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识其有限,而求无限——《兰亭集序》笔墨观人生学习目标:1.赏析《兰亭》书法与文本内容。2.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3.探索生活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一、笔墨传情“信可乐也”,“乐”在何处?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环境优美之乐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生活美好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之乐一觞一咏,畅叙幽情。饮酒作诗之乐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之乐“岂不痛哉”,“痛”在何处?痛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不知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知情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知物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知命死生亦大矣“悲”在何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今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千古同悲二、笔墨全貌三、字如其“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名门望族东床快婿入木三分书圣东晋骄子好黄老,淡功名喜欢大鹅有志向王羲之在人生的前五十年中有哪些“俯仰” 之事呢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 自幼锦衣玉食, 其父王旷是司马睿的高参; 十三岁时因皇帝内使周顗宴席间赠给“牛心炙”闻名遐迩; 二十岁时成为太尉郗鉴的乘龙快婿; 其书法更是洛阳纸贵。所有这些都可谓“仰”。但是王羲之的人生也存在“俯”。七岁时父亲率兵北伐, 兵败失踪; 羲之“母兄鞠育, 得渐庶几”, 不蒙父训是他一生的遗憾。他从小木讷, 到十多岁才表现出才华; 十六时王家三少的其它两人都已成为皇室内侍, 而羲之没有机会。应征之后苦求宣成太守而不得, 力阻殷浩北伐不成,求分会稽郡为越州不得, 最后王述的崛起彻底打碎了王羲之的政治梦想。他经历了人生的顺与逆。兰亭集会时, 王羲之的人生轨迹已经走过辉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一世”“俯仰之间”书法对王羲之来说, 在一定人生阶段起到的就是羁绊的作用, 老年王羲之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当他“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时,东晋王朝已经不再给这位才子机会, 因为东晋王朝再也不会允许王家与其共天下。这就造成王羲之内心无法补救的悔恨, 这时他最怨恨的也许就是他五十年来最爱的书法艺术了。等他想做官时, 已经没有了良好的家庭背景, 因为王敦反叛, 王导老年昏聩, 王家大势已去, 王羲之此时反省自己曾经务虚不务实的经历, 也只有悔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问题:由乐转悲,王羲之是否走向了消极悲观?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而不放弃追求无限的人生价值。四、墨传千古“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谈一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或者说你想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波浪起伏轨道旷野……五、笔墨回应作业布置:【必做题】1.字迹工整地抄写一遍《兰亭集序》【选做题】以下题目二选一完成2.阅读《导与练》P110文章《千年兰亭》,写300字谈谈你对“兰亭文化”的理解。3.距离高中毕业还有398天,“后之视今”,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触?请写一段300字文章表达一下将来的你可能对现在的你想说的话。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