苗稀。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深入探究质问陶渊明:1、天下无道,志向不能实现,你就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如果所有人都这样,谁来匡扶天下,还天下太平?那些在黑暗中举起火把的人才是民族真正的脊梁。2、你都不考虑考虑家人吗?明明有能力有机会让家庭摆脱贫困,却只顾着自己的所谓志向,太自私了!深入探究对陶渊明的非议世路多端,皆为我异,敛辔朅来,独养其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读史述九章》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意。——《祭从弟敬远文》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之九。深入探究抚孤松而盘桓怀良辰以孤往陶渊明的坚守艺术鉴赏李格非语:“《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元好问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梁实秋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艺术鉴赏(1)意境的淡雅。文中,作者情真意切,“素怀洒落,逸气流行”,语言的运用充分展示了陶渊明质朴自然的风格,达到很高的审美境界。(2)语言的简洁。陶渊明是一位造诣极深的语言大师,应体会他在语言运用上平淡、简洁的特点。(3)韵律的优美。本文运用“辞”的形式,既便于叙事,又便于抒情;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散文自由奔放、华美多变的特点。在用韵上,也是既规范典雅,又别具一格。陶渊明的辞赋文字洗练,对仗工整,多用偶句,平仄有致,声律和谐,以“兮”言情,以“辞”定体,具有整体的韵律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