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北朝导入来自于南北朝时期的一封信壹朗读课文,把握节奏,能够独立翻译全文。叁贰学习目标赏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感受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作者简介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山中宰相《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徽)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徽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本文就是陶弘景融合其情后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创作背景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称“尺牍”或者“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然而,我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都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山川 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 俱备。青葱的树林共同谈赏的交相辉映山河四季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的都整体感知——翻译全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消散坠落确实,的确又竞相跳跃这里确实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参与,欣赏潜游在水中的鱼整体感知——翻译全文图文感知山川 之美,古来共谈。图文感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图文感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图文感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图文感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重点字词古今异义①答谢中书书(“书”与“中”合用为官名)答谢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②夕日欲颓(快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重点字词一词多义①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④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⑤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⑥古来共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形容词作名词,指山水奇丽)②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重点虚词①山川之美(的,结构助词)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指示代词,“这”)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代词,……的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两句有什么作用?①描写山水美景,既是人们的共同爱好,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细读分析从视角变化分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抬头仰望“高峰入云”,俯首低看“清流见底”。俯仰之间,白云悠悠,群山巍然高耸,流水清澈见底,呈现山水相映之美。细读分析赏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中所蕴含的美。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展现出绚烂辉煌的气象,凸显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呈现色彩搭配之美。细读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动静结合,写出山林晨昏变化之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意。细读分析深入探究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其一,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深入探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本文中“山川之美”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①山川相映之美。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选择意象,清爽宜人。②色彩搭配之美。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绚烂多彩。③晨昏变化之美。选择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中生物的活动,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④动静相衬之美。高峰、石壁等为静景,猿鸟、沉鳞等为动景,静景和动景各自跃然在目。主旨分析文人雅士寄情山水,说说本文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板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景物描写总 领抒 情小结这封信里,有不朽的生命,也有飘逸的灵魂。他的生命泼洒在自然之中,他的灵魂寄托在林泉之间。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欲界”中体悟山水自然中的纯真,使自己的心灵拥有一方净土!山中宰相知识拓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知识积累山水诗词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小试牛刀(1)《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2)《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谢中书书》中,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自康乐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谢观看南北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